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拉起队伍

三天时间搞定了身份问题,接下来怎么办呢?当务之急自然是招募子弟兵。

黄沂州身穿百户官衣亲自出马宣布招募家丁战士的条件,九里台村积极响应。

当天十五到四十岁的青壮年来了超过八成,但是九里台村实在没有多少人,青壮年也只有一百挂零而已。

以乡亲们信任黄沂州的程度,在九里台就可以招募足一个总旗的兵丁,黄胜知道时间仓促,目前就要面临战争,屯田练兵现在绝无可能,现在需要的是拉出去就能跟后金军干仗的会家子。

最后热情高涨的青壮年被好说歹说劝回了家,只有十二人被选上了。

他们都是经常跟着黄沂州舞枪弄棒的会家子,有四个人马术还不错稍加练习就能够骑战,其余八人也能够骑马,但是练就骑战恐怕非朝夕之功能够达到。

十二人中以杨汉威、杨国恩、杨大年、黄四方、黄峰这五人最为出色。

因为他们不仅仅会枪棒会骑马,他们家里都有猎弓,经常射杀猎物补贴家用,射术完全达到成为弓箭手的标准。

还有三人也很不错,他们分别是黄健、杨坚、杨国兵,虽然不会射箭,但是都有家传武艺,手上有两下子。

还有四人是黄春生、黄农生、杨谷、杨家和,他们都会些枪棒,而且长得牛高马大,一个个都孔武有力。

九里台其实就只有两个姓氏,三成人家姓黄,其余都是杨姓。

大冬天青壮年无所事事,听说黄沂州当上了官老爷要招募家丁,开出一个月一两银子折色外加五斗杂粮本色的好价钱,整个庄子里的青壮年当然趋之若鹜。

可惜最后的结果接近十中取一,但是瞧清楚了是哪些人被选上后,落选的后生们都服气,因为大家都是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相互间的底细都了然。

很明显黄大人要的就是能打敢拼武艺出众的好汉,看来黄汉说的话是真的,一个月之内就有可能跟后金军干仗。

这个时候没时间慢慢训练没有战斗技能的年轻人,等到明年五月,如果黄家父子兵不战死,那时候会大量招募家乡子弟做家丁。

被选中的人都与有荣焉,他们知道后金军肆掠遵化,周边老百姓全部遭了殃,乱世来临最好的选择就是拿起武器在老家附近当兵保民。

黄汉代表总旗官训话之时坦白告诉大家,当兵跟后金军干仗肯定会死人的,但是有一条,只要黄沂州活着,每一位战死的兄弟都会得到三十两银子的抚恤金。

可是现如今如何积攒出抚恤金和大家需要的粮饷?眼下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有靠战场缴获。

因此一切缴获归公中,成为了成军时的第一条规定也是基本条例。

第二条军纪就是能不能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

憨子秉性善良,宋鹏飞本来就是个好孩子,招募的十二人也都是本分人,他们有武艺在身也不欺负别人,他们理所当然认为不抢劫、不强奸妇女、不无故杀人天经地义。

小小队伍开张了,有挂百户官虚职的总旗黄沂州以下十六人,有战马二十五匹,挽马三匹,每一位战士都将要拥有铠甲装备。

其中憨子、杨汉威、黄峰等七人不仅仅要给他们装备精铁甲,还有棉甲和明军鸳鸯战袄叠加,防御力可以跟建奴马甲相比。

因为有一大半铠甲需要修理,所有的家丁都穿上明军制式战袄进行操演。

制服果然能够带给人认同感,十几个老百姓换上鸳鸯战袄后立刻如同变了一个人。

所有的家丁都精神抖擞站军姿,惹得围观的后生人人羡慕不已。

大义有了,人马也有了,下一步就是必须解决生存需要,人吃马嚼,粮草的消耗是个无底洞,

黄汉请父亲出马去离九里台大概七里的五里台村借粮草,那里有一个大户,家里从来不缺粮草。

放印子钱几乎是明朝每一家大户都干的创收,只不过有的人家仁义,适可而止不把升斗小民逼上绝路,有些人家心狠手辣,借出印子钱就奔着夺人家产、田亩而去。

五里台比九里台富裕太多,因为这里的田亩都是高家的不用交税。

高家老太爷是大明朝正二品文官大老爷,门生故吏何其多也,他家就在离永平府城不远的栾州,名下的田产恐怕用万顷来形容也不算太夸张。

黄沂州去五里台高家庄园借贷麦子五百石,马料三百石,用祖传的十五垧地作为抵押,借期一年,到时候还本后多付出三成作为利息即可。

如此借贷小事一桩,根本用不着见高家大老爷连小老爷都不出面,当然,五里台高家庄园里也没有高家老爷。

一个在庄园里的管事直接讨价还价把事情给办了,借据上注明抵押物依旧是黄家祖传的十五垧地,但是黄沂州只借到了四百石麦子和二百五十石马料,利息依旧是三成。

九里台的所有的大牲口和大车都出动了,拉了五趟才把粮食、马料运完。

黄沂州把祖传的田亩都押了谋发展,豪情壮志是不小,但是回家之时难免有些失落。

黄汉明明有五六千两银子的家当,却鼓动父亲抵押田产借粮草多多益善,其实是准备玩空手套白狼而已。

滦州的高家自然是大名鼎鼎的退休辽东经略高第大人,他马上会在建奴进攻滦州之时带着一大家子远遁,最后被朝廷问罪下狱。

大明朝廷的法度,一座城池内的所有的官员都有守土之责,哪怕是告老还乡的退休老头也不例外,因此正二品大员高第在这件事上栽了。

黄汉很是怀疑远在五里台庄子里的高家管事是不是也会早早的跑路,如果他没敢丢下高家的产业逃跑,最后的结局会怎样?

最后谁还会拿着借条来黄家讨要粮草?说好以田产作为抵押那是写在纸面上的,地契在黄家没有违约的情况下依然在黄张氏手上呢。

这个时代人的信誉度完全不同,用不着协议,口头承诺大多数都是板上钉钉,基本上不会出现耍无赖的行为。

况且以高家的权势,还真的不担心在有白纸黑字文书为凭的情况下,出现赖账之人。

第九十二章:谆谆诱导第四百二十八章:害人不浅第二百六十三章:神佛庇佑第八十五章:朝天阙第七百零九章:报仇雪恨第四百三十二章:死缓一年第二百零九章: 乐不思蜀第四百三十二章:细菌战第一百八十八章:炼钢第一百一十章:一网打尽第四百六十三章:转向登莱第六百六十七章 :改变历史第一百零六章:抓舌头第四百六十三章:转向登莱第五百零四章: 瞬间崩溃第八百二十二章:土崩瓦解第三百三十二章:浪得虚名第四百二十五章:收获巨大第五百八十八章:活捉武纳格第一百五十四章:天外有天第六百九十三章: 截杀第七百五十章:自立为王第六百四十四章: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第九章:哀其不幸第五百一十五章:流寇大爆发第七百九十五章:为何而战第八百四十九章:里外不是人第九百一十九章:最漫长的一夜第六百八十六章:全线反击第九百二十二章:自杀式冲锋第八百八十三章:逼降闯塌天第八百四十九章:里外不是人第六百一十七章:三年不杀第八十六章:帅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暴动第八百九十五章:按图索骥第三百九十五章:防御体系第八百六十八章:离心离德第五百二十四章:忠义堡第八百九十五章:按图索骥第一百三十七章:空耗光阴第四百三十八章:算计第六百六十七章 :改变历史第一百零五章:投名状第七百四十六章: 阎应元第一百零四章:裴家西沟村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暴动第十三章:杀敌第一百六十章: 夺门而入第五百八十七章:肆意报复第三百一十七章:开了先河第六十八章: 报答第七百二十九章:此路不通第六百四十一章:点兵排将第一百零二章:揭过去了第八百章:两股坏蛋第四百一十九章:过洋牵星术第二百六十七章:征服与掠夺第二百七十六章:永平参将第七百四十八章:实业兴国第五百八十章:骑兵奔袭第一百七十一章:颜如玉第三百零九章:宣传很重要第八百四十八章:杀良冒功第二百九十五章:互相支持第二百零六章:为人民服务第一百七十二章: 竖子不足为谋第六百五十章:清兵入寇第八百一十三章:守稳蜀北第三百八十六章:大凌河城攻防战第一百二十三章:南门有活路第六百一十四章:到处乱窜第五百零五章: 初战告捷第七百零八章:怕啥来啥第三百四十七章: 加速逼近第四百六十一章:屡剿不绝第一百六十章: 夺门而入第四百九十八章:留者自愿,去者自由第七百五十六章:势大难制第六十七章:二货阿敏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汉帝国第六百一十章:瓮中捉鳖第五百一十六章:崭露头角第二百四十七章:只是未到伤心处第四百七十四章:细菌战开始第六百三十一章:孙传庭第四百五十七章:胜利大游行第三百三十二章:浪得虚名第八百八十八章:崭露头角第七百八十八章:层层扒皮第八百八十三章:逼降闯塌天第九百三十章:捣毁鹰巢第四十二章:逃过一劫第三百九十章:控制宁远第四百九十二章:坤兴公主第二百九十一章:联合东江镇第三百七十九章:皇帝愁苦第二百六十三章:神佛庇佑第五百五十四章:家族蒙羞第七百七十一章:直冲平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