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天子口谕

徐光启见终于有人出班为黄汉仗义执言老怀大慰。

他道:“老臣与黄汉朝夕相处三个月,此子混迹于农民、匠户之中毫不在意,他要来京师卖红薯不是为了泄愤,是真心要把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农作物卖上好价钱。”

金声打心底里佩服黄汉,希望能够帮到他,这当然也是因为好友刘之纶跟黄汉交好的缘故。

这时他听出了徐光启的意思,原来黄汉是真要卖红薯换钱不是自甘堕落,只得向徐光启拱了拱手退下了。

崇祯少年心性觉得黄汉的奇思妙想很有趣,想看看这位冲锋陷阵的将军如何帮助老百姓卖产出,道:“为了老百姓的生计,此乃善举啊!朕准了。”

“陛下,老臣已经收下黄汉为关门弟子,观其这段时间所作所为,老臣心里高兴,不知能否为他讨个恩典?”

“爱卿请讲。”

“老臣认为黄汉文武全才,故而恳请陛下恩赐功名与他。”

这事有趣,崇祯看了看群臣问道:“不知诸位爱卿有何建议。”

首辅周延儒也是东林党代表人物之一,此时哪能不照顾曾经的党员徐光启的老脸,连忙施礼道:“陛下,黄守备赈灾有功,可赐予士子功名。”

温体仁、梁廷栋等等不结党人士也出班道:“臣附议!”

就这样根本不知八股文为何物的黄汉被读书人了,他也可以穿青衫摇折扇附庸风雅,即便没有从四品武官的身份见到低级文官士大夫也不用行跪礼。

一个现任武官是不可以到处乱跑的,私自跑去京师更加不行,因此黄汉写信说明了自己准备亲自去京师指导销售烤红薯和炸薯片,希望恩师想办法。

没想到徐光启居然在早朝请旨并且得到了圣天子口谕,现在黄汉可以堂而皇之来京城,可惜不是如上一次那样打马长安街风光体面,而是来卖红薯。

接到徐光启回信的那一刻,黄汉想起来后世某电影的一句经典台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其实这句话应该是编剧犯了常识性错误,那部电影的时代背景根本没有红薯这样的农作物存在。

黄汉想着塑造自己的光辉形象,因此他当着郑国昌和永平府文官武将高调说了一句话“当官要为民做主,赶去京师卖红薯。”

郑国昌当然有意为准女婿扬名,他多次在公开场合重复黄汉的这句话,并且大加赞赏。

没多久永平府的老百姓就知道“红旗军”主将为了升斗小民的生计,去京师不是为了跑官,而是为了卖红薯,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十月二十一日,黄汉带着四个家丁骑士出现在广渠门外,这四人都有共同的特点,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他们是武术家出身武力值爆棚,可是读书识字实在是差强人意,至今都默写不出二百生字。

因此他们虽然都是老资格也算屡立战功但是只可以得到赏银却得不到提拔,如今只是没有品级的小旗官。

黄汉为了鼓励麾下习文练武两不误,规定死了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掌握二百字以上的战士当上小旗官就到头了,要更进一步唯有学文化。

但是总有太多人真的不适应读书识字,他们没有高大上的追求,容易满足。

这一次跟着黄汉进京的顾奎、严从优、何勇庆、雷鸣春四个就是这样的人,黄汉看中了他们的武力值,留他们在身边做亲随。

原来一直追随身边的王展鹏、张扬、王志诚几个因为文化水平得到提高、又因为战功彪炳已经分别升职为总旗官、百户官,此时跟随“红旗军”骑兵拉练。

中秋节后,“红旗军”体系内部招募了一百六十几个少年学兵。

其中有七八成是烈士子弟,还有几十人乃是大工匠或者有军功的现役军人的直系亲属,其中就有这一次推广种植马铃薯和甘薯有功的谷满仓的长子谷如山。

谷满仓得到了黄汉亲自给予的工作机会后相当卖力,现在由于推广种植甘薯和马铃薯的技术有功得到了提拔。

他不仅仅带着十几户示范种植样板田还在努力识字,学兵小旗官安小乐就是负责文化帮扶的教员,除了谷满仓还有两个农民、四个工匠跟着安小乐学习算术和识字。

谷满仓从安小乐口中得知了“红旗军”内招少年学兵的消息,立刻就想到了自己的大儿子谷如山已经满十二岁身体健康、脑子好使符合条件。

谷家大小得知自己有机会成为威风凛凛的“红旗军”少年学兵更加激动,担心父亲舍不得送他去从军,多次跪求。

谷满仓本来就考虑让长子奔个前程,见他如此热心当然不遗余力。他找到了扩招的负责人之一出言求肯,因为他认识招兵负责人之一王志诚。

当时就是王志诚给谷满仓安排了种植示范田的工作,最后谷如山如愿得到了一个名额。

内部扩招其实相当于走后门,对体系外的少年很不公平。

但是这样做有利于团结,会让“红旗军”体系有优越感增加认同感,黄汉从来不认为世界上有绝对的公平,能够做到相对公平的已经是圣人。

黄汉不是圣人,他很现实简直俗不可耐。

他的眼里目前只有小团体利益,他需要把“红旗军”势力范围拧成一股绳,让他们为了“红旗军”集体利益而战。

甘薯、马铃薯收获之时少年学兵无一例外参与劳动,他们主要是进行管理、统计和宣传,他们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要让老百姓快速掌握妥善保存甘薯和马铃薯的方法。

这两样东西不适合大规模储存,更加适合一家一户存放在恒温地窖里。

因此黄汉下达命令给所有的种植户,由于黄家没有用于存放马铃薯和甘薯的大型仓库,请各家各户分四次售卖产出,一次相隔一个半个月。

老百姓很理解这样的做法,他们每一家去售卖总量四分之一甘薯和马铃薯都无一例外得到了真金白银。

第四百零六章:毛承禄第四百三十八章:算计第一百八十一章:东奴不灭无以家为第二百三十九章:活捉大台吉第一百三十八章:里应外合第七百九十七章:妙计第八百七十六章:和平演变第五百章:安得广厦千万间第三百五十九章:发展壮大第九百五十三章:围住高迎祥第六百六十九章:宁武关第三百四十六章:奴酋也痛苦第七百一十一章:扫荡河套第六百七十八章:亢奋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快人心第七百九十一章:狗咬多铎第九百一十六章:架空第七百三十三章:无赖精神第九十七章:得手第二百六十六章:青城大捷第八百二十八章:翻脸第一百二十七章:感恩戴德第九十七章:得手第一百一十五章:一个萝卜一个坑第一百八十八章:炼钢第三百五十六章:战败第五百七十二章:羞辱大明第一百五十三章:太野蛮了第六百二十七章:有口皆碑第八百一十二章:真理永恒第七十九章:高家第四百六十一章:屡剿不绝第六百七十五章:欲盖弥彰第四百三十七章:争功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广渠门第四百五十七章:胜利大游行第二百六十五章:彻底崩塌第六章:到手的鸭子飞了第二百一十七章:出大安口第五百六十七章:辽西暗战第八十九章:再来遵化第三百零四章:围攻复州城第十章:遭遇战第二百七十七章:扩军第六百九十三章: 截杀第九百五十章:受挫第五百五十五章:崇祯七年第七十四章:显摆第八百五十七章:一举拿下沈阳第一百九十八章:靠山第七百五十一章:各显神通第一百一十四章:孰不可忍第七百三十二章:开疆拓土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槌定音第十章:遭遇战第八百八十九章:竹篮打水第八百四十章:人心惶惶第六百三十六章:权衡再三第三十二章:座上宾第八百八十二章:奋起直追第二章:来到大明第二百五十六章:没有援军第六百四十二章:一攻一守相得益彰第三百二十五章:再接再厉第五百二十章:何以为报第二百三十四章:牛刀小试第五百三十七章:军犬兵第二百一十六章:大闹怡春院第七百二十五章:灭许定国满门第三百九十三章:宁远城第二十六章:搏军功第四百八十一章:皇帝惦记着第六百五十二章:朔州城第七百八十一章:体面的投降第六百六十一章:声西击东第七百二十五章:灭许定国满门第一百一十六章:剑指何处第七百五十三章:各怀鬼胎第一百六十一章: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第一百二十二章:假戏真做第二百九十二章:谋夺南四卫第十七章:三屯营第六百二十四章:立锥之地第四百七十五章:囚笼战术第八百章:两股坏蛋第四百八十七章:微服私访第八百三十五章:选择第九十九章:补战损第七百三十一章:心有余悸第三百五十五章:突入防线第九百一十七章: 活捉刘宗敏第七百五十一章:各显神通第七百七十九章:可笑、可悲第一百二十一章:实者虚之第四十二章:逃过一劫第七百三十四章:呆若木鸡第三百九十六章:“官不聊生”第七百八十七章:围歼多铎第九百五十一章:击毙李闯贼第六百八十七章:大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