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充军发配

黄汉来京师面圣的消息不知怎的就传开了,许多清流大臣都在东张西望,都想看看那个愣头青来没来早朝。

大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都在打听此子贸然来京城的目的。

有些人就联想到了黄汉和孙元化有师兄弟的关系,猜测黄汉是不是为了救孙元化而来。

次辅温体仁满腹心事,因为他的习惯都是早早的出门上早朝,谁知有人更加早,他刚刚起床就被人拜访了。

历史上对温体仁的评价一塌糊涂,其实想想明史是以谁为主修撰的心里就应该有把称。

明史修撰者大多数是投降的东林党人,颠倒黑白的记载不知凡几。

温体仁这个跟东林党斗了一辈子,干翻了太多东林党干将的首辅,而且是大明亡国前几年的首辅哪能落个好?

温体仁是不是好人暂且不论,其实哪个当上大官,而且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官会是道德高尚之人?不搞龌龊爬得上去吗?

首先温体仁乃是明末清流,确实如此,温体仁为官清廉日子过得苦哈哈都快赶上海瑞了,而且他不结党,他家从来没有送礼的登门。

文人的嘴狠毒,对于温体仁的清廉这些文人无视了,他们给出的解释是,温体仁太坏了,坏得担心政敌抓住把柄故而不敢贪腐。

这是不是很有喜感?反过来想,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温体仁的政敌大多数是好人是道德君子,他们用不着担心政敌抓住把柄故而敢贪污腐败,最后把大明贪腐得亡了国!

今天一大早前来温府拜访的是个熟人,他乃是黄汉的徒孙刚刚得到八品官衔的医生叶紫帆。

前些日子,温体仁的老妻旧疾发作许多医生开了药都不见起色,叶紫帆本着研究病理的目的经常上门望闻问切,终于治好了老夫人的病。

因此叶紫帆登宰辅家的门毫无障碍,温体仁也对这位医者相当客气。

温体仁一大早见到叶紫帆大感奇怪,平时这位医生也从来没有这么早上门啊!

叶紫帆见到阁老恭恭敬敬施礼,然后走近他低声道:“阁老,我家太师傅让下官来带句话,给孙元化留条命。”

温体仁晕了,叶紫帆已经三十几岁,他师傅的师傅会不会成仙了?

他疑惑道:“叶先生,你家太师傅是谁啊?”

“平辽将军黄汉!”

“噗!”温体仁刚刚喝了一口茶水,闻听此言全部喷了出去。他看看一脸认真的叶紫帆,笑得如同夜猫子。

“你家小小年纪的太师傅好大口气,留孙元化一命?老夫为何要如此?”

“从此平辽将军欠阁老一个人情,即便阁老位高权重用不着平辽将军还人情,他年轻着呢,以后一定有机会照顾阁老的子孙。”

黄汉指点叶紫帆如何说话言简意赅,纵然机深刺骨老谋深算的温体仁也不免暗自思量,他可以不给黄汉面子,但是从今往后就算把黄汉推到了对立面。

年轻是黄汉的本钱,强军在手是黄汉的倚仗,温体仁有兄弟有几个儿子、孙子,他是希望遭受黄汉这个武夫的报复还是希望得到黄汉的照顾惠及子孙?

选择题不难,温体仁心里已经决定给黄汉面子,他问道:“为何要留孙元化一命?山东屈死的十几万人难道不应该有人对此负责吗?”

叶紫帆从容道:“孙元化有高超的铸炮、打炮技术,‘红旗军’需要重炮守卫宁远对抗建奴。”

温体仁点点头捻须道:“这个理由还能接受,先生转告平辽将军,老夫答应了。但是老夫不是为了卖人情,而是知道孙元化确实精通铸炮,留他一命对国家有用。”

“谢过阁老,学生告退!”

看着叶紫帆不慌不忙走出院子,温体仁陷入沉思,那黄汉深不可测啊!

皇帝也一直在琢磨黄汉的动机,先是找东厂、锦衣卫核实,睡下又思前想后总是睡不着,今天顶着黑眼圈上朝了。

朝议没多久,皇帝主动谈起对于孙元化的处置,他道:“孙元化用人不当导致登莱糜烂罪不容赦,本该即日处斩明正典刑。

昨日平辽将军奏对,昔日孙元化主持宁远布防,亲自部署大炮几十门,宁锦大捷之时那些火炮立下赫赫战功。

如今时隔六年之久,总要给那些大炮维修保养,‘红旗军’中没有这样的人才。

平辽将军故而请旨暂缓处决孙元化,给他一年时间充军去宁远维修大炮,立下功劳可以免死,如毫无建树一年后处斩。”

徐光启听到此处老怀大慰,有了绝处逢生的感觉,原来关门弟子不负所托昨天就直接面圣谈了孙元化之事。

周延儒也是眼睛一亮,他赶紧给东林党员使眼色。

余应桂、李梦辰、路振飞等等弹劾首辅周延儒竭力要求将孙元化明正典刑的一群大臣傻眼了。

黄汉恶名在外,曾经犯上射杀祖大乐,又扬言在朝堂上揍敢坏他好事的大臣,春天在宁远排除异己,一下子清理出几十位正四品以上的将领,为此不惜弄丢了侯爵。

现在此人向皇帝指名道姓要人,目的是让孙元化作为配军去宁远修理大炮,以一年为限,干得好留他一命,干得不好明年此时斩首。

这是个难题啊!咱们是应该反对还是应该支持?余应桂、李梦辰、路振飞等等左顾右盼都一时拿不定主意。

徐光启真的不适合做官,他此时根本做不到老神在在,见孙元化有了一线生机再也忍不住,立刻出班道:

“陛下给孙元化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善莫大焉,老臣敢作保,孙元化去了宁远一定会认真为朝廷修炮、铸炮。”

见徐光启开口了,周延儒立刻帮腔道:“陛下高屋建瓴,让孙元化充军去宁远为国效力甚善!当年宁锦大捷孙元华布置的火炮确实立下赫赫战功。”

韩日缵、李长庚等等阁臣也纷纷附议,认为只要对国事有利,可以留孙元化一命。崇祯目光扫向温体仁,因为这位阁臣一直主张不杀孙元化难以正国法。

第二百零六章:为人民服务第五十九章:投桃报李第九百二十一章:传国玉玺第六百三十五章:要挟朝廷第二百六十章:掐时间第九百五十二章:强攻汉中城第八百二十九章: 尴尬第八百九十五章:按图索骥第一百零八章:混战第二百零一章: 渗透第五百九十六章:善始善终第一百五十四章:天外有天第二百一十九章:以牙还牙第五百二十二章:知恩图报第八百三十一章:祸不单行第六百八十五章:英雄部队第一百二十五章:对射第四百三十九章:皇帝入股第七十三章: 分麾下炙第六百七十八章:亢奋第一百三十四章:活路第七十章: 再选家丁第八百零七章:剮了多铎第六百三十六章:权衡再三第三百二十九章:震慑第五百九十一章:义州燃起战火第五百六十二章:暗杀第八百二十三章:逐鹿中原第二百七十四章:绝户计第三百一十八章:威逼沈阳第七百一十三章:春季攻势第六百六十九章:宁武关第四百七十八章:杀光第八百五十章:孤城难守第五百零八章:天天杀人第二百三十七章:以血还血第六百四十七章:流水不腐第五百七十章:劝降第四百三十八章:算计第三百四十二章:炮弹肆掠第一百二十三章:南门有活路第一百九十九章: 有法可依第二百四十二章:树倒猢狲散第三百六十七章:喋血城头第六百一十一章:崇祯痛哭第五百六十九章:吴襄父子第四百一十章:首战告捷第九百四十章: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第二十四章:备战备荒第七百七十六章: 惹毛了大明第八十八章:五湖四海第三百一十章:步炮协同第八十六章:帅第四百四十七章:天知道第六十八章: 报答第五百一十三章:替天行道第一百九十六章:莫以恶小而为之第四章:想打劫建奴第三百五十章:金州营地第五百一十二章:好快刀!第五百章:安得广厦千万间第八百七十四章:刻薄第八百二十六章:厮杀一番第二十一章:回家第一百九十章:全钢胸甲第五百七十八章:鹰犬第二百八十三章: 拥有氺营第六百零一章:转行第六百一十五章:争夺南海第七百二十七章:平辽第一战第六百四十三章:拉得出打得响第二百二十一章:草原广阔第九十九章:补战损第一百三十八章:里应外合第八百七十一章:中原方面军第八百八十九章:竹篮打水第八百九十章:一身是胆第九百三十六章:卷土重来第十七章:三屯营第二百章: 旗卫第三百三十七章:宣读圣旨第五百八十八章:活捉武纳格第六百七十七章:战机第七百章:束手就擒第十二章:不再孤独第九百一十九章:最漫长的一夜第一百五十五章:竖子敢尔第六百章:日落西山第八百八十三章:逼降闯塌天第九百五十二章:强攻汉中城第二百五十七章:蒙奸第七百九十二章:征西将军第三百四十三章:假炮位第九百五十一章:击毙李闯贼第六百一十章:瓮中捉鳖第八百三十三章:爆炸第一百一十六章:剑指何处第九百一十章:推波助澜第七百零九章:报仇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