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不久之后,硝烟散去,鞑子也早已不见了踪影,唯有空气中还残留着那浓浓的血腥味和硝烟味道,以及地面上的那一个个大坑,证明这里刚刚发生一场大战。

不过,和以往不同的是,明军不仅击退了鞑子,并予以对方重臣,己方还没有任何的伤亡,只是消耗了大量的弹药而已,可谓是从未有过的胜利。

这个时候,在一些士兵的陪同之下,袁崇焕骑马走出了锦州城,来到了红夷大炮炮弹密集落下的区域,停下之后,平静的面孔之下,袁崇焕的鼻翼微动,似乎是在闻着什么。

片刻之后,似乎是想通了什么,袁崇焕疑惑的神色略微缓和了一些,头也不回地命令道:“来人啊,将红夷大炮的炮弹取来一枚,将其拆解,取出里面的火药!”

“是,大人。”

滋滋滋....

伴随着一声火药被点燃的声音响起,一阵白烟随之出现,将袁崇焕连人带马笼罩其中,很快,白烟里面就传出了战马不安的嘶鸣和打响鼻,以及袁崇焕的剧咳,还有那断断续续的言语。

“咳咳....原——来——如——此!”

半月之后....

京师,紫禁城的文华殿,后殿之中,此时,崇祯正在阅览着一则军情邸报,而兵部尚书霍维华就站在对面,满脸的兴奋之意,心情不错的正在进行汇报。

“皇上,辽东传来了确切的消息,建奴的大军已经和蒙古各族分离开来,返回他们的老巢,大部分都在寻找祖将军他们的行踪,而林丹汗也已经收回一部分地盘,料想再过不久,辽东的局势就能恢复,恢复原来的三足鼎立之态......”

相比于霍维华的兴奋,神情表现的一览无余,崇祯平静的表面之下,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暗暗松了一口气,照目前的形势发展下去,正如霍维华所讲,辽东的局势不仅不会恶化,还将恢复到天启年间的情形。

毕竟,只要将林丹汗弄回了辽东,黄猪皮再想向西发展,拓展疆域,将会多一次阻力。

换句话讲,随着这段历史的被改变,短时间之内,黄猪皮不可能再制造己巳之变,再想借道蒙古,饶过宁锦防线,不管是土默川的卜失兔等蒙古首领,还是察哈尔的林丹汗,也绝不会让他称心如意。

也就是说,土默特等部落和林丹汗的察哈尔,就像大明在北方的两个天然屏障,两道藩篱,挡住了黄猪皮从北方进犯的可能。

如此一来,就能给九边重镇赢得一定的缓冲时间,重新整饬边境城防,修复一些重要关卡隘口,以及整顿军纪。

“不过,霍尚书,辽东的局势虽然已经转好,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你们兵部不仅要时时留意,还要鼎力支持,确保辽东军队的后勤不会出现......”

这个时候,自从穿越以来,今天是“崇祯”心情最为愉悦、最为轻松的日子。

如果说,在凤阳的皇家祖坟,崇祯找到了改变历史的着手点,让他心情愉悦,那么,现在的局势向好,诸多问题得到了缓解,却是让他十分高兴的同时,更是满满的自得,有着十足的自信,可以改变中华历史。

任命孙传庭为陕西巡抚,洪承畴为三边总督,徐光启为陕西布政使,等等,一连串的动作,彻底稳住了西北的局势,前两人镇压了渐渐抬头、愈演愈烈的农民起义,后者的赈灾和水利工程之策,却是缓解的灾情,纾解了民生问题。

毕竟,随着大量抗旱新农作物的引进,以及一些水利设施的兴建,灾情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仅仅是一个夏天,经过将近半年,西北的粮食产量就有所增长,尽管旱灾还在持续。

当然,西北的形势之所以得到缓解,有着向好的趋势,土地政策的改革,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否则的话,单纯地兴修水利,得利的只会是大肆兼并土地之人,那些乡绅权贵,而不是最底层的百姓。

如果不能改变百姓流离失所、没有土地的现状,依旧不可能杜绝百姓暴乱的问题,根源所在,否则的话,还是无法避免后来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还有一点,那就是移民,将许多的灾民迁移到西南,云贵等地,可谓是一举两得,如此一来,不仅缓解了西北的赈灾难度,粮食紧张的问题,还解决了西南的一个隐忧,汉人过少,缺少与中原的交流与沟通,致使少数民族叛乱时有发生,很容易受到吐司和头人的蛊惑与煽动。

“对了,霍尚书,西南的局势怎么样了?”

很显然,听到崇祯的询问,突然的转移话题,霍维华微微愣了一下,转瞬就反应了过来,知道对方是问的什么,指得有哪些,随即兴冲冲的回道:“启禀皇上,灾民迁移的事情,进展的非常顺利,已经全都安置妥当。”

“因此,随着这十几万灾民的迁入,极为丰富了西南的种族结构,大大增加了汉人的比重,而且,朱总督的兵源也得到了极大的补充。”

“还有,随着大量汉人的迁入,进入贵州,不断地被安置在水西周遭,安邦彦等人的活动范围不断地被压缩,已经渐渐在朝廷的掌控之内,最多一年的时间,安邦彦的叛乱就能彻底被平叛。”

“对了,流窜回四川的奢崇明怎么样了?”崇祯适时地问了一句,虽然面色平静,但内心却是极为的期待。

毕竟,历史之上,朱由检登基之初,大明最明显的三大顽疾,也是最大的三个不稳定因素,西南的安奢之乱就是其一,另外两个就是西北的旱灾,演变而来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军,还有就是辽东的建奴。

辽东的局势已经有了企稳的迹象,西北的旱灾也有所遏制,渐渐向好,现在这个时候,崇祯当然格外关注西南的安邦国和奢崇明之乱。

“皇上,尽管放心,随着秦总兵返回四川,傅宗龙继任为四川巡抚,奢崇明引起的混乱,已经得到了全面的遏制,只不过,奢崇明一干反贼全都钻入了深山老林之中,要想将其彻底剿灭,尚需一段时间。”

第二百六十三章 扭亏为盈第四百九十七章 求情第三百五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七)第五百三十二章 取消两京制第五百七十章 储藏水源第四百七十二章 太疯狂了第九十三章 东南捷报第五百九十章 天花猛如虎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个开场白第一百九十四章 兵出塞外第六百五十八章 最为合适的处理方式第十六章 社长的人选第五百三十五章 为恢复最强时期的万能都司而准备第四百五十五章 占尽优势第六百二十五章 新难题第三百五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一)第五百四十四章 治愈天花的药方第七章 莫名的庆幸之感(求收藏求推荐)第三百二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八)第三百一十四章 舆论的可怕之处第四百七十八章 苛刻的条件第六百五十八章 最为合适的处理方式第一百零五章 十五年的囚徒生活锻造第六百一十三章 有苦说不出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两重天第二百五十三章 鼎力支持第二百三十九章 货币战争(四)第四百六十八章 迂回的劝说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好的感觉第一百六十八章 林丹汗这条鲶鱼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谈第六百二十九章 掺沙子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四百九十六章 榜上有名第三百八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八)第三百五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七)第二百二十三章 麻辣火锅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机第五十九章 杨景辰第四百三十章 舆论压力第二百六十四章 凡事以稳为先第三百四十一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五)第五百五十九章 得罪人的差事第五十四章 冰火两重天第四百二十一章 昭然若揭第四百四十八章 摘出去第一百六十三章 务实的帝王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十天的任务第五百三十四章 效果出奇的好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以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举所带来的的反响第三百三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六百三十五章 当务之急第二十章 眼馋拍卖行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四百四十三章 纽带第二百二十四章 开学典礼第一百五十九章 西南的威胁第三百八十五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九)第二百三十章 另一个巨大意图第四百零四章 培养新一代的黔国公第四百一十章 咄咄逼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楔一颗钉子第六百零三章 名利双收第四十四章 洪承畴的预判第四百零五章 东南沿海商道第三百一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一)第五百七十五章 惶恐不安的张彝宪第六百一十六章 天人交战第六百五十四章 兼而有之第三十二章 急流勇退第六十八章 秦良玉的深意第六百零九章 今时不同于往日第六百四十八章 量化标准第十二章 崇祯时期的最大威胁第一百五十三章 宴请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该改变吗?第四百一十二章 取消风闻奏报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一)第三百九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四)第四十五章 带头作用第三百三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六)第五百八十三章 侵略者与被侵略的最大区别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第六百零八章 两全其美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货币战争(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弃翰林院,转投皇家军事学院第二百零一章 援军到来第三百四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四)第三百八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八)第五百五十二章 争执第四百三十四章 无形的阉割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弃待遇第四百二十五章 争吵第二百零八章 制造混乱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