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空耗光阴

高有谋起身行礼道:“黄大人,晚生也想为国效力,今日请县尊前来就是做个见证,晚生自愿带着八个武艺出众的家丁追随‘红旗军’,晚生这九人不要官职、不要军饷,只愿为朝廷尽绵薄之力。”

高有谋已经四十出头了,在不到二十岁的黄汉面前一口一个晚生有些逗,他还提出自愿参战不要任何报酬也不在意官职,很明显他背后应该是有高人指点。

确实如此,高有谋在丰润办成了买卖军功的大事即刻赶回济南府城报告父亲,暂居在此的高第老怀大慰仔细问黄汉的情况,又问“红旗军”的军容和军纪。

高有谋当然把看到、听到的一切和盘托出,高第经过思考后语重心长对儿子道:“有谋啊!你已经科举了七次对不对?”

高有谋瞬间面红耳赤,他惭愧道:“父亲,孩儿无能,至今都未中举,无地自容啊!”

高第叹气道:“这也不能怪你不用功,北直隶乡试百中取二三人可见何其艰难,郑国昌家的三公子不也是屡试不中?他现在‘红旗军’做随军主簿对不对?”

“父亲,您的意思莫不是也让儿子效仿郑家三公子?”

“咱们高家跟黄家没有那份交情,况且为父已经告老还乡在朝中虽然有人脉,但已是昨日黄花,你要去‘红旗军’中历练可以如此如此……。”

老高第深谋远虑,知道高家如果不再出士大夫早晚会没落,因此他建议儿子另辟蹊径,争取混到军功挤入士大夫行列。

高第是万历十七年的进士,在朝为官接近四十年,做过正三品大同巡抚、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一直混到正二品封疆大吏以兵部尚书经略蓟辽。

四十年的官场老油条,本领岂是白给的,门生故吏究竟有多少?一旦高有谋得到了实打实的军功,要上位恐怕轻而易举。

高有谋也不想蹉跎一生,咬咬牙决定去军中吃几年苦看看运气如何,因此精挑细选了八个最能打的高家族人带在身边。

高家巨富,他们九人拥有全套的山文甲装备,拥有十八匹阿拉伯战马,弓箭、武器等等都是上等货。

高有谋从父亲门生故吏的口中得知郑国昌进驻丰润县城,点将名录里有黄汉,急匆匆赶来了,他已经在县城住了七八天,跟县太爷也商量好了见到黄汉之时的说辞。

黄汉何尝不知朝中无人莫做官,他来到大明就必须适应潮流,首先不能走在文官集团的对立面,高家跟黄家其实属于同乡,好好结交乃是上上策。

其实末世的大明面临后金政权和诸多流寇轮番祸害导致亡国。

来自后世的黄汉认为统一战线尤其重要,只要是不投降建奴,不肯从闯贼、献贼的人都是统战对象,高家长子送上门给黄汉统战,怎么能拒之门外?

况且老高第不是东林党,他应该属于大明为数不多的无党派人士。

崇祯最厌恶党争,最喜欢不结党的孤臣,他的儿子日后在东林党被崇祯抛弃之后上位,说不定能够得到重用。

黄汉对高有谋道:“‘红旗军’纪律严明官兵一体同吃、同住、同劳动,你恐怕吃不了这份苦。”

高有谋早有心理准备立场坚定,他道:“晚生比郑公子还要壮实一些,他能够受得了军中之苦,晚生肯定也能行。黄将军放心,晚生和家丁但有违犯军规之事,您尽管严惩不贷。”

黄汉瞧了瞧高有谋,发现他看上去确实身强体壮,由此可见大多数读书成绩差强人意的秀才公,他们的体质好过苦读圣贤书有中举希望的廪膳生。

郑孝文的体格就不错,在军中混得风生水起从来没有见他生过病,他也能够跟着队伍长途行军不掉队。

反正军中已经有了读书人,再多几人无伤大雅,况且如果能够让读书人投军蔚然成风,大明才会大有希望。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小日本的实力拿明末的建奴相比强了无数倍。

民国政府拿末代大明的实力相对比弱了许多,但是政府掀起了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广泛动员学生参加青年军,进行缅北大反攻、打通了中印公路为抗战发挥了积极作用,最终等来了小日本的投降。

如果大明的童生、士子也能够有“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豪情,有投笔从戎的壮举,区区建奴亡国灭种就不远矣!

黄汉答应高有谋的请求,道:“如此本官也以见习主簿的职务上报兵部报备,高公子以为如何?”

高有谋大喜一躬到地,道:“卑职谢将军成全,您放心,卑职在军中一定多做事少开口。”

第二天黄汉和郭必昌、高有谋求见郑国昌,老高第其实是郑国昌的前辈,两人虽然私交不厚也算相熟,黄汉留下高有谋当见习主簿才多大事?

在明末,大凡秀才公、举人、进士愿意去军中效力基本上都能够得到满足,而且会优先升迁,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袁都督的发家史。

袁崇焕乃是万历四十七年的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而且排名靠后,以他这样的出身如果从一个小小从七品下县知县开始混官场,估计熬到知府恐怕要花一二十年,还需要有好运气。

但是这小子会忽悠,自诩知兵并且广泛宣传,然后他就是因为主动要求去辽东军中任职,几年内连升十几级,最后混到正二品兵部尚书督师蓟辽玩死了自己。

高有谋这个出身世家的秀才公主动要求从军,这乃是正能量的大好事,郑国昌自然会成人之美。

他安排幕僚协助高有谋办理了相关文书,即刻派人送报备公文前往兵部用印。

已知建奴主力退了,“红旗军”如今已经发展壮大了数倍,断然不能空耗光阴。

在永平府老家地界作战,即便留在关内驻守四城的后金军能够机动的兵力都来对付“红旗军”,黄汉相信自己应该能够独立应对。

最起码带着麾下跳出包围圈完全没问题,或者干脆玩骑兵对冲杀出重围也可以做到。

第八百九十章:一身是胆第九百一十六章:架空第五百二十二章:知恩图报第八百零二章: 冬季突袭第六百九十五章:不归路第三章:武器第七百五十四章:形势一片大好第七百零五章:疾风知劲草第九十二章:谆谆诱导第八百七十三章:挟天子而令诸侯第六百六十九章:宁武关第一百二十九章:中计第四百六十五章:天亡大明第一百一十三章:爆发边缘第八百九十六章:巴拿马第四百零七章:船坚炮猛第三百章:跨海袭击第一百六十一章: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暴动第四十七章:上贼船第九百五十五章:洪承畴来投第二百三十九章:活捉大台吉第九百三十二章:广左福地第六百零一章:转行第四百九十五章:宁死不从贼第八百三十四章:威望扫地第八百四十六章:化为焦土第二百四十五章:兵不血刃第二百五十八章:变故第六百二十五章:不敢懈怠第四百六十六章:夜夺登州城第七百九十四章:分歧第四百三十八章:算计第四百八十一章:皇帝惦记着第七百二十六章:十面张网第二百零五章:下一步行动第三百二十一章:攻击岫岩堡第六百八十九章:飞行军第七百八十五章:公平第六百二十五章:不敢懈怠第四百零二章:做加法第二百章: 旗卫第四百一十三章:施大瑄第三百一十章:步炮协同第三百九十九章:封锁第四百三十二章:死缓一年第二百八十四章:青年炮兵第七百四十章:无间道第二百三十九章:活捉大台吉第四十章:伤亡第八百零二章: 冬季突袭第四百七十四章:细菌战开始第三十九章:决绝第九百四十一章:扶摇直上九万里第一百七十三章:英雄凯旋第一百一十五章:一个萝卜一个坑第一百二十五章:对射第七百四十五章:千刀万剐第二百七十二章:欺君之罪第二百八十四章:青年炮兵第八百五十八章:化被动为主动第七百零一章:天翻地覆第一百章:步步为营第三百九十七章:缺钱第七百一十五章:去帝号第五百七十七章:“活秦桧”陈洪范第八章:林子太大第九百四十六章:人尽其才第三百六十章:脉门第六百九十章:打击侵略者第六百八十八章:爆发了第六百七十四章:赶尽杀绝第八百四十七章: 见异思迁第六百三十四章:一语点醒梦中人第六百五十四章:食言而肥第一百六十章: 夺门而入第二百二十章:踏平青城第七百六十三章:开战第七百一十六章:阳谋第四百三十二章:死缓一年第三百七十章:全完了第三百五十八章:叛乱第三百一十七章:开了先河第一百一十六章:剑指何处第五百八十一章:被畏罪自杀第八百二十四章:天亡我也第九百三十八章:何处容身第五百五十五章:崇祯七年第三百七十七章:无往而不利第六百七十四章:赶尽杀绝第四百七十七章:维稳东江镇第一百五十五章:竖子敢尔第六百六十三章:一鼓而下第一章:崇祯二年第八十四章:打马长安街第七百三十八章:爽翻了第八百五十六章:封无可封第五百一十章:打入流寇核心层第八百九十七章:立锥之地第五百八十一章:被畏罪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