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无敌

清军终于到了悉数出动的时刻,多尔衮的王旗出现在了战场的中央,伴随着无数战马踏动大地的震撼声,白甲兵簇拥睿王千骑王甲横扫大地。

这些披甲三层的满洲勇士,不仅仅是满洲八旗军队中,堪称为最精悍、最骁勇和悍不畏死的巴牙喇甲骑,而且还是巴牙喇兵中最强大的白巴牙喇精兵。

努尔哈赤草创八旗时,每旗牛录都有精锐的甲士白人。其中白巴牙喇十人,红巴牙喇四十人。根据人数比例来看,红巴牙喇是后金军队的中坚力量,而白巴牙喇更接近于一般人认识中的巴牙喇,是后金的精锐部队。

天聪年间,皇太极建立巴牙喇营,将各旗的巴牙喇集中使用,每旗均有巴牙喇营。巴牙喇营的主官为“巴牙喇纛额真”,天聪八年改称“巴牙喇纛章京”。

虽然常有说法认为满洲人锐于步而钝于骑,但实际上养马本就是建州人的世业之一。老汗努尔哈赤在统一诸申的战争中后金军也常常发挥骑兵之利,千里奔袭的战例并不罕见。

所谓“北畏奴步,奴畏北骑”,其实指的不过是建州与叶赫间的相对情况而已。

要知道满洲人的话语中,“巴牙喇”本来就是精锐骑兵的意思。

到皇太极时期,“巴牙喇”或者说白甲兵的称谓,才渐渐被“护军”一词所取代。但论及精锐之士,多尔衮还是更喜欢用巴牙喇甲骑或者白甲兵这样的传统称呼来激励将士们的士气。

上千名身穿水银色布面甲的别抄骑士,已经分路突出,代表着多尔衮麾下旗分的镶白旗与正白旗被全部打出。

烈风呼啸不止,千马冲驰,声浪是一波高过一波,甚至在白甲兵冲入战阵的同时,这些弓马骑射技艺已高明到不可思议地步的猎人,还以过人的速度和手法又射出了数百支利箭,尚未入阵,已将顺军步兵线撕扯开许多缺口。

“中央突破。”

多尔衮已经集结了各旗之中剩余的全部精锐,伴随在他身边的每一位白甲骑士,几乎人人都有着享誉辽东的武名。任何一人,只要提及他的名字,多尔衮就能够立刻报出此人光辉灿烂的英勇战绩。

“谭泰!崇德六年,你率领精兵400人自小凌河直抵海边,断绝明兵归路,生俘洪承畴而归,孤还记得。”

谭泰在砀山之败以后,虽然因为正黄旗的出身,获得了皇太极的曲意回护,但到底在八旗贵族里的地位已经大幅度下降。此时被多尔衮第一个点名,重提过往的辉煌历史,谭泰竟然老脸一红,感到分外的尴尬。

多尔衮在马上一手提着腰刀,一手拉着缰绳,露出了他一生所罕有的豪爽大笑:

“砀山之败,罪不在你。李来亨此贼,的确是我朝军兴以来数十年所未有之劲敌。今日便是孤自己,也不敢说一定能够击杀李来亨。

谭泰,砀山之败,我八旗子弟埋骨河南者不可计数。他们在天上的魂魄,全都看着你呢!”

多尔衮的话让谭泰想起了砀山战败后的惨状,更想起了当年李来亨以满洲人头堆积京观的地方,就在徐州战场的侧畔。他胸中充满耻辱感,愤言道:

“黄河滔滔,再败一次,谭泰唯有以身赴河,洗刷这奇耻大辱!”

多尔衮哈哈一笑,又指着第二人说:

“英俄尔岱,你的祖父岱图库哈理当年归顺太祖,你家三代人为大清征战四方。天聪年间,平定朝鲜之功,半数在你,天聪十年、崇德元年,两征三韩,你皆与太宗皇帝从征。

当年扬鞭策马,三战大败蓟辽总督张凤翼、顺天巡抚谢如兰的英勇,还剩得几分?”

英俄尔岱是正白旗出身,素来与多尔衮关系密切。他长年负责清军经略朝鲜的任务,正是朝鲜史籍中赫赫有名的“龙骨大”。

被多尔衮点名以后,英俄尔岱更感荣耀和自豪,策马顿首道:

“我定使牵李来亨之首于摄政王的马前。”

多尔衮闻言哈哈大笑,将自己马鞍夹袋中备用的一条马鞭取出,随手丢给了英俄尔岱,命令道:“此鞭赐尔,今日即用它牵李来亨来见孤。”

接着多尔衮纵马飞驰在白甲兵大军之前,他每过数丈,便指一人,高声唱其名,随即便将此人过往的战绩一一道来,无一错漏与差错:

“伊尔德……天聪三年你随太宗皇帝从攻北京,败明兵于滦州……七年,从围锦州,击败夺炮的明兵……”

“武拜……你十六岁便跟随太祖伐明……列十六大臣,佐镶白旗……天聪八年,与多尔济、图鲁什大败明总兵曹文诏……”

“石廷柱……蒙古巴林部贝勒囊努克背弃盟约,大兴劫掠,你随太祖往征讨伐,取其寨,收牲畜以还……崇德四年,攻松山城,功在诸将之上……”

“明安……你世为蒙古科尔沁兀鲁特部的君长……天聪三年,与固山额真武讷格、额驸恩格德尔一起降服察哈尔二千户……天聪六年,讨伐察哈尔又取得大胜……”

多尔衮每念及一个名字,被叫到名字的将领便感到无上的荣光。多尔衮依靠的不是战前草草的记忆,他早已将清军中卓有才干和功绩的将领,以可怕的记忆力牢牢铭记在了脑海之中。

多尔衮纵马飞驰,一不会儿的时间便又飞快念出了十几个人的过往事迹。他谈及兴起之时,还会讲起当年一场场战事里各种各样的逸闻趣事。

所有人都为多尔衮这份过人的精力和记忆力所折服,都为他深深记清楚了自己的功绩而感到骄傲和放心。

拥有这样的一位统帅,任谁都知道,摄政王今后也绝不会遗忘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军功和战利品。

“大清……天下无敌!”

多尔衮将手中的腰刀高高举起,刀锋直指已经升到苍穹最中心位置的烈阳,他声嘶力竭地呐喊:

“大清……天下无敌!”

八旗军中最精锐的白甲兵们,多尔衮侧近的诸王贝勒、宗室亲贵、名将勇士们,所有人都齐声高呼:

“我大清,天下无敌!”

巨大的声浪好像震动得军旗不断摇晃摆动,被留在后方阵地防守的孔有德默默低头。他已经获悉了尚可喜战死的军情,曾经一同背叛明朝、归诚大清的三顺王间,虽然存在有各种各样的恩怨情仇,但是听闻尚可喜战死的惨状后,孔有德还是难免产生兔死狐悲的悲怆感。

尚家素有忠义的家风,尚可喜先背叛明朝,毁掉了尚家忠良之名,可随即又以殉清证明了自己的“义不再辱”。

孔有德没有尚可喜那么高的节操,作为明将期间,尚可喜的表现要远好于孔有德和耿仲明,孔耿二人吃不了东江的苦,跑去登州享福,尚可喜还在辽海孤岛苦撑。

登州之乱,虽然有辽兵受到苛待的原因,但是受苛待的是普通士兵,孔有德、李九成、耿仲明、毛承禄、陈光福这些叛军首领一个个可都是吃香的喝辣的。

就他们的直接上司登莱巡抚孙元化来说,孙元化已经在他的能力范围只能尽可能地保证辽兵的待遇了。缺粮饷的不光他们东江兵一家,卢象升的兵有的在大冬天连裤子鞋袜都没有,卢象升可没有因为一只鸡就做出了什么可怕的事情来。

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九十三章 庆功宴(下)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八十章 乡官体制开始动员第三十六章 约翰王孙可望第三十二章 洛阳春光好(九)第一百八十四章 爱新觉罗杀无赦第六十二章 仆固怀恩第二十八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七)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为张睢阳,便为颜常山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六十二章 夺嫡之争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厌弃我家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为誓第九十一章 一线城市第五十四章 开科万言书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新编制第十九章 东西并进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学习第一百一十二章 会战徐州第二十四章 席卷黄麻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一章 后来的事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杀李来亨第四十九章 棒打鞑酋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七十六章 刘泽清逃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后一战(十)第二十一章 宋一鹤守在四境第七十五章 崇祯的四字宗旨第九十一章 大顺骑士第四章 闯营一小卒(中)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营第三十章 洛阳春光好(七)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二十一章 会师商州(上)第三十八章 杨嗣昌的终局(二)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鲜第六十四章 曹营第五十八章 高郭进兵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三章 李天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总动员第五十二章 陕西遭了二茬罪第九十六章 联军末路(一)第六十七章 军议(下)第六十七章 军议(下)第十二章 两大寇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来水师第九十七章 联军末路(二)第三十七章 顺与清各擅胜场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八十七章 代天抚民威德副元帅第十四章 秦晋争禅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银弹打天下第五十八章 朝鲜世子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与烈日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虏已入冢穴第四章 徐州剿总,拉我一把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六十八章 大战的气氛第一百四十二章 传庭死,大明中兴矣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六十二章 仆固怀恩第九十四章 火线解放,豁贱为良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在开州吗第二十九章 洛阳春光好(六)第九十章 大清已败,快返旆燕都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险第一百零一章 陈永福增援上来第十九章 欲取枣阳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在开州吗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飞驰第六十五章 随州牧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九十六章 鸟铳对轻炮第十三章 复套与捣巢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六)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华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总动员第九十四章 疑云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个师保护第七十八章 治隆汉唐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败,悉在吴三桂第八十四章 李来亨用兵第五章 闯营一小卒(下)第七十章 联结小袁营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帅刘芳亮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七十二章 大将刘汝魁第二十三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一)第十二章 鳌拜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飞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