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花一号

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崇祯再次交代道:“陈实功,作为外科临床研究的负责人,你们到了目的地之后,首要的任务,先是要研究火铳、红夷大炮等火器引起的创伤,研究治愈它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外科手术。”

“在这个过程中,朕会通知孙承宗,让他多抓一些鞑子,送到岛上,作为你们研究的‘**’,唯有对人体更加的了解,才能使得医学外科有着长足的进步,跳跃性的发展。”

“是,皇上,微臣明白....”

看到陈实功如此模样,崇祯知道,让对方以活人作为外科临床研究对象,心理上过意不去,总不是味儿。

一念及此,崇祯一拍陈实功的肩膀,一副郑重其事的样子,意味深长的嘱咐道:“陈实功,你要明白,对于敌人的仁慈,不仅是对你自己的残忍,还是对大明的不忠,更是对于大明百姓的最大残忍!”

很显然,崇祯的这番话起到了很大的安抚作用,陈实功等人有一些阴郁的神情缓和了许多。

就在这时,似乎想到了什么,崇祯的眼前一亮,眸子里闪烁着点点光芒,显得愈发的深邃,直视着吴有性,忽然说道:“对了,吴有性,发现瘟疫病原之后,第一代,就将其命名为天花一号!”

“是,皇上,微臣遵旨....”

吴有性本能地回了一句,在这一瞬间,心中非常的疑惑,不明白皇上为何对天花情有独钟?没有继续深想,连忙又补充了一句:“谢皇上赐名!”

这一天....

皇家军事学院之内,一个偌大的教室中,弥漫着一股兴高采烈的气氛,一个个学员聚精会神的坐在下方,昂首挺胸,目不转睛,直直地看向前方。

此刻,崇祯那年轻的身影,正站在讲台之上,目光在众多学员之间扫视,来回踱步的同时,身上散发着从容不迫地气质,洋洋洒洒之间,讲述着自己对于军事的认识。

当然,所谓的军事认识,也不过是在照搬某位伟人的真知灼见!

“所谓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换而言之,就是打败再多的敌人,数次将其击败,也不如歼灭小股的敌人来得实惠,意思很简单,就是尽可能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让他有着切肤之痛,不敢轻易再来侵犯......”

说到这里,崇祯的话语一顿,眉宇间萦绕着一丝不满,更多的还是对某种事情的愤慨,随之又转移了话题。

“自从萨尔浒之战后,我朝在辽东采取的对敌之策,多是固守城池,被动防守,鲜有主动出击,因此,也使得我大明的作战风格,越来越倾向于守城之战,却不善于露野与敌交锋,凡此种种,使得辽东的局势越来越向不利于朝廷的方向转移。”

“因此,在这里,朕希望,你们走出皇家军事学院之后,当上一方的将领之时,能够打破这种局面,率领我大明的大军,出动出击敌人,而不是一味地被动防守,等着敌人打上门来,杀我百姓。”

“俗话说,出色的将领,能够御敌于国门之外,尽可能的将战场放在敌人的国家之中,给敌人的军队以重创的同时,也能给敌国的民生予以致命性的打击,让对方无力再骚扰我国边境。”

除了旁听的教授(老师的一种称呼),下方的绝大多数学员都是血性十足的青壮年,听到崇祯这番富有煽动性的话语,频频点头,表示认可的同时,也血脉偾张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下方的学员之中,忽然有人举起了手,在这安静的教室之内,显得是那么突兀而明显,想不引起人注意,都不可能。

站于讲台上的崇祯,更是在第一时间发现了举手之人,并且还很熟悉,正是今年武科开试的武举人之一的吴三桂,年仅十六岁,真可谓英雄出少年。

“吴三桂,你有什么问题吗?”

“启禀皇上,末将没有问题!”

听到崇祯的询问,吴三桂连忙回答的同时,蹭的一下子,立马站了起来,更是补充道:“末将之所以举手,听到皇上的教诲,对于辽东的局势,尤其是对敌之策,也有一些见解,想要阐述一下,希望皇上能够点评,末将的认知是否有误?”

“喔~什么样的见解,你倒是说说?”崇祯来了兴致,适时地问了一句。

此刻,在万众瞩目之下,所有人都在看着自己,尤其是大明的统治者就在看着自己,吴三桂没有丝毫的怯场,表现的很是洒脱,但是,或许是因为过于年轻的原因,从未面对过这种局面,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紧张,略显拘束。

“皇上,末将非常同意您的观点,朝廷应该主动出击,尽可能地歼灭建奴的有生力量。”

有了不错的开头,尤其是得到崇祯的微笑示意,吴三桂就像得到了莫大的鼓励,变得更加自信起来,那种紧张感和拘束的模样,越来越淡,整个人显得很是神采飞扬。

“据不完全统计,建奴的女真族,总人口大概在二十万到四十万之间,而我大明的人口规模,却在两万万左右,兵力在百万以上,若是集中兵力,尽可能地歼灭鞑子,即便建奴的战斗力再如何的彪悍,迟早也会被朝廷剿灭。”

“如果朝廷一味地偏重防守之策,以城池为依托,各个堡垒为点,进行被动地防御,抵挡建奴的进犯,固然是稳妥之策,但是,如此一来,也给予了建奴的可乘之机,给予了他们趁势发展壮大、增加人口的机会。”

“从努尔哈赤后期的表现,再到如今主政的黄猪皮,很显然,他们就是意识到这一点,自身的不足,人口数量过少,无法及时而有效地补充兵源,无法支撑他们的野心,所以才会改变对待汉人的态度,想要迁移更多的人口,到他们的领地。”

“而且,不管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他们之所以组建八旗军,主要就是为了有效地控制麾下的蒙汉各族,为他所用,如果鞑子的直系军队遭到削弱,大幅度折损,没有了军队做后盾,他们很难再维持如今的局面,联盟的形势很容易就会分崩离析,被瓦解,不攻自破。”

......

语惊四座,所有人都被吴三桂的这番言语震撼到了。

震撼的不是这番言语犀利无比,对于辽东形势有着极为清晰的了解,着眼点,把握的非常精准,众人震撼的地方而是,这番言语居然是出自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之口,觉得很是不可思议。

第四百四十九章 两大粮仓第一百八十六章 收拢人心第四百五十八章 上帝视角第六百三十章 无形的气机第三百一十一章 没有绝对的信任第四百四十三章 纽带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买人心第五百七十五章 惶恐不安的张彝宪第三百二十五章 收复辽东失地(九)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启灭天雷计划第六百零三章 名利双收第六百四十五章 厚重的信任感第二百六十九章 军中全面推行宝钞第四百七十七章 杀鸡儆猴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六)第三百八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四)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六百三十九章 形同第八部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六章 皇家生意(求收藏求推荐)第六十七章 就那么爽快的答应了?第六百一十六章 天人交战第三百三十章 大胆的猜测第一百九十三章 跛脚鸭第六百二十三章 接地气第四百零零章冲突第三百七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四)第四百四十二章 掺沙子第三百三十章 大胆的猜测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三)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四百三十二章 禁忌第四百七十四章 危如累卵第一百六十九章 楔一颗钉子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绸缪第三百五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泼脏水第六百五十八章 最为合适的处理方式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权第五百八十四章 摸底第一百六十二章 互市第四百零零章冲突第五百二十五章 将功补过第一百八十九章 毛文龙不再那么重要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无信不立第六百三十八章 无限渲染第三百八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四)第一百三十章 大搞建设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一百一十五章 成熟与稳重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一)第三十四章 懿安皇后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统治的短板第四百二十二章 胆小的朱由棷第一百六十章 变质的沐府第六百五十五章 更遑论潞王府?第五百五十一章 导火索第九十六章 我没有龙阳之好第二百六十三章 扭亏为盈第一百七十五章 监军的弊处第六章 皇家生意(求收藏求推荐)第三百八十一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五)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权第二百零三章 恩威并施第六百四十九章 童试第三百九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七)第二百四十一章 货币战争(六)第四百三十六章 黄粱一梦第四百七十七章 杀鸡儆猴第三百五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七)第一百一十章 酝酿阴谋第六百二十四章 狠辣劲儿第一百三十章 大搞建设第五百三十七章 同化之策第十一章 改革二十四衙门(下)第五百四十六章 重组内阁第四百八十一章 毛文龙的变化第四百一十一章 转移注意力第三百九十五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九)第五百五十三章 紫衣事件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篇稿子第五百零五章 人为刀俎第二百九十七章 “两柄利剑”第五百二十五章 将功补过第三十七章 平衡...稳定第一百八十九章 毛文龙不再那么重要第四十一章 扣下茅元仪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八)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的阴谋第七十章 茅元仪的意图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为粗糙的飞行器第六百一十三章 有苦说不出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中兴有望了第二百七十三章 按月分值第九十八章 刹那的共识第六百四十四章 联系之处第六百五十二章 理所当然第五百四十七章 物极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