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征虏大将军

陈新甲一直呆立良久,这才回醒过来,诛心之言,这才是真正的诛心之言!

他大喝道:“荒谬,荒谬,难道会打仗就是罪?兵强马壮就是过?一定要如左良玉那般酒囊饭袋,你左都御史才满意?”

他咆哮着:“这次左良玉又跑了,害死大明十几万将士,怎么没听你指责其人其行?吴三桂也败了,也没听你说什么!贺人龙跑了多少次,你也是一心安抚,反倒是打了胜仗的王斗着力指责!”

他猛地指向李邦华的鼻子,恶狠狠喝道:“敢情在尔心中,鱼肉百姓,臭名昭著,屡战屡败者才是国之栋梁!忠君爱国,屡屡打胜仗者反是祸害?还是左良玉他们会闹,永宁侯恭谨,认为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李邦华,是不是?”

李邦华冷冷的看着他:“历来得天下者,又哪个是蠢材?正因为左良玉、贺人龙、吴三桂皆鼠辈尔,难成大器,故不可惧!唯王斗可军可政,乃王者之才,又兼擅于邀买人心……”

他一扬手中的报纸:“满纸只闻王斗,可有圣名在内?可有诸公在内?你言王斗是忠臣,这又岂是为人臣子作派?”

他一把将报纸甩到地下,厉声喝道:“此乃图谋不轨!奸臣也!”

陈新甲呼哧呼哧喘气,他气急败坏,都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李邦华再转向崇祯帝,端容道:“陛下!”

“够了!”

崇祯帝猛喝一声,他一下子站了起来。他的身体摇摇晃晃,只是指着李邦华道:“你……你说了这么多,李邦华你又有何良策?”

李邦华瞠目大喝:“臣乃十三道监察御史之目,祖制,都察院专监察、弹劾百官,为天子耳目风纪尔,岂是寻常部官?陛下所言,非吾之职责,陛下这是要坏高皇帝之制焉?”

崇祯帝大喝:“说,你有何策!”

阁内所有人都看着李邦华。周延儒人等。甚至下意识的离他远一些。

李邦华低着头,最后缓缓抬起,高声说道:“臣请封王斗为国公之爵,令其入京。居京营总督之职!”

有若霹雳一声响。阁内众人再次震动。就听李邦华昂然续道:“臣一腔碧血,只为大明!若王斗真的忠心为国,愿意放弃兵权。王斗到京日,便是邦华以死谢罪时!”

说到这里,他深深的拜伏在地。

崇祯帝呆住了,他看着跪伏的李邦华,眼中异彩闪动,最后是无比痛惜的神情。

陈新甲呆呆看着跪在那的李邦华,一时间,他都有些佩服地上这个人,这个年过花甲的老头,虽然他很讨厌清流,却也做不到李邦华这样以身为饵,视死如归。

只是,这没用啊,李邦华之计若成,确实是一劳永逸,然则事情有这么的简单吗?若果真这么简单,历朝对付军阀,就不会这样让人头疼了。

他低声道:“李阁老,你这不行的。”

李邦华猛地抬头看向他,高声道:“王斗不是说他是忠臣吗,为何不来京师?他若知晓大义,便不该让君父为难!他不来,就是不忠,天下人皆能知其真面目,一祸国殃民的贼子尔!反之,他若来,便是忠臣义士!治国安邦、辅佐君王的王佐之才,吾李邦华甘愿当面以死谢吾罪!”

陈新甲哑口无言,一甩袖,恨恨道:“竖儒不足与谋!”

旁边的魏藻德冷冷笑起来,他慢悠悠道:“真乃荒谬也,李邦华,你在搏取直名,却要逼迫朝廷与永宁侯摊牌?尔居心何在?尔知道这后果是什么?双方若撕破脸皮,这责任你背得起吗?”

陈演也在旁阴恻恻道:“离计大臣,寒我三军将士之心,此乃国贼也!陛下,李邦华欲乱我大明江山,使万民陷入水火,臣请诛之!”

二人的话轻飘飘的,但却非常有力气,对得起背后给自己送钱的人,同时李邦华是内阁中东林党一脉,与周延儒交好,打击了李邦华,便是间接打击周延儒,这个魏藻德与陈演共同的敌人!

内阁首辅周延儒在旁边叹气,见皇帝冷冷目光已经投来,他知道自己必须作出决断了。

李邦华之策显然不可行,谁知道将王斗召来京师任国公,这中间会出什么事?王斗不来怎么办?或是别的事呢?

如有出事,最终倒霉的还是自己这个首辅,相反,陈新甲的策略就不错,让王斗跑得远远的,附合各方心意,就算日后王斗出事,也是日后的事,眼前总能挺过。

而且封赏之议已经几天了,该做决断了,否则自己这个内阁首辅,在皇帝心中就有无能的印象。

最近他还一大堆破事,如近期周延儒自恃取得皇帝与各派信任支持,奏请削弱厂卫缉事之权,虽然此举邀获众誉,但却让厂卫怨恨上了他,着意刺探阴事,各方群起而攻之,周延儒焦头烂额,实是分身乏术。

便镇之以静吧,朝廷不能冒这个风险,让王斗将注意力朝向北塞更好。

想到这里,周延儒道:“臣觉陈新甲之策可行。”

吏部尚书郑三俊、户部尚书倪元璐叹了口气,也道:“臣附议。”

刑部尚书刘泽深、工部尚书苑景文道:“臣同附议!”

礼部尚书傅淑训道:“哦……臣听皇上的。”

李邦华只觉愤懑之气充盈体内,似乎五脏六腑都要烧成焦炭,他差点要猛咳出血,最后又强自忍住,他深深拜伏在地,高声道:“臣,一心只为大明,恳请陛下圣心独裁!”

周延儒等人也一齐跪倒在地,皆道:“请陛下圣心独裁!”

崇祯帝来回踱步。越走越快,最后猛地停住,他高声道:“拟旨!”

立时一值守太监出列,崇祯帝冷冷道:“永宁侯斗,攻略塞外,大功于国,可封其为征虏大将军,充,安北都护府大都护,加其回太子太保。仍为永宁侯爵。……闻永宁侯斗。有妾纪氏,贤良有德,可为一品夫人,荫子锦衣卫指挥佥事。……应征虏大将军之请。靖边军忠勇营后营副将韩朝。北征有功。可为镇朔将军,充,宣府镇总兵官!”

“……闻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老成历练,办事实心,可为钦差大臣,即日出京传旨,并充任安北都护府副都护,行监军之职!”

阁内鸦雀无声,皇帝一系列雷霆决定,让众人惊呆了,王斗终于封上了“大将军”,与徐达、李文忠、常遇春等人相比肩,明中叶来,只有麻贵封备倭大将军,仇鸾封平虏大将军,这荣耀无以复加了。

甚至连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都将送到王斗那,让他消气还是什么,想必就算闻听阁内之事,王斗也不会有什么针对不满。

一系列惊雷实是让人震动,便是闻听皇帝赏王斗妾室,此举不合礼制,各人也忘了说什么,而且皇帝口中那种刺骨的寒意,也让众人不敢多说话。

他们还看向跪在地上呆若木鸡的李邦华,孤单凄凉,口中喃喃不知说着什么,似乎是“臣尊旨……”,不约而同的,众大臣都有一种兔死狐悲之感,堂堂一内阁大臣……

崇祯帝圣旨不断,靖边军,宣大三镇很多人都有封赏,但却似乎将王朴给忘了,只不痛不痒的褒奖几句,赏了他一百两银子,没的就没有了。

李邦华捧着圣旨出去了,崇祯帝一直目光冰冷的看着他,直到李邦华人影消失不见后,他眼眸才闪动一下,内中浮起一丝悲凉。

……

接下来阁内安静,君臣以最快速度解决这些日积累的杂事,各下旨训斥打了败仗的吴三桂与左良玉,各贬官数级,令他们戴罪立功自赎,不过仍为原职。

曹变蛟、王廷臣一样喝斥,不过发内帑银与一些户部银抚恤战死将士,原本二人大败消息传来后,物议哗然,朝内外不乏有夺其爵位的呼声,不过不久后宣府时报大力报道新军之事,朝野舆论又普遍同情。

崇祯帝一样震动不已,虽然对报纸的逾越非常讨厌,但宣府时报又是他了解外界真相不多的途径之一,还是每期必看,上面记载新军覆灭时可歌可泣的各项事迹,也让他叹息掩卷不止,心想大明若皆是这样的忠勇将士,又何愁国事不定?

此后攻伐曹、王二人的奏疏,他尽留中不发,对二人请回本镇的奏请,崇祯帝下旨,二人暂移开封,若开封无事,二人可回玉田二镇继续训练新军。

清虏此时正在朝鲜肆虐,直有亡其国度之势,不说大明现在无能为力,便是有能力,君臣上下也对朝鲜国的反复实在厌倦,甚至很多人兴灾乐祸,除许可江华岛的朝鲜君臣流亡大明外,只令山东的总兵刘泽清等人加强防备。

还有一件事必须好好处置,便是王斗岳父纪世维。

此次征讨塞外,名义上是宣府镇与大同镇联合出兵,塞外大捷,作为宣大总督的纪世维自然有功,朝议认为可将纪世维宣进京来,在京中任个要职,比如礼部尚书傅淑训一直想辞职,正好接替他的位子。

虽然礼部下有二侍郎魏藻德与陈演,但大明一般没有侍郎直升尚书的惯例,都是从地方各巡抚、总督中选任,便如当年陈新甲便是宣大的总督,后调到京中来担任兵部尚书。

只是这需要顾虑到王斗的看法,朝廷这样一动,王斗会不会认为这是针对他的阴谋?况且纪世维去后,由何人接替宣大总督之职?看来看去,都没有理想的对象。

毕竟此职直面靖边军,直面王斗,非有力者不可为,王斗若不满意,随便闹一下,倒霉的都是接替的那个人。

事实上,宣大总督已经是个冷门职业,从首辅周延儒这里就可以看出,活动去此处的人少,愿意出高价的更少。看来看去,纪世维继续担任宣大总督,反是个最理想的选择。

不论纪世维怎么想,三镇巡抚朱之冯、蔡懋德、卫景瑗,忠君爱国是不用说,很好的对纪世维进行钳制,几方默契地形成平衡,外人冒然进去反而不美。

况且现在需镇之以静,从皇帝的封赏旨意可以看出,近期对王斗的绥靖政策暴露无疑。各人更不想多事。否则李邦华就是他们第二个下场。

由内阁首辅周延儒提议,加封纪世维为太子少师,此事就此掀过。

……

“流贼虽然移掠余处,但朕总是担忧开封之事。眼下大明各处。可还有可供援救兵马的?”

解决完一系列烦心事。面对的却是更多烦恼事,崇祯帝颓废坐回龙椅,只是喃喃说道。

众臣互视一眼。天下最强的兵马靖边军不敢动,视而不见当他不存在,王朴与王斗一样被冷藏,能不能号令动他还是原因,但余下的,还有可供机动的援救兵马吗?

众人想来想去,三边总督汪乔年是一,他眼下在河南府剿贼,离开封府也最近。

只是消息传来,流贼在朱仙镇大战后,就有数万精骑逼向河南府,汪乔年麾下尽是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诸辈,与左良玉一丘之貉,到现在汪乔年也没消息,想必凶多吉少。

汪乔年若败,官兵大溃,还不知会否牵扯到陕西局势,众臣都不敢想。

唐通本来缓缓的南下,听到朱仙镇明军大败后,又跑回驻地了。

山东的刘泽清等部,早接到受命援汴的军令,但就是畏战不前,找出种种借口不敢前进一步,此时官兵大败,更不用说了。

还有辽东的吴三桂,为了辽饷如此丧心病狂,他或许不会再出辽东一步,便是愿意出兵,可能那高昂的价码也是朝廷承受不了的。

山西镇总兵周遇吉可用,但他只有一个正兵营,士卒不过区区三千多人,骑兵更只有千多人,又管什么用?而且他与山西镇副总兵李云曙,还要防备黄河对岸的河南府流贼。

左良玉,崇祯帝已经不想听到这个人名字,想来想去,也只有蓟镇的杨国柱一万五千人可以动,崇祯帝咬牙切齿:“遍地军阀,皆不可用,唯有新军可以依持!”

群臣都是看着他,皇帝这话传出去,众镇众将更加离心离德吧,只是他们不离心离德都一样,反正都不可用。

陈新甲小心翼翼道:“那便调蓟北侯南下,剿灭流贼?”

崇祯帝喝了一声:“蓟北侯不可动!”

众臣都沉默了,杨国柱不能动的原因他们当然知道,只是,放眼大明,竟无一兵可以调援开封,国事危难如此,众人都有一种沉重的感觉涌上心头。

好在流贼二攻开封,皆不能下,众臣怀着侥幸,心想开封官兵就算不能出城野战,但守城应当无忧,只是就算开封能守,但中原却更加糜烂了。

陈新甲深呼一口气,上前跪下,大声禀道:“南安伯洪承畴曾有奏,力请复用孙传庭为陕西三边总督,请复孙承宗为蓟辽总督,臣,认为可行!”

他说道:“还有南安伯一直赋闲在京,虽有旧疾,不劳远行,但微臣以为,令其整顿京营,编练京师新军大有可为。眼下之局,皆是中枢无力之果,若高皇帝、成祖皇帝在时京营强盛,放眼九边各镇,谁敢漠视?”

他大声道:“微臣还有策,边军劳师远征,终是弊大于利,曹、王之败,便是其例!便若辽人守辽土,新军守其土,可令山西镇巡抚蔡懋德、湖广巡抚宋一鹤、凤阳总督马士英、还有介时孙传庭在陕西、山西、湖广、南直隶诸处大练新军,以免局势蔓延,流贼荼毒,也若当年杨督时四正六隅、十面之网之策,围堵流贼!”

崇祯帝站了起来,喃喃道:“孙传庭……孙承宗……洪承畴……新军?”)

第378章 除奸第745章 罗刹第812章 恐惧第213章 向卢督臣第131章 卫城第202章 哨探第34章 首战之威第825章 尽灭第558章 反响第134章 众官云集第291章 翁婿议事第657章 宣统第301章 打成碎肉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下)第76章 法与情第322章 若犹怙恶不悛,杀无赦!第811章 一箭糜烂数十里第325章 进剿第152章 护送第16章 小小心思第720章 二沟第414章 辽东消息知第328章 盛京谋议(上)第641章 自尽第6章 狼烟第538章 崇祯是好皇帝(下)第683章 老胡第9章 杀奴!第798章 夺下第1章 火路墩第94章 纪小娘子第312章 布局(下)第376章 技穷第801章 尽出第622章 在哪里?第388章 哪来的官兵?第500章 小凌河边(上)第557章 银冬瓜第641章 自尽第443章 狂轰滥炸第346章 飞蝗、出征准备。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上)第112章 野战(上)第761章 眼熟第822章 末日第278章 岳托,你等死期到了!第590章 希望(下)第220章 猛虎扑兔第753章 出关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547章 血本无归(下)第132章 捷报传闻、卢象升第330章 密谋第410章 归乡、挑夫第401章 交由世人评说第466章 样子货第59章 乌合之众第687章 敬意第476章 魔盒打开(上)第555章 挡路者死!第175章 马上风第633章 狼奔豕突第536章 永宁侯(上)第317章 未来之对手第123章 大敌来临第790章 监国第176章 废物第376章 技穷第554章 大同、太原第96章 烽火连天第705章 见习研究员第297章 以火器制火器、观其战阵第651章 杨少凡献计第481章 豪杰王者第795章 力量第362章 用炮轰,用骑冲第72章 贫穷第812章 恐惧第60章 不放弃第769章 战略第598章 朱仙镇之酝酿第523章 京师沸腾第814章 冲阵第378章 除奸第745章 罗刹第622章 在哪里?第276章 求援第5章 劈挂拳、梨花枪第499章 杨兴岭第598章 朱仙镇之酝酿第32章 出兵第541章 除奸队(上)第80章 激励第104章 城头血战第185章 炮队、辎重队第49章 偶遇第694章 斩贺人龙第703章 艰难考题第487章 血肉第567章 反间与议和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