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即便是毕自严不说,作为一个穿越而来的历史学家,“崇祯”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些事情,隐田的问题?

如果说,土地兼并使得百姓无田可种,不得不流离失所,为大明王朝埋下了不稳定的引子,酿成了后来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那么,隐田的存在,其弊端丝毫不比土地兼并小多少!

仅仅是万历年间末期,天下的隐田将近是登记在册的土地两到三倍,损失这么庞大的一笔赋税,朝廷的财政紧张可以预见,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隐田所带来的赋税,全都转嫁到了百姓的身上,对于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来讲,又要背负这么多的赋税,他们要么是被压榨而死,直至最后饿死,要么奋起反抗,进行暴动,跟着造反。

很显然,本性使然,求生的**驱使,那些百姓选择了后者。

当然,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时,如果历史没有发生改变,“崇祯”很清楚,两人的下场很不好,这一番的建议与施为,彻底得罪了权贵。

不幸的是,效力的君主虽有心让大明王朝中兴,却魄力与才能不足,缺乏一种主见,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想法与说法左右,无法予以鼎力的支持,放手的让他们去干,去撕破那一层藩篱,束缚在大明王朝上的枷锁。

“崇祯”暗暗点头,心中也明白,朱由检之所以才能不足,猜忌之心过于严重,不善于驾驭群臣,在用人的事情上很有问题,这些怨不得他。

毕竟,让一个十七八岁、不满二十的少年,认清形势,了解每一个臣子的属性,该重用哪个人,该将哪个人放在合适的职位之上,简直就是痴心妄想,不可能的事情。

放眼于历朝历代,即便是被树立为明君标杆的李世民,也是经历了长久岁月的积累,才对那些臣子有这清醒和正确的认识,最终将其摆放在合适的位置,以此才开创了一个盛世!

即便年轻有为如汉武帝,也是建立在父辈的辛苦经营,打下的坚固基础之上。

朱由检就不一样了,登基之时,接受的大明王朝,完完全全就是一个烂摊子,可谓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外有群敌环绕,内有党争、天下动荡、小冰河时期等等。

一个十七岁的青葱少年,又能指望他做到何种地步?

此刻,“崇祯”笑了,虽然是在默然不语,但心中却在想,自己可不同于朱由检,对于大明王朝有着清醒的认识,更是知道那些人可以委以重任,能够稳住局面。

有时候,身为一个领导者,并不一定非要具备如何高的才能,也不一定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只要做到识人、用人,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毕竟,像大明王朝这样的国家机器,那些文武百官就像一个个零件,作为这个国家的主宰者,只要将这些“零件”用好,替换不合格、坏的“零件”,那么,这个国家机器就能正常运转,情况就能越来越好。

当然,这还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真的是这个国家的主宰,真的能够自由的、不受掣肘地支配这个国家机器。

“行,毕尚书,这些事情就由户部牵头,就由你负责,清查天下所有的隐田,淘汰出去那些冗卒,核对具体的兵额。”

回答之时,崇祯的心里也在暗想,除去两个藩王的爵位,让那些官员与权贵“自愿”捐输,虽然获得了一大笔的粮银,但也经不起折腾。

毕竟,明末时期,冒领粮饷,虚报兵额等等,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如果不予以遏制,再多的钱粮,也不够那些统帅伸手要的。

而且,不管是清查隐田,还是核对兵丁,都是再正常不过了,即便是那些权贵等人心有不甘,有抵触情绪,也不敢明着阻止。

何况,办事人不是他崇祯,自己只需要照章办事,予以支持就好,就算是那些权贵与乡绅心有怨恨,也怪不到自己的头上,首当其中的乃是办事之人。

看着兴冲冲离去的两人背影,崇祯摸了摸下巴,眸光开合之间,双目闪动,思绪忍不住地再次转移到“大明宝钞”的事情上来。

如今可不同于以往,科技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各种造纸水平、技术以及印刷水平,远远不是一百多年前所能比拟的。

因此,只要集合现在所有的尖端技术,对宝钞进行重新设计,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更新,就算是民间能够仿制假钞,但也跟不上防伪的技术手段。

毕竟,有许多的科学手段,比如一些特殊的化学腐蚀、玻璃制造工艺等等,绝非民间能够做到的。

而且,再辅以相应的惩罚手段和律例,比如发行宝钞之时的奖惩制度,颁布的“钞法”,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还可以分得犯人的财产,等等。

不难想象,严刑峻法之下,还有高额的奖赏,那些伪造之人很难得逞!

恐怕...刚刚进行仿制,还未在市面上使用,就被属下举报了。

拥有着现代者的灵魂,就这一刻,“崇祯”的眼前一亮,脑海里闪过一抹灵光,由“大明宝钞”想到了“货币战争”。

只要奠定了大明宝钞的霸主地位,就像美元一般,就可以通过货币支配周围的那些外族,从而控制住他们的民生与经济,达到阉割的目的。

当然,发动“货币战争”的同时,想要控制住那些外族的经济与民生,就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具备强大的武力,能够威慑到那些外族。

翻开历史,不难发现,在通商的事情上,一旦处于不利地位,那些游牧民族就会撕去伪装,露出他们的野蛮面目,进行劫掠,骚扰边境。

因此,在“货币战争”的初期阶段,不能操之过急,不能让那些游牧民族有着明显的损失,唯有军力强大之时,才能堂而皇之地控制他们的经济。

毕竟,不管经济再如何的发达,若是没有强大的武力,也不过是一个待宰的羔羊,他人劫掠与威吓的对象,就比如宋朝,经济虽强,却缺乏强大的武力之称,不得不向外国纳贡,交保护费。

第十章 改革二十四衙门(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莫大的恩赐第三百一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第五百零二章 寻找多尔衮的踪迹第十七章 两成佣金第五百六十八章 聚变第四百六十九章 烫手山芋第三百九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四)第四百一十八章 又是钱的问题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绸缪第一百七十章 舒曰敬第一百六十二章 互市第二百七十章 学员的优势第三百八十一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五)第十七章 两成佣金第一百一十六章 反常表现第三百一十四章 舆论的可怕之处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个名额第三百四十五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九)第二百九十五章 阳谋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个开场白第二百一十六章 猛火油柜第六百三十一章 女子学院第五百四十四章 治愈天花的药方第三百六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六)第九十三章 东南捷报第四百零三章下定决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试探第一百一十三章 培养计划第四百九十章增加筹码第五百一十四章 库尔缠的猜测第四十六章 优先原则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报》引起的朝堂震动第二百三十三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二百七十七章 机会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一)第二百零四章 迂回劝说第五百八十四章 摸底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该改变吗?第三百八十一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五)第六十八章 秦良玉的深意第二十气章 明悟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一样的反应第四百七十七章 杀鸡儆猴第二百五十五章 训斥第四十章 贾亦韬的要求第四百六十八章 迂回的劝说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中兴有望了第二百一十八章 鲜为人知的秘密通道第八十一章 新的政策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坏了大明的根基第五百七十九章 贸易的条件第二百二十一章 首位商部尚书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场豪赌第六百五十一章 不想做得太绝第六章 皇家生意(求收藏求推荐)第四百零五章 东南沿海商道第五百六十五章 两相对比第十二章 崇祯时期的最大威胁第六百一十三章 有苦说不出第五百二十九章 供不应求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一样的反应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面环敌第八十四章 怂恿第五百四十八章 坤舆万国图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准备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部第四百零七章 双管齐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个念头第三百九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八十)第九十章 三卦第二百三十八章 货币战争(三)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调第四十章 贾亦韬的要求第四百九十章增加筹码第二百四十九章 自信满满的洪先春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七)第四十八章 防患于未然第三百零七章 豪气冲天第五百一十三章 暴利第四百七十七章 杀鸡儆猴第一百六十二章 互市第五十七章 孙承宗的大局观第四百三十三章 来了第四百九十一章 反应不正常第四百四十二章 掺沙子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优势第一百四十六章 灭天雷第六百三十章 无形的气机第二百七十六章 敏锐的洞察力第三百一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一百一十八章 疑惑不解的张书堂第三十五章 逼迫第一百零七章 遐想满天飞(上)(四更)第一百三十章 大搞建设第一百四十九章 英国公第一百三十六章 班军第五十七章 孙承宗的大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