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兔子不吃窝边草

靳明虎、赵十三等等头领也率领两千五百人马越过冰冻得结结实实的黄河参加荥阳大会。

因为太行山里有“插翅虎”部的两三万家小已经定居在屯垦,老巢留下了一半兵力以防不测。

在众贼头相聚之时,潜伏在“插翅虎”队伍里以大小头目的身份为掩护的几十个旗卫都在仔细看这些反骨仔,争取以后把他们的体貌特征给专业学习西洋绘画的学子描述。

曹操罗汝才是引荐靳明虎的大头领,此人在流寇阵营中乃是举足轻重的核心人物,极度好色有些战略眼光,他善于调和各部之间的关系,所以谁都愿意与之合作。

他多次协调流寇大头领之间的纷争,最典型的事例是李自成兵败之后投奔张献忠,险些丧命,罗汝才出手阻挠救了李自成。

后来张献忠兵败之后投奔李自成,也险些被算计,是罗汝才私下送他五百人马,将张献忠放了出去。

“插翅虎”部是流寇中的另类,因为这彪人马纪律最好居然在太行山中有老巢,因此不少流寇头领都愿意跟靳明虎和赵十三亲近。

流寇何尝不知他们都是无根浮萍,不知道何时就会被官军打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太行山中有朋友可以投奔再好不过。

在没有来荥阳会盟之前,“插翅虎”凶名远播,不少流寇都忌惮。

因为无论是官军还是其他流寇营头,只要进入太行山到达“插翅虎”实际控制的以平顺县为中心的三百里方圆地盘,都会被打得一败涂地。

“插翅虎”部还本着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原则做事,黎城、壶关、平顺等等县城从来不去骚扰,还时常接济境内老百姓。

赵十三、靳明虎前年看中了一个积年老匪盘踞的山寨,把这个易守难攻的地方经营成为巢穴,采取广积粮高筑墙的方针政策埋头发展。

“红旗军”前年在平顺县打垮了几万流寇救下了这座摇摇欲坠的城池,虽然徐明扬高升后前往荆州赴任,但是许多不入流的吏员还在。

这些人如今跟“红旗军”关系好得很,三百里外的侯家庄和“忠义堡”的留守人马就是新上任知县的依仗。

新知县其实是平顺县旧人,原本就是县学正八品教谕,因为参与坚守城池有功被提拔。

这当然也是由于此地在太行山深处太贫穷,现如今还变成了盗匪猖獗、流寇肆虐,有门路的士大夫根本不肯来这里做官,因此吏部就地提拔了县太爷。

大明一般情况下都是采取民不举官不究的一贯思维执政,“插翅虎”部以平顺县为中心建立根据地跟老百姓和地方官和睦相处,大家相安无事,因此没有官军闲得蛋疼巴巴的来大山里没事找事。

虽然太行山区土地贫瘠且基本上都是山地,但是只要不被流寇祸害收成还是能够养活人口比崇祯初年少了三分之一的老百姓。

何守歆经常带着武装宣传队员来山里宣传,他们带来了玉蜀黍和马铃薯教会山民种植,还出银子购买如香菇、木耳、药材等等山货。

玉蜀黍在山地种植效果不错,山上有土的犄角旮旯都可以十几株、几十株小块种植,积少成多相当于增加了三成播种面积。

民以食为天,山里老百姓纯朴得很,吃水不忘挖井人,仅仅才达到一天吃两顿八成饱的生活水平就纷纷念叨东平侯的好处。

现在“红旗军”在太行山中名声响亮,山区的地方官都愿意跟东平侯拉上关系,赵十三和裴大能发展中的旗卫有不少人混到了巡检、地方团练的官职。

“插翅虎”部潜入竹帛口外跟建奴干了一仗后得到了不少缴获,最让靳明虎满意的是抢到了四百余匹蒙古战马。

他们在回师路上还收留了三千余老百姓,其中五百青壮年心甘情愿加入了这支替天行道的队伍。

靳明虎和赵十三已经跟回到“忠义堡”的裴大能秘密会晤过,知道旗卫下一步任务是配合内地留守人马在中都凤阳府下辖的颍州建立堡垒城池。

旗卫跟正规军的思路截然不同,他们都知道无论是文官武将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好好的协商哪怕花银子都难以买到田亩,也难得到各级官员支持以乡勇名义存在的武装。

家主在夔州府跟诸位地方官如何分取战后利益,赵十三和裴大能等等旗卫头目都学习、研讨,最后得出了结论。

旗卫头目都明白打流寇要恰到好处,最好在流寇打下某个城池刚刚开始准备烧杀抢掠之时下手。

那些眼看着身首异处的士大夫才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救命之恩,已经逃跑或者投降的官员被救下更加好了,这些大明罪人想脱罪继续当官就会被旗卫控制成为傀儡。

谷如山和裴大能、马福临亲自带队,何守歆依旧留守“忠义堡”,这彪人马早就越过黄河在一个宗族武装的寨子里等待赵十三传递消息。

由于有守土职责,留在“忠义堡”的人马不能少了,也因为训练的三四千乡勇热心守卫自己的新家园,未必具备远征的积极性。

“红旗军”出征自觉自愿相当重要,何守歆宣传鼓动后主动报名的乡勇有一半,这些人训练时间超过一年,具备一定的战斗力。

最后谷如山率领两个把总骑马步兵,马福临率领骑兵一个把总,从志愿者中选拔征用了青壮年六百参战。

去年秋天朝廷加强了京畿之地的防御,这段时间“忠义堡”周边真做到了盗匪绝迹,由于用不着进行奔袭战,留守人员加上乡勇有三千余,战马只有十几匹而已。

体系内自生铳产量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大规模装备,没有被选上的志愿者一千余人被何守歆瞧上了,全部给了卫所军待遇,组建了一个千户,现在都配发自生铳进行训练。

留守人马有三千余,其中使用热兵器的达到一半,一半人使用白蜡杆长枪,虽然不具备突袭能力,守卫“忠义堡”、侯家庄绰绰有余。

第六百三十二章:奴酋称帝第九百零五章:永世不得翻身第七百四十一章:如虎添翼第一百一十二章:榜样第六百二十五章:不敢懈怠第五百五十九章:封建教条第九百一十一章:稳扎稳打第一百四十七章:杀良冒功第五百九十九章:高起潜投降第二百八十四章:青年炮兵第九百五十五章:洪承畴来投第七百二十一章:安有人在第三百四十九章: 中计第一百零五章:投名状第九百三十五章:事在人为第五十五章:收罗人才第五百一十五章:流寇大爆发第八百五十四章:死灰复燃第四百五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三百八十八章:点将平叛第九百一十七章: 活捉刘宗敏第二百三十一章:既定战术第三百五十五章:突入防线第一百八十六章:躺着中枪第一百七十五章:四城光复第一百三十四章:活路第三百五十九章:发展壮大第二百零七章:横幅第七百二十三章:排兵布阵第五百七十九章:狮子搏兔第二百六十章:掐时间第三百三十一章:宽奠堡第二百零四章:天子口谕第五百七十二章:羞辱大明第八百三十六章:硬碰硬第七百八十三章:香港岛第二百二十七章:奔袭青城第五百八十一章:被畏罪自杀第六十八章: 报答第七百零一章:天翻地覆第四百九十一章:周遇吉第七百零六章:目无王法第八百二十五章:四面突围第一百六十九章:众志成城第六百章:日落西山第五百一十五章:流寇大爆发第四十三章:以战养战第二十八章:袭击第六百六十八章:人马越打越多第七百二十二章:辽沈郡王第二百八十三章: 拥有氺营第一百六十二章:选择题第九百二十四章:禅让第六百五十一章:可乘之机第十二章:不再孤独第一百五十四章:天外有天第七十五章:死生同第七百一十二章:窝囊废第三十二章:座上宾第七百一十七章:煽动性第一百八十八章:炼钢第六百二十一章:亢奋第八百九十七章:立锥之地第四十四章:疾驰第一百九十二章:执着第三百一十六章:掘壕围金州第十五章:战马第六百二十八章:轩然大波第三百七十四章:杀人比赛第四百四十二章:谈汉色变第三百四十七章: 加速逼近第六百八十五章:英雄部队第八百六十五章:海西四部第七百四十四章:郑芝龙第九百二十二章:自杀式冲锋第六百九十一章:以你为荣第二百八十六章:抓捕第一百九十章:全钢胸甲第七百三十九章:联合流寇第八章:林子太大第四百七十一章: 突出包围圈第二百三十章:拿下蒙古包第三十九章:决绝第八百零七章:剮了多铎第五百二十一章:罪莫大焉第九百三十四章:台湾岛纳入版图第七百九十五章:为何而战第十九章:杀建奴第三百六十九章:打穿金州第四十七章:上贼船第八百三十章: 慷慨赴义第一百三十一章:等缺额第二百四十一章:惊愕莫名第三百二十七章: 凤凰堡第七百六十四章:烽火连天第七百五十八章:辽海繁忙第六十五章: 打哭了第四百零六章:毛承禄第一百二十章:虚晃一枪第四百三十九章:皇帝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