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

马宝稍一沉吟,便说:“他们三人不是在获鹿之战以后逃去北京了吗?道路传闻,似乎这三个人都已经被清军杀掉了。”

许都故作神秘地笑道:“那就请壁帅入城一观。”

“嗯?”

马宝心中有些疑惑,和宫文彩一起带兵进入莱州城后,一边听着许都介绍,一边看到一些明军装扮的人就在城内,初时简直以为是许都叛变,等许都全番介绍完了以后,马宝才惊道:

“我不料陈子龙是如此勇士!”

莱州城内守军都是枕戈待旦的样子,全城戒备森严,士兵们见到马宝带着一支援军入城,许多人脸上都露出了相当喜色。

许都则骑马带马宝到官署大门前后,才命亲兵将那至关重要的三个人带了出来。

“李、高两位大人,壁帅或许不认识,但是刘总兵,壁帅应该是见过的吧。”

马宝不仅是在战场上和刘泽清照过面,而且他早年还在明军中的时候,就曾经跟随老上司高谦见过刘泽清了。

不光是他,像现在投诚大顺军的那些山东地方豪杰,如宫文彩、马应试等人,也基本都认识刘泽清。刘泽清是山东镇总兵,过去也曾经是山东黑道上的一个大人物,在东三府,认得刘泽清相貌,甚至是同他有故旧渊源的人,实在太多。

所以马宝一见这三人,就知道许都所言并无半点虚假。

他心中越发感到吃惊,感叹说:“陈子龙孤身入燕都为我大顺做内应,我以为他能搜集到一些塘报内情,就已经实属不易。不意陈子龙竟然能够做到这等地步!将此三人营救了出来。”

李建泰、高起潜、刘泽清三个人,此前在获鹿大战时,都于军前临阵逃脱,想要奔回北京驱逐清军。只是力量不足,他们的图谋很快就被清军粉碎,连同样参与谋划的高第都为吴三桂斩杀,兵马也全数被吴三桂所吞并。

本来,不出意料来说,他们三个人在谋变失败以后,只有死路一条。

可是关键时刻,正在北京城内营造红队情报网络的陈子龙,却偕同他的好友张家玉出手相助,利用张家玉的关系,说服了另一位明朝重要的大臣,营救、庇护三人,并设法将李建泰等三人送离危机重重的北京。

许都想到正在龙潭虎穴中冒险的陈子龙,心情还是有些苦涩地说:

“卧子一介书生,能够做出这番大事,我自愧不如。但他在龙潭虎穴中身冒奇险,特别是此次营救出李督师等三人,势必将会暴露出红队的存在。我本来已经劝说卧子,跟随李督师他们一起离开北京,一块到山东来,可他和张家玉一样,都是极倔强的人,说鞑虏尚在,他们决不愿意放弃辛苦积累出来的渠道,轻身南下。”

李建泰、高起潜、刘泽清三人都在官署等候,他们三个人为人性情各不相同,获鹿谋变和此时南下的心情目的也差距巨大,纯粹是为时势所迫才走到了一起。

李建泰是个颟顸无能的庸官,但他尚有一定操守,绝不愿意左衽为清军做事,所以才和张家玉一拍即合,为红队在北京的活动做尽掩护工作。

高起潜虽然是个太监,可他绝不是大明朝的纯臣。高起潜所为的只有自己一人的富贵而已,可他身为宦官,只能依附他人。皇太极和清廷的诸王贝勒都不看重宦官,高起潜感到富贵难及,这才半拖半拽地参与了获鹿谋变。谋变以后,他又身不由己,只能和李建泰一条道走到黑了。

至于刘泽清,此人心中纯粹没有一点道义可言,比之高起潜更加首鼠两端和无耻。刘泽清参与获鹿谋变,为的就是临阵脱逃,保存自己的兵力。只是清廷和明朝不同,获鹿战胜以后,绝不会放过刘泽清这样的逃兵,加之他的山东镇兵马差不多已经损失殆尽,这才只好跟着李建泰跑到山东。

“马宝……!不,马大帅啊!我是刘泽清,曹县刘鹤洲啊!”

马宝心中忍住笑意,拱手说:“刘镇台,多年不见了呀。”

马宝当年跟随高谦见到刘泽清的时候,还只不过是个低级军官。可如今马宝却贵为山东节度使,地位远在高谦、刘泽清二人之上,人生际遇的变化,在此时颇让马宝感到分外的自得。

许都麾下的山东豪杰宫文彩、马应试等人,也都是刘泽清的故人。只是谁能想到,堂堂的山东镇总兵刘泽清,现在会沦落到手无一兵一卒的困窘地步。

话虽如此,许都却还是认为刘泽清的价值不比李建泰、高起潜二人小。他毕竟是明军体制内的重要将领,现在兵马虽然已经被吴三桂吞并,可是人脉尚存,只要有机会和资源,重建一支军队,并不是难事——当然军队的质量就不用想太多了。

马宝看向许都,他心中还充满许多疑惑,不禁问道:

“许招讨,即便陈子龙他能够庇护刘总兵,却又是怎么将他们三个人从北京送来山东的?此中因缘,我百思不得其解。”

许都哈哈一笑,手指北方的大海说:“此三人乘明人船只,浮海而来。”

明人船只?

许都说到这个份上,马宝已经渐渐明白了过来,但他还是有些不敢置信:“明人船只?难道苏观生愿意归诚大顺了吗?”

现在渤海的海面上,主要的水师力量有三支,一支就是孔有德为首的三叛王兵,一支则是位于辽南的援剿东北水师总兵黄蜚,还有一支则是掌握了天津卫水师的苏观生。

从地理远近来看,能够把被困北京附近的李建泰、高起潜、刘泽清三人营救走的,看来也的确是舍苏观生以外,并无他人可为了。

李建泰小心上前,道:“苏宇霖乃张翰林的同乡故旧,此事多由张翰林从中谋划前线,我辈才有逃出胡尘的这一天。”

“三位皆明臣,自燕出逃,是要归诚我大顺朝吗?”

苏观生和张家玉一样都是广东人,而且他同样对鞑子操纵北京明廷政权深为痛恨,本来都已经做好了弃官回乡的准备。

因此,由张家玉联络苏观生、由陈子龙联络许都,明臣与顺将居然联手,终于把李建泰从北京绝境中营救出来。

马宝以为他们三人前来莱州是要归诚大顺,没想到李建泰却红着脸尴尬道:

“我等欲往江南去,想要向贵军借道。”

第三十六章 约翰王孙可望第六章 雪花无辜第六十七章 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第七十四章 给晋王算一卦第八十四章 范永斗第五十章 义藩藩兵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十五章 老营改革(下)第八章 杀晋王,焚王府第八十二章 狗鞑子不过如此第七章 鸟铳队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师第八十章 囚车行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后一战(十)第五十章 满城之战第一百三十九章 伟人的时代第一百零一章 天气晴朗夏雨正凉第四十四章 五营军制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阵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华第九章 竹溪突围(上)第五十七章 问冬衣第七十五章 高达天下无敌啊第一百一十一章 监国、晋王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圆第九十二章 钦定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一百七十四章 绝境白狐第九十九章 上蔡乱局(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晋王李来亨第八十章 南阳入楚策第十四章 军台线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三十二章 满洲的国运不久了第二十一章 总结会第九十二章 钦定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二十六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四)第五章 先帝遗诏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十六章 虬龙沟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团第三十六章 崇祯哭第八十章 乡官体制开始动员第一百二十八章 晋王李来亨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三十二章 公子郑成功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莱第一百零七章 火烧阿山第九章 乡官亦士绅第一百零一章 谁是泥菩萨呢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七十二章 李来亨的大婚第九十一章 弹道学第四十八章 中夜决堤使南灌第四章 耿应衢的棉布工坊第一百章 中心开花第一百二十八章 晋王李来亨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来亨在哪里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六十章 不见洛阳花(三)第九十六章 剿总行辕和绥寇公署第九十三章 庆功宴(下)第十四章 老营改革(中)第一百四十章 苍髯老贼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六十五章 孙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四十八章 无能狂怒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斩立决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一百四十五章 吴桥贼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二十一章 会师商州(上)第二十五章 沈庄军的末路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六十一章 不见洛阳花(四)第四十二章 杨嗣昌的终局(六)第四十一章 李过的问题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十四章 明国西地诸帅第七十六章 扑夷陵(二)第二章 顾炎武第七十二章 大将刘汝魁第七十八章 红衣发熕之神第一百二十章 铁鞭孙守法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六十二章 添乱小能手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新编制第八十一章 闯献曹会师第九十四章 火线解放,豁贱为良第九十二章 皇太极之梦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七十九章 续顺公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