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迎合圣意

憨子就事论事,当面表中心的同时还高调表态不会贪墨朝廷用来养兵的粮饷,他会竭尽所能带出一支骁勇善战的山海军。

皇帝恨文官武将贪墨成风又毫无办法,见憨子如此态度当然高兴。

已经传旨黄汉觐见受封,崇祯知道黄汉没几日就会赶到,他不想憨子在京师遇上黄汉,避免俩人又同吃同住坏了扶持山海关兵马不受黄汉影响的大计划。

旗卫当然能够使得憨子在回山海关的路上遇见黄汉,但是他们悄悄通知憨子让他一刻也不要逗留,直接赶回山海关赴任。

同时传达了黄汉的指示,憨子必须在年底前就要把正兵营三千步兵、三千骑兵齐装满员加紧训练,要确保战斗力跟“红旗军”别无二致。

装备和军饷都用不着他犯愁,能够向朝廷要多少算多少,不够部分会有“日月海运”直接送达山海关水城。

将领赴任会带上家丁,黄汉已经为憨子准备了五百人马以家丁的名义跟随他入山海关。

有五百人成为军官班底,再有好于其他营伍的待遇,再把原来的边军甄别后裁汰一部分老弱,重新招募新兵补充,山海关正兵营自然而然就是不折不扣的“红旗军”。

这不是说大话,因为招募新兵的门道大着呢!

憨子当然会在永平府、前屯、高台堡招募已经完成了军训的卫所军,这些人都是“红旗军”的预备役,得到正兵的装备和待遇后再集训几个月战斗力和纪律性跟“红旗军”无法区别。

这就是加强预备役的好处,也是给屯户按月发放六钱银子五斗杂粮起到的良好效果,“红旗军”体系内,家家户户都有战斗力、都具备纪律性。

黄汉这一次进京不仅仅低调而且相当谦恭,中午进外城一刻也没有耽误就入内城来到皇城求见天子。

这一举动果然让皇帝龙颜大悦,崇祯此时只是忌惮黄汉带兵、搞钱的能力,还没有把他当做必须除去的绊脚石,他还希望“红旗军”为国杀敌再立新功呢。

黄汉求见他立刻召见,并且亲自在门前相迎以示礼遇。

好久都没有给谁下跪了,此时黄汉只得推金山倒玉柱行跪拜大礼,三叩首后崇祯扶起黄汉,两个同龄人携手进入平台大殿。

皇帝有太多疑问希望得到解答,从宁远防线的兵力部署,到金州前八十里缓冲区的斥候战究竟怎么打,再到细菌战的效果,以后是否每年都发动等等。

讲故事黄汉最拿手,皇帝很满意黄汉的君前答对,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一个下午就没了。

最后皇帝才做悲天悯人状,以恳切的眼神瞧着黄汉问道:“爱卿,朕知道宁远、金州直接面对东奴,需要的兵力不能少了。

只不过山陕流寇越闹越凶,现在已经在开始糜烂河南,奈何内地官军实在太弱,太多将领兵败身亡,朕急需强军入山陕、河南解民之倒悬。”

原来如此,黄汉心头疑团解开了,他最担心的是被留在京师当逍遥侯爷,因为伴君如伴虎,这里是皇帝的地盘,总会带给黄汉不安全感。

听皇帝言下之意是要自己率领一部分“红旗军”人马进入内地平定地方剿杀流寇,黄汉当然会选择迎合圣意。

黄汉手里有存粮,还有从倭国运回几十万石精米的预期,完全可以接纳几十万流民送去关外屯垦。

如今有滦州守备营和四方快运镖师经常联手剿灭盗匪山贼,京畿之地相对安定,又有“红旗军”体系带来的诸多工作岗位和大采购,老百姓的日子看到了希望,愿意出关者越来越少。

而黄汉在抚宁和永平府拥有的田亩已经全部分配给了屯户和农民,现在购买、吞并田亩的速度早就赶不上需要,导致不少想为“红旗军”屯田又不想去关外的农民放弃了追随。

人往往就是如此,但凡有一线生机哪里肯背井离乡去关外那个兵凶战危之地,这件事只能采取自愿原则,过于威逼适得其反。

登莱战乱已经告一段落,山东由于朱大典这个巡抚勇于任事,也是因为太多地主老财被叛军破了家死于非命,因此出现了大量无主田亩。

再加上大量老百姓死于战乱、不少老百姓去了旅顺口和宁远,土地矛盾得到了缓解,能够在家乡种田讨生活谁还愿意背井离乡?

这两个月去宁远的山东人越来越少,为了避嫌也为了不掣肘朱大典安定地方“红旗军”的宣传队已经开始陆续撤回,这就意味着放弃了在山东弄人口。

当前形势下,已经没有了送上门的买卖,黄汉需要人口大发展唯有去找那些得不到帮助没几天就会饿死的流民。

封建王朝重关叠嶂,流民想要流窜到京师基本上做不到,组织起来一路破关斩将一直打到京师到是大有可能,最起码十年后闯贼就做到了。

很明显在京畿之地坐等流民上门已经不可能,其实最主要原因就是这里出了黄汉和敢战、能战的“红旗军”,原本历史上京畿之地乱兵、乱民肆虐被有效遏制,现在往好的趋势发展。

原本的流民由于得到了恢复生产的机会,现在都是良民,都是农民、工人或者小业主。

这其实是黄汉乐意看到的结果,安定下来的老百姓会生产粮食、创造财富,这样才能够进入良性循环。

因此需要大量人口的黄汉必须进入内地接出频临死亡的老百姓,给予他们田亩或者工作岗位,使得他们通过生产养活自己创造出劳动价值养活更多人。

黄汉答道:“陛下,臣这辈子都会以消灭建奴为己任,在宁远、金州采取守势不是消极怠战,而是意图积蓄力量给予建奴雷霆一击,只不过这需要数年积累才能够办到。

当下臣父子所率两军合为一体,‘红旗军’整体力量得到了加强,并且可以在宁远和金州之间利用拥有水营的便利快速互相支援,这样可以大大节省坚守所需的人马。”

第四百二十七章:运粮第四百三十二章:细菌战第七百五十三章:各怀鬼胎第四百四十九章:烟尘第五百四十二章:挥汗如雨第五百九十章:惨不忍睹第四百二十章:点儿背第六百二十一章:亢奋第一百八十七章:基础建设第九十三章:降低危险性第八百零九章:崇祯十一年第八百五十八章:化被动为主动第三百七十六章:弗朗机炮第四百八十一章:皇帝惦记着第四百四十八章:征途第六百六十七章 :改变历史第四百零八章:海上猎场第六百五十七章:杀奔山西第一百一十章:一网打尽第二百六十八章:好为人师第四百八十九章: 去河南剿寇第六百五十四章:食言而肥第五百二十七章:灭了朝鲜第三百零四章:围攻复州城第八百七十八章:曹州攻防战第二百七十九章:打预防针第四百一十三章:施大瑄第八百零四章:背锅侠第九百一十一章:稳扎稳打第八百八十九章:竹篮打水第九十七章:得手第七百八十七章:围歼多铎第五百一十八章:营啸第九百一十三章:人比人气死人第四百六十五章:天亡大明第二百章: 旗卫第五百三十九章:大事第七百三十四章:呆若木鸡第八百九十章:一身是胆第四十二章:逃过一劫第三百五十三章:今嫌紫蟒长第七百零四章:里应外合第四百一十四章:乌德沃特号第一百三十一章:等缺额第一百九十九章: 有法可依第一百九十章:全钢胸甲第三百七十三章:杀一儆百第六百五十一章:可乘之机第七百零四章:里应外合第一百四十七章:杀良冒功第六百一十三章:一哄而散第一百九十一章:一声叹息第二百六十三章:神佛庇佑第八十一章:凝聚力第四百九十五章:宁死不从贼第四十六章: 追逐战第四百三十章:近水楼台第三百五十章:金州营地第八百五十七章:一举拿下沈阳第八百零八章:等待观望第八百五十八章:化被动为主动第七百三十一章:心有余悸第七百七十九章:可笑、可悲第七百四十六章: 阎应元第六百八十四章: 朕需要大炮第六百七十一章:无视第四百九十四章:匪过如梳第九百一十四章:召唤第八十一章:凝聚力第二百一十三章:味道好极了第三百九十一章: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第一百五十七章:奔袭永平第四十八章: 奔袭第三百一十八章:威逼沈阳第七百七十三章:自焚第五百一十章:打入流寇核心层第八百三十五章:选择第四百一十二章:赶缯船第七百七十六章: 惹毛了大明第一百九十九章: 有法可依第四百三十五章:拉出去见见血第一百七十六章:补充兵额第一百三十章:取经第二百零五章:下一步行动第四百零七章:船坚炮猛第五百六十三章:不知所踪第四百六十一章:屡剿不绝第二百三十章:拿下蒙古包第八百六十四章:赶尽杀绝第六百九十八章:伤筋动骨第二百五十三章:皇帝重视第三百五十九章:发展壮大第五百三十九章:大事第五百二十章:何以为报第七百一十三章:春季攻势第三十八章:遇敌第一百七十八章:拷饷第五百九十三章:同室操戈第九百四十一章:扶摇直上九万里第三百八十四章:有枪就是草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