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仿辽东

这个时候,在众人心绪百转千回之时,孙传庭的神色变得忧心忡忡起来,突然打破了平静。

“洪总督,此次往辽东迁移的难民之中,其中有不少都是咱们招抚的乱民,若是将他们全都聚在一起,放在辽东那个地方,像王嘉胤、高迎祥这些人,他们会不会再闹出什么乱子,影响朝廷在辽东的布局?”

刹那间,大厅里的气氛变得沉重起来,增添了几分阴霾,洪承畴还未回答,贺虎臣忍住的插话道:“孙大人,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毕竟,朝廷在辽东聚集了数十万的大军,再加上那些难民还有不少是来自于河南。就算王嘉胤、高迎祥等人想要弄出什么动静,恐怕也不可能吧?”

“呵呵...孙巡抚,你多虑了~!”

洪承畴的反应却是爽朗一笑,对于贺虎臣的抢白,并没有任何的不满,进而继续说道:“根据本官所了解到的消息,迁移到辽东的难民,虽然将近百万,却不是群居在一起,而是和辽东的百姓混合而居。”

“而且,朝廷明显考虑到了那一点,凡是招抚的乱民,全部打散了,与其他地方的百姓混合而住。”

“同时,在辽东的那些村落,朝廷先后还成立了所谓的‘民兵’,犹如咱们关内的团练团体,组织乡勇,专门维护地方的治安。唯一不同的是,民兵队伍是专门保护村落,防范土匪的寻衅骚扰,每隔一段时间,官军还会对其进行训练。”

“还有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刚刚赶走鞑子,辽东将会有大量的田地腾出,可以用于安置那些灾民。再加上,与当初的陕西不同,对于迁移到辽东的灾民,朝廷保证了一定的粮食供应,就算不能顿顿馒头米饭,让他们吃饱穿暖,还是没有问题的。”

“说的也是——”

孙传庭吐口而出,情不自禁地附和了一句,神色微微放缓,轻松了许多,若有所悟的继续说道:“不管是王嘉胤、高迎祥等人,这些乱民的头头脑脑,还是那些被蛊惑的民众,之所以造反,很大的一部分原因,不仅仅是吃喝堪忧,还有就是对未来没有了希望,家里没有田地。”

“到辽东之后,不仅可以不再挨饿受冻,还能分得田地,只要不是好逸恶劳的懒惰之人,在朝廷的帮助之下,就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只要衣食无忧,居有定所,就算再出现像王嘉胤这样的人,任凭他再如何的能言善辩,即便是口若悬河,口灿莲花,说得天花乱坠,也不会有老百姓跟着他们造反。”

在场之人,都是身处陕西数年之人,更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亲眼见证了那些新农作物所创造的奇迹,尤其是番薯,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力,颠覆了他们对农作物的认知。

种植方便,易于成活,产量极高!

不难想象,如果那些难民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再辅以土豆、玉米和番薯这样的新农作物,只要没有天灾**,气候还过得去,就能够大丰收。

所以,在众人的眼里,那些迁移到辽东的灾民,只需半年的时间,他们就能喘过气来,最起码能够填饱肚子,维持过活,衣食无忧不成问题。

一年之后,不仅能够自给自足,就算上缴朝廷一定的赋税,家里还会有一定的存粮,家有小钱,如此好的生活之下,他们又怎么可能跟着那些野心家造反?

毕竟,对于那些淳朴善良的百姓而言,他们想要的无非是吃饱穿暖,还有就是安定的生活,他们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并不一定非要大富大贵。

因为,一步登天,成为权贵,对于极为务实、而又易于满足的老百姓而言,那些距离他们太远。

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孙传庭的眼前一亮,隐隐有着兴奋之意,转而说道:“洪总督,如今之时,虽然陕西的局势渐渐缓和了下来,鲜有民众暴乱,但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隐忧,或是啸聚山林的山贼土匪,或是小规模的民乱。”

“孙巡抚,你的意思是....?”洪承畴的眉头微蹙,面露不解之意,疑惑地看着孙传庭。

“洪总督,本官的意思很简单,现在这个时候,陕西是否也可以效仿辽东,在各地的村落中成立民兵队伍,用于稳定地方的秩序,抵御山贼土匪的骚扰,从而为救援的军队赢得充足的时间。”

洪承畴脸上的疑惑之色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陷入深思之中,并未立即回应孙传庭的提议,后者也并未停下来。

“而且,洪总督,成立民兵,这样做的话,还有一大优点,那就是,一旦外敌大举入侵,若是边军的兵力不足,无法有效地抵御,而这些民兵就是最为合适的征召对象,上来就能用于对敌之战中。”

孙传庭的前面之言,或许还没有什么,对于成立民兵队伍,不以为然,并不觉得有什么,然而,一听到后面之语,就连洪承畴,众人的心里都是震动不已,联想到了许多,意识到民兵的重要性。

相比于朝廷的正规军队,民兵或许远远不如,但却比一般的寻常百姓强的太多,更具有军事素养,放在平时,可为民,亦可维护一村之安全;而在战时,就是兵源的最佳之选,稍加训练,就可以补充到军队之中。

尽管心中非常赞同孙传庭的提议,很想答应,但是,似乎顾虑着什么,洪承畴迟疑了一下,片刻之后,这才缓缓回道:“孙巡抚,你有没有想过,若是效仿辽东那般,成立相同的民兵队伍,将会需要很大的开销,需要朝廷的财政的大力支持。”

说到这里,洪承畴话语一顿,看到孙传庭面露着急之色,一副心有不甘的样子,还想继续争取,随之抢先说道:“毕竟,成立民兵组织,不仅仅是对那些寻常百姓进行军事训练那么简单,还要免费配发一定的兵器。”

“尤其是辽东的那些村落民兵,不仅有兵器配备,每一个村落之中,还要装备有一定数量的火器。否则的话,单凭大刀长矛,又如何能够阻挡的了山贼土匪的袭扰呢?”

“不管是火器的装备,还是前期教他们如何使用火器,浪费的弹药,还不只是三两个村落成立民兵,这些加在一起,都将是一大笔的军费开支。”

“而且,天下各地,天灾不断,到处都需要银子赈灾,现在这个时候,你觉得,朝廷还有多余的财力支持咱们,在陕西成立民兵队伍吗?”

很显然,说出这番话之时,洪承畴也是那么的心有不甘,对于孙传庭的提议心动不已,很是认同。

第二百四十三章 货币战争(八)第十五章 遥遥跟随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个精明的商人第二百七十四章 改革驿站第六百三十章 无形的气机第二百六十八章 以蒙御蒙第二百九十一章 董事会(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务实的帝王第三百七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四)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台湾岛的重要性第三百八十一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五)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四百六十四章 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二百五十三章 鼎力支持第二百三十八章 货币战争(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进展缓慢第五十二章 不甘与庆幸交织在一起第三百三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八)第二章 决定(求收藏求推荐)第一百七十五章 监军的弊处第二百四十章 货币战争(五)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气魄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第二十二章 另一个重要任务第四百八十一章 毛文龙的变化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鸟第二百二十二章 摒弃“重农抑商”的思维第五百二十九章 供不应求第四百七十章 岛上局势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购买第三百三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利局面第十五章 遥遥跟随第一百五十章 壮观的早朝第二百零零章 没有后路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个念头第二百零二章 骤然紧张了起来第五百四十九章 驻军库页岛的意义第五百八十一章 马六甲海峡第二百六十六章 简陋的互市之所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三)第六百零九章 今时不同于往日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权第五十二章 不甘与庆幸交织在一起第三百三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六)第一百六十二章 互市第三百一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范围宝钞试点第五百零六章 祸不单行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该改变吗?第三百零六章 史上最会挣钱的皇帝第八十三章 另一种形式的土改第三百四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七)第四百五十七章 理由有三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报》引起的朝堂震动第五百一十一章 “亿”和“兆”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烟”非彼“烟”第一百六十六章 开出条件第三百四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六)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七)第五百九十九章 自行车?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第六百五十二章 理所当然第二十一章 孙传庭第八章 圣意难测(求收藏求推荐)第五百五十四章 隐元隆琦禅师第六百零三章 名利双收第三百四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英国公第六十四章 被束缚的两大特务机构第四百九十一章 反应不正常第五百零三章 尴尬局面第五百九十一章 最糟糕的情况第四百九十五章 九州探题第二百七十七章 机会第二百八十六章 怪怪的感觉第九十四章 张扬而强势的郑芝龙第四十六章 优先原则第五百九十五章 莫大殊荣第四十二章 推迟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三)第三百一十四章 舆论的可怕之处第一百零六章 丘兆麟的重要性(三更)第一百七十六章 生化武器第四百零五章 东南沿海商道第二百零六章 大肆建立军事基地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八)第六百二十一章 抵触与亲近第二百三十章 另一个巨大意图第二百五十一章 好言相劝第八十章 化名第三百九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七)第二百三十四章 十天的任务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