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

张尔岐自己是经义大师,但他知道晋王喜史论而恶经义以后,马上就改换门庭,就自己家学的《易经》、《诗经》、《书经》研究放弃,转而开始研究前四史和方舆书籍,积累了一定的军事地理常识。

刘汝魁带着磁州诸绅正准备回城的时候,车骑关方向便有探骑奔回州城,火急火燎地递来军情,称山西清军有自井陉东出的趋势。

张尔岐沉吟说:“君侯,东虏若真出井陉口,莫非是舍太原不下而欲直下黄河?靖康之时,前金第一次围攻开封,便是舍太原而不顾,直下开封;莫非今日之后金,又欲效仿前金灭北宋的方略?”

刘汝魁一张黑漆漆的大脸上露出不悦的神色,他对张尔岐以北宋比大顺、以金国比清军的说法,非常不快,冷哼一声,扬起马鞭下令道:

“诸公都回城去吧,本帅自有计较。”

他带上一队亲卫骑军,催促诸乡绅返回州城以后,就自己带兵向车骑关方向奔去。沿途上刘汝魁已经感到一阵压力,他猜测不错的话,清军的这种动向很可能是将以黄河中游为主攻的方向。

“急送军情往开封去,东虏大兵自井陉出晋,有在畿内聚集的趋势,这很可能是清军大举进攻彰德、大名一线的预兆。”

车骑关关城算不上是一座险峻巍峨的雄城,它不仅不能和宏伟的潼关相比,而且比井陉关还要寒酸得多。

不过顺军守兵已经将车骑关重新修缮了一遍,城头上新修了不少枪眼和炮口,垛口处也都摆满了中小型的红夷炮。

城头上顺军旗帜依旧在冬风中猎猎翻滚着,刘汝魁望见那些旗帜后,心中就变得踏实许多。

他疾步冲入关城,整个人虎虎生威的模样,加上那一张黑不溜秋的大脸,皂鹰之号,显得是如此恰如其分。

刘汝魁是大顺军中有数的老将,运动战的作战经验丰富,而且还参与过白沟河大战,自那以后又一直和楚闯联合行动,吸取了不少楚闯军中的新战术、新经验,算得上是大顺元从中第一流的战将。

他很快就又调来不少兵马,加强了对车骑关的防御以后,刘汝魁在关城下召集了一批参军院派驻军中的参谋,问道:

“清军在河北当面一线,能够聚集多少兵力?”

年轻的参谋翻着记录清顺各方兵马兵力分布图的小册子,说:

“如果多尔衮空国南下,其在陕西预计将有能力部署三到五万兵力,在太原一线同样能够部署三到五万兵力,在山东一线可能能够部署六到八万兵力。

河北若为清军的突破主攻方向,则其主攻兵力势必最低限度在十万精锐战兵左右。”

刘汝魁回味道:“这是又一场获鹿大战了!”

嘶——

厅堂外又传来战马的嘶鸣声,刘汝魁的亲兵带着一队将佐闯入花厅里。为首之人还披着沾染血迹的盔甲,让刘汝魁等磁州诸将都吃了一惊:

“怎么回事?在何处遭遇清军了吗?”

为首的将领是姜瓖的部下,名叫张国武,他是汾州人,原本是大同明军中的一名守备。刘迁背叛姜瓖,举大同降清的时候,张国武还是随波逐流投降了清军;但是多尔衮颁布剃发令以后,他便不甘受辱,趁夜杀死了督军的满洲兵十余人后,率部南投太原,回到了老上司姜瓖的部下,现在是太原顺军的一名都尉。

张国武单膝跪下,抱拳禀告说:

“清军数攻太原未下,近来兵马有大规模调动的动向。但十余日前,清军叶臣所部突然又一次直抵太原城下开始攻城——

这一次东虏似是有备而来,所带大炮、火药极多,而且一到城下,便开始筑营掘壕,有长期围城的态势。

陈帅、姜瓖为防不测,命卑职带兵南下,回汴向晋王汇报军情。我们离开太原不久,便发现清军还调动不少兵马从井陉道出晋,便顺路先到磁州禀告君侯。”

刘汝魁更觉得有些吃惊了,他本来以为清军从山西调出部分兵力,是打算放弃继续进攻鸡肋似的太原。

可是按照都尉张国武所言,那么清军似乎不仅没有放弃进攻太原的打算,而且是真正要集中兵力,对太原进行一次坚定的围城战?

“多尔衮究竟用意为何?”

这使得众人都陷入了疑惑之中。

潼关、太原、黄河中游的彰德府和大名府,到底哪里才是多尔衮的主攻方向?

张国武带领数百骑,自太原驰至磁州,途中也遭到不少清军游骑的拦截,在晋东南一带发生了不少战斗。

看来清军对太原的这次攻势的确十分坚定,部分兵力甚至已经绕过太原,深入晋东南一带,这又将威胁到彰德、卫辉、怀庆、大名这顺军河北四府的侧翼。

刘汝魁终于流露出焦急之色,他想了想,亲自给李来亨和刘芳亮写了两封信以后,又命令幕中参谋另外整理军情文书,汇集成一份说明清军可能从太原和河北四府同时发动大规模攻势的文要。

参谋疑虑地问道:“东虏当真可能如此用兵吗?太原是一座雄城,山西又道路狭窄、山谷局促,清军既然粮荒,急于南渡黄河,若把黄河的封冻期时间,都浪费在山西的山谷里,未免十分不智。”

刘汝魁闷着头说:

“太原情况危险,我们先顾不上想其他事情了。将军情速速递去开封,看晋王如何决策。

如若太原和河北四府没有援军,一旦东虏以十五万人以上的重兵同时进行突破,则黄河中游防线就将要危险了。”

张国武主动请缨要继续前往开封,刘汝魁想到他既然本来就是奉姜瓖的命令往汴梁传递军情,就干脆命他负责这一任务。

“河北四府守军有限,现在暂无多余兵力直接增援太原……唉!晋王聚兵十万于开封,真是不明白他在想些什么!”

李来亨将殿中军、殿左军和殿右军的大部分精锐都集中在开封附近,直接造成顺军各处防线兵力吃紧。

晋王的用兵思路让刘汝魁心里觉得有些泄气,他想了想,又把自己写给李来亨的亲笔信改动了几笔。刘汝魁在信中直接明了地说明他反对中枢聚兵开封以观敌动的策略,认为在清军主攻突破方向势必不会超出河北四府范围的情况下,理应将大量精兵集中到河北四府一带。

刘汝魁原本只是一介文盲,他是陕西三边的卫所军户出身,完全不认识字。但现在刘汝魁好歹也是大顺的侯爵和制帅,身边有不少文人参赞着,自己也抓紧平日的闲暇时间读书,写信已经不成问题。

他重重落笔写道:

“磁、邺、卫、怀,与开封之延津、封丘,皆系大顺军护卫黄河之重镇。四府存则黄河存,四府失则黄河失,河防系于四府,奈何四府守兵皆不满万人,以此弱兵,如何抵御东虏十余万弓马之众?

一旦虏南渡黄河,与我夹河共河防天险,则大顺军又失一利,万望晋王钧鉴,增兵四府,捍卫四府,屏障黄河,以保我大顺之基。”

第六十章 战云阴霾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三十一章 钮钴禄·陈泰不够勇第八十二章 狗鞑子不过如此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厌弃我家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一百一十六章 飞云桥第七十五章 高达天下无敌啊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二)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统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中制将军贺珍第九十二章 钦定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一百一十八章 灭顶之灾第一百二十一章 飞云桥南岸第四十八章 无能狂怒第七十九章 华南海盗第七十章 放弃关中第十五章 春秋大义第一百三十二章 当立盖世功名第五十章 革里眼第三十四章 破阵军岭川(五)第四十一章 李过的问题第八章 英雄气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为张睢阳,便为颜常山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烂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五十四章 贺镇精骑(一)第二十六章 绝不引虏入邦第五十八章 高郭进兵第十章 竹溪突围(中)第七十八章 红衣发熕之神第十七章 大顺开国!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扫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十五章 春秋大义第七十九章 夹河之役的第一胜第一百三十七章 给我翻译翻译第二十八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七)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锋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第七十章 鹰子山下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九十四章 疑云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杀为虑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三十三章 救鲜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秘策(二)第七十章 牛李党争第六十三章 孙可望出手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五十八章 中原战局第五十七章 问冬衣第二十三章 授节钺于晋王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骁卫第四十七章 流贼投降第四章 节帅幕府第二十章 强攻屏风寨(六)【求收藏和推荐!】第九十一章 一线城市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一)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内皆兄弟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顺大总统李过第七十二章 李来亨的大婚第六十五章 随州牧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中制将军贺珍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来了第三十七章 顺与清各擅胜场第五十一章 猛士许都第七十四章 给晋王算一卦第五章 耿应衢的生意经第一百二十八章 晋王李来亨第二十章 强攻屏风寨(六)【求收藏和推荐!】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八十九章 不灭此胡,何复为人第九十一章 一线城市第四十一章 殿前军增援山东第六十一章 行军司马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一百五十章 总动员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帅破阵(三)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十六章 李过和高一功是一种人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满口天话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三章 楚闯这一年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五十四章 开科万言书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声震宇宙第二章 白土岗第三十三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一百零四章 大顺古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