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直达天听

至于军中多了一位文官——见习主簿郑孝文,所有人都能够理解。

本来营兵和卫所军中都会有文职,只不过大多数是充当吏员的秀才公,有品级哪怕才从九品也比较少见而已。

但是看看郑孝文的老子是谁,就不会有人少见多怪。

其实黄汉根本不在意其他,他尤其满意郑国昌送来的三十位弓马娴熟的骑兵,当天就跟这些人喝接风酒。

一群粗犷的汉子一起喝了顿大酒,再听宋鹏飞和憨子几个讲奇袭遵化的故事,讲所有人都到手了最少四十两银子。

这些骑兵一个个两眼放光,他们很快就转变了态度,都准备既来之则安之,也争取砍几个建奴脑袋升官发财。

永平府城被攻破,九里台村离府城只有十几里路,正月初五这一天又有几十明军逃到这里,这些人选择往这里奔逃,究其原因当然是那段佳话。

明军认为九里台村有郑按察在,跑到这里就算找到组织了。

黄沂州是大明军官,当然会收拢残兵,但是他很谨慎,逃来的明军中有说不出来历或没有人认识的一概先绑起来再说。

其实这一天根本没有奸细混在明军败兵里,建奴刚刚夺下永平府城,他们忙着抢劫、睡美女呢,哪里顾得上算计一个荒僻山头。

逃来九里台的明军大多数是骑兵,其实遭遇后金军攻击之时也只有骑兵才能够得到逃脱的机会,步兵要靠两条腿跑赢战马谈何容易。

这些永平骑兵有许多人伤势不轻还需要时间修养,现在已经有足二十没有负伤或者是已经养好伤的骑兵被黄沂州收留做了家丁。

这些人能够冲出来并且不溃散主动来寻找组织应该是好兵,骑术也不会差,否则根本逃不出来。

第一批三十人的明军骑兵自从跟随黄汉后就开始脱胎换骨,幸存者都是猛士,黄汉更加认识到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道理,收下永平败逃的骑兵打散到几个小旗,假以时日他们也会被这一支部队的军魂感染。

在努力扩充人马的黄汉此时不知道他这个小人物已经简在帝心。

紫禁城平台召对春意融融,当梁廷栋念出夺取遵化第一功臣是东胜左卫试千户黄汉之时,崇祯就有些愕然。

崇祯皇帝刚刚解决完郑国昌由于机缘巧合,当东奴来攻打永平府之时,他恰好不在因此躲过一场劫难的扯皮之事。

那个只要郑国昌去他家陪老娘过年,就觉得被重视愿意舍生忘死以斩首功报答郑按察使知遇之恩的总旗官黄汉崇祯至今还有些印象。

等梁廷栋读完了夺取遵化的功臣名单后,他立刻问道:“梁爱卿,你可知道东胜左卫有几个名字叫做黄汉的试千户?”

知道皇帝会有此问,精明干练的梁廷栋早就备了课。

他也是发现兵部刚刚给一个叫做黄汉的东胜左卫试千户官升一级,文书才下发了不到三天,又有一个东胜左卫同样叫做黄汉的试千户立下了夺取遵化城的第一大功劳,被刘之纶写在请求封赏的武将第一位。

梁廷栋跟郑国昌是老交情,他立刻带着几个遵化来报功的骑兵找好友核实。

郑国昌只知道黄汉送他到达京师就回去了,之后会发生什么一无所知。

但是他通过盘问刘之纶派来的人后,确认是走在回家路上的黄汉加入了刘之纶的队伍,并且在黄汉的提议下全军奔袭遵化取得大胜。

郑国昌了解到前因后果后老怀大慰,那段佳话以后还有谁敢质疑?他慧眼识珠已经是板上钉钉,圣天子也会褒奖啊!

于是乎他跟好友大谈了足一个时辰,连黄汉父子的家世以及体貌特征都讲得明明白白,并且请好友多多提携后生晚辈。

所以梁廷栋应该是大明朝堂上为数不多熟知黄汉父子的大臣。

皇帝开口询问,梁廷栋的回答当然得体又有料。

他把遵化之战的形势描述得入木三分,把黄汉被刘之纶看上竭力邀请他带着铁甲家丁加入队伍的故事讲得如同刘玄德三顾茅庐请诸葛亮。

崇祯很满意这位新官上任的兵部尚书,趁着心情好,好好夸奖了梁廷栋几句。

遵化大捷来得太及时,大明朝廷急需一个胜利振奋人心,在皇帝的暗示下,在兵部的推动下,京师城内街谈巷议都是遵化大捷。

梁廷栋为了更加具备说服力,居然把一千多建奴首级摆放在兵部大堂门前示众,效果好得出奇,京师的老百姓如同赶庙会般涌向兵部衙门前大街,亲眼看到了一颗颗首级的升斗小民大呼痛快。

朝廷邸报也浓墨重彩描述了这空前的大胜,还旗帜鲜明指出得此大胜的关键所在是圣天子慧眼识英才,破格提拔刘之纶真的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决定。

接下来大明开始时来运转,后金军围攻抚宁县城几天居然铩羽而归,坚守抚宁不失的援兵营就是刚刚立下攻取遵化首功的黄汉所在部队,由此可见这一支队伍是大明为数不多的强军劲旅啊!

于是乎,历史上坚守抚宁立功的参将黄维正没有如历史般被忽略,他的援兵营直接升级为奇兵营,他终于得到提拔升一级,由从二品参将变成了正二品副将也就是现代人理解的副总兵。

明朝的军制很奇怪,武将之间基本上没有隶属关系。

九边的营兵高级将领包括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所直辖的兵马,即正兵、奇兵、援兵和游兵,其实貌似官职最大的总兵官根本指挥不动除了归自己直辖的正兵营以外的其他营伍。

而且大明一营的人马不是以主将官衔来决定人数,正兵营、奇兵营、援兵营和游兵营的足额人马数量大多数都在三千至五千上下。

根本不是现代人理解的一个军肯定不会少于两个师,一个师怎么着也得有三个以上的团……

建奴入寇京师,赶到的总兵官和副将、参将、游击恐怕不会少于几十,可是指挥调度反而都是文官在进行,由此可见一斑。

如此搞法有可能是朝廷对武人的戒心极重的缘故,防微杜渐,总兵官只是名义上可以节制副将、参将、游击等等下级武将。

————

新书盼支持,弱弱的问一句书友们,要一些推荐票可否?

第七百七十一章:直冲平壤城第三百四十四章:爆破第一百八十五章:兵科给事中第九百三十二章:广左福地第八百一十四章:万劫不复第九百四十六章:人尽其才第五百八十章:骑兵奔袭第八百三十二章:分而治之第八百三十章: 慷慨赴义第九百二十三章:光明前途第九十三章:降低危险性第九百四十六章:人尽其才第三十二章:座上宾第六百一十章:瓮中捉鳖第八百六十二章:收复交趾故土第九百四十九章:潼关攻防战第二章:来到大明第九十五章:突袭第二百六十六章:青城大捷第八百六十八章:离心离德第八十章:龌蹉第三百九十四章:辽西走廊第十三章:杀敌第六百六十九章:宁武关第六百四十章:绕道伐明第四百三十二章:细菌战第一百六十二章:选择题第六百五十九章:人马第四十一章:子弟兵第二百四十五章:兵不血刃第八百三十四章:威望扫地第八百九十八章:算无遗策第五百四十章:一针见血第四百四十五章:五抢行动第二百一十二章: 瞧一瞧看一看第四百三十六章:教唆第二百五十六章:没有援军第四章:想打劫建奴第三章:武器第七百六十四章:烽火连天第四百三十九章:皇帝入股第八百零八章:等待观望第一百七十五章:四城光复第六百六十三章:一鼓而下第七百八十一章:体面的投降第三十六章:人马第七百三十一章:心有余悸第六百章:日落西山第七百二十九章:此路不通第六百一十六章:检第二百二十章:踏平青城第一百四十七章:杀良冒功第七百一十二章:窝囊废第五百一十五章:流寇大爆发第二百八十六章:抓捕第二百五十七章:蒙奸第四百九十一章:周遇吉第二百八十七章:叛乱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广渠门第三百零六章:杀入第四百一十六章:臭名昭著第二百三十一章:既定战术第六百四十三章:拉得出打得响第十章:遭遇战第九百四十七章:图穷匕见第六百九十六章:不忘初心第三百五十章:金州营地第八百三十九章:琉球王国第三百三十三章:遗民泪尽胡尘里第五百四十六章:洛阳第三百三十五章:景阳钟声第二百二十八章:鞑子第七百二十九章:轰击前进第四百一十二章:赶缯船第九百五十五章:洪承畴来投第四十一章:子弟兵第五百二十四章:忠义堡第八百五十七章:一举拿下沈阳第八百五十七章:一举拿下沈阳第九十二章:谆谆诱导第八百九十三章:东南亚第九百四十六章:人尽其才第四百六十八章:皇帝的脸面第二百八十八章:平叛第四百三十五章:拉出去见见血第九百零八章:不辱使命第二百五十八章:变故第四百四十三章:战死沙场第一百五十三章:太野蛮了第五百九十四章:光荣牺牲第四百七十九章:首级市场化第一百八十章:天造地设第九百四十章: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第六百七十四章:赶尽杀绝第八百零四章:背锅侠第五百二十三章:至死不渝第九百零二章:警觉第六十六章:抓狂第四百七十八章:杀光第六百七十章:阳方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