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后一战(十)

一旗所辖牛录,少者十余牛录,多者四十余牛录,因此各旗白甲多者六七百人,少不过二三百人。

多尔衮现在调集了他手中可以筹措到的所有白甲兵,作为清军压阵的最后一支机动兵力。其余兵马则悉数调往环壕之上死战,他一直握在手里准备狙击李来亨的一群神射手也都放上了战场。

尚可喜也请缨道:“我军大炮可由恭顺王负责指挥,现在前线动摇,流贼火力又十分犀利凶猛,我军也需要一批铳手弥补战线。殿下,请调我军参战吧。”

多尔衮对于三顺王这些汉人多少有些警惕,并不像表面上那么放心。他毕竟不是皇太极,个人能力没有那么强大,对于控制这些汉人藩王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和信心。

所以这段时间来,多尔衮暗中总是想方设法限制三顺王兵力的扩充。现在尚可喜却主动请缨投入到壕沟上的绞肉机里,实在让多尔衮有些吃惊。

尚可喜神色严峻地说:“臣乃至愚极陋之人,曾背崇祯帝,先皇不以此罪臣,反以智顺王王臣,授臣以功名富贵。今日臣等惟知捐躯矢志,竭力保固大清,以表臣始终之诚。”

尚可喜的话几乎使多尔衮第一次明白感动的心情是何物,他有些激动,心里却又依然对汉人藩王保存一点偏见。

多尔衮有些犹豫,但看着尚可喜这样的主动请缨,终于说:

“智顺王自从航海归诚以来,勋猷懋著。太宗皇帝一贯嘉赏你的劳绩,特赐王封,及定鼎燕京,复能殚竭忠忱,襄赞大业,使得河北宁静,百姓安居乐业,这是难得的功绩。

如今我与流贼交锋,关系天下要害,智顺王益励忠纯,克抒伟略,以王爵之身亲驰战场,宜锡殊荣,以酬懋绩。

范学士……将智顺王尚可喜著进封亲王,待徐州大捷以后,便为尔行封典!”

多尔衮给尚可喜进爵为亲王以后,当然也不能冷遇了孔有德。虽然孔有德并不像尚可喜那样积极请战,不惜本钱地为大清卖命,但同样是汉人藩王,此刻若厚此薄彼,可就大大不好了。

多尔衮对尚可喜和孔有德毫不吝啬最高之赏,也是要尽快稳定汉军绿营的军心。毕竟大顺军不过是发动了一波掷弹兵的密集纵队冲锋,居然一个照面,就打得数万绿营兵节节溃败——这还是绿营依托坚固的环壕防线了!

尚可喜所部汉军很快就投入了前线战场,绿营兵溃败的速度之快,让清军所有将帅都大感震动。大顺军掷弹兵的密集纵队冲锋,简直如排山倒海一般攻来,势头猛烈,谁也不能阻挡,即便是博和托这样的一流战场指挥官、尼堪这样悍不畏死的勇士,也难以靠手头上数量不多的满洲兵抵挡住流贼兵锋。

现在只能看尚可喜等部援军的力量了,智顺王他不惜血本为多尔衮维持战线,汉军兵马架铳猛击,步卒也纷纷被调到壕沟一侧冲击顺军。

在壕沟两侧狭小的战场上,清军和顺军、东虏和流寇,两军将士无不战斗到了血流漂橹的地步。掷弹兵实现突破以后,后方的步卒大队也都陆续填上战线,力求达成全面突破的效果,更对精锐的骑兵在两翼徘徊寻找战机,以虎视眈眈的姿态盯住了清军马队。

即便是康大海这样的忠奴,看着智顺王藩下汉兵们填入战场的一瞬间,就死伤数百人,上百具尸体滚落到壕沟中,也不禁感到困惑和害怕:

“王爷不留下一点种子,咱们藩下就打光了!奴才斗胆,还请王爷不要再上前了,流寇的大炮实在太厉害了!王爷再上前一点,万一有事,事情就全坏掉啦!”

尚可喜的脸上没有一点犹豫和恐惧的神情,他带着藩下所有护卫驰入战阵之中,态度冷静地说:

“流寇已到我军门庭,全局形势渐至危急,本王当年已背崇祯帝,今日岂能再背大清?”

尚可喜将一支匕首藏在怀中,又命亲兵护卫们在营帐内准备好薪柴,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尚可喜甚至做好了战死沙场以殉大清,或者是自焚殉节的打算。

康大海是东江镇老兵,他亲眼目睹过崇祯七年尚可喜借元旦之会,逮捕副将俞亮泰、仇震泰,然后掠广鹿、大小长山、石城、海洋五岛军民万余人,携麾下诸将、辖下五岛军资器械航海归金的一幕历史,实在无法理解,也难以置信,为什么现在尚可喜会做好为大清殉国的准备。

但是不理解归不理解,康大海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普通护卫。尚可喜待他极好,远比过去辽东那些明朝大官要好,也比东江镇里沈世魁那一群骄恣跋扈的大将要好。

康大海是一个忠仆,他望着尚可喜一张冷静的面庞,明白智顺王并非因为一时的激情而做好了为大清效死的准备,而是已有了十足的考虑。

“王爷决意如此……”康大海叹气道,“奴才这条命就交给了王爷,死便死罢,反正奴才这南征一路上,烧杀抢掠,钱财美女全部都享受过了,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事情,活得已经比在大明朝时快活多了,还怕什么!”

尚可喜拔出宝剑,他身披白色的布面甲,屹立马背上,逆着阳光,剑锋寒芒闪烁,竟然有了一丝视死如归的壮士气魄。

有尚可喜身先士卒,智顺王的藩下兵们士气也因此受到振作,全军投入战场后便分路迎击大顺步卒,死死堵住了环壕纵深内的数处缺口。

藩下甲士在清军攻守维艰、救援莫待的关键时刻,作为一支生力军加入战场,有效遏制了绿营兵的溃败情况,使得清军战线为之一稳。

位于战线两翼的蒙古八旗兵和外藩马队也陆续增援了过来,漠南铁骑的奔腾为清军防线又注入了一丝新血。在顺军掷弹兵猛攻下两股战栗的绿营兵,这才稍稍恢复了阵线,士气也因而转旺,整体战局又往清军方向倾斜数分。

“见一剃头,魂褫股战,奔溃之恐不及,如是之军,今日的流寇中已不存在。”

尚可喜对大顺军士卒的战斗力分外感慨,如果十年前的明军已有今日顺军气象,他又怎么会、他又何苦走到今日的地步呢?

“是本王背叛了崇祯皇帝,还是崇祯背弃了东江之众?”

他抽动宝剑,亲身率领王府护卫杀了出去,顺军掷弹兵以万人敌作为回礼,战场上雷声大作,一颗万人敌炸开,马上就吓得大片绿营兵连连后退。尚可喜左攻右驰,又下马带领护卫抽调顺军士兵架在壕沟上的梯子,才稍稍稳住军心。

第二十章 李来亨为谁前驱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归见陛下第三十九章 爆头骑士鳌拜第五十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三)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一章 幼辞在开封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侠化的一章插曲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七十八章 复其仇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虏已入冢穴第十七章 大顺开国!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六章 雪花无辜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阳(二)第三十七章 闯军万胜第五十五章 东坡赤壁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一百三十六章 闯军大东征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五十六章 叶方实学第三十八章 云南第八十五章 不死于贼,必死于法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五十五章 杨嗣昌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阳(一)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内皆兄弟第八十九章 不灭此胡,何复为人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四十二章 荒骨潜销垒未平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五十九章 刀马旦(中)第九十二章 焦大冲啊第一百一十章 超过清廷的大顺诸将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帅破阵(二)第十章 李寨主第一百零三章 长安议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第八十八章 基层政权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铁马之象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六十章 从李双喜到张鼐第二十八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六)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顺军万胜(三)第八章 着佃交粮第五十九章 不见洛阳花(二)第五十八章 中原战局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四十七章 流贼投降第七十章 鹰子山下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义王吴三桂第一百一十九章 从屋上建瓴水第六章 明末商税论第八十五章 雷厉风行李来亨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四十章 曹营的抉择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营第七十九章 续顺公第二十章 强攻屏风寨(六)【求收藏和推荐!】第十八章 后西明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侠化的一章插曲第十五章 老营改革(下)第一章 太原第二章 这里不是魏博第六十六章 生吞随州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九章 土改蓝图的第一步第十八章 猛将郝摇旗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图鲁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在开州吗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义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节帅(下)第八十七章 代天抚民威德副元帅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后一战(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将姜瓖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五十二章 陕西遭了二茬罪第六十二章 东虏真是太弱了第十八章 后西明第一百一十一章 长安血夜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第七十八章 治隆汉唐第一百七十四章 绝境白狐第七十九章 飞雨入叶县第二十四章 李来亨的处置第一百八十四章 爱新觉罗杀无赦第三十六章 大顺的水利第七十一章 与明争天下,实与流贼角第九十八章 联军末路(三)第一百章 何洛会多虑第一百一十六章 飞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