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呆迷儿帝国崛起

先是协助清都王郑梉的儿子西定王郑柞,出兵彻底消灭了割据高平的莫朝残余势力。接着马重禧又领兵南下,在乂安挡住了阮主政权的北伐军。

当时阮主政权已经和孟加拉的后西明王朝建立了密切联系,大顺军在阮主北伐军的俘虏里,发现了不少西营故人。

马重禧将这些西营的老朋友们,全部送回开封,受到了李来亨的特别优待。

此事让大顺朝野上下逐渐开始高度重视起了孙可望在印度的发展,这些年来,由于山海重阻远隔,顺朝只是大概知道西营在天竺那边大致站稳了脚跟,但孙可望的势力到底发展成了什么样,兵力几何、人民几何、版图几何,就一概不知了。

如今看来,西明已经可以远到安南南部,支援阮主政权北伐,则其势力绝对不可小觑。

为了探明后西明王朝的发展情况,李来亨又在全国范围内广募使者和探险家,准备派往印度刺探西明的军机情报。

由于李来亨给出的赏赐极高,天子甚至说过,能效仿张骞凿通天竺者,即如张骞旧例,直接封侯,并且两代不降等。

一时间大顺文士之间,都掀起了一股“天竺热”,许多人都重翻旧书,试图从故旧史书中找出天竺现在的大体情况。

但也有更多实践派的冒险家们,则利用天主教和葡萄牙人的渠道,直接自称海商或基督徒,跨越山和大海,远到印度刺探军情。

在大顺的南方国境线上,在南洋的万里波涛中,一场宏大且历时十多年的冒险活动开始了。

这场伟大的探险,最终为大顺理清楚了南洋和印度全境山海的大致情形。

使得顺朝士人的世界观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并使得大顺在这个探险过程里,与西洋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都建立了外交及贸易关系。

孙可望最初由下缅甸向孟加拉三角洲发展势力时,印度尚处于莫卧儿帝国沙贾汗的全盛统治之下,兵力强大、国势强盛。

虽然孙可望在下缅甸一带依靠对于其他部族敲骨剥髓的短期政策,建立起了一支规模达数万人之众的强大军队,一时间横行下缅甸和暹罗之间,但也不敢于同莫卧儿帝国进行正面交锋。

孙可望用兵,一向非常重视谍报,他任命亲信冯双礼为东天竺总督经略孟加拉三角洲,又任命依附孙可望的宦官基督徒庞天寿为掌印太监负责对西洋各国的外交事务。

他效仿葡萄牙人的办法,借口通商,贿赂莫卧儿帝国的地方官员,得以在胡格利河口建立了一个小型的贸易站,用于刺探莫卧儿帝国内情。

胡格利河河面宽阔,河水也深,唯一的缺点是这一地区有洼地和沼泽,有害健康,人口稀少。

为此孙可望又派遣行营工部尚书王尚礼,带着一大批西营工匠前往当地砍伐树木、排干沼泽,开垦出了大片农田。

西营很快就发现孟加拉三角洲的农业条件,远比下缅甸一带优良得多。孙可望因此更加深尽快从缅甸撤走,以避顺军追击的战略。

他数次向西用兵,并吞了库奇-比哈尔,并进入阿萨姆地区;击败了阿豪马国王阇耶瓦琪;又兴兵灭亡了缅甸的阿拉干王朝。

孙可望利用在缅甸敲骨剥髓获得的大量金银财宝,专门用来贿赂莫卧儿帝国的地方官员,并设法以中华天子的身份,为太平天国皇帝朱由榔向统治莫卧儿帝国的沙贾汗求取婚姻。

这一举措最后给了孙可望介入莫卧儿帝国诸皇子夺位争斗的大好机会,当时沙贾汗的诸子之中,以奥朗则布才能最高,但也最不讨父皇沙贾汗的喜好。

其余三个皇子,也都是野心勃勃之辈,各自立场不同,也都控制不少军权,且拥有地方封建领主的一定支持。

孙可望遂利用太平天国皇帝朱由榔是沙贾汗女婿的便利条件,派遣庞天寿前往印度,交好诸皇子,为自己介入莫卧儿帝国的内斗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当沙贾汗卧病不起的时候,孙可望便支持他的长子达拉·舒科,甚至派遣冯双礼和窦名望亲自率军出战,介入莫卧儿帝国的内战,抗衡雄才大略的奥朗则布,使得这场内战愈演愈烈,变成了一场长达七年之久的大混战。

后西明政权则在莫卧儿帝国长年内战的空档里,与葡萄牙人合作占领了孟加拉全境,并逐步从反抗越发激烈的下缅甸全部撤出。

孙可望一度为了获得葡萄牙人的全力支持,授予了他们大量贸易特权。但当后西明政权在孟加拉站稳脚跟以后,他的儿子又都翻脸不认人,与新教徒英国人合作,血洗了孟加拉的葡萄牙贸易据点,彻底粉碎了葡萄牙人对于远东约翰王传说的幻想。

天法十二年,沙贾汗的长子达拉·舒科在内战中战局不利,被奥朗则布击败,退往孟加拉三角洲附近的比哈尔寻求孙可望的保护。

孙可望于是亲自领军进入莫卧儿帝国境内,他带领多达八万人的明军部队在比哈尔打败了奥朗则布派出的追兵后,沿着恒河西上,在阿拉哈巴德与奥朗则布统率的大军相逢,两军展开了极为惨烈的大会战。

明军经过多年的整训以后,器械精良、铳炮火力极为强大,但莫卧儿帝国在骑兵方面占据优势,还派出了大批战象部队。

明军长期盘踞下缅甸一带,缺乏优良马匹,孙可望的战术指挥能力也弱于奥朗则布。初战不利以后,明军退守比哈尔,依赖当地的城堡和强大的火炮火力对追击而来的莫卧儿大军展开反击。

奥朗则布围攻比哈尔达八个月之久,由于长期无法下城,莫卧儿大军之中疫病流行,后方又发生了大量叛乱。

无奈之下,奥朗则布只能和孙可望签署和约,明军交出当时已经病死的沙贾汗长子达拉·舒科的遗体和其子苏莱曼·舒科,奥朗则布则率军撤离孟加拉,并且承认了后西明王朝对孟加拉三角洲全境的占领。

和议达成以后,奥朗则布带着疫病流行、士气低落的大军撤离孟加拉,他整顿军队,准备返回阿格拉,军队到达恒河边上的时候,因为人困马乏,便解甲休息,预备翌日渡河。

四更时分,奥朗则布的军队都在营帐中熟睡,这时孙可望率军追赶上来,他的和议完全是为了欺骗奥朗则布,真实目的则是要将奥朗则布置于死地,由自己取代他成为北印度的唯一主宰者。

奥朗则布的军队从睡梦中惊醒,猝不及防,被杀无数。他的护卫随从将马匹让给奥朗则布,让他跃过河流,向恒河对岸逃去。

然而奥朗则布是一位虔诚的回教统帅,他相信天命在己,绝不愿意背对着敌人狼狈逃窜,决心带着侍卫们坚守营帐。

西营猛将窦名望亲自带兵围攻奥朗则布的营帐,枪弹如雨投下,奥朗则布依旧没有屈服,最后孙可望调来大炮猛轰,才将这位莫卧儿帝国的名王击杀。

恒河之战后,明军趁势西进,又在卡瑙季重创了莫卧儿帝国的余部军队。孙可望打出扶持沙贾汗长子达拉·舒科之子苏莱曼·舒科的名义,率领大军进驻德里和阿格拉,并逐步把势力扩展到旁遮普、木尔坦、信德、拉贾斯坦和马尔瓦地区,事实上占领了整个北印度。

待形势巩固以后,孙可望就迫使苏莱曼·舒科向朱由榔禅位,印度人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禅让的戏码,此后明军又镇压了不少叛乱,终于改德里为复天府,在印度实现了明朝的中兴。

呆迷儿帝国的伟大历史,从此展开。

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顺军万胜(三)第四十四章 李来亨的秘策(一)第八章 着佃交粮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驾亲征第一百一十六章 难道归来尽列侯第一章 满洲入寇(上)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华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会战开始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绝北道第九章 乡官亦士绅第九十六章 剿总行辕和绥寇公署第一百一十八章 灭顶之灾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节帅(上)第五十七章 燧发枪成军第二十章 明末顺初第一百零七章 火烧阿山第十六章 五军第一百一十四章 绝北道第八章 济南之屠第八十八章 开封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五十四章 崇祯第二十六章 血战无名山(上)第八章 科举改革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六十九章 大顺军以顺击逆第十二章 两大寇第十八章 祝捷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二十一章 炮标就位第十六章 五军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六章 纯良的双喜哥第七十四章 李来亨和罗颜清的蜜月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三十章 三楚虎贲,北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顺军万胜(三)第十五章 袁时中之心第七章 左镇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声震宇宙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败,悉在吴三桂第五十五章 东坡赤壁第六十二章 添乱小能手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视的李来亨,无误第三十六章 约翰王孙可望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后一战(二)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辈分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后一战(七)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态,大顺卫生运动第九十章 二龙一虎第一百一十六章 难道归来尽列侯第四十三章 姜大将军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四十四章 五营军制第二十五章 大战将至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袭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门关小人第二十九章 官军崩溃第二十五章 尽入我彀中第二十章 即将定于一尊第六十章 中原战事结束第六十一章 行军司马第五十八章 暴毙之忧第一百一十一章 监国、晋王第九十五章 玛瑙山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第四十九章 棒打鞑酋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八十九章 不灭此胡,何复为人第八十九章 任继荣和任光荣兄弟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贼第二章 惠世扬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九十二章 皇太极之梦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杀李来亨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岳州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无处不青山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十二章 沈庄军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见秀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驾亲征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十二章 废两改元第八十九章 张献忠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国的衣冠肝胆第一百零三章 高斗枢怎么办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险第六十二章 东虏真是太弱了第七十四章 李来亨和罗颜清的蜜月第二十五章 沈庄军的末路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一百零一章 谁是泥菩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