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解围太原城

“义父!”

哐啷一声,李来亨推门而入,抱病在身的李过神伤如此,让李来亨不能不为他的义父深感担忧与愧疚。

如前所述,获鹿之败,不正是因为自己用兵迟缓的缘故所致吗?

李自成之死,李过之伤,岂因天命?全在自己无能之过啊!

李过挣扎起身,他眼中满布血丝,唇上干燥皲裂,就连声音里都充满了一种李过的年龄所不该具有的迟暮感:

“来亨……来亨……你没有事情就好。”

“义父……获鹿大败,全都是因为我没来得及赶上……如果我和刘师傅再快上一步,早做决断,大顺的江山,怎么会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大行皇帝和数万老本劲兵因我而死,我何面目再见人?”

如此时候,李过挂念的第一件事情还是李来亨有没有事,舔犊情深,何至于此。即便心如铁石之人,恐怕都不敢说能无视李过这样深厚的关爱,何况李来亨又并不是全无心肝的妄徒。

朗月明光,诸将跟着步入室内,刘芳亮与李过从来都是大顺军里关系最好的一双战将。他们二人的感情之深,几乎不下于李过与李自成之间如兄如父的关系。

因此,李过如今这副神伤的模样,当然更令刘芳亮感到心如刀割一般的自责。

“补之……获鹿之败,不是来亨的过错。是我的过错,我怎么能这样没有心肝,让他一个人扛下责任?先皇归天,现在大顺军群龙无首,补之,你一定不能有事,你一定要站出来领袖群伦才行啊!”

李过又咳了好几声,所有人都默然无语。对于李过身体情况最为心知肚明的顾君恩,更是露出不忍之色,荆侯伤势实在太重,现在还能强撑病体与诸将军议说话,已经是因为李过自己有着远远超出常人想象的毅力之故了。

说实话,在顾君恩看来,现在的李过在任何时候突然死去,都绝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获鹿已经战罢……咳、咳、咳……现在我们要谈的是今后之事,而非昨日之事。虏势猖獗,明廷也隐约有着许多动作,天下江山究竟谁属,现在还很难说。这种时候,再谈过去的事情,再论责任对错与否,既没有意义,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李过握住李来亨一手,强支着眼皮笑道:“来亨今后好做,关河大局,务必要审慎重视。太行、黄河,这表里河山之限,是我大顺军最后的底线所在,绝不能纵虏渡河,使得支持闯军、支持大顺军走到今天的中原百姓,再去受二遭的罪、再去受二遭的苦。

来亨,临清那边,还有山东,现在情况如何?”

当李过说到天下大局的时候,充沛的精力就在一瞬间回到了他的身体里,本来黯淡无光的双眼,也霎时间充满了顽强的生命火光,使人相信,他绝不是一个在生死线上求生挣扎的伤者。

诸将忧虑的内心,也因此受到影响而安定下来。李来亨遂令顾君恩从参军司取来地图,指图道:

“获鹿大战以后,清军因为老酋皇太极在阵前暴毙的关系,没有第一时间以主力追杀大顺的退兵,反而是大掠真定府,焚屠劫掠,无恶不作,浪费了宝贵的追击时间,也给了我们重振旗鼓、聚兵再战的好机会。

现在滹沱河一线已经全线失守,真定府、河间府皆不可守,济南生变以后,马宝自南皮退兵,转去山东镇压叛兵,德州方面闻讯以后,当地官绅以斩我官吏生乱,迎清军入城。北直隶的顺德、广平两府,也都是如此情形,我兵主力一退,官绅便纷纷酿乱生变,迎胡虏入城,衣冠士绅,竟然无耻到如此地步,亦今日天下一大奇事。”

获鹿大战结束以后,大顺军的主力兵马,一部由牛金星、张鼐、党守素率领,退往彰德府,另一部则由李过、顾君恩、刘体纯、陈永福、牛成虎率领,退至大名府。北直隶其余地方,在这以后全部陆续失守,德州官绅叛变以后,就连山东门户都已经不守。

现在马宝虽然带着数千劲兵在山东救火镇压,可他一人兵力有限,虽然联络了许多地方上倾向于大顺朝的豪杰武装,但毕竟还是以散兵游勇为主,一旦清军主力攻略山东,甚至还可能出现南都明军联虏平顺,从北伐徐州的情况。

到时候在明军、清军的夹击之下,即便马宝已经多次展现出了他超强的“救火队长”能力,到底能否让山东继续留在大顺的旗帜下面,也已经是一件不存有很大希望的事情了。

“井陉是山西最为重要的一座关城。”顾君恩也从旁指点军情大势说,“井陉关被鞑子夺占以后,太原侧翼已经是无险可守。在北面即便大同、雁门丢失,好歹还有两岭关、天门关、石岭关三座较小的关城,可以聊作守御之用。可是在太原的东面,井陉、固关一线丧失以后,清军即可从平定州直捣太原城下,沿途无一城一关可以作为缓冲。所以现在山西的情况,恐怕比之山东还要糟糕。”

大同、雁门已经丧失,如今井陉、固关又在获鹿大战以后被清军占领,太原城的确成为了一座无险可守的危城。田见秀和姜瓖困守太原,甚至高夫人在内的许多大顺老营家眷、朝廷文武官吏,都还在太原城,一旦太原有失,对顺军造成的打击,还要超过获鹿之败的影响。

也难怪牛金星和张鼐不愿意来大名府,而是火急火燎地想要去增援太原。

李过明白太原的重要性,随即便说:“不错,现在解围太原是大顺军的第一要务……启翁和双喜不愿来大名府,也是其来有自。只有解围太原以后,我们才能重谈称帝的事情。所以这几日顾君恩劝说我继承大位,我都感到时机很不稳妥,人心也不稳固,军情紧急,岂能为我一个人的虚名所耽误?”

刘芳亮和刘体纯两人都赞同李过的意见,特别是刘体纯,他是袁宗第的副将,与田见秀、张鼐都感情甚好。山西北部一线丧失以后,袁宗第镇守的陕北已经十分危险了,如果太原再丢失,丧失了河东藩篱的陕北势必遭到清军的全面进攻,所以刘体纯极力赞成李过的意见。

他马上强调:“对!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再比救援太原更重要了。大顺的皇位,既然有先帝的遗诏在,当然要过哥继承。可是太原情况这样危急,咱们实在没有时间啊。我看还是赶紧调集各路兵马,尽快增援太原——大顺军在西北还有不少兵马,罗汝才、辛思忠、罗戴恩、杨承祖,都在陕甘一带,现在西北没有战事,咱们应该尽快将西北守军调集来救援太原城。”

方以仁听到这里,却眯起了眼睛,他骤然提起宋金战争、靖康之耻的往事说:

“靖康年间,金军南下时就是先围太原。太原地势险要,城防坚固,金军旦夕不能攻破。反倒是道君皇帝君臣与宋钦宗,仓促派大将种师中由河北井陉西进,另外两员大将,姚平仲的养父姚古和张孝纯的儿子张灏分别从长治和汾州北上,三军互为犄角,共解太原之围。

结果援军反在太原城附近遭到金兵的回马枪偷袭,种师中战死,宋军几乎全军覆没。

这以后宋朝又派名相李纲督率解潜、折可求、张思政、范琼等部北上,计划以兵分数路的优势兵力围歼银术可孤军深入的疲敝之师。结果反而因为诸将各自为政,互不协同,形同一盘散沙,又遭到金军突袭,差不多再次全军覆没。

这以后太原方面固然有名将王禀,率领太原军民苦苦坚守二百五十多天,可是终于因为北宋精兵已经在两次救援太原城的行动中完全覆没,只能坐以待毙,最终迎来被金兵屠城的结果。”

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乱刀砍死张汝行第二十四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二)第五十七章 漕运整顿第一百三十九章 伟人的时代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第五十五章 贺镇精骑(二)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一百四十五章 吴桥贼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战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六十四章 曹营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会战开始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闯孽第九十六章 鸟铳对轻炮第六章 纯良的双喜哥第十三章 随州夜第四十三章 姜大将军第十四章 军台线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二十九章 自取灭亡第七章 免赋均田的悖论第九章 乡官亦士绅第八章 着佃交粮第十章 李锦和李鼐第六十章 不见洛阳花(三)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第三十三章 容斋随笔只有六笔第一百零一章 崩溃的吴三桂第二十五章 尽入我彀中第四章 耿应衢的棉布工坊第八十二章 千人诺诺,数夫谔谔第二十三章 沈庄军事变第八十五章 随州的全面胜利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七十章 直冲狗鞑中军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东起义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呕血三升第七十三章 大宁新城第一百零四章 大顺古长安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见秀第九十七章 联军末路(二)第五十八章 刀马旦(上)第六十四章 和硕特战争第五十一章 收辽第八十二章 三马少一马第五十九章 不见洛阳花(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杀掉李来亨啊第二十九章 朝鲜第一百零八章 多尔衮退兵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闯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九十二章 钦定第四十九章 棒打鞑酋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第三十八章 杨嗣昌的终局(二)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三十四章 陈可新被捕第八十五章 随州的全面胜利第六十二章 东虏真是太弱了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袭第四十四章 义送袁时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铁马收取兴庆府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百一十一章 长安血夜第一百二十二章 开国封侯,失之交臂第一百零一章 陈永福增援上来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视的李来亨,无误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四十一章 杨嗣昌的终局(五)【第三更】第一百四十五章 吴桥贼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四十二章 幼辞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十二章 遇顺则止第九十六章 剿总行辕和绥寇公署第一百四十四章 烫手山芋邢夫人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后一战(五)第一百七十四章 绝境白狐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五十四章 开科万言书第十八章 祝捷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第四十八章 楚闯的骑士第九章 高家寨第三十六章 崇祯哭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秘策(二)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阳(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后一战(二)第四十三章 和平将军陈永福第八十章 乡官体制开始动员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帅破阵(二)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门受战第十六章 赤蛇蜕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