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

裴守约带着李玮群和王鑨先到陕州州牧衙门休息,他在湖广为官已久,习惯了大顺法度的严格,又知道晋王的为人作风,所以一到陕州就下令撤去了衙门中多余的怪石花草、书画装潢。

衙门中显得有些淡雅冷清,裴守约亲自给二人上好茶水以后,又接着为他们介绍了这段时间来大顺军在湖广修建的几处规模较大、对当地经济有深远影响的水利工程。

“江、汉一带,多以坃田为主。但自明季以来,纪纲松弛,朝廷无力疏浚江湾,我亲眼目睹江陵、汉川一带坃田大多有积水深二三尺至丈余不等的情况,又或干涸出五六分、二三分不等,长此以往,势将民不聊生,国赋难出。

陈经略便携带我们这些僚属,亲乘小舟,泛长湖,莅监利县,穷究水患原委。见福田寺一带为江陵、监利、潜江、沔阳四县积水出路,故决定在福田寺兴建一座石闸,使姚家湖以上积水由太马河而达于闸,直入洪湖,由新堤石闸入江,关王庙、汤河口等处私筑土墙均行拆毁。

成竹既定,就由我亲自承办福田寺石闸及附近河道疏浚工程,并加修太马河堤,同时又在洪湖新堤建石闸一座。每年十月初先开新堤闸门,五天后再开福田寺石闸,来年三月初先闭福田寺石闸,次闭新堤闸。

这样不以邻为壑,内可以宣泄积洪,外可以防止江水盛涨向内地暴灌。

这样一项复杂的大工程,涉及十余州县,动用民夫数以万计,规模之大是湖北在明朝时所无的,但我朝在陈经略布置下,仅数月就将工程完工。

而且因为与楚北绅商合作,将湖区新田专用于种植棉花,工程完工以后又不过数月,居然就已经赚回了工程耗费的本息。”

裴守约为王鑨介绍的这些湖广水利工程情况,设计之巧妙、过程之完善、工程之浩大,都完全出于王鑨的想象力之外。

王鑨完全被晋王殿下设计政权制度的奇妙思路所震惊,又为大顺军强大的执行效率感到惊艳,他连连承载湖广经略使陈荩的大才,又夸赞裴守约的实干才华——这一番赞叹倒是完全出于他的真心了。

裴守约不为所动,接着又介绍了大顺军在湖北一带进行的其他水利建设。

大顺政权在湖广一带的成功经营,使得仅仅湖北一地,就能够为大顺军提供将近一千万石的粮食收入。这绝对是一个足以使任何明朝官员感到震惊的数字,即便是明初盛时,朱元璋以十余省之地获得三千余万本色粮食收入,就感到十分满足了。

而大顺军仅以湖北一地,居然能够征得约一千万石的粮食——而且这还是在不间断兴修大规模水利工程的情况下完成的。

一般官绅传统上都喜欢称赞“轻徭薄赋”的政策,但李来亨在湖广的作为却颇出于王鑨这等士人的直觉之外,属于一种比较“反直觉”、“反常识”的做法。

他采取的“重租轻赋”政策,是取之于民而又用之于民,有类于社会民主主义所谓的高税收、高福利政策,亦或可以称为是社会主义高税收、高投资、高产出政策的一种模式。

如裴守约所言,湖广尽管“兵马繁兴、所在需食”,“军需浩繁”,赋额较重,“而我征收于宜,农勤岁丰,粮无逋负,予亦因是得受上赏”。他的工作因而得到“晋王褒奖,军民首额”。

豫西地区也是河南乃至于明朝全国范围内的重要粮食产区之一,也是因此李来亨才会专门将裴守约这个善于治水、经营农业的官员,从湖广调到陕州。

由于人口众多,资源分布不均的关系,陕州一带的水利条件和湖广恰好相反,旱灾远过于涝灾。

李玮群和王鑨到达陕州的时候,就恰逢裴守约正在协调资源,准备修渠引水。

很快王鑨就见到了被裴守约召集到州城的许多本地士绅,其中也有一些人是和王鑨有过诗文往来的中州本土文士。

他们看到王鑨穿着大顺蓝色官服的模样,显然都颇感吃惊。有的人露出不屑不齿的神色,有的人则十分羡艳,还有的人紧皱着眉头,好像是在浮想联翩。

陕州因高建城,所以城中凿井取水十分困难,即便得水,水味也多咸卤,所以修渠引水被裴守约认为是解决本地灌溉问题的首要办法。

陕州本有广济渠,隋朝时便由苏威开凿,初名为利人渠,后来唐代的长孙操引水入城,方有广济渠之名。

不过广济渠到了明末,早已淤塞严重。裴守约召集这些地方搢绅首领到州城来,就是为了商议疏浚广济渠的事情。

不过裴守约没有打算征求这些搢绅的意见,他自己到陕州以后,早已找了不少老百姓了解情况,做好了全盘计划。

裴守约通过对州人的明察暗访,直接就将工程所需要的工作量和花费,写成一本比较详细的小册子,公之于众。

小册子里还标明了整个工程的用时,具体要在什么时节开工,如何解决渠身崩塌的问题,要怎么样在河渠附近栽草植树保护河渠等等非常具体的内容。

王鑨为裴守约卓越的实干才华所惊艳,忍不住叫嚷道:

“安民复农,治世之才,舍斯人而复谁!”

不少搢绅传阅了工程小册子以后,也感到这一计划的可行性极高。但他们又担心清军在黄河以北虎视眈眈,本地正逢秋收时节,大顺真的有余力在这时候开始工程吗?

对此,裴守约又是自信满满请出另外一人。

李玮群看到这位熟人后很吃了一惊:“易道三先生?”

易道三是湖广有名的文人之一,他的堂兄弟易道暹更是海内知名的文章之士。易道暹很早就在白旺麾下任职,如今白旺已经封侯,又担任户政府尚书和营田院总裁这样的重要官职,易道暹便在营田院中充任主事。

至于易道三,他因为犯过一些默许湖北搢绅反对李来亨的错误,自知在大顺军中没有仕途可言,便跟着老朋友、湖北首富耿应衢经商。他重点经营建材买卖,陈荩在湖广大兴水利的时候,易道三便由老友耿应衢推荐,帮忙承担了不少工程的管理和施工。

李玮群惊讶地问道:“易先生竟然没有做官了吗!”

的确,按照此时时人的观念来看,就算仕途再怎么艰难,官员的社会地位也要远远超过商人。何况易道三又是著名文人,他跑去经商,简直等于是自甘堕落。

易道三为此苦笑道:

“晋王为人雷厉风行,我朝官场与明朝有极大不同,清廉肃正异常……这动不动就杀头的,谁人敢于贪墨?

而自打白公推行营田新法以后,所谓耕读传家的古训眼看是不行了。田愈多,反愈不能以田利为生。

我家中人丁如此多,既然不敢保证自己清廉,不敢冒着杀头的风险去做官,经营田产又不足以养家糊口,就只好跟着耿掌柜做买卖啦。”

李玮群拍掌笑道:“原来如此,这倒是被晋王殿下所为难嘞。”

易道三赶紧说:“不敢!不敢!万万不敢。李将军休要害我。”

王鑨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景象,心中对晋王李来亨、对大顺政权的好奇心,自然是越来越强。

他突然想到一句话:

这,就是新朝雅政吗?

的确是和前朝有极大的不同之处呀!

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秘策(二)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十八章 猛将郝摇旗第一百二十五章 孙传庭在西线第十二章 遇顺则止第一百零四章 大顺古长安第二章 白土岗第八十八章 庞存回乡第七十一章 郝摇旗的三堵墙第二章 白土岗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四十二章 荒骨潜销垒未平第五十六章 皇太极孤注于一掷第九十六章 联军末路(一)第三十六章 马宝临机决断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献策第十章 军官匮乏第六十七章 青羊宫之变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无处不青山第五十一章 义王的实力第八十一章 马进忠欲降第十章 李寨主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三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十一)第十六章 五军第二十九章 朝鲜第十七章 张皮绠归来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六章 六尚第十六章 李过和高一功是一种人第二十一章 会师商州(上)第三十七章 摊丁入亩不是必杀技第十一章 兖州军民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七十章 联结小袁营第三章 满洲入寇(下)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二十四章 李来亨的处置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二十章 明末顺初第六十六章 伦理梗第六十三章 别动军出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六章 雪花无辜第一百零六章 扬武剑第三章 经略随州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十七章 黄河南岸第七十三章 花关索(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宫第七十九章 华南海盗第四章 节帅幕府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十七章 义侯做天子第一百零七章 闯军一诸侯(上)第二十二章 会师商州(下)第四十一章 血溅第五十六章 皇太极孤注于一掷第三章 林猫猫第二十一章 炮标就位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尔衮不如皇太极第一百三十二章 当立盖世功名第一百三十四章 结束于砀山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三十章 破阵军岭川(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五十九章 刀马旦(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闯军大东征第九十章 处置士绅第一章 满洲入寇(上)第九十六章 鸟铳对轻炮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猪岭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后一战(四)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视的李来亨,无误第六十章 中原战事结束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九章 乡官亦士绅第七十九章 夹河之役的第一胜第三十五章 襄阳陷第五十四章 贺镇精骑(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长伯,好做好做第八十九章 不灭此胡,何复为人第六十一章 不见洛阳花(四)第十四章 老营改革(中)第五十九章 不见洛阳花(二)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团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一百二十章 阿济格东路军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丑陋的辫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驾亲征第二十五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三)第二十六章 绝不引虏入邦第五十九章 亡国之道第一百零八章 多尔衮退兵第四十五章 公子献头第七章 顺兵第六十四章 和硕特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