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辅国公,对不住了

“清兵果真坚利!”

郝摇旗用力将面前的八旗兵扫落下马,他见到经过博和托、何洛会两人的努力,溃散的清军已然重新聚合成阵,不得不对清军的坚韧程度感到分外佩服。

张洪在激战之中已将马槊这段,现在手持双刀,在阵中飞来杀去。他身上同样负创数处,连面甲都已掉落,脸颊上沾满鲜血,好几名八旗兵一起围了上来,想要杀死张洪,却让他轻易冲杀了出来。

张洪把双刀横在身体两侧,立马阵前,他是全军的先锋将,率领一支尖兵又猛冲向前。郝摇旗本来想把张洪所部撤下来,可是见到张洪这样慨然的斗志以后,又不禁感到军心可用。

闯军骑兵数量极多,陷入清军层叠的阵线中以后,冲击力受到削弱,又不便于发挥机动穿插的优势,攻击力量立即遭到相当削弱。

郝摇旗针对这点情况,又不断将陷入阵中的骑兵部队依次调动出来。有一些冲入清军纵深太过的部队,一时间难以重新冲杀出来,郝摇旗就亲自带上身边的亲兵突入阵中,强行撕开敌人的阵线,把这些骑兵依次救出。

他如此往复阵中,凡有五次,浴血奋战,连惯用的枣木棒都已碎于敌阵之中,不得不重新换上了一杆长矛。

但这里的战斗激烈程度,同博野城城墙缺口处的激战相比较,依旧是天渊之别。

博和托在那里负责殿后,率领一群精锐的巴牙喇甲兵,坚守不退,死死地抵挡住了闯军一波接着一波的反扑。

博和托身上全是血迹和伤口,鲜血从他的身体上一直流入靴子里面,有他自己,也有其他清军士兵的,还有许多鲜血是闯军的。

这些鲜血流入博和托的靴筒里,慢慢灌满,接着又溢了出来,倾洒一地。远远望去,博和托就像是屹立在血海中的一尊修罗魔像,看着使人心惊胆战。

顾君恩同样是拼了命地在进行反击,可是守军的力量相当有限,参军司的文职人员、临时动员的守城民兵、李世威调来的炮标兵丁,这些人都缺乏足够的白刃格斗训练。

和巴牙喇甲兵相比,他们虽然士气高昂,进攻精神极端旺盛,可在武艺上却是在差距太大。

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清军的、闯军的,双方将士的尸体就铺满了这一处本来还算宽阔的城墙缺口。

很快,人们不仅仅是在缺口处奋战,而且是踩踏在战友的尸体上奋战。因为地面上的每一寸土壤,没有留下丝毫余地,全都让将士的尸首铺满了——还不仅仅是铺满一层,而是铺满了高过小腿的好几层。

真正的修罗战场!

城墙下人头攒动,战场上的密集度已经高到了清军分辨不清楚闯军,闯军同样也分辨不清楚清军的地步。

双方的士兵完全在凭借潜意识作战,人们只是在本能的驱动下,去砍杀面前的敌人,谁前进就杀死谁,谁后退同样就杀死谁。

红色的血液溅满顾君恩一脸,这个狂悖自傲的清高文人,此时比起世界上任何一个杀猪的屠夫,都更要显得斯文扫地。

他的瞳孔差不多已经失去了焦距,眼里看到的只有面前的敌人。还是在曹本荣的拼命拖拽下,顾君恩才从狂乱的进攻浪潮中清醒了过来。

曹本荣拉扯着顾君恩,大声呐喊道:“敌人稳住了阵脚!敌人已经稳住了阵脚!我们冲不过去了!”

顾君恩用力甩了甩自己的脑袋,赶紧清醒过来,恢复冷静,洞察战场的全局。

他望着博和托身先士卒,撑起来的清军防线,感叹道:“东虏数十年来未遭逢过大败,屡次以小博大,几乎使得大明朝所有军队在它的面前倾覆。清军之中,肯定是充满了这样不畏死的悍勇之士。”

“顾司马,我看清军在城外遭到我们援兵的袭击……他们一定也想撤出城去,只要我们稍稍后退,清军肯定不会再继续前进,而是会整队回撤的。大人,我们撤一步吧!”

“妄人!”

顾君恩怒斥曹本荣道:“堵在缺口上的这支东虏部队,如此坚韧,一定是敌人精兵里的精兵。我们不死死抓住他们,靠着一腔血勇,靠着气势压倒他们。等这些精兵撤到城外,稍作休整,重新整军再战,我们难道还能打得过他们吗?也要为援军平添无数的麻烦!”

“曹本荣,你给我盯住这里。我和李将军去调动炮兵,用重炮来炸……这种时候顾不上了,战线犬牙交错,我也要炸死他们……”

顾君恩下定了不让博和托和精锐的巴牙喇甲兵撤出城去的决心,城外的李来亨,也在郝摇旗的要求之下,把闯军剩下的兵力陆续投入战场。

除了郭升带着一千名骑骡步兵,守住清军可能逃亡的北道以外。闯军六千骑兵,二千步兵,这时候也差不多悉数入场。

连李来亨本人都纵骑冲入乱军之中,他和张洪杀到一处,手里用绿鲨鱼皮裹好的遏必隆腰刀,迅猛砍杀,虽然没能杀死几个八旗兵,但也砍伤好几个敌人。

“大张挞伐!”

闯军兵力越聚越多,在方以仁要求下,李来亨多带来的那些骡子步兵,这时候更起到巨大作用。

这些步兵骑骡马赶到战场以后,迅速下马。他们把骡子放在身前,用布蒙住骡马的眼睛,绑住骡子的四蹄,把这些骡马拼凑成了一道身前的防线。

接着步兵们就纷纷架起重型鸟铳,他们从容装填火药,然后轮流发射,立即形成了不间断的火力,像浪潮一样,一波接着一波,一浪接着一浪,拍打在了清军的侧翼上。

何洛会很快就发现清军侧翼动摇,他看到那惊人的“骡城”画面以后,马上派兵强行突进,试图驱散闯军的鸟铳步卒。

可是清军刚刚靠近“骡城”,才发射了一波铳弹,就遭到闯军步兵密集的枪炮还击,死伤惨重。少数勇士冲过火力封锁,抵进到闯军步卒战线附近时,又受到“骡城”的阻挡,被闯军步兵用长矛和大刀杀伤无算。

何洛会心中大惊,清军久经战阵,这才在接连的打击下维持住阵脚,没有立即崩溃。可是全军的士气,现在很明显在急转直下,他再不想出扭转局面的办法,真的是全军覆没,指日可待啊。

或许……

或许现在及时逃离战场,还不至于付出太大伤亡!

可是博和托还扛在前线,何洛会能够就这样把阿巴泰的儿子,爱新觉罗家的辅国公,丢在战场上吗!

“辅国公,你是为大清国而死,我不如你!”

何洛会含泪挥别了尚在城墙缺口处浴血奋战,和顾君恩做殊死搏斗的博和托,他断定清军想要取胜,已经完全没有可能。

因此转变想法,改以尽量多地保存清军现有兵力,尽量多地把八旗兵们带回北方去。

为此,只好牺牲博和托了!

他没有时间等博和托撤下来了,更何况,一旦博和托撤下来,那么城中守军势必尾随追击过来,里外夹击,清军还能有几个人逃出生天?

何洛会痛苦地闭上眼睛,沉重道:“我们只能撤退了……大清的勇士,不能白白地为明国死在这里……所有人都跟我走,我们立即撤出战场,留住有用之身,大汗还要用到你们!”

“我们走!”

清军旌旗北指,何洛会壮士断腕,辅国公博和托牺牲在这里,何洛会自己将遭到什么样的惩罚?

他是顾不上那么多啦!

自己的性命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大清在砀山之败以后,实在承担不起又一个博野大败了!

砀山之战大清国折损四千余人,如果博野之战,又折损八千余人。岂非在流贼手上,就折去了一万数千人之多?

大清国才有几万人的军队啊!

这样的仗,就算是胜仗,大清国也是打不下去的,何况这是败仗呢?

“撤、撤、撤……辅国公,对不住了!我是为了大清国,为了满洲人的前途着想啊。”

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中制将军贺珍第一百一十八章 阎尔梅第一百一十章 坑尽胡虏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八十七章 代天抚民威德副元帅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贞营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七十八章 黄河岿然不动第九十四章 火线解放,豁贱为良第十六章 强攻屏风寨(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变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顺军万胜(二)第十章 牛铨请罪第二章 白土岗第九十七章 东师出动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九十章 首都第一百七十六章 丑陋的辫子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帅破阵(二)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四十四章 五营军制第二十九章 自取灭亡第一百一十一章 长安血夜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七十四章 鸡肋的巨人们第三十二章 洛阳春光好(九)第十九章 欲取枣阳第三十六章 崇祯哭第十三章 清军俘虏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七十二章 鹿角线第七十八章 红衣发熕之神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八十九章 不灭此胡,何复为人第四章 闯营一小卒(中)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六章 营田使第四十章 孙可望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八十八章 吨吨吨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六十七章 军议(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灭顶之灾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贞营第二十六章 洛阳春光好(三)第四章 节帅幕府第五十四章 车骑关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团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在哪里第一百三十九章 伟人的时代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来亨:多难兴邦吧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庆收藏5K】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八十一章 闯献曹会师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第三十三章 救鲜第一百零四章 官军炮火(三更)第二十二章 始兴王第十四章 老营改革(中)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四十七章 流贼投降第七十九章 续顺公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帅破阵(三)第七十三章 大宁新城第八章 世祖回乡第五十章 义藩藩兵第十四章 大义觉迷录第六十四章 我们这一年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帅破阵(三)第三十九章 小虎队第三十三章 迷雾里的号子声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个师保护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六十二章 后勤策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八十七章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第九十二章 宋和记第四十二章 幼辞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吴三桂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骑兵第二十一章 会师商州(上)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一百一十一章 历史转动起来了第五十五章 东坡赤壁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岳州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第三十九章 真定军议第七十一章 多尔衮的行踪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来了第九十六章 联军末路(一)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