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心如止水

阪依佛门在家修行的朱常润心如止水,见到了大侄子也没有任何表示,王府大小事宜自有长史和大太监看着办。

惠王妃这十年虽然跟朱常润只是名义上的夫妻,但是王府财权都在她掌控之中,也是因为丈夫成天不管是,才锻炼出了这个什么都管的女强人。

不仅仅是因为惠王妃擅长理财,也是得益于荆州府乃是膏腴之地,才使得惠王一脉比较富足。

惠王妃的亲身儿子已经十三岁,三年前被立为世子,她得知朱由崧的目的后不仅仅积极支持,还准备亲自带着儿子、银子去“汉江省”投资。

何止是福王想着留条后路转移资产,其他藩王也在暗自进行,“红旗军”体系得到大量资本毋庸置疑。

这三年太多新学毕业生成为了新一代产业工人,有了大量掌握新知识的技术员、工人,产品革新、技术革命层出不穷。

钢铁厂、船坞的数量已经翻了倍,如今的船坞都在满负荷建造轮船,海外拓土争夺美洲大陆在雄厚资本的推动下会事半功倍。

崇祯十一年的年景不好,陕西没有闹旱灾,京畿之地、山东、河南却是久旱无雨,导致蝗虫起来了。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争取得到收成是黄汉布置的任务,因为指望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指望操蛋的衮衮诸公那是自寻死路。

抗旱没有什么好办法,唯有选择重点,放弃一部分远离水源的旱地,在地下水比较容易打出的田间地头打灌井。

“红旗军”体系大力发展养鸡鸭鹅此时体现出好处,两个月内尽可能少杀家禽上市,使得多出千百万鸡鸭鹅在田间、山林吃蝗虫,较好的避免了蝗虫蔽日的重大蝗灾。

算算账,打灌井、出动大量人力挑水、车水抗旱卓有成效,大面积绝收基本得到了遏制。

由于有耐旱、耐寒的马铃薯大量种植,秋收之时纵然减产超过四成,但是由于京畿之地、山东这两年没有亏空,还不至于导致老百姓由于家中断粮而成为流民。

历史上的崇祯十一年应该是惨不忍睹,先是京师、山东、河南旱灾加蝗灾导致民不聊生。

接下来建奴又在九月底入寇,卢象升战死天雄军全军覆没,清军在畿辅攻杀虏掠,连下四十三城,京畿之地残破不堪,数百万老百姓流离失所。

清军入关达半年,深入二千里,一直打破济南府俘获了德王系诸多皇族,合计攻占大明一座府城、三座州城、五十五座县城,二个关隘,大明阵亡两位总督,战死守备以上将佐一百余人。

如今历史改写了,轮不到建奴杀入京畿之地,八月初锦州攻防战就会打响,这将要正式宣告平辽大战即将进入高潮。

豪格带领五万满蒙骑兵触碰赤峰卫防线没有讨到半分便宜,灰溜溜退兵也不是全然无功。

最起码哈宁阿率领的三百人占了便宜,由于“红旗军”主力在跟豪格接触,哈宁阿率领的人马通过在建设中的防线之时只遭遇几股已经效忠于“红旗军”的蒙古部落武装袭扰。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事和坏事,黄汉分解蒙古部落,不许部落的控弦人超过二百,是有利于防止他们谋反,也使得他们无力对抗达到三百的满蒙骑兵。

因此发现满蒙骑兵的蒙古部落只有能力留下哈宁阿的尖兵和断后人马,根本挡不住他们通过蒙古部落放牧的草场。

虽然因为蒙古人为了得到人头赏和加入“红旗军”的机会主动截杀,导致满蒙骑兵一路减员。

但是还有接近二百人在经验丰富的哈宁阿率领下成功跑出了“红旗军”势力范围到达锦州。

第二天,哈宁阿就在盛京见到了主子。他亲眼瞧见了好几座正在修建中的堡垒,当然明白这是“红旗军”在构筑墩堡防御体系。

崇德终于知道“红旗军”的目的,可是知道了又待如何?豪格率领五万人马都无法完成破袭,还打草惊蛇,接下来恐怕唯有全国总动员才有一战之力?

有这个可能吗?老家不要了?准备放弃盛京?

思前想后崇德有了决断,他给哈宁阿补充人马,依旧派遣哈宁阿绕道回陕西给济尔哈朗、阿济格、范文程传达命令。

哈宁阿的人马达到五百,其中有八十人是从陕西返回的,一半人都是八旗精锐,其中有五十人来自于葛布什贤超哈营。

多花时间不要紧,万万不能被“红旗军”围歼,崇德指示哈宁阿多带补给和饮用水绕道戈壁外围,争取绕过“红旗军”的防线。

哈宁阿率领五百人再次踏上未知路,这彪人马都是精锐,每人都拥有三匹好马,携带的补给足够他们消耗三个月。

他们的任务是传达主子的命令,在陕西的满蒙骑兵再坚持几个月,等到天寒地冻之时踏过冰封的黄河杀入明国腹地,为期两个月。

在这个时间段能够打多远就打多远,能够调动“红旗军”来围追堵截最好,如果做不到也不要紧,只要达到协助流寇占领更多城池的目的就是胜利。

流寇得到了更多地盘肯定会患得患失,此时满蒙骑兵不能犹豫火速退兵,争取在年底退回陕西,争取在春天退回辽东。

崇德的计谋有些歹毒,从哈宁阿口中得知明国流寇如今兵强马壮,而且占领一地就能够扩军几万。

他意图让阿济格等等把战火再次燃烧到河南、北直隶甚至于一直打到山东,流寇实力不容小觑,在明国无兵可调,诸多州府岌岌可危的情况下,“红旗军”不可能坐视。

崇德有理由相信明国可以暂时放弃陕西,可是在河南失守、中都沦陷、大运河将要被截断的情况下,明国皇帝肯定要倾尽全力,调动“红旗军”就成为了可能。

如果此时黄汉不听皇帝调度,势必就会举起反旗,即便所有的“红旗军”都没有二心共同反明,他们将要敌对明国、流寇和大清国三方。

原本是大清国独对“红旗军”变成了三对一,这当然有利于守稳辽东,使得黄汉的五年平辽计划成为泡影。

第六十章:出色又出众第六百八十六章:暴怒第三百二十七章: 凤凰堡第一百一十三章:爆发边缘第七百二十五章:灭许定国满门第二百九十三章:轮船第五百零九章:饿殍枕藉第四十九章:跑不死第八百二十四章:天亡我也第五百二十九章:不破不立第二十五章:教育第五百一十四章:人善被人欺第四百三十章:近水楼台第六百四十九章:士气如虹第一百四十二章: 火器部队第八百五十九章:利国利民第一百九十四章:秘密战线第五百五十二章:望川堡第五百八十五章:干瞪眼第六百八十一章:翻天覆地第二百零九章: 乐不思蜀第六百九十八章:伤筋动骨第五十五章:收罗人才第六百九十七章:浑身浴血第七百五十二章:捕鲸船第六百六十八章:人马越打越多第一章:崇祯二年第八百二十一章:损兵折将第四百八十三章:锄奸去恶第二百三十一章:既定战术第七百九十三章:解围第一百七十二章: 竖子不足为谋第三百六十六章:短兵相接第七百四十四章:郑芝龙第六百一十六章:检第三百一十四章:清洗第一百零四章:裴家西沟村第七百二十三章:排兵布阵第一百一十一章:瞎掰第三十九章:决绝第一百零四章:裴家西沟村第二百六十章:掐时间第四百七十章:围猎第六百七十四章:赶尽杀绝第十章:遭遇战第九百二十五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第二百五十二章:死心塌地第二百三十八章:骑兵对冲第一百九十七章:走一步看一步第四十三章:以战养战第七百五十六章:势大难制第五百三十七章:军犬兵第六百五十九章:人马第一百七十章: 老卒发威第五百七十六章:感动崇祯第二百八十六章:抓捕第四百七十三章:咬牙切齿第四百六十七章:孔有德跑了第八百五十四章:死灰复燃第二百五十四章:舍命不舍财第二百六十章:掐时间第二百八十一章:米尼枪第七百零二章:忍气吞声第七百九十五章:为何而战第九百二十五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第六百六十一章:声西击东第一百零九章:人体盾牌第四十六章: 追逐战第三百二十五章:再接再厉第六百零八章:英雄气短第二十四章:备战备荒第五百八十五章:干瞪眼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快人心第六百五十一章:可乘之机第二十七章:遇敌第八十二章:广渠门第五百一十八章:营啸第四章:想打劫建奴第六百零一章:转行第四百六十九章:断子绝孙第九百四十四章: 无坚不摧第二百八十一章:米尼枪第六百五十八章:晋商大出血第八百六十一章:节外生枝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广渠门第五百五十九章:封建教条第八十八章:五湖四海第九十二章:谆谆诱导第八百三十章: 慷慨赴义第七十三章: 分麾下炙第十三章:杀敌第八百九十九章:汉文明之光第五百零一章:出工不出力第五十章:“兵坚强”第四百七十四章:细菌战开始第六百一十八章: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第九百零六章:炙手可热第三百零一章:结硬寨打呆仗第四百九十七章:云山雾罩第三百五十一章: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