第553章 血河(上)

温暖的大堂上,王斗稳坐主位之上,他看着朱之冯与杜勋,大明的巡抚,一般是兵部侍郎加左右佥都御史衔,二、三品的样子,所以朱之冯穿了一件大红的官袍,上面有一个锦鸡的补子。

他差不多在五十多岁,不论喜怒,皆是板着脸,双唇紧抿,便若一个倔强的老头。

他喝着茶,对王斗不断打量。

那个杜勋,则年在四十多岁,戴着三山帽,大红袍服上,绣着有翅膀与鱼尾巴的飞龙,便是大名鼎鼎的飞鱼服了,他有着与王德化一样圆滚滚的身躯,不过脸上神情,没有王德化那样和气,隐隐透着一股傲气。

他算尚膳监掌印出身,能出任一镇地方的镇守太监,可以体现出崇祯帝对其的器重,抛去身份不说,在差遣上,杜勋隐隐压在王斗上方,怪不得他傲气了。

大明镇守中官权力是很大的,宣德年一份敕书,就详细地阐述了这一点:“……凡军卫有司官吏,旗军里老,并土豪大户,积年逃军、逃囚、逃吏,及在官久役吏卒,倚恃豪强,挟制官府,侵欺钱粮,包揽官物,剥削小民,或藏匿逃亡,杀伤人命,或强占田产人口,或污辱人妻妾子女,或起灭词讼,诬陷善良,或纠集亡赖,在乡劫夺,为军民之害者,尔等即同大理卿胡概体审的实,应合擒拿者,不问军民官吏,即擒捕,连家属拨官军防护解京,有不服者。即所在卫所量遣官军捕之,仍具奏闻……”

也就是说。镇守太监,拥有监督文武官吏,调遣卫所官军镇压人民反抗、弹压土豪大户、缉捕在逃人犯,应地方治安的需要而向中央建议增削行政、军事设置,协调本省文武官员及司、府、县机构的公务,招抚流失人口等权力。

到崇祯后期,各太监齐出,分别监视诸边及近畿要害。诸阉更拥有节制兵符,一切调度权宜进退、官吏赏罚功罪,悉听便宜行事等前所未有权力,可见崇祯帝对他们寄托最大的希望,只是对面李自成与满清的铁骑,各镇守太监纷纷投降,只余秉笔太监王承恩与崇祯帝同死。

作为皇室家奴的阉人。一样大难临头各自飞,谈不上什么忠诚。

此时杜勋嘴巴一张一合,滔滔不绝说话,他的双唇很薄,给人以一种刻薄的感觉。

“永宁侯,贵军即是班师回归。便让将士回归营伍,与家人团聚便是,如此竖立营寨,这是干了哪条军法……”

“圣上厚恩,以永宁侯为宣府镇总兵官。当急速前往镇城,与前任总兵交割军务。尽快防务才是正理,哪有这样拖拖拉拉的?”

“杨国柱呢,他去哪了……”

“……永宁侯素以忠义自诩,眼见所见,这又是要干什么?”

“永宁侯……”

“永……”

王斗顿觉一万只苍蝇在耳边嗡嗡声响,他起身踱步,不料杜勋追在他的身旁继续唠叨,语气中还颇有怒其不争之意!

王斗鼻中闻到杜勋身上隐隐的一股尿骚味,这是每个太监都避免不了的生理现象,不由有些反胃。

王斗沉吟。

又听杜勋道:“……本监在镇城时,颇有军民前来哭诉,言称永宁侯与民争利,侵欺商民钱粮,本监受圣上重托,巡视宣镇军民利病,殄除凶恶,以安良善,不知永宁侯有何辩解?咱家也好向圣上上书,为永宁侯分说一二。”

王斗看向杜勋,看他神情严肃,正气凛然,一副包青天在世的样子,不明白的人,还以为这是哪跑来的清官。

王斗不由有些好笑,这个阉人,还在自己面前人模鬼样起来。

杜勋是什么货色,他心知肚名,贪赃枉法不说,历史上李自成陷宣府,杜勋与总兵王承胤出城三十里迎接,更自告奋勇作为李自成使者,缒入城面见崇祯帝,盛赞自成,后复缒之出,笑语诸守监:“吾辈富贵自在也。”

哼,这些个太监,个个心理变态,自己自到大明起,所接触的阉人中,就没几个是好东西,高起潜,刘元斌、杜勋……有几个是好货色?或许他们代表皇权,在地方上嚣张惯了,不论文官武将,再是不满,面对他们,也不敢不敬。

虽说王斗手握强军,名满天下,爵位深厚,然杜勋内心那种优越感,一样徘徊不去,现在更喝斥起王斗来了。

王斗冷眼看着杜勋,看他嘴巴一张一合,滔滔不绝,猛然一伸手,将他拔到一边:“呱噪,一边凉快去。”

杜勋措手不及下,一个踉跄,差点向旁摔倒出去,他啊的一声大叫,旁边侍立的一些小太监,连忙过来扶住他。

堂中朱之冯与杜勋的随从都是目瞪口呆,一些靖边军护卫,还有幕府官员,虽然个个目不斜视,却皆忍不住窃笑。

先前杜勋如此跋扈,对大将军横眉竖眼的,他们看了尽是火冒三丈,此时王斗所为,看了分外解气。

朱之冯也是惊讶,随后一把放下茶盏,冷着脸道:“永宁侯,岂可对镇监如此无礼?你眼中可有官容体统?”

这时杜勋也回过神来,他涨红脸,一把甩脱左右,指着王斗尖声喝道:“……好,好啊……好啊,好你个王斗,如此对待咱家,咱家要向圣上弹劾你!”

王斗淡淡瞟了他一眼,懒得理这个智商没有到达三岁的大太监,只对朱之冯道:“朱公前来东路,未知有何见教?”

朱之冯果然转移了注意力。

他顾不得指责王斗,肃容道:“蒙圣上厚爱,任下官为宣镇巡抚,又闻永宁侯大捷归来。充任宣镇总兵,以后老夫便与永宁侯同镇为官。代天牧民,护卫百姓,因此前来拜会,望镇监,巡抚,总兵,三位一体,共同为朝廷效力。”

他说话时。带着浓厚的京畿口音,却是京郊大兴人。

这个倔强的老头,年纪己经可以当王斗的爹了,看他身上风尘仆仆,显然一路急行,这样的天气,一大把年纪。是很难得的。

王斗说道:“朱公有心了,一路路途劳累。”

旁边的杜勋,见自己被王斗冷落一旁,同时方才王斗的举动,让他颜面无存,然思前想后。忽然发现,除了弹劾一条路,自己竟对王斗无可奈何,不由咬牙切齿,高声哼了一声。气鼓鼓在旁坐下,只拿愤怒的眼神瞪着王斗。

不过。经过对答,朱之冯对王斗的神态举止还是满意的,他抚着长须,硬铁的脸上难得展露笑容:“久闻永宁侯大名,今日得见,果然见面胜似闻名,有永宁侯在,国朝甚幸,圣天子有幸。”

王斗微笑道:“朱公过誉,斗,愧不敢当。”

寒暄之后,朱之冯坐得更为端正,看着王斗,他正色道:“前些时日,奸商祸害东路,本抚义愤填膺,此等目无法纪之辈,老夫定然严加处置,给永宁侯一个交待。”

王斗欠了欠身:“有劳朱公挂怀,更有劳朱公雪中送炭,运盐运茶,斗,感激不尽。”

朱之冯摆了摆手:“此乃本抚应尽之义罢了。”

他看着王斗:“现永宁侯率军回归,未知下一步将要如何?”

王斗看向周边人等,一时间,幕府及靖边军各员,皆告辞出堂,见状,朱之冯与杜勋的随从,也退了出去。

杜勋又哼了一声:“装神弄鬼。”

王斗锐利的目光扫过去,杜勋又跳起来,远离座位,尖叫道:“你……你又要做什么?”

王斗摇了摇头,随后说了几句话。

“什么?”

“不可。”

“不可!”

杜勋又蹦回座位,尖叫道:“放肆,太放肆了,王斗,你实在是骄横跋扈之极,咱家要向圣上弹劾你!”

王斗看了杜勋良久,看得他毛骨悚然之时,他忽然道:“事成之后,本侯会给杜镇监五万两银子的好处。”

杜勋睁大眼睛,神情愤怒:“永宁侯,你是在侮辱我吗?”

王斗不动声色,淡淡道:“十万两。”

杜勋神情有了点变化,不过他仍然愤怒。

他慷慨激昂道:“咱家蒙圣上厚爱,从京师花花世界,到达这鸟不拉屎的穷困地方,为了什么?一个字,忠义!我杜勋一片丹心,为国为民,岂能做此等同流合污,蝇营狗苟之举?永宁侯,你要我违背做人的原则吗?”

王斗道:“二十万两,不要就算了。”

杜勋的嘴张得大大的,结结巴巴的道:“什……什么?真的假的?”

他低下头,神情阴晴不定,口中喃喃道:“二十万两,让咱算算……”

旁边的朱之冯,听着王斗与杜勋的对答,早气得鼻子都歪了。

他全身颤抖,猛然一拍身旁案桌,让茶杯乓啷作响。

他站起来,指着王斗与杜勋厉声喝道:“一个镇守太监,一个镇守总兵,看看你二人,可还有体统?一人公然贿赂,一人公然受贿,尔等眼中,就没有法纪法纲?国之神器,便是任由尔等如此戏弄?老夫拼着这官帽不要,也要上书朝廷,弹劾你等二人!”

杜勋仍然在低头苦算,王斗看着这老头,心下佩服。

他说道:“朱公暂且熄怒,看看这些再说。”

他将曾经给杨国柱看过的情报,又递给了二人,二人互视一眼,都是疑惑地看起来。

杜勋越看越惊讶,最后更轻松下来,似乎作出决定,他案桌拍得啪啪响,义正辞严道:“触目惊心,实在是触目惊心……过份,太过份了,这些奸商,这些贼子,不杀之,不足以平民愤,不除之,不足以正纲纪!”

他看向王斗,己是换上温和的神情,叹道:“先前,本监误解了永宁侯,有不当的地方,还请永宁侯多多包涵。”

王斗微笑道:“杜镇监言重了。镇监德高望重,以后在镇城。还需镇监多多提携啊。”

二人这边互相吹捧,隐隐形成同盟,那方的朱之冯也是怒不可遏,同时一阵心伤,早知宣大腐烂,未想如此离谱,自己在镇城整顿政事军伍,眼下看来。都只是皮毛,更多是无用功,国事如此,让他如何不心伤?

看朱之冯双手颤抖,悲愤欲绝的样子,王斗也是叹息。

山西与宣大三镇,算是阉党官将的核心之地。朱之冯身为无党派人士,在宣大这块地方,本来就得不到什么支持,他锐意进取,触动当地的利益集团,更是不可避免得罪一大批人。

他越是刚正。得罪的人越多,如他这种人物,在明末处处是浊流之地,是难以生存的,历史上李自成进逼宣府后。杜勋降,总兵王承胤降。举城皆降,朱之冯亲自点炮,反被左右扯开,最后朱之冯自缢死,尸体被闯兵弃于濠中。

“宣大总督纪军门,己然同意本侯之举,杜镇监,朱军门,这些跙虫,已然毁坏了大明的根基,他们饱读圣人之书,不思报效,反处处在挖这个国家的墙脚,眼睁睁看着百姓没了活路,丝毫不为所动,他们是国家的蠹虫,不除之,国事又如何好转?”

“当然。”

王斗说道:“纪军门的檄令,本侯己在上面附署,此事非同小可,若二位不赞同附署,本侯也深为理解,不会怪罪于二位。”

朱之冯的脸,铁青得已然黑了,他最后喟然长叹:“永宁侯说得对啊,国朝到现在,疾病重重,从上到下已然腐烂,不施以雷霆,如何还大明以朗朗睛天?”

他决然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虽千万人,吾往矣,抓捕宣镇的奸商文令,本抚也会附署!”

看这老头坚决的神情,王斗点头,明知道一旦行动,便是弹劾攻击如云,明枪暗箭,层出不穷,朱之冯还义无反顾,不得不让人钦佩,大明现在虽然阴霾重重,然其中不无闪光之处,就是因为有朱之冯这样的人。

不但朱之冯,还有蔡懋德,卫景瑗,还有很多很多人,这些人,有无党派人士,有东林党,有阉党,如卫景瑗是阉党,蔡懋德是东林党,卢象升、孙承宗,也是东林党,就因为这些忠义英烈在,大明在历史上才让人怀念。

当然,他们中,都有败类,如东林党大员,水太凉钱谦益,也有阉党骨干,首倡剃发,带头易服孙之獬。

而能克服家族与国家的重轻冲突,这些正宗的儒家子弟,让人佩服,明亡后,各类战死,自尽死等大明官将,追谥可考者超过八千人,相比满清灭亡时遗老发出的哀叹:“……国家养士二百年之报,如此结局,尚何言哉?”

大宋与大明,国家养士,还是成功的。

王斗的原则,就是,不论东林党,阉党,无党派人士,不管哪个党,忠义为国的,他就敬佩,反之,他就鄙夷。

听了朱之冯的话,王斗高兴道:“好,当与朱公共进退,在宣镇同心协力,使之成为大明的桃源之地。”

杜勋则有些犹豫,不知是否该附署自己名字,他想拿那二十万两银子,又担忧种种后果。

不过朱之冯随后的话,却让王斗黑了脸。

就见他正色对王斗道:“查禁奸商后,所获银子财帛等,应尽数上缴国库为好,我辈身为人臣,岂能私藏私侵,私取一分一毫,做这等不忠不义之举?”

“永宁侯身为宣镇总兵,抓捕宣镇奸商,名正言顺,然若越界过河,前往大同,山西二镇,虽有纪军门文书,终是不好,本抚之意,当请旨裁决,三司定议为佳……”

……

二十四日,卯时。

离腊月己经不远,天气酷冷,昨夜北风,将一些残雪冻成坚冰,此时风卷残云,旌旗猎猎,“呜……呜……呜……”悠长的号声鸣响,一个个黑压压的军阵集结,不断的往远方绵延。

大军如此威势,杜勋看得不由变色,他可以清楚听到自己及随从们粗重的喘气声音。

昨日匆匆,他还没多少注意靖边军的军伍,此时仔细观看,如此强悍军伍,直让人见之心惊胆战,他暗惊,昨日自己竟对王斗咆哮,还好王斗克制自己,否则……

随后心下一松,王斗如此强军,看来自己与永宁侯合作,是个明智的选择,便是事后言官御史攻击,自己或许可以从容避过,心安理得的拿钱享受啊。

二十万两银子啊,自己到宣镇后,拼命的捞钱,结果才多少?完全值得自己一搏了。

不比大明别处,东路能开垦的地方,眼下都开垦了,到处是冬小麦田地,自然不能被军马践踏,所以大军列阵,都是避开田园,列于一些野地山丘上。

此时离榆林堡几里外一座山头上,插满旗帜,王斗的中军坐纛,更是高高迎风舒卷,在这里,杨国柱,王朴等人,全部立于王斗身旁,而在王斗等人旁边,朱之冯铁黑的脸松了些。

昨日他说了那些话后,又与王斗闹得不可开交,他要求查禁奸商后,所获银子财帛等,尽数上缴国库,王斗如何能赞同?就算退一万步,这些钱上缴后,除了被人中饱私囊,又有几两银子可以用于正途?所以说万万不可。

还有,朱之冯又认为不该出动军队,而是以衙役弓兵等抓捕,等等等等,唠叨不休,最后让王斗懒得理他。

这也让朱之冯又黑了脸,没给王斗好脸色看,然见了眼前军阵,心旷神怡同时,还是欣慰地抚须赞道:“永宁侯练得好兵,大明有此强军,何愁中兴不望?”

王斗微微一笑:“朱公过誉了。”

朱之冯忽然放下抚须的手:“将军为国征战,劳苦功高,本抚当上前之,为将士们训话抚慰……”

……

酷寒中,所有出动的靖边军将士,皆策马严阵以待,虽刚出征辽东归来,却不得回归军营,见到家人,但他们都没有怨言,奸商祸害家园,岂能轻饶?当以霹雳之势,让他们尝到与东路为敌的滋味。

不但如此,还有密密赶来的东路军民,在旁边兴奋的张望议论,大将军果然要给那些奸商们厉害瞧瞧了,此举真是大快人心。

消息灵通的人,更是知道,奸商范三拔等人,皆尽被抓起来了,更是大快啊。

不但如此,便是杨国柱麾下,许多人,都想随靖边军等干一把,不过被杨国柱严厉禁止了,没人敢枉动,与王斗一样,杨国柱在正兵营,还有几个新军营内,威望素著。

“万胜!万胜!万胜!”

铺天盖地的欢呼响起,王斗策骑行于万军之中,但见旌旗如海,心中不由涌起无上豪情。

这就是自己的军队,也是自己破开这重重阴霾云日的本钱,有此强军在前,自己尽可舒展胸中所学,首先的,拿那些奸商们开刀吧。

他一扬马鞭,喝道:“出发!”

“出发!”

“出发!”

“将那些奸商尽数捉拿,一个不留!”

蹄声如雷,无数的健骑,往前奔去,汇成滚滚洪流。

第198章 留守第757章 准备第815章 霰弹第236章 光挨打不能还手第354章 初战流寇(下)第500章 小凌河边(上)第235章 定州会战第613章 铳剑,刺第797章 前锋第810章 王者之师第425章 人选、佳话第698章 事故第132章 捷报传闻、卢象升(中)第423章 铁马冰河入梦来第541章 除奸队(下)第323章 静观其变第152章 护送第658章 构想第683章 老胡第523章 京师沸腾第479章 哨骑第459章 打响第729章 掌号第三声第659章 孙传庭复起第701章 督查专员第457章 首级第24章 建堡第547章 血本无归(上)第506章 大决战(上)第471章 报捷第72章 贫穷第六十四章 狠辣第177章 驱逐第306章 威武、清兵退去第491章 攻山第797章 前锋第731章 挡住第493章 逼向女儿河(下)第210章 移驻东郊第173章 愤怒的纪兵备第16章 小小心思第349章 若贼围洛阳,我该如何?第763章 恶之花第195章 飞蛾扑火第187章 互助社、炮兵思路第536章 永宁侯(上)第550章 决断第795章 力量第400章 天使第684章 潜伏任务(中)第305章 排枪击毙第659章 孙传庭复起第204章 拷问第274章 其势己成,天下何人可制第211章 石桥之战(上)第47章 猪圈第176章 废物第308章 传说第593章 朱仙镇之序幕第75章 新编第817章 光复第607章 立寨第404章 奴心不悔第794章 大侧击第198章 留守第122章 防务第734章 掩护第76章 法与情第455章 救援第481章 豪杰王者第767章 倾国第531章 出大事了第365章 对付王斗方法第480章 辎重第381章 决战(下)第382章 胜利第489章 密信第149章 沸沸扬扬第435章 宁远争议(上)第754章 安慰第130章 收获、守备召见第1章 火路墩第416章 争论第499章 杨兴岭第197章 什么叫羞耻第103章 登城第305章 排枪击毙第327章 灭之第491章 攻山第811章 一箭糜烂数十里第158章 婴孩第559章 善后第34章 首战之威第507章 排队枪毙(上)第212章 追击第651章 杨少凡献计第664章 议论第546章 沸腾不休第806章 火箭营第111章 布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