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宋献策的谋士气度

猛然间,宋献策的话语忽然一顿,青肿的面孔上流露出迟疑之色,看了看四周,似乎是顾虑着什么?

虽未言语,其意已经十分明显。

见此情形,崇祯当即心领神会,虽然不知道宋献策顾虑着什么,但也知道对方有着一定的难言之隐,不想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将,随即招了招手,看向田秀英:“爱妃,你和王之心他们先退出去吧,屋子里留下刘若宰和杨启聪即可。”

田秀英和李若珪等人只是迟疑了一下,听到有杨启聪这个绝声卫的指挥使在场,安全就没有问题,也就放下心来,答应一声,相继离去。

宋献策也是识趣的聪明之人,当然知道,即便再如何的不愿,屋子里也不可能独留自己与大明的皇帝,想通了这一点,也就不再遮遮掩掩。

“皇上,恕学生斗胆,魏党清除之后,朝廷的党争也就暂时压了下去,如此一来,摆在朝廷最为迫切的问题就是,看似是土地兼并的问题日益严重,致使大量的赋税流逝,酿成朝廷财政日益紧张的苦果。”

“实则却是,这一切问题的根源所在是各地的藩王宗室,他们的禄米不仅占据了朝廷的大部分财政支出,更是土地兼并的主导者,天下的土地,一多半落入他们的手中。”

“朝廷要想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就必须从这些藩王宗室先下手,一点一点剥离他们的特权,收回土地,如此才能取信于民,让天下人信服,让那些乡绅无言可说。”

“如果只是针对那些乡绅地主,收回他们兼并的土地,将会引起巨大的反弹和不满,到时候,难免那些乡绅地主暗地里做出什么举动。”

......

听到宋献策的这一番话,崇祯的心中一动,豁然开朗了许多,越发坚定了先拿诸王开刀的想法,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对于另类的土改,又有了新想法,将会更加的稳妥,更加的安全。

宋献策有一点说得不错,要想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就必须先从诸王和宗室下手。否则,就无法取信于民,就无法服众。

毕竟,天下是朱家的,如果只让百姓和乡绅付出,势必会引起强烈的反弹,更多的不满,要是将那些乡绅推到乱军的那边,那可就坏了。

尤其是现在的这种情况,天下的驻军军纪败坏,除了几支军队的战斗力,绝大多数的军队战斗力孱弱不堪,要是出现大规模的民变,根本就无法应对。..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作为四战之地,河南的驻军很是虚弱,大部分的军队不在,要么被抽调到辽东,要么增援西南,如果河南乱起来的话,短时间之内,根本就镇压不下去。

如果先拿藩王开刀,释放出大量的土地的同时,也有了组建新军的资本,只要有那么一支军队坐镇于河南,就可保河南不乱,即便日后在河南推行土改,那些乡绅地主想闹也闹不起来。

最为关键的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作为没有兵权的藩王,轻易不能离开城池,他们属于特殊的“弱势群体”,等同于待宰的羔羊,就算拿他们下手,阻力和反对的声音也小得很多。

“皇上,在测字之时,学生之所以敢下那样的断言,依据就是在于此,现在看来,陕西的那些民乱看似很小,规模不大,很容易就能镇压下去,但他们却是有巨大的潜力,有着变强的土壤。”

宋献策终于回到了主题,正面崇祯一开始的询问,整个人也变得情动起来,颇有谋士的气质,言语之间,尽显胸怀天下的气度,洋溢着韬略之意。

“如今之时,天下土地兼并的问题虽然严重,许多百姓失去了田地,沦为了佃农,但勉强还可以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那些百姓靠租种田地,勉强可以过活。”

“可是,一旦陕西的旱灾蔓延,向中州延伸,在田地收成大幅度减产的情况下,那些百姓再也难以生活,最后都得沦落街头,成为灾民,乞讨为生,如果还不能活下去,势必酿成大规模的民变,要是乱军再参与其中,大乱的地方可就不止一个陕西了。”

一时间,气氛十分的凝重,几乎有一些压抑,自始至终,崇祯都是默然不语,不时地轻轻点头,一副认真倾听之状。

这一刻,刘若宰对宋献策是由衷的钦佩,佩服对方的大胆,不仅当着皇帝的面说大明种种败落,什么失去半壁江山,什么皇帝陨落,还有就是这番针对藩王宗室的言语。

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而又切中要害,直指朝廷弊病的要害之处,让人无法反驳。

暗暗长呼了一口气,为自己鼓了鼓气,等到宋献策话语停顿之时,尽管心中忐忑不已,刘若宰还是壮着胆子说道:“皇上,宋先生说的不错,如今之时,天下的民怨已经积累到了危险的程度,就像一堆巨大的干柴,尤其是中州之地,而那些小规模的民乱就是火星子,一旦河南也发生陕西那样类似的天灾,只要有一小股民乱,就会出现大量的乱军。”

“而要想抽离这些‘干柴’,唯有削藩,收回一部分田地,还给百姓,以此安抚民怨,如此才能除去隐忧,即便河南真得有陕西那般的天灾,也不至于像西北那样乱,还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作为一个历史学者,“崇祯”具有独特的视角,更有发展的眼光,当然也明白、也认同两者的分析与见解。

但是,又身为九五之尊,或者是出于谨慎考虑,免得走漏消息,崇祯并未表示明朗的态度,只是轻轻地点头,不置可否地回道:“嗯...我知道了,朕会好好想想的。”

忽然间,“崇祯”有一丝明悟,不禁想起了一些乡间野史,民间关于朱由检的一些记载,或许真得有那么一回事儿,朱由检微服私访,有那么问卜三卦。

而且,那个所谓的算命先生说不定就是王承恩等人故意安排的,为得就是想要劝说崇祯皇帝南迁。

毕竟,无论是哪个时候,莫说是面对陌生人,就算是相熟之人,谁敢当着其他人的面大放厥词,朝廷将亡,那和找死有什么区别?

第六百三十三章 契机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报》引起的朝堂震动第三百八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第二百三十九章 货币战争(四)第四百二十五章 争吵第三十五章 逼迫第四百零三章下定决心第一百五十三章 宴请第四百三十五章 最佳时机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利局面第一百五十一章 疑惑第九十三章 东南捷报第六百四十五章 厚重的信任感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太极的不安第四百零八章 诸多因由第三百八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第二百二十八章 要钱第二百九十六章 进展缓慢第六百一十二章 吃力不讨好第二百一十四章 火箭第二百五十八章 没有一点负罪感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谈第四百九十二章 大搞军事演练第一百三十三章 胆识过人第六十二章 被消磨的文官骨气第九十六章 我没有龙阳之好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两重天第九十八章 刹那的共识第四百七十二章 太疯狂了第五百七十三章 拉人头第七十五章 武科开试第二百二十五章 近乎于下马威的开场白第五百零四章 新的正使第二百一十一章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第七章 莫名的庆幸之感(求收藏求推荐)第四百三十三章 来了第六百零四章 统一计时第三十三章 赤裸裸地绑票打劫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要素第三百五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七)第三百五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七)第五百三十五章 为恢复最强时期的万能都司而准备第二百零零章 没有后路第四百六十五章 筹码第六百五十四章 兼而有之第五百七十六章 一个机会第六十三章 苍白的安抚第二百九十三章 驰道第五百六十五章 两相对比第六百三十五章 当务之急第四百零九章 明君圣主的相似点第五百九十五章 莫大殊荣第一百零七章 遐想满天飞(上)(四更)第四百零一章 最危险之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要钱第三百一十三章 狠辣第一百九十五章 取巧手段第九章 山西八大奸商(求收藏求推荐)第五百零五章 人为刀俎第五章 拍板(求收藏求推荐)第五百一十一章 “亿”和“兆”第七十八章 分化瓦解第四百零三章下定决心第一百九十章 没落的大明海军第四百五十二章 身份敏感第一百七十三章 拖延救援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烟”非彼“烟”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第五百二十九章 供不应求第四百六十章 朱舜水第三十五章 逼迫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报》引起的朝堂震动第三百二十五章 收复辽东失地(九)第三百五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四)第一百二十章 魔怔第四百七十七章 杀鸡儆猴第二百七十章 学员的优势第四百八十九章 替罪羊第三百九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八十)第二百三十五章 调查幕后黑手第二百三十六章 货币战争(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知府”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坏了大明的根基第二百二十六章 另一项重任第三百零五章 最为紧张的霍维华第三百零六章 史上最会挣钱的皇帝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让!第五百五十九章 得罪人的差事第四十章 贾亦韬的要求第六章 皇家生意(求收藏求推荐)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三十七章 平衡...稳定第五百五十章 大明开出的条件第二百四十一章 货币战争(六)第六百零六章 大难题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七)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个念头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让!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益的重新再分配第四百三十六章 黄粱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