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归化司

……

堂内很多人目光,都有意无意看向迟大成,大将军调整幕府各司,似乎镇抚司,被调整很大啊。

原本的镇抚司,纠察军民军纪、维护律法、负责军中诉讼,核记功次,举荐优秀人员,可说拥有巨大的权力,几乎兼督查、审判、与人事等一身。..

眼下,举荐优秀人员,这点等于没了,还很大部分人事权力被剥夺,镇抚司更等于被拆分,一部分人员,分流到吏务司、监察司,审判司去,以后只管军队的军纪、诉讼、核功等方面。

面对各人的目光,迟大成仍然面无表情,看不出内心所想。

当然,民事类有吏务司,军事类,一样有相关机构,王斗,不会让军队的人事权力,归到吏务司去,让文官管理,所以,同样增加了军务司。

以后,各军官、士兵的任命、调整,升迁等,便由军务司进行,各级主官,一样有提名或建议权。

所以,迟大成的镇抚司,又被分流了一批人,不过他掌管军法,有监督与审判军人权力,手中权力,仍然很大,再则,新增各部门,很多是他的同僚下属,拥有的影响力,也是出众。..

“参谋司下,原有东路讲武堂,现易名宣镇军事学院,新增之吏务司下,同样设立民事学院一座……”

看着堂内各人,王斗缓缓说道:“宣镇民事学院,专事培养民事官员,吏员。”

“主要招收人员,为我东路子弟,大明各处,一些亲善我之文人、吏员。也可以吸收,军中退役将士,有意民事者。同样可以进入学习,以后各屯之吏员,屯长,都需经过学院考核!”

“各屯各堡。各家厂矿,商行,也需接受这些学员之实习……”

“若原讲武堂一样。新增之民事学院,由本将亲任祭酒……”

轰然一声,堂内议论纷纷,众人交头接耳,大将军其志不小啊。

一般而言,众将虽都有读书学习,不过打仗可以。管理民政,却是有些力不从心,所以需要文人参与管理民政,不过眼下大明官僚对东路越发戒备,未来对文人的吸收。可能越来越有难度,特别随着地盘的扩大。

不过建立民务学院后,未来培养出无数的民事官员,人才充沛下,就可以不鸟那些旧官僚文人了,等于摆脱了,将来套在幕府身上的枷锁。

而且依大将军介绍,民事学院,将广泛教习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应天巡抚张国维所撰的《吴中水利全书》,还有《齐民要术》,《农桑辑要》,《货殖列传》诸册,未来毕业的学员,与大明别处官吏比起来,将个个出类拔萃。

“肃静!”

见众人喧哗,迟大成猛地站起来喝道。

立时堂内鸦雀无声。

在座各人,或多或少,都吃过迟大成的军棍,对他均心有余悸。

王斗笑了笑,看看手中文案,又说道:“教化司,掌管各屯之学堂,学习国文、算术、剑术、工商、华夷之辩、圣人典籍等,开启民智,以后幕府会大加拔款,全镇适龄儿童,均需入学……”

他道:“同时,教化司还是我幕府之智囊,研究历朝历代之兴废,各国文明之精粹,为我幕府,指明前进的道路与方向,此司之设,需尽收人类文明之精华,便是蕞尔小国,海外红夷,其文明有独到之处者,也皆可取之!”

一番话,说得众人心潮澎湃,虽流言叵测,然他们言大将军有皇者之气,确实不是随随说说。

保安州儒学学正符名启,早任了幕府教化司大使,看着王斗,往日与之相识经历一幕幕经过,当时的他,绝想不到王斗有如此的远见与内涵。

他是圣人门徒,信奉的,就是子不语乱力怪神,然除了王斗星宿下凡这个解释,符名启找不出别的说法。

民部,除了这些机构,还新增了新闻司。

原本东路等宣传,由邸报,还有情报司下宣传科负责,眼下看来,已不能满足幕府发展需要,需要另设机构。

所以,王斗增设新闻司,设立发言官,还将开设报纸,宣传宣镇的价值观,生活观,潜移默化的思想影响。

同时,还将与各方展开舆论战,需要在舆论上,压倒各方。

邸报,不但在大明,更早在西汉初期就有出现,不过出于成本考虑,还有识字率等,基本上都是手抄,大明现在,各地也多有小报,规模不大,混乱不说,也基本上是抄报。

活字印刷,到了大明,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东路广泛的识字率,也具有很好的普及基础,所以王斗打算,发行类似后世意义的报纸,归于新闻司麾下,第一家报纸名称他都想好了:“皇明宣府镇新闻时事报,简称:宣镇时报!”

щшш• ttкan• ¢O

这是官方意义的报纸,军中,也会有报纸,不过不对外发行。

宣镇时报,一般五到十天发行一次,为了尽可能收回成本,会接受一些商家的广告,同时新闻司,也接受民间的报纸发行申请,当然,会对资格人,进行严格的审查,也会有相关的管理。

物以稀为贵,报纸发行后,王斗并不打算让人人订阅,唯有军队,学生,官吏,各地方表现出众者,方可订购,同时,军户优于民户。

这是一种微妙的心理,便如俗话,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到。

越是限制的东西,百姓越是心痒,然后产生争取的心理,便如后世的领带,曾经只是西方贵族的打结权,后小民嫉妒,连兴革命暴乱,才为自己争取到了一样的打结上吊权。

这无形中,为报纸的出现,打了大大的广告,也可让优先订购者,产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感觉这张价值五合粮票的报纸,物有所值,最后在众人争取中,不知不觉的普及。

众官仔细听着,听大将军说来,这报纸倒有意思,将舆论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众人平日也有观看邸报,对报纸的出现,皆是兴味昂然。

温达兴默默听着,大将军已经批准他辞出尖哨营主将一职,以后他虽是参谋司副使,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管理情报司上。

现在情报司,也被调整拆分了,一部分,划归到新闻司去了,一部分,放到了参谋司。

比如尖哨营,就明确由参谋司管理,参谋司下,也会有一个军事情报科。

不过诸司调整拆分不是他一人,而且虽然拆分了,因为是幕府上升期,随着地盘扩大,各人权力还是越大,所以也没人不满足。

“接下来是归化司。”

看着各人,王斗说道:“现我东路,仍有不少的旧军户,旧民户,未纳入幕府治下,以后到达镇城,更加如此。同时,大明各处,不时有流民进入,治下,也有了一定的夷人,所以,幕府增设归化司,便是出于这方面考虑。”

他说道:“依归化司条律,幕府治下军民,共分三等,一等汉籍,二等归化籍,三等夷籍。”

他解说:“幕府治下众军户,皆为汉籍,治外军户民户,流民等,皆为归化籍,治内各夷人,塞外各部落,皆为夷籍。”

王斗环视众人:“幕府治下,唯有汉籍,方可从军,从政,教书育人,申请开办报纸,享有治下一切福利待遇……”

堂内各人,都发出会心的微笑。

作为最早跟随大将军人等,还有那些交粮纳税的军户们,自然不能让别人,享有与自己一样的待遇,一视同仁,就是最大的不公平,大将军首先维护自己人的利益,深得他们之心。

也唯有照顾了自己人,形成坚定的核心,才能如滚雪球般,席卷他人,形成越来越庞大的团体。

“是否依条律纳粮纳税,是否对我幕府有认同,这是判断三籍重要之法,当然,三籍也非一成不变。”

王斗舒服地靠在自己座位上,目光炯炯:“夷籍、归化籍可以上,源源不断,将他们中人等化为汉籍。汉籍,一样可以贬为归化籍,甚至夷籍,所以治下人等,均需有一颗崇汉之心。”

在王斗心中,蛮夷,当然不能与汉人享有一样待遇,否则,如何体现出汉人的优越性?

治外汉民,也一样不能享有与治内汉民一样待遇,否则,如何体现出治内子民的优越性?

汉民族,文化概念更重,认同感最重要,血统血缘可以次之,有了认同感,金发碧眼人种也可识为汉人,没有认同感,纯正的汉人血统也可识之胡人,便若那些晋商,他们算汉人吗?

所以公审后,他们家族中不死子弟,王斗会统统贬为夷人,将他们发配塞外赎罪,以后各家,也没有从政,从军,从事文化等权力,他们只有一代代,苦心积攒功勋值,才能重新归化为汉。

这些晋商家族,为了家族后代,可以苦心挖国家的墙脚,同样为了家族后代,想必也可以爆发出强大的奋斗力。

如此上上下下,各族精英不断归化为汉,本民族的败类不断贬走,保持流水不腐。

这就是王斗心中民族融合,万族为一之法。(。)

第732章 血沟第333章 霹雳手段,方显菩萨心肠第607章 立寨第562章 雌雄第432章 帝皇大阅兵(下)第337章 圣意第576章 自刎第225章 首级给陈督臣第659章 孙传庭复起第321章 东路各将第68章 对战第284章 向京师报捷第323章 静观其变第19章 盘点第730章 倾泻第778章 追赃助饷第654章 岂又不忠乎?第653章 报纸第709章 死得恐怖第557章 银冬瓜第653章 报纸第710章 胡寨主第571章 哗然第684章 潜伏任务(上)第646章 奖赏第47章 猪圈第683章 老胡第304章 主动进攻、火铳战法第74章 雄心第312章 布局(上)第337章 圣意第213章 向卢督臣第149章 沸沸扬扬第368章 我跟你谈忠义,你跟我谈钱第379章 不想死也得死第353章 逼临郏县第457章 首级第489章 密信第471章 报捷第160章 造火器,用水力与畜力?第445章 矮德第806章 火箭营第438章 需死两万人!第675章 斯文扫地第37章 过年、李家、亲戚第507章 排队枪毙(下)第705章 见习研究员第463章 骑战、搏战第536章 永宁侯(下)第155章 出境剿匪第479章 哨骑第230章 赐,宝剑盔甲第771章 人心第1章 火路墩第196章 不患贫而患不安第544章 优势第652章 朱仙镇之落幕(下)第348章 军临中州(下)第457章 首级第236章 光挨打不能还手第405章 权力本能第75章 新编第3章 你信不信?第628章 凹凸阵第410章 归乡、挑夫第823章 骑海第40章 上官视察第537章 新军之议第141章 文恬武嬉第84章 去与留第381章 决战(下)第698章 事故第647章 情报第404章 奴心不悔第644章 踏燕然兮,逐胡儿第43章 形势第533章 皇家脸面何在?第763章 恶之花第31章 内应第276章 求援第782章 借虏平寇第522章 怎么还不死?第808章 拉开第753章 出关第460章 威力!第337章 圣意第723章 怒了第213章 向卢督臣第410章 归乡、挑夫第63章 伏击第743章 南门第149章 沸沸扬扬第435章 宁远争议(上)第585章 军工厂第686章 温疫论第375章 有我舜乡军在,何人可以破城?第608章 王朴的恼怒第216章 多尔衮、阿巴泰第290章 进京第520章 长岭山绞肉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