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绸缪

喃喃自语间,周道登的脸上浮现出淡淡的明悟之色,没有再对是否夺取táiwān岛表明态度,也没有任何的点评,实在是这已经没有了那个意义,而是神情肃穆地问道:“那~皇上,还需要老臣做些什么呢?”

很显然,在这一刻,不管是周道登,还是霍维华,对于攻取táiwān岛之事,都已认同,觉得这件事,乃是顺理成章、板上钉钉的事情,再无争议,随之将目光都投向了崇祯的身上,闪烁着疑惑的光芒,但更多的还是期待之意。

多少年了,谁也记不清楚了,从太祖朱元璋开始,尤其是自永乐大帝之后,大明几乎再也没有过开疆拓土的事情,不仅如此,反而还不断丢失一些领土,越到后面,疆域缩水的越厉害,只是许多人都选择的无视,故意忽略这件事情的存在。

西藏的俄力思军民元帅府,青海和新疆的关西七卫,统治蒙古东部的斡难河卫,东北的奴儿干都司,等等。

大明设置在那些少数民族的管理机构,或是名存实亡,或是不复存在,唯有关西七卫的寥寥几个,还在朝廷的控制之中,其他的全都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思及于此,周道登那苍老的面孔之上,掩饰不住的有一些失落,有一些沧桑,颇有物是人非的感觉。

这个时候,似乎察觉到了两人情绪的变化,脸上的那一股落寞之意,崇祯还以为,两人有一些气馁,因为之前的种种消极表现而自责,尤其是听到那个问话,更是觉得语气有一些有气无力。

一念及此,当即,崇祯那故作豪迈而却有一些青色的声音回荡在大殿里,鼓励着二人,

“当然需要,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你们去做,去完成相应的事情。”

说到这里,崇祯的话语一顿,神色略微收敛了一下,从而让自己看起来更加的沉稳,略微轻咳了一下,这才缓缓继续说道:“若是没有意外的话,若是朕所料没错的话,朕的密旨到达福建之时,快则半月,慢则月余,熊文灿他们就能拿下táiwān岛,并能够完全控制。”

“因此,到时候,你们这些在京的官员就有的忙了,毕竟,拿下táiwān岛之后,不仅要有大军驻守,不仅要迁移更多的百姓到岛上生活定居,还要架构和完善各个衙门,设立郡县,从而能够更有效的统治和治理。”王牌兵王

“自然而然地,这就需要你们选取相应的官员,前往岛上任职,治理一地,从而巩固大明在那里的统治,才不用担心其他势力觊觎táiwān岛,打他的主意。”

......

渐渐地,随着崇祯的缓缓讲述,语速虽慢,却犹如连珠炮一般,不断地发射,显得颇有气势。

周道登和霍维华也是为之恍然,这才反应过来,崇祯一开始的那句话,并不是在敷衍,而是认真地,确实还有需要自己等人的地方。

有了这个念头之后,两人情不自禁地再次对视了一眼,心里也在回荡着同样的一个声音,算是某种默契的共识。

皇上这是未雨绸缪,将事情谋划到了前面,提前就想好了,虽未行动,却已是志在必得,有着十足的把握,能够拿下táiwān岛。

不同于奴儿干都司、斡难河卫、关西七卫、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更是不同于西南的土司管理制度,táiwān岛不过是大一些的岛屿,上面的土著人口并不多,并不需要这些倾向于军事性质的机构。

也就是说,朝廷可以没有任何的顾忌,在岛上推行郡县制。

至于选派官员,到岛上就职,治理地方,教化当地的民众,那就更容易了。

自古以来,不管是哪个王朝,亦或是哪个朝代,最不缺的就是治理地方的官员,尤其是已经有了二百多年的大明,更有着丰富的人才储备库,往往是后备的官员多于实缺,就那么干闲着,挂着虚职,无所事事。

同时,这也就是为什么,像那些中举的读书人,很少直接被任命一个实缺,治理地方,而多是到翰林院、国子监这些地方,不仅仅是为了他们提前熟悉一些衙门的架构、事务以及以前的处理案例,还是为了缓解对实缺的需求。纤凤传奇之闪耀冷相女

虽然殿试三年才一次,但也架不住天长日久的积累。

想到这些,周道登的心里就有这一种莫名的欣慰,恐怕他这位内阁首辅最为轻松,也算是史无前例的一个内阁首辅,主政内阁期间,有那么多的官员得到任用,而非是挂着虚职。

收复辽东失地,西南逐渐变更土司治理制度,改为郡县制,很是消化了那些多的储备官员,使得实缺不再那么紧张。

显然,随着西北推行郡县制的深入,随着将táiwān岛纳入大明的疆域之内,将会制造出更多的实缺,更多的官员将会有用武之地,而非是虚度大好年华,等待朝廷的任命。

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便是新科状元,也只能熬白了头,上了年纪,才能够爬到官场的中高层。

毕竟,万人过独木桥,就算没有跌落下去,也要排好长的队伍,而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却是无所作为,消磨着那份青春热血,那份远大志向。

放眼于如今的朝堂,除了皇上特别提拔之人,比如孙传庭、卢象升之辈,十之七八的官员都已是高龄,超过五十岁,达到古稀之年的官员,更是比比皆是,屡见不鲜。

可以说,即便是崇祯的各种改革不断,朝堂上也是缺乏一种蓬勃的朝气,多了几分慵懒,官场上到处弥漫着那种老年气息,自然而然地,也就缺少了一种强势与霸气。

回溯历史,不难发现,不管是哪个朝代,最为强盛的多是前两代皇帝,不仅仅是因为,经过打天下,军队更加的强悍,还有他的官员架构,更加的年轻,更加的有活力,更加的有干劲。

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明君的带领。

相比于两人的心中感慨,神色有一些暮气沉沉,而崇祯表现地就更加的有活力,不仅是因为他年轻,还有他的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

开疆拓土。

就凭这一点,就胜过了大明的不少皇帝,必然是留名青史,尽管还只是一个岛屿,但日子还长着呢,有的是机会和时间。

第四十一章 扣下茅元仪第二百二十一章 首位商部尚书第一百四十一章 尖锐第四百五十五章 占尽优势第二百三十一章 泼脏水第二百八十八章 用钱堆起来的战斗力第十三章 微服出宫第二百九十五章 阳谋第三十九章 稳定辽东之策第一百七十九章 巩固既得成果第六十七章 就那么爽快的答应了?第六百零二章 启动后手第五百九十五章 莫大殊荣第三百四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二)第三百八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愤怒的诸将第三百五十五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九)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以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升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益的重新再分配第一百九十二章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第九十二章 宋献策的谋士气度第一百八十九章 毛文龙不再那么重要第九十二章 宋献策的谋士气度第八十章 化名第二百四十六章 后续(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弃翰林院,转投皇家军事学院第三百五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三)第八十八章 无奈之举?第一百一十八章 疑惑不解的张书堂第六百三十六章 心结第一百八十章 浓郁的尚武气息第十八章 针锋相对第八十七章 可以!第一百七十七章 缺乏全局眼光第四百四十八章 摘出去第六百二十九章 掺沙子第四百八十三章 扶持一个势力第九十六章 我没有龙阳之好第二百九十六章 进展缓慢第二百九十五章 阳谋第七章 莫名的庆幸之感(求收藏求推荐)第一百零九章 事无绝对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个精明的商人第三百九十七章 临别交代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调第五百九十三章 双喜第五百五十五章 趁虚而入的机会第三百三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一)第二十一章 孙传庭第四百七十章 岛上局势第四百零三章下定决心第五百一十九章 以蒙治蒙第五百一十五章 裁撤卫所制第六百零七章 好处多多第五十五章 夺情第六百零七章 好处多多第五百六十七章 军事部署第五百一十八章 辽东局势大变第二百八十五章 难言之隐第六百二十五章 新难题第九十九章 冷静....理性....第三百五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四)第五百五十一章 导火索第五百四十八章 坤舆万国图第一百二十六章 辣椒第二百九十四章 忧心忡忡的徐光启第三百八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一场豪赌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无信不立第五百九十九章 自行车?第十二章 崇祯时期的最大威胁第四百三十四章 无形的阉割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恶魔第二百零一章 援军到来第二百四十章 货币战争(五)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之骄女的不幸第六百二十一章 抵触与亲近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启灭天雷计划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烟”非彼“烟”第八十四章 怂恿第一百零五章 十五年的囚徒生活锻造第二百三十一章 泼脏水第六百四十八章 量化标准第四百五十章 碾压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后果太严重了第四百五十章 碾压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第五百零六章 祸不单行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六)第三百四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七)第六百二十二章 延迟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六)第二百七十七章 机会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无信不立第五十六章 秦良玉的将令第九十八章 刹那的共识第四百六十一章 面子工程第一百一十五章 成熟与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