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刘爱新觉罗氏

傍晚的时候,已经升为司礼监提督太监的王坤向皇帝禀奏,婕妤爱新觉罗氏求见。⊥,当上了提督太监,还是司礼监的提督太监,王坤最近很有些意气风发的感觉。

宫中四司八局十二监,司礼监最重。虽然新朝建立后,皇帝裁撤了许多宦官出宫,现在宫里也就还剩下三千余太监,过去二十四衙门太监们掌握的许多差事,宫外部份也多交给了外面。太监基本上已经不出宫城,二十四衙门现在也已经全面革新。

过去的四司八局十二监,如今统改为司礼监和内务府,外加一个东厂。

原来的诸司局都统归于内务府,由内务府总管宫廷事务,侍奉宫廷皇家事务,诸如皇家日膳、服饰、库贮、礼仪等都由他们管理。

而司礼监则相当于皇帝的秘书机构。职责与隋唐时的秘书省职责相似。内务府则与隋唐时的内侍省职责相似。

东厂这个特殊的机构被保留了下来,但东厂内也不再完全由太监们管理,而是内外廷臣皆有。

现在这一监一府一厂,各设一名提督和掌印太监一名,司礼监提督、掌印之下另有秉笔太监七名,内务府提督和掌印之下则有总管太监七名,东厂同样设提督、掌印太监各一,下设掌班太监七人。

司礼监的太监不兼职内务府和东厂职事,一监一府一厂三套班子,互不统属,各有现职。

不过总的来说,王坤觉得还是自己这个司礼监提督太监最有权势。若把皇帝比做一个大户人家的家主老爷,那内务府提督太监相当于内院大管家,东厂的提督太监相当于在外的大管事,而他这个司礼监提督太监,就相当于老爷的大帐房或者师爷了。

司礼监如今依然握有批红之权,为皇帝的秘书班子。能接触到的不是什么皇家宫廷供奉,情报事务这些,他们接触到的是帝国的权力核心,虽然这个权力核心他们也只是能远远看着。

刚刚就是婕妤马喀塔,对他也是客客气气的。

京师的百姓现在就常称内阁为外朝,而称他们司礼监为内廷。他这个提督太监,可是相当于内阁首辅。

刘钧正在吃晚饭,不是传统的二十个菜,今天皇帝吃的这顿是杂粮餐。

都是由玉米、土豆、蕃薯这些明末时从美洲引进的新粮食制成。在明末时,随着海上贸易的兴盛。许多美洲高产作物也开始传入中国。

玉米引入中国后被称为“玉蜀黍”“包谷”“包芦”“包米”“珍珠米”。红薯在明代的文献中称为“白蓣”“红蓣”“紫蓣”“红薯”“金薯”“蕃柿”“白薯”“番薯”“红山药”等。

马铃薯也称土芋、土豆。

此外还有花生、向日葵等。

土豆、玉米、红薯,这些作物都是高产作物,且对土地要求不高,山边田旁都能种植,甚至还耐旱。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产量高。

大汉现在经历了人口大普查后,那些过去的隐户等也多被清查出来,那些夷人土民一样编户齐民,帝国的总人口突破了两个亿,为历朝历代以来的巅峰。

人多力量大。人口多就意味着税收多,意味着兵源广,意味着有无数的人口红利。但人口多,也意味着粮食的需求极大。而此时还处于小冰河时期,天气寒冷,灾害不断,加之常年的战乱。使得田地荒芜,水利失修,河道淤塞。

再加上缺少畜力。农耕技术的停滞不前,等等都导致粮食产量低,粮食一直没有积存。

民以食为天,粮食成了极重要的问题。隋统一天下时,开皇盛世,天下不到九百万户,大乱之后大治,推行均田制府兵制,百姓都分到足够的田地可以耕种,朝廷也以此为基础定下租庸调制和府兵制,一时朝廷年年积粮,就算经历隋末乱世的十余年,亡国后,唐初之时,隋朝各地大粮仓中存储的粮食都还能够唐朝使用十几年。

可现在不一样了,刘钧从明朝手里接替的这个江山,不但户部和内府的银库都空荡荡的没银子,而且各地的粮仓也都是空的。

之前刘钧通过海上,从朝鲜、日本、越南、南洋等地大量采购粮食运回国。但从海外采购粮食,粮价虽然并不比中原高,可运输的成本却很高。

况且,粮食可以称的上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刘钧不可能一直把粮食寄托在国外。那样等于咽喉被人扼住,短期救急还行,不能做为长期打算。

刘钧对于大汉的粮食供应,主要还是向两个方向着手。一是开拓边疆,移民垦荒屯田,扩大耕种面积,粮食产量自然也就能提升。其二,则是这些美洲作物,种植美洲高产作物,增加产量,甚至在过去那些无法种植粮食的地方,也种植这些产物。

不过移民垦荒,一时半分也难以见到成效,开垦出来的新地,初期产量也会很低。刘钧更把希望寄拖在这些新作物上,这些新作物也更适合新开垦的荒地种植。

可是让刘钧意外的是,他发现虽然这些美洲作物很早就已经传入明朝了,但到现在,也并没有大面积推广开来。

更让他意外的是,他居然发现美洲作物的产量很低。

简直就是难以让人相信,玉米、土豆、红薯,这些可都是高产作物啊,如果说一亩北方旱地种植谷子和麦子,亩产能收一石的话,那种玉米土豆红薯,起码能亩收十石,在后世,不说亩产万斤,但亩产两吨还是很普遍的。

两吨,那可是四千斤。大汉一担百斤,四千斤那就是四十石。而原来的麦和谷子,北方的旱地也就是一两担左右,这就是几十倍的增产了。哪怕扣除肥料、技术等因素,亩产十担总行吧。

可刘钧从官员那里得知,却是这些新作物产量极低,并不比谷麦产量高出多少。甚至不如南方的水稻。

而且百姓也不喜欢吃土豆玉米红薯,更卖不出价钱。一般的百姓都不愿意做。

听到这结果,刘钧都震惊了。

他一连花了好多天时间,专门调查此事。

结果他发现,官员们没骗他。他也差不多发现了一些原因,主要还是一个外来物种有个适应性的问题,但造成产量极低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技术问题。

虽然朝廷也一度推广过种植这些作物,但却没有成熟的耕作经验,而当一次种植失败,百姓发现划不来后。便立即再无热情了。不知怎么的,一来二去,这些美州作物也就有了产量低,划不来等名声,更导致无人愿意再种植了。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这些新粮食,并不受百姓欢迎。

这就和高粱比谷子和麦子产量高,但百姓不喜一样。高粱口感很差,涩味。一般都只用来喂牲口,也有人用来酿酒,但除非是灾荒之年,否则没有人愿意吃高粱。

现在的这些新粮食。百姓们也吃不惯。

刘钧觉得很冤,玉米、土豆、红薯可是真正的高产作物啊,中国就是在这些作物大规模推广种植后,才有了清时的人口爆炸。

至于口感不好。这完全是技术问题啊。

历史上小麦一开始种植时,大家也跟谷子一时蒸成麦饭吃,然后味道极差。当初那待遇跟高粱一个样。

可后来经过研磨后,成了面粉,立即就变成了两种东西。

玉米土豆和红薯,也可以改变吃法啊。不说红薯玉米土豆都能磨粉,而且土豆还能当菜吃呢。

这些天,刘钧甚至亲自写了一本土豆、玉米、红薯的种植技术以及食用加工技术的书,后面甚至还用了不少篇幅加入了许多这几种主食的菜谱。

比如玉米可以制成玉米面,还能和大豆粉、面粉混合成三合粉等,并不用吃玉米粒。而土豆,那更是有无数种吃法,土豆粉,土豆粉条,还能做成菜,土豆泥,土豆饼,炖土豆等等。红薯也一样能做成薯粉、粉条等。

既好吃,还好保存。

这几天,刘钧天天让御膳房照着他的食谱,变着法子用这些食材做成新菜。

酸辣土豆丝,土豆饼,薯片,粉条,土豆泥等,刘钧觉得很好吃,连御厨们都大为惊讶,想不到皇帝不但能治国平天下,居然还能发生这么多新菜式。

刘钧打算回头让御膳房把这些新菜式整理一下,再研究些新菜式,然后推广到宫外去,先让大汉的百姓见识下这些新粮食的新加工方式和吃法,让他们改变下过去的观念。然后再想办法把这些新作物推广开来,实在不行,就先在京师边上先试种一点,用新技术耕种。

他相信到时只要这产量能提升上来,十几担一亩甚至四五十担一亩的产量一出,天下的百姓还不争相种植新作物?

偿着酸辣土豆丝,刘钧浮想联翩,一旦这些高产作物得到全面推广,到时大汉各地都大面积种植这些产物,那个时候别说大汉两亿子民,就是翻上一倍,也一样不会让大汉的子民饿肚子。

听说马喀塔求见,刘钧放下筷子,想了想,“让她回去吧,朕今日没空。”

刘钧知道马喀塔求见要说什么。

汉军正在召集蒙古诸部,对科尔沁的进攻即将开始,甚至可能会连着满清一起打。

马喀塔不仅是清国王福临的姐姐,同时她的母亲还是科尔沁人。现在科尔沁左右两翼的两位亲王,也是她的亲舅舅。

她既不希望汉军征讨满清,也不希望汉军攻打科尔沁。

不过刘钧不会因为一个女人的请求,就改变自己的战略计划。打科尔沁是早已经定下的计划,打完科尔沁,汉军还会继续对满清用兵,这是不容更改的。

“你告诉她,她虽是女真族人,母亲还是科尔沁人,但我们中国人有句老话,嫁夫从夫。她既然已经嫁入大汉,成为朕的女人,那她的身份就只剩下大汉婕妤了,她不再是女真人也不再是科尔沁人,她是一个汉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她现在叫刘爱新觉罗氏,而不是爱新觉罗氏。”

“让她记住她的新身份!”

(。

第647章 蔽海而来第260章 九头鸟的外籍雇佣兵第35章 今晚不要走第171章 不给半点机会第420章 玩脱了第209章 盯上军屯第396章 造反了第478章 绝望的第一勇士第238章 郑家第203章 一百万两的大买卖第476章 清算的时候到了第709章 炮灰先上第357章 多尔衮的得意第75章 独掌九头鸟第414章 首辅自杀第426章 奉天倡义大将军第498章 敲山震虎第33章 买买买第410章 吞并京军第577章 红利第506章 洛阳大劫第391章 天津遇刺第640章 镇俄碑第697章 殖民第542章 史上最庞大的和亲第171章 不给半点机会第541章 夜郎第554章 刘爱新觉罗氏第733章 舰临城下第534章 顺者昌,逆者亡第691章 同归于尽第27章 同去第693章 三驾马车第519章 富甲天下第609章 龙之怒第272章 大明东印度公司第684章 秋收过后第174章 刘阎王第121章 拦路虎第609章 龙之怒第126章 巾帼女将第329章 时机未到第455章 危险的小皇帝第466章 各怀鬼胎第188章 这是一场屠杀第567章 减丁五十万第81章 献枪第687章 盖房子第676章 反汉联盟第359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308章 跟风第504章 翻牌子第539章 大手笔第740章 威严扫地第761章 征服者第601章 辽阳城下第302章 楚国公第169章 再来一次第469章 合围第43章 鸳鸯战阵第93章 开源第145章 戏点鸳鸯第86章 练总第521章 忠王李自成第180章 隔岸观火第563章 不务正业第668章 杀人不见血第118章 神火飞鸦第682章 东北大运河第586章 第七舰队第64章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第488章 闯军勤王第644章 尊王讨幕第53章 小巡抚第719章 猪仔第376章 你也反,我也反!第249章 下马威第275章 人傻钱多第395章 召辽东郡王入京辅政第18章 反了天了佛165章轰成渣第560章 个个想当国丈爷第350章 杀鞑子,抓黄台吉!第643章 亲征第198章 来者不善第417章 开边衅第603章 大宁第175章 兵不厌诈第573章 诛杀功臣第776章 万里觅封侯第266章 军团炮第133章 新财源第551章 祸水东引第399章 抢班夺权第568章 瓜分第410章 吞并京军第691章 同归于尽第163章 巫山第211章 为董小婉柳如是赎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