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一章:秦淮八艳

其实黄汉在这一世根本没听说过这些女子,而是把后世几个版本的“秦淮八艳”的名字一股脑说了出来。

他不知道真实世界里是不是有秦淮八艳曾经存在过,也不知道马湘兰其实已经在几十年前就死了,还有几个此时年纪太小根本没出道。

更加不知道陈圆圆已经不在苏州,而是被田弘遇带到京师府邸里调教,准备作为大礼献给“汉江郡王”。

秦淮名妓杨宛、王微虽然有才有貌,但是从来没有被纳入秦淮八艳,这俩人是茅元仪的两个爱妾。

茅元仪曾经在辽东追随孙承宗在军中做赞画将军,有著作《武备志》、《督师纪略》等等传世,崇祯十二年酗酒过量猝死。

阮大铖流汗了,他在江南混迹多年,由于有才、多金拥有士大夫光环,在青楼颇有名气。

“汉江郡王”说出的这些江南名妓他倒是认识几个,已经成名的柳如是、顾横波他甚至见过几面。

金陵媚香楼主李贞丽的养女李香君才豆蔻年华之时阮大铖就见过几次。

可这些都是江南院子里炙手可热的红牌,有的甚至于是一个人撑起一家青楼,雇佣她们可不是仨瓜俩枣能够拿得出手,这得增加多少开销?

况且这些红官人的背后大多数有世家大族的富家子撑腰,有在职官员、有实权在手的勋贵给予关照的也不在少数,处理不好会惹得一身骚啊!

阮大铖流汗了,结结巴巴道:“这,这……如此一来需要靡费不少经费。有可能还有得罪不少官宦权贵,臣恐怕……”

黄汉摆摆手道:“放心吧,‘红旗军’宣传费不少,你尽管用,女主角一定要挑出类拔萃的,要让观众觉得我见犹怜,才能够达到同仇敌忾的效果。”

又对黄四方道:“四方,你安排下去,胆敢阻挠‘红旗军’剧组选拔演员者不惜动用一切力量予以打击。

本王听说原户部尚书侯恂家的那个叫做侯方域的小子一直在纠缠一个叫做李香君的红牌,那小子是个人渣。”

桃花扇的故事,不少后世之人都知道,黄汉也不知现实中有没有这一出,反正能够判断侯恂不是个东西,他的儿子侯方域是个败类,早日搞掉侯家没什么不妥。

黄汉看故事书仅仅是为了消遣而已,只大概知道有怎么回事,哪里会记得清发生的时间?

此时的侯方域根本不认识李香君,哪有纠缠一说?

崇祯十二年的秋天,名闻遐迩的“复社四公子”之一侯方域才会邂逅正当十六岁花季妙龄的李香君,在桃花扇这个故事里,阮大铖是个十足的大反派。

如今的阮大铖将要以正面形象出现,把涉世未深的小才女李香君率先一部纳入正能量的剧组,让她能够为宣传事业做出贡献。

黄四方一贯坚决执行黄汉的命令,从来不问为什么,他立刻立正敬礼道:“王爷放心,侯方域肯定没几天活头了。”

黄汉见黄四方如此暴戾,道:“用不着要他的狗命,想办法让此人名声顶风臭三里即可。对付其他人也莫要用极端手段,采取全家流放海南岛的办法貌似不错。”

黄四方道:“属下遵命!”

后来侯方域名声就真的臭不可闻,整个士林唯恐避之不及。

无他,侯方域不但跟七八个男优伶搞基被十几个南京国子监的秀才们撞个正着,还去最低档的暗门子风月染上了花柳病,长了一身烂疮。

这不奇怪,所谓的“复社四公子”又不是什么官员,徒有虚名而已!跟考不上好大学,怨天尤人骂教育制度缺失没什么两样。

应社、复社的创始人张溥、张采如今都在“汉江省”孜孜不倦地工作,他们为了考绩全优获得提拔尽心尽力,活得充实,早就不掺和骂政府这样的无聊之事。

复社中不少党羽为了前程不肯空谈误国选择进入“红旗军”体系工作,这个文人团体的号召力大打折扣。

“复社四公子”中的方以智、冒辟疆这俩人屡试不第,连举人功名都混不到,对大明科举制度失望透顶。

这其实不怪大明科考不公平,而是这二位是杂家,学得太杂,无法心无旁骛读圣贤书,故而过不了八股取士制度的门槛成为士大夫。

他们发现“汉江省”选拔官员重实干轻士大夫身份后,参与了选拔,如今已经在“汉城”就职一年多。

在“红旗军”体系工作,知识面广故而通不过八股取士反而成为了优势,他俩能够做实事感觉如鱼得水,算得上仕途一帆风顺。

他们一边工作一边读新学,由最初的从九品做到了正八品,再能够升职就会成为县太爷治理一个下县。

方以智、冒辟疆年纪不大,对未来充满希望,已经爱上了“红旗军”体系、渴望能够治理一方。

他俩每每想起在金陵之时放嘴炮抨击时政,博得“复社四公子”的虚名,于国于民没有半分用处,空耗光阴而已,都觉得羞愧难当。

宜兴人陈贞慧是“复社四公子”中唯一的士大夫,因为他乡试高中名列第二拥有举人功名,故而没有远去“汉江省”求职。

侯方域因为他老子侯恂得罪了“汉江郡王”而被皇帝关在昭狱至今没有放归。

他当然不会投靠“红旗军”体系,被旗卫使绊子整得声名狼藉没脸在金陵混,灰溜溜回了归德府老家。

由于精神上、肉体上受到了双重打击,连羞带气,侯方域没几年就病入膏肓一命呜呼,再也不可能助纣为虐害死上百万汉人。

说话直来直去的憨子开口给阮大铖打气道:“阮大人,咱们‘红旗军’从来不仗势欺人,但并不表示肯受人欺负。

你无需鸟什么权贵,更加不用担心南直隶的文官武将,那都是些坐冷板凳的货,有谁不开眼,纵然不整死他们,也会让他们去海南岛种橡胶树。”

憨子是公认的“红旗军”第一猛将,拥有左都督、太子太保、山海关总兵官光环,这一次黄汉要求朝廷给予平辽伯爵位。

第三百零六章:杀入第一百一十三章:爆发边缘第九百四十二章:冰火两重天第一百三十章:取经第七十三章: 分麾下炙第五百零五章: 初战告捷第二百八十章:燧发枪第一百四十三章:舍我其谁第七百三十九章:联合流寇第三百三十一章:宽奠堡第三十六章:人马第一百七十一章:颜如玉第九百三十章:捣毁鹰巢第六百二十六章:连抢带赚第七百五十一章:各显神通第三十三章:鸟铳第三百七十一章:巷战在持续第二百一十三章:味道好极了第二百三十四章:牛刀小试第七百六十章:打出一番天地第四百五十五章:燕北大捷第四百一十四章:乌德沃特号第一百七十九章: 种田第八百八十九章:竹篮打水第九百零二章:警觉第六百七十六章:胆寒第七百六十三章:开战第五百八十三章:腐朽得发臭第三百九十八章:出海赚钱第七百一十一章:扫荡河套第一百九十六章:莫以恶小而为之第八百零二章: 冬季突袭第七百四十四章:郑芝龙第八百三十二章:分而治之第四百一十一章:气馁了第五十七章: 遵化大捷第四百零九章:弱肉强食第六十一章:直达天听第三百九十四章:辽西走廊第六百零三章:毛遂自荐第六百三十五章:要挟朝廷第九百五十二章:强攻汉中城第七百七十一章:直冲平壤城第四百一十三章:施大瑄第四百八十八章: 迎合圣意第二百四十八章:撤退第七百九十四章:分歧第六百一十一章:崇祯痛哭第一百五十七章:奔袭永平第一百六十九章:众志成城第七百九十三章:解围第一百零四章:裴家西沟村第六百四十一章:点兵排将第六百四十四章: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第一百五十四章:天外有天第五百七十五章:保安州第五百五十六章:夔州城第五百四十六章:洛阳第五百三十一章: 宁折不弯第三百一十五章:狼窝堡第二百二十五章:跑错地方了第二十八章:袭击第六百三十章: 以死谢罪第八百一十五章:以正视听第二百六十四章:阴霾散去第一百四十六章:出风头第二百五十八章:变故第三百七十二章:砍银子第五百五十七章:石柱第三百四十三章:假炮位第八百一十六章: 截断归路第三百二十三章:打黑枪第四百二十章:点儿背第四百二十七章:运粮第六百一十二章:兵丁闹饷第八百一十九章:报仇雪恨第七百二十五章:灭许定国满门第一百七十一章:颜如玉第三百一十六章:掘壕围金州第七百二十三章:排兵布阵第三十六章:人马第二十三章:拉起队伍第一百零九章:人体盾牌第七百四十二章:误会第三百零九章:宣传很重要第八百零一章:暗自提防第六百一十六章:检第六百六十九章:宁武关第七百零六章:目无王法第八百七十三章:挟天子而令诸侯第一百五十九章: 永平攻防战第五百二十二章:知恩图报第五百六十七章:辽西暗战第六百九十六章:不忘初心第四百九十一章:周遇吉第八百一十八章:割地为王第二百六十九章:朕貌似管不着第八百七十三章:挟天子而令诸侯第九百三十八章:何处容身第五百六十七章:辽西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