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万里征程第一步

朱道临雷厉风行的治军手段,很快取得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

在三十条军规军令的严厉约束下,官兵们全部打起精神,表现出良好的主动性和服从性,原本拖拖拉拉的现象几乎绝迹,全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次日下午,42名来自友军的教官主动要求返回自己的老部队,各自揣着朱道临奉送的5两银子谢仪络绎离去。

十五天后,因无法承受高强度训练的1,086名新兵领到一个月的军饷,在战友们的送别下黯然走出军营大门。

崇祯五年六月初二,西历1632年7月18日,阴转晴。

天色微亮,狮子山南麓大营的9,670余名官兵结束半个小时的操练,排着整齐的队形喊着震天的口号集合于检阅台前方,官兵们经过45天的思想教育和严格训练,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高台上,朱道临俯瞰行动迅速的集合队伍,颇为满意地说道:“开始有点儿样子了。”

厉易良不满地望向朱道临:“才算有点样子啊?仅一个半月的训练,就能拥有如此整齐的队形和严明的军纪,这样的强军恐怕整个大明也找不出第二个来,大人你竟然认为只是有点样子?”

朱道临毫不在意地打击他:“强军?早着呢!不知道你们怎么会把军队的标准定得这么低,隆平侯和魏国公太心急,八字没一撇就要检阅新军,什么是新军?新军的标准是什么?眼前这九千多官兵算得上新军吗?不怕打击你,再苦练五个月,能有三分之一官兵达到训练大纲的要求就算是不错了。”

“不和你说了,你自己看吧。我得四处看看,再过两小半时就要大阅,万一出错可不好交代。”

厉易良匆匆返回后面的将府,招呼执法队百余官兵,扛着新制作的一捆捆战旗,跑向军营四周竖立起来。

朱道临无法理解大明将帅们为何如此急功急利。虽然这批新兵在足够的营养补充和严格训练中进步很快,在新观念和持续不断的思想教育下,逐渐展现出不同于其他军队的新面貌,但也只是训练45天的新兵而已,根本没有任何值得大张旗鼓检阅的价值,为应付这个莫名其妙的检阅,朱道临到现在仍无法回去把先进的锻造火炮和铸钢火炮弄回来。

隆平侯和魏国公等人不知怎么想,非要举行盛大的检阅仪式,南京六部官员和镇守太监吴景贤也来凑热闹。绝大部分教官更是热衷于展现训练成果,没人记得45天来陆陆续续淘汰出局的3,000多官兵,似乎也忘了未来四个半月还需要更为严格更加繁重的训练。

关于“新军”的称谓,朱道临并不反对,甚至有几分得意,所有官兵半个月前穿上了舒适的高帮胶底作训鞋,陆续装备虎山铁器工坊打造的新式战刀,拥有其他大明军队从未有过的充足物资。生活待遇和训练条件大为改善,但所有这些只能让官兵们增加自豪感产生凝聚力。整支军队并不具备任何战斗力,距离成军远着呢。

值星官跑到检阅台前立正,向朱道临敬了个标准的人民军队的军礼,昂首挺胸大声吼道:“报告大人,各营集合完毕,无一缺席。请大人训示!”

身穿皮甲、头戴皮盔的朱道临回个同样的军礼,放下手宣布解散。

各营官长非常惊讶,看到朱道临已经转身返回后方的将府,只好带着自己的弟兄跑步返回营房抓紧早餐,完了还要整理内务打扫营区。以备隆平侯和魏国公等高官显贵前来视察。

伤愈归来的杨大鼎和玉虎道士紧随朱道临身后。

杨大鼎如愿担任朱道临的亲卫长,身材魁梧胆大心细的玉龙道士获得师傅和几位师伯的批准,与师弟玉虎一起跟随师兄朱道临投身军旅,正式出任亲卫营长职务,他在紫阳武馆担任近半年的武学教习,拥有一定的教学指导经验,加上武艺不错,军事基础扎实,由他来带领和训练已增至500人的亲卫营最为合适。

“大人,吴公公派人送来信函。”

大步赶上来的军法官韩玉虎把信送到朱道临面前,如今他已习惯称呼师兄朱道临为大人,私底下才会以师兄弟相称。

朱道临来到正北位置的帅椅旁,解下腰间秦王剑,放到宽阔厚实的楠木桌面上,撕开信封,取出信笺细细阅读,很快把信折叠好放入牛皮纸信封,接过杨大鼎送上的茶水喝下一大口:“送信的是谁?”

“东厂周百户,交给我就离开了,看他那样子似乎心情不错。”玉虎站在大桌前方低声回答。

朱道临放下杯子,颇为担忧地说道:“东南豪强和朝中的东林党果然有本事,竟然能让皇上停止追究闹得天下皆知的金陵窝案,只是把贪墨上百万两银子的应天府尹叶成章调回京城听用,而没有任何处罚……”

“同属东林一党的王道直接任应天府尹,勋贵们半点儿好处得不到!”

“南京户部和兵部一位尚书、一位侍郎勾结奸商,走私巨量海盐,利用职权派遣宁绍水师为地方豪强保驾护航,大肆进行海上走私,勾连倭人贩卖人口,迫害商人致人死命,种种罪行,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人证物证铁证如山,最后竟然也只是辞职了事……”

“唉,看来这大明朝真的是不可救药了!”

“师兄慎言!”

玉虎连忙提醒,好在所有教官都在外面为即将开始的大阅忙绿,正堂里除了值守的亲卫没有外人。

朱道临叹了口气,伸出食指敲敲桌面:“此次受到打击的只是南京六部几个东林党干将,东林党魁、当朝首辅周延儒或许也有麻烦,毕竟查出的十余名五品以上犯罪官员,大多是周延儒这几年提拔的,温体仁一党绝对不会放过打击政敌的好机会,皇上心里肯定也很恼火。”

“东南各地豪强这次损失不小,仅是东厂和锦衣卫抄没的私盐、硫磺、倭刀、锡锭、香料和贵重木料等等,至少价值80万两银子,但只要风头过去,东南豪强必然会加倍报复!”

“魏国公和吴公公他们因为皇上要稳定朝局,加上南京六部官员放下架子低头服软,所以选择见好就收,我能理解他们,但我担心他们失去警惕,唉!等我忙完这段,再找个时间和他们好好说一说。”

韩玉虎、姜玉龙和杨大鼎听了师兄朱道临的一番分析,逐渐生出担忧之心。

朱道临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为了让三位师弟尽快成长起来,许多不该说的话朱道临都说了,目的就是培养他们分析事务的能力,打开他们的视野。

下一步,朱道临还要把已经归心的亲卫营变成自己的教导队,言传身教一年半载,把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逐步放出去带兵,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支忠于自己如臂使指的军队。

ps:谢谢77白熊大大的打赏!谢谢紫星绮月、silence_song大大的月票!小火继续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

第146章 时不我待第175章 任重而道远第29章 观念的碰撞第431章 引而不发第444章 变局第320章 痛苦的抉择第195章 刺杀第128章 反击的序幕第428章 海军的困局第237章 愿不愿意第372章 威海整军第60章 人才匮乏第44章 秀瞎你的眼睛第51章 多情并非薄幸人第462章 再回瀛洲第378章 蓝水海军的野望第147章 谣言四起第357章 战云密布第425章 报复手段第264章 拼的就是时间第18章 道门的力量第270章 不知不觉的改变第437章 虚虚实实第29章 观念的碰撞第75章 影视基地第239章 横空出世的龙潭营第69章 三年之约第251章 走向海洋第78章 八仙铜像第499章 收获季节第191章 强军之路第433章 临行前的嘱托第53章 有种你别跟来第84章 岂能不了了之第301章 有得必有失第349章 格杀勿论第25章 一事不烦二主第131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58章 人生无常第158章 尝试第133章 来龙去脉第278章 神通广大第9章 立身之地第153章 意外之得第29章 观念的碰撞第250章 步步为营第12章 必须有自己的基业第466章 楚梅见闻第6章 意外的请求第417章 艰巨的任务第509章 连闻噩耗第287章 险象环生第194章 淡水港的价值第88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170章 激怒第111章 事情闹大了第239章 横空出世的龙潭营第129章 慢慢陪他们玩第413章 独一无二的淡水港第239章 横空出世的龙潭营第89章 疑惑第486章 绝望的荷兰人第510章 迅雷之势第158章 尝试第176章 开发计划第18章 道门的力量第502章 落井下石第137章 所向披靡第468章 悄然改变的局势第367章 临阵斩将第17章 诚信乃立业之本第437章 虚虚实实第168章 挑衅第85章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第445章 筑城第269章 商队第313章 牵马第269章 商队第13章 及时的告诫第205章 兵在精而不在多第19章 入股宝悦轩第74章 阴魂不散第211章 千头万绪第175章 任重而道远第331章 祖庭的选择第105章 老子很累了第210章 义无反顾第100章 蠢蠢欲动的野心第50章 喝酒误事第193章 佛郎机船队第337章 最后的调整第397章 人参论斤卖第450章 忌惮第236章 捉襟见肘第250章 步步为营第255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442章 击溃第253章 月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