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梦回刘宗敏

获鹿毗邻太行山,比较一览无余的河北平土,多了一些低矮的丘陵,地面起起伏伏。只是和不远处的井陉道相比,地势就算得上是非常平坦了。

李自成亲自率领约十万大顺精兵出井陉道以后,在土门关只稍稍进行了几个时辰的休整,便迅速卷甲出关,向真定方向东进,准备进行解围作战。

十万兵马,军势是何等威壮?

出土门关以后,山谷渐渐开阔,大道袒露于将士们的双眼之前,苍天白云,大地青绿,所谓的豁然开朗之感,大体如此。

道路之上,自西向东,绵延数里,顺军旗帜飘卷如重云,远望似海,近观如林。李自成的御盖之下,则荟萃着大顺朝开国的文武精华人物。除了陕北元从以外,还有以牛金星为首的举人党文臣、宋企郊巩焴为首的进士党文臣,朱紫聚集,人物鼎盛,已达到了闯军起兵以来的一个巅峰时刻。

除了大顺嫡系以外,那些在李自成北伐占领秦晋大片土地以后,新近归降的明朝将领们,也各个穿着华丽的盔甲,环伺在御盖周围。

除了和田见秀一起被留在太原的姜瓖以外,左光先、白广恩、马科、牛成虎等人,悉在其内。

这些秦军降将里,不乏有很多人是孙传庭的旧部。对于他们来说,自己和清军之前既有公仇,也有私怨。洪承畴和吴三桂策划的怀来之变,毫无疑问是清军和关宁军用卑鄙的阴谋手段吞并了秦军。

既然关宁军的底线可以败坏到如此地步,不惜和人面兽心的鞑虏结盟,出卖了秦军,杀死了备受秦军将士尊崇的孙传庭。

那么秦军将领们,当然也就可以毫无压力地站在大顺军的一方——既是驱逐鞑虏,恢复幽燕,也是要为孙传庭雪怀来之恨。

白广恩和牛成虎都是秦中群盗出身,后来受到明朝朝廷的招抚而成为官军,这其中由其以白广恩的经历最有代表性。他不仅是崇祯早年间颇有名气的秦寇之一,而且和李自成认识很早,又是被洪承畴亲自招安,长期跟随曹文诏作战,在如今的顺军、清军、明军三个势力里,都有着一定人脉关系。

与他们出身相似的张天琳已经在大同之变里被叛将刘迁杀害,这件事情也敲响了秦军诸将的警惕心,警示了他们自己再回不到明朝的旧船上面去了。

而左光先和马科这些正途出身的明军武将,想得就更简单一些了。他们都是西北边军的将门世家出身,庞大的宗族家眷都在陕西,人可以走,祖宗桑梓却不能走。所以只要大顺控制着陕西,左光先和马科就一定会效忠这个“新朝”。

此时大军卷甲而行,烟尘滚动,李自成轻轻挥手,高举起马鞭,指着真定城的方向大笑道:“快要到真定了吗?卿等加速行军,先赶到真定破围入城者,赏功通侯!”

先锋军主帅张鼐当即便驭马飞驰,回应说:“臣等在土门关已破了狗鞑子一股兵马,不过如此!万岁许臣一次,让臣领御营宿卫精骑前出,先行至真定城下袭扰狗鞑子的围城大营吧!”

李自成的御盖之下,牛金星、李友、吴汝义等诸将全部为张鼐的英勇而欢笑起来,气氛雀跃,显露出大顺军全体上下文臣武将们,志在必得、得在必胜的战争信心。

只有在雁门之战中跟着田见秀、姜瓖吃过亏的任继荣,稍有犹疑道:“陛下,满洲兵颇为强劲。关宁军也是明军中少有的一支精锐,依臣看来,即使是关宁军都比大顺军从前征讨过的秦军精锐还要厉害一等。何况满洲兵屡屡打败关宁军,又比关宁军还要厉害一筹。这一回鞑子也是空国出击、倾巢而动,咱们大顺军实在不能轻敌啊。”

一贯持重的李过也保持着一张严肃的面孔,说:“我大顺朝国家草创,立脚未稳,这一仗只能胜,不可败,如果战败,或许人心浮动,就将很难在北直隶这里立稳脚跟了。万岁,臣知道人只有一条命,死者不能复生,臣一人是不怕死的,可是这里尚有大顺军精华甲士十万人,万一敌人防备森严……我只怕将士白白枉死。”

牛金星则呵呵笑道:“荆侯多虑了。今日一战,的确将是一次决定两军胜负,乃至于天下归属的大战。清军能够令明朝为之困顿几十年,肯定也是一支强悍的劲旅。可正是如此,我们才绝对不能错失此次良机。

我没有亲眼见过满洲兵,但想来他们也只不过是血肉之躯。人人都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睛,既不是三头六臂,也不是铜头铁额。现在满洲兵顿兵真定城下,屡屡不能攻克,士气已经挫伤,体力也没有得到充分休息。

正是因为圣驾御驾亲征,才会得到这样的天赐良机。只待我大顺军扫平东虏,北上收取燕云,而后再次第削平川蜀、江南,其实也不过是传檄之力而已。”

李过的意见持重,牛金星的分析也很有道理,李自成最后又把目光投向了宋献策——宋献策精通奇门遁甲之术,不管李自成对于手下的十万精兵有着多么强大的自信力,这毕竟将是一场卷入数十万人参与的明末最大规模会战,永昌天子在最后时刻,还是希望能够依靠天命坚定自己的想法。

宋献策心中始终漂浮着一层不安的阴影,他只好咬牙说:

“万岁,北直隶一带一到夏天,必吹东南风。风卷残云或者是胜敌之状,可也可能变得转胜为败的一种契机……还请圣驾务必小心风向,我军布阵时应该避免面朝东南方向。”

李自成点点头,他对李过、牛金星还有宋献策等人的表现都很满意。知道他们没有因为大顺已经开国封爵,而沉溺在荣华富贵之中,而是依旧保持着强烈的进取心和审慎的冷静。

其余的陕北元从大将们,这时候也纷纷强调自己的雄心壮志,不久前才从西北带领援兵赶到太原的党守素,便毛遂自荐说:

“今天势必将有一场恶战!万岁,臣和义侯亲如兄弟手足,义侯既为先锋,臣也不愿意退缩在后,还请陛下允许臣率部与义侯同进退。不管满洲兵有多么厉害,只要我军的鼓声不止,前边纵然有刀山火海,臣也不会皱一下的眉头!”

党守素这一番话铿锵有力,让李自成都感到心潮澎湃。永昌天子终于下定最后的作战决心,他挥动马鞭,沉声道:

“很好!你们每一个人都很好!这才是大顺,这才是我们的闯军!

今日一战,事关重大。东虏明军的精锐和主力,全部都在真定城下,前面探骑送回军情,说敌人已经把主力兵马从真定城下撤到了获鹿,把大军摆在了咱们通往真定城的必经之路上——这是给咱们打出邀战牌来啦!

许多年前,我们在汉水突围的时候——嗯,当时和我们打仗的左光先,现在也是大顺的秦安伯了。那时候是刘宗敏带头突围,当时有许多人就地投降,可是刘宗敏却和朕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他自己是宁愿做断头将军,也绝不愿意做投降之人的!”

张鼐听到这话,马上叫道:“我们志在必胜,怎么会投降呢!这真是笑话!”

“哈哈哈,张鼐说得对。我们志在必胜,怎么会投降呢?”李自成笑了一会儿后,又严肃道,“刚刚在土门关休整的时候,朕小憩了一会儿……朕又梦见了刘宗敏,他说他很想念我们,但现在天下还没有全部太平,刘宗敏便觉得还不是时候见朕。朕于是答应他,等到二十年以后,我们还天下一个不下于洪武、永乐的盛世以后,再带着咱们米脂老家的清冽酒水去见他!”

“今日一战,事关天下。我既然已经答应了刘捷轩,答应他二十年后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天子无戏言,今日之事,岂能论败?诸军将士都看好朕的这柄黄伞吧,它会一直立在军前,直到东虏被我们彻底打垮,彻底消灭为止——

今天开战以后,临阵退却者,畏惧不前者,不管过去立有何等显赫的战功,也不管跟随了朕多长的时间……只要临阵退缩,自权将军、侯爵以下,一律在阵前立即斩首!”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厌弃我家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九章 竹溪突围(上)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学习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一百四十章 苍髯老贼第八章 济南之屠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在哪里第七十二章 花关索(中)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斩立决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三十四章 清军的邪教徒使者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将李随侯第十六章 强攻屏风寨(二)第一百二十章 铁鞭孙守法第二十五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三)第二十章 明末顺初第十九章 东西并进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阳城第九十八章 他来了,李来亨他来了第六十二章 都营田使白旺第十二章 沈庄军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呕血三升第一百零七章 火烧阿山第六十章 从李双喜到张鼐第二十五章 尽入我彀中第三十九章 小虎队第二十一章 炮标就位第九十一章 李辅明第一百零三章 长安议第九十三章 汉东节度使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总动员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杀为虑第九十二章 解决革回两营的办法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终须死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十四章 老营改革(中)第八十八章 基层政权第七十章 奇袭雪域第七十八章 扑夷陵(四)第三十一章 破阵军岭川(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师出场第二十八章 血战无名山(下)第二十二章 会师商州(下)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六十四章 大顺使者第一百二十四章 宁夏宁夏第七十章 放弃关中第一百二十章 铁鞭孙守法第七章 九江之战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辖区第三十三章 救鲜第三十三章 迷雾里的号子声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五章 耿应衢的生意经第五章 耿应衢的生意经第二十九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完)第十七章 张皮绠归来第八十三章 历史开始了第五十五章 复兴陕西第二十三章 沈庄军事变第五十六章 叶方实学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九十四章 天下与我何加焉第三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十一)第三十七章 杨嗣昌的终局(一)第四十二章 荒骨潜销垒未平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图鲁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墙,三堵墙!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宫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四十五章 辽泽第五十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三)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二)第七十八章 治隆汉唐第四章 节帅幕府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五章 先帝遗诏第一百一十四章 绝北道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三十一章 破阵军岭川(二)第三十九章 李定国案第八十九章 白沟河第四十四章 李来亨的秘策(一)第二十章 强攻屏风寨(六)【求收藏和推荐!】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六章 易名李来亨第八十章 呆迷儿帝国崛起第五十二章 谢明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