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伟人的时代

两军使者相互通信以后,顺军和清军之间,就各自让出二百步的距离,仅由晋王李来亨和睿王多尔衮二人,单骑出列,会于战场的中央。

李来亨骑赤马,多尔衮骑青马,二人皆不着甲,不佩戴刀剑、手铳、弓箭等武器,握缰缓步向前,中间相隔约十步距离后站定。

多尔衮是个瘦高狡厉的男人,年龄看起来大约是三十岁的样子,比李来亨略老一些,但也算得上是较为年轻的范畴。他穿着黑色貂皮缝边的马褂,一手攥东珠,面无表情,给人以难以捉摸的感觉。

在多尔衮的眼中,李来亨是个清隽的年轻人,根据清军的情报,流贼军中的晋王二十余岁,不过实际见到以后,多尔衮感到李来亨的相貌,比他的年龄看起来更年轻一些。

多尔衮懂得汉语,虽然口音在李来亨听来十分怪异,但用作二人之间交谈,完全不成问题,因此也不需要通译上前。

两人身后庞大的军队,所有人都注目着战场的中心,张皮绠紧紧握住马槊,已经准备好了时态万一有所变化,就立刻挥军掩杀救出李来亨。而清军一方,吴三桂下了马,站在一个大树的阴影下,脸色阴晴不定,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多尔衮先问道:“君何姓?”

他的音调十分奇怪,但李来亨倒也能够听得明白。

李来亨回答说:“中国国姓。”

多尔衮大笑道:“国姓岂非朱姓?”

李来亨语气毫无变化,继续说:“朱氏皇帝为虏贼执杀,已失国,今中原由李氏继之。”

多尔衮又问道:“未闻有虏杀得朱氏皇帝,我国家所闻,流贼祸乱大明,朱氏皇帝因而借我国家之兵,入关剿贼,朱氏皇帝自为流贼所弑杀,因此只闻流贼,未闻虏贼。”

李来亨回答道:“君前额秃顶无发,后脑垂一金钱鼠尾辫,故号虏贼。”

多尔衮沉默少许后,又问道:“君为李氏,是白沟河上李晋王否?”

李来亨笑着说:“君何得认识李晋王?”

多尔衮也大笑,说:“君名声远闻,足使我知。”

李来亨又含笑说:“我亦识君,君是殉死大妃阿巴亥之子九王否?”

多尔衮脸颊跳动了一下以后,说道:“尔与明为仇,我与明有恨,贵我两国并无前隙,只是近来于获鹿间稍有误会,我国误杀乃祖,我闻君为螟蛉子,忠义比之蜀刘封不遑多让。然此事终属误会,何妨共存共荣,相互提携?”

李来亨“咦”了一声后,反问道:“君何不早日归去,否则朝政为人把控,辅政王之名不副其实矣!”

多尔衮立刻说:“不早归,但忧虑延绥三城未下而已,下城以后即归燕京。”

李来亨即言:“延绥三城尚有可战之士二万人,我亦提兵二万人来援,君旦夕能下否?旦夕不能下,我恐君权柄将失,祸在眉睫。延绥之重,与燕京执权比之如何?”

多尔衮不为所动,说:“我国家今在秦中师旅八万人,克延绥旦夕之间耳。君以二万之众自扑于野猪岭下,是以肉掷虎,难有归途。”

李来亨哈哈大笑好一会儿后,看着多尔衮眼睛说:“贵军师旅八万人,其中关宁兵不下三四万人。我以二万兵若合延绥二万守军,不攻关宁,只攻九王所督满洲兵,以砀山、白沟河、深州旧例,当可杀满洲兵近万人。九王如此虽得关中,回燕以后,将奈豪格何?”

多尔衮不再继续和李来亨讨论这个话题,转而上前走到李来亨的近处,拿出礼物,说:“萨其马以冰糖、奶油合白面为之,满洲人常食之,君可一品。”

李来亨收下萨其马,从马鞍旁边的褡裢里掏出一个食盒递给多尔衮:“这是用上好白面做的石子馍,秦人将面置于滚烫的卵石之上,烧烤之后,味道甚美,还意味着多子多福,九王年届三十而未有子嗣,我今以此物还礼,九王请自便。”

多尔衮取过食盒,打开一半后,突然笑道:“我闻君亦无子嗣,不若分食一半于君?”

李来亨冷漠道:“我王妃有孕将生,不必了。”

多尔衮愣了一下,不知如何作答,又过一会儿,才对李来亨说:“我于保定城中,获一贵军刘芳亮所常用大弓,将遣一骑还于贵军军中,如何?”

李来亨当即作答说:“我在白沟河亦获贵军阿巴泰所用腰刀一柄,亦遣一骑还于贵军。”

多尔衮呵呵一笑,说:“本王当用此刀斩下流贼之首。”

李来亨同样笑道:“孤亦当用此大弓射杀虏酋。”

二人皆放声大笑,笑声响彻战场。两人身后的大军,张皮绠手心里捏了把汗,吴三桂则眼皮狂跳,很有一种想要射杀李来亨的冲动。

接着李来亨、多尔衮两人都调转马头,相互背对,李来亨将放有萨其马的木匣丢在地上,以战马一蹄踏碎,多尔衮亦将装有白面馍的食盒弃在地上,同样以战马马蹄踏碎。

二人又同时背对着挥手致意,随即同时拉起缰绳,开始驾驭战马狂奔起来。接着又几乎是在同一瞬间,从顺军战线中传出砰的一声枪响,自清军战线中也传出一声嗖的弓响。

一发铳弹正射中多尔衮战马的大腿,一根箭矢同样射中李来亨战马上同样的位置。两匹战马吃痛嘶鸣,二人几乎又在同时落马,然后马上站起身子来,也顾不得拍拍身上的尘土,就急速以曲线路线狂奔回本方阵地。

张皮绠惊呼一声,立即率领精骑出阵救援,清军一方同样以精锐的巴牙喇甲兵杀出把多尔衮救出。

李来亨堪堪被亲卫骑兵救回本方阵地以后,才失口唾骂道:

“君、君,狗脚君!背后偷袭,无耻无信!”

多尔衮被八旗护军们搀扶着回到清军阵地里以后,立刻大骂道:

“盗贼子!无君无父,本王必凌迟此贼!”

李来亨悻悻道:“未能杀掉多尔衮,可惜可憾。”

多尔衮亦击掌痛鸣:“今天遗留后患,殊为可恨。”

话虽然是这样说,但二人回到军中,却没有立即下令开战,反而是让两支大军,又在野猪岭前对峙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过去一段时间后,多尔衮首先自己拔除了清军在野猪岭上的防线,主动让开大道,率军北撤。次日李来亨派遣探骑搜查以后,确认清军没有埋伏也没有留有回马枪的空间后,才缓缓带兵通过了野猪岭,进抵甘泉县。

此时多尔衮已经暂时解除了对于宁夏、榆林、延安三城的包围,将清军兵力集中到了绥德驻扎。米脂县便属于绥德州,李来亨十分担心的一点就在于清军是否会屠灭米脂县,现在看来多尔衮既然要保存实力,好方便他返回北京铲除豪格,真正实现清军内部的“定于一尊”,那么多尔衮在陕西应该就暂时不会和李来亨以死相拼了。

果然,李来亨抵达延安城下时,多尔衮完全没有出兵拦截,只是聚兵绥德州,做出了如果李来亨不迅速后撤,就集中兵力重新扑上延安,同大顺军的守军及援兵进行一次大规模会战的态势。

李来亨当机立断,命袁宗第、王永强、孙守法各部皆率领生力军撤出延绥三城,屯兵于甘泉。

袁宗第对此决定心中当然十分不满,陕北顺军为了保卫延绥三城,即便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也进行了顽强至极的作战。

现在援军抵达,不仅没有继续与清军作战到底,反而主动让出三城,如何让人心服。

“我要用长安,换整个天下。”

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九十一章 弹道学第八章 英雄气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一百一十三章 罗颜清绝不苟活于世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条好狗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十五章 春秋大义第三十章 清鲜战争第八十章 乡官体制开始动员第六十四章 曹营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在哪里第一百三十章 虫豸搞政治第八十九章 搢绅降为编户,衿佩等于仆隶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帅破阵(一)第九十一章 高谦日记第三十五章 襄阳陷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六十八章 皇太极自有安排第七十五章 崇祯的四字宗旨第五十八章 刀马旦(上)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九十九章 合中国之力,灭绝其种类第六十章 战云阴霾第二十六章 绝不引虏入邦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八十五章 随州的全面胜利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银弹打天下第一百五十章 总动员第四十三章 和平将军陈永福第七十九章 续顺公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六十四章 曹营第八章 杀晋王,焚王府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顺大总统李过第一章 李公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长安血夜第十七章 无派第五十八章 不见洛阳花(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铁马之象第二十八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爱新觉罗杀无赦第五十三章 大顺龙衣卫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一百三十九章 伟人的时代第二十九章 洛阳春光好(六)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骁卫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贼兵势,强悍至此第六十章 兵发中原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一百三十九章 伟人的时代第一百零一章 谁是泥菩萨呢第三十六章 崇祯哭第八十三章 李过回来啦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袭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杀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莱第一百零三章 马三宝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杀第一百一十三章 罗颜清绝不苟活于世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四十章 曹营的抉择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门关小人第四十二章 杨嗣昌的终局(六)第一百二十九章 谁想被李来亨斩杀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五十章 革里眼第二十八章 洛阳春光好(五)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四十三章 爱新觉罗屯齐第九十九章 清军在迂回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献策第九十二章 解决革回两营的办法第一百七十一章 马前卒第六十九章 刘芳亮畅快出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后一战(九)第九章 太后寝宫第六十五章 朕不为寡人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一百八十四章 爱新觉罗杀无赦第四十四章 满城之战故智第三十七章 摊丁入亩不是必杀技第一百二十四章 宁夏宁夏第六十二章 夺嫡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