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

军队的频繁调动,兵马的高速机动,落在参军院的参谋地图上面,只是纸笔的一横一画,可是落在士兵的两腿上面,却是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的辛劳。

对于李来亨如此急切的调动兵力,全军上下,特别是基层将士,不可能不存在怨言。

一般人在晋王殿下的面前是说不出口的,但是像郝摇旗、张皮绠、李世威这些楚闯元从嫡系将领,就能够直接说出不满的话来。

像李世威,他负责督率的重炮部队,虽然炮队还留在后方,但是一部分装备了簧轮手枪和燧发枪的炮队配属骑兵,也要跟随羽林军做猛烈的强行军突进。

高强度的机动和过于频繁的调动,让李世威怨言不小,他直说:“顾总参只晓得在地图上一横一画的,当兵的却只有两条腿,飞不起来。”

郝摇旗却不以为意,如果是从前那一个大错没有、小错不断的莽夫郝摇旗,他总归也要跟着冒出几句怨言。

可是经过了这么多年战事的锤炼,郝摇旗的勇猛强悍,只会出现在沙场上,却不会再出现在指挥部里了。

当郝摇旗在指挥部里的时候,当他随侍晋王左右的时候,已经俨然成为了一位气度雍容大方的重将。

“多尔衮想要猛虎掏心、虎口拔牙,这份胆略和豪气,咱老子也必须得喊一声佩服。”郝摇旗说,“可是论强大的战机捕捉能力、机断的战役决心判断和围点攻坚与多路阻援的战场驾驭、歼敌战役前的精细计算,他睿酋,比起咱晋王殿下,相差是不可以道里计的。”

李来亨闻之哑然失笑:“摇旗过誉,你这样拍马屁,孤也不会欢喜。”

顾君恩、郭君镇两人相顾撇撇嘴巴,对李来亨嘴角那易于捕捉的微笑,都是了然于心。

不过无论顾君恩还是郭君镇,也都得承认,徐州会战发展到现在,多尔衮正慢慢陷入李来亨的歼灭战包围网中。

顺军的机动虽然导致了将士们的疲惫不堪,可是兵法也说“善示形、无常势”。大顺军只有通过自身的主动调动才能调动和迷惑敌人,就创造战机来说,“示形”是能动创造战机的必然举措。

更具体来说,正是依靠不断的机动和调动,才能够在战场上形成以多打少的有力形势。

对于战争,无论战略上是以多对少还是以少对多,局部上肯定都要营造“以多打少”的优势局面,而歼灭战尤其需要如此。

虽然,对于徐州总有一种“易攻难守”的说辞,但是具体而言,徐州城的地理条件并不算差。

微观来说,徐州城地处于一个小盆地中,天然的筑城之地,这种地形在中原地区是绝无仅有的。考虑到历史上黄河泥沙的淤垫,明末的徐州城地面比后世要低十余米,城市周围的山丘比后来的更显陡峻,整个城市就是坐落于峰丛中的河畔,形势非常险要,远非后世较平衍的地形可比,防御非常便利。

守城者可以凭借汴泗河道补给长期坚守,因山河之限,大兵团又很难在城外集结布阵,难以对城市造成威胁。

综观整个北方,特别是在黄、淮、海等水系不稳定区域内,大多数古城都因为天人因素——河道变化、战争和政治等原因——迁徙过城址。

长安、洛阳、开封、北京、安阳、太原………无不如此。而徐州从不迁址,黄泥盖了一层又一层,城下有城,自西周至明代共十层。

小盆地地形是很重要的因素。

徐州城外有汴水、泗水两条河流交汇南流。历史上,这两条河流即便是长期受到黄河侵夺,由于徐州周边山地的限制,其河道也一直非常稳定,汴水自西来,泗水自北来,在徐州城东北角交汇南流。

这两条河流,既是护城河,也是具有全局性意义的航道,使徐州更加易守难攻,更增加了徐州的航运价值。

元明时期途径徐州的运河就是借道汴水和泗水河道的,简要来说,沿着泗水可以北上齐鲁,元代以后可直达幽燕京师;沿着汴水可以南下淮扬吴越,西进汴洛关陕,南北朝时期,围绕徐州展开的大会战就非常多,战略重要性可见一斑。

如果把古代徐州城抵挡住的军事进攻次数和徐州城被攻克的次数比一比,易攻难守之说是靠不住的。

明朝时就有人专门提过《徐城不宜迁六议》,当时徐州刚被黄河淹没,官民集资迁城,被一个给事中上了这道奏议叫停,奏议从河防、漕运、仓库、战守、民生、区划、成本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徐州城维持原址的必要性,堪称是对徐州城形势的完美总结。

其中在军事地理方面,这份奏疏就提到了:

徐城三面阻山,一面临河,南引邳宿,北控兖济,西扼汴泗。一泻千里之势,以保障江淮险要之设旧矣。金陵恃徐为南北咽喉。且黄河自西而东,闸河自北而南,皆合于徐城之东北而下。城阻河势,河阻城势,居然一重镇也。如近岁莲妖(白莲教匪徐弘儒)发难,环攻浃月而不得渡,以故河南江北得免于难。傥道镇远移,余孳窜伏,而无厄要以限之,无地方官督率居民以捍之,万一奸宄不测乘旧城之虚而据其内,是又藉寇以窟而自失其天造地设之险也。

华北平原的一大半是在黄河与长江之间,中间被淮河分开。

黄河与淮河之间自古就有多条天然水道相连接,再加上人工运河,就成了当年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淮河与长江之间虽然没有天然水道联通,但借助于一代代的人工运河工程,也实现了联结。这就使得黄河、淮河、长江,共同构成了一个紧密的战略要区。黄河与淮河的联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要远比淮河与长江的联系更密切、更重要。

徐州既是陆上驿道的枢纽,又是水运的枢纽,联通黄、淮,东临大海,西接中原。谁控制了徐州,谁就掌控了这个战略交通网。是北上黄河、南下淮河、西出中原的枢纽。

到元明以后,徐州又成为大运河上最重要的一个节点,重要性还要超过江表的扬州。多尔衮之取徐州,李来亨空国兴兵到徐州进行大会战,双方的战略意图完全一致。

就好像两颗彗星碰撞,两支精锐、强悍的大兵团,都已战略进攻的态势相互发起主动积极的攻势。

这样以战略攻势对抗战略攻势的南北大对抗,在历史上仅有元嘉北伐时宋文帝与北魏太武帝的一次大决战可以比拟。

丰沛在目,李来亨终于端好了自己的心态,他将那半截残箭紧握在手心,下马遥拜获鹿方向后,缓缓说道:

“太祖在天神武之灵,庇佑大顺军武运昌隆,趁此破竹之势,扫灭胡尘,一清海内。百年以后,臣必使大顺皇基万代兴盛。”

“走吧,多尔衮在徐州等着我们呢!”

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驾亲征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战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闯孽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阳(三)第六十二章 仆固怀恩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六十五章 孙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谁守第十七章 强攻屏风寨(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畴和大明忠臣吴三桂第八十六章 罗汝才来投第三十三章 推行营庄制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维第四十章 孙可望第一百三十四章 结束于砀山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帅破阵(三)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九十二章 皇太极之梦第一百八十九章 选择第十二章 鳌拜第八十四章 范永斗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铁马之象第七十九章 续顺公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四十三章 姜大将军第五十二章 搜杀第三章 经略随州第六十一章 不见洛阳花(四)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七十八章 宁武关只打了两天第一百一十一章 长安血夜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一百二十一章 关宁军是大明柱石啊第七章 九江之战第一百零二章 湖广大扩军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三十八章 杨嗣昌的终局(二)第六十一章 行军司马第十二章 李来亨没有离婚第一百零三章 高斗枢怎么办其七十五章 远征天山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七十八章 宁武关只打了两天第十六章 五军第九十二章 皇太极之梦第一百零五章 张国武第三十一章 入宫第九十章 首都第六章 裕州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飞驰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飞云桥第六章 雪花无辜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们干吧!第九十九章 清军在迂回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十八章 强攻屏风寨(四)【求收藏和推荐!】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七十九章 飞雨入叶县第三十九章 杨嗣昌的终局(三)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四十四章 满城之战故智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虏已入冢穴第一百一十二章 会战徐州第八十六章 罗汝才来投第七十八章 扑夷陵(四)第二章 这里不是魏博第一章 满洲入寇(上)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胜寨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第七十八章 黄河岿然不动第五十八章 高郭进兵第八十章 呆迷儿帝国崛起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七十八章 黄河岿然不动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九十一章 李辅明第一百零一章 谁是泥菩萨呢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战第二十九章 朝鲜第九十五章 玛瑙山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国之正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一百三十四章 结束于砀山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顺大总统李过第三十五章 元戎与花头第九十五章 闯曹军议第四十章 再议老营改革第四十六章 绣衣使者出奇算第二十九章 洛阳春光好(六)第八十四章 金声桓的忠告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维第七十九章 续顺公第五十八章 使徒来袭第三十八章 除夕灯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四十章 万历以来所未有的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