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物极必反

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后,崇祯的神色变得郑重了许多,心中又有了一个新的决定,不仅要增加官员进入内阁的名额,还要优化处理天下事物的程序,以及来自于各州府的奏折的处理效率。

这个时候,崇祯的心中一动,在这大明王朝,在这个时候,也想效仿后世的一个举措,也弄出一个类似于红头文件的存在,并且附上相应的规定,每下发一个行文,亦或是由朝廷出示的公告,只要是来自于中央的,都要在标题上加上圣上或者皇上二字,以加强皇帝在百姓中的威望和地位。

简而言之,就算是明知,一些政策并非出自皇帝所想,但也是沐浴在龙恩浩荡之下产生的,以此强调皇帝的隆恩。

渐渐地,崇祯越想越兴奋,越想越激动,脑海里更是浮现出那么一幅画面,未来的大明王朝,自己,甚至是后世的继任帝王,完全可以当一个甩手掌柜,只要紧握军权,有着决定谁是内阁首辅,作为自己的副手,即可。

毕竟,手握军权,可以镇压任何敢反对自己之人,而有着决定内阁首辅的权力,在行政方面,就占据着绝对的主动权,可以随时进行干涉。

如此一来,皇帝就可以从沉重而繁杂的政务中解脱出来,游历于天下,巡视官员的政绩如何,工作有无疏漏之处,变得更加轻松起来。

这样当皇帝,才是快哉~美哉,令人羡慕!

“崇祯”,不仅是大明的当今皇帝,他还有着另外一层身份,最起码在灵魂印记上面,还是一名历史学家,自然也就有着历史学家的一些习性和通病,那就是喜欢钻研和总结历史,深思一些历史事件,从而演变为个人的某种经验和思考。

文官集团的势大,甚至于威胁到皇权,危害到百姓的利益,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一种必然,而是经过千百年的酝酿和积累造成的。

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学而优则仕......

一个又一个的词语,鲜活地从崇祯的记忆力蹦出,浮现在脑海里,从而引起了相应的深思。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由一开始的百家争鸣,各个阶层没有优劣之分,处于一种相对平等的地位,再到如今的一家独秀,所谓的一家独秀,不仅仅是指儒家的霸主地位,还是泛指文人在社会的无上地位,极为受天下人的追捧。

学而优则仕,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

所谓物极必反,读书人的地位过高,确切来讲,儒家的地位过高,反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遏制了科学、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被文人墨客称之为旁门左道的发展。

而明末时期的党争风气日益严重,非常的激烈,几乎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置国家存亡和民族大义而不顾的地步,文人集团的势力越来越强,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简而言之,已经没有其他行业威胁到了儒家的霸主地位,这就造成了他的骄纵狂傲,目空一切,最后演变成内斗,由一开始的辅佐君王,最后演变成君王听自己的。

因此,在崇祯的心里,他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朝堂上的党争,要想从根本上遏制文官集团的势力过于强大,将其适当性的削弱,就必须提高其他各行各业的社会地位,与文人等齐,不再有三教九流之分,都是平等的。

唯有如此,才能从源头上解决文人集团的问题,而这,就要先从朝堂上做起,从而带动天下的风气。。

百花争鸣的景象虽然美丽,但是,一旦百花酝酿出了一枝独秀,也就意味着,败落的开始,繁华的不再,渐渐走向一种极端,直至跌落深渊。

不管是皇室,还是文官集团,虽然一直都在强调农业治国,强调农业的重要性,但自古至今,老百姓的地位并未改变多少,更是鲜有以农业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自然而然地,也就不可能和文官集团叫板,相互制衡。

纵观后世的发展,经济腾飞之时,无论是哪个国家,只要是公认的强国,势必是百业繁盛,欣欣向荣的景象,而非是哪一个行业一枝独秀,占据主导地位?

一枝独秀虽美,但也需要土壤、空气、阳光和雨水等等。

因此,士农工商,三教九流,除了士绅阶层和儒家,崇祯想到了农工商和三教中的道教和佛教,以及中九流、下九流和五行八作。

唯有提升这些阶层的社会地位,才能有效地制衡文官集团,避免以后再形成“一枝独秀”的场面,形成一种良性地竞争机制,从而互相促进,一同发展。

百家争鸣,而非是一枝独秀,才是一个正常而健康的国家应有表现,才是走向强国的必然条件。

当然,崇祯的心里此刻也很明白,现在还不能操之过急,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只能一个一个的提升某个行业的地位,而目前为止,首当其冲的行业,也是无可争议的一个,那就是医学。

大夫和郎中虽然受世人尊重,神医虽然为世人所敬仰,但他们的地位并不高,在野,属于三教九流中的中九流;在朝,即便是太医院的院使,也是御医中的最高职位,也不过是正五品,仅就品阶而言,也就相当于一府的同知,也就是知府的副手。

仅此一点,足可见一斑,医学有多么的不受重视。

这也是一种悲哀,人生病,找大夫,看似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此悬壶济世的举动,却未换来相应的社会地位,有时候,还会受世人的鄙夷,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不过,就在这时,崇祯的心中一动,计上心来,现在正好有一个契机,提高医者的社会地位,最起码是在朝廷上的社会地位,吴有性研制出了治疗瘟疫的一个药方,达原饮,更是总结出避免瘟疫的许多经验,以及相应的防范手段。

仅就这一项成就,崇祯就有理由,可以名正言顺地提拔吴有性,并趁机提高医学的地位,上升到和儒家同等高度,即便在社会之中,还不能获得同等高度的认可。

但是,在朝廷上的同等地位,最起码是官阶上,就是一种大胆地尝试,就是一种大的进步,也是崇祯的一种成功。

第二百零一章 援军到来第五百九十三章 双喜第二百五十三章 鼎力支持第四百六十八章 迂回的劝说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第一百四十八章 辐射第四百零三章下定决心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为粗糙的飞行器第三百八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马六甲海峡第三百五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七)第五百一十四章 库尔缠的猜测第一百八十四章 打压第四十三章 立军威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契机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下而上的控制军权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中兴有望了第四百零零章冲突第四百五十二章 身份敏感第六十六章 扣下白杆子兵第三十八章 最为迫切的问题第五百六十五章 两相对比第六百四十一章 事无绝对第二百一十九章 万事开头难第五百八十四章 摸底第六百三十章 无形的气机第一百三十四章 “开胃菜”第一百四十章 格外的平静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种手段第二百九十六章 进展缓慢第一百四十一章 尖锐第六百二十二章 延迟第二百二十三章 麻辣火锅第五百五十七章 矿监税使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气魄第六百零一章 灾难财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驾护航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权第五百七十六章 一个机会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八)第三百三十一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五)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第五百五十章 大明开出的条件第二百八十三章 挑衅皇权第二百零九章 敌袭!第三百零二章 要求很简单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六百四十二章 架构图第四百四十三章 纽带第六十二章 被消磨的文官骨气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启灭天雷计划第四百二十五章 争吵第七十四章 “合适”的内阁首辅第五百七十二章 成本很高第十九章 铁公鸡岳父第三百七十五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九)第二百七十章 学员的优势第三十七章 平衡...稳定第四百一十一章 转移注意力第三百零三章 孙元化的好意第四百五十章 碾压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佳时机第二百七十三章 按月分值第五百六十九章 留有余地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五百六十八章 聚变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变传统的作战方式第一百四十六章 灭天雷第三百零二章 要求很简单第五百零零章 磨炼心性第五百五十六章 宴请名单第二百九十章 董事会(上)第四百零二章 触目惊心第三百九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八十)第一百九十一章 组建新水师第九十五章 暗中谋划第三百五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一)第四百九十三章 皇权与教权的冲突第一百九十八章 从中渔利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谈第一百五十九章 西南的威胁第六百三十二章 为大明培养女官?第四百一十九章 不差钱第八十九章 很严重第五百六十章 流言满天飞第二百九十七章 “两柄利剑”第一百零八章 遐想满天飞(下)(五更)第五百五十四章 隐元隆琦禅师第五百六十三章 突然到来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一)第三十九章 稳定辽东之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据理反驳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机第二百七十七章 机会第二百八十四章 人选第二百六十五章 京城的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