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渔政、造船、海权

欢迎大家来到官术网:

肖图白认为受过教育的太监,比起一般的文人更有才干,私心更少一些。也许,自古以来舆论话语权都掌握了儒家文人手中,而儒家文人最擅长鞭尸、泼脏水。经过文人不断的妖魔化,使得整个太监阶层被诬蔑的不成样子。

但是实际上,太监大多数的穷人出身,最多个人贪污一点金钱,但是从未大刀阔斧的破坏朝廷的税收政策。

只有本身就是大地主出身文人官僚,才会积极的破坏国家的税收政策。

而国家的税收政策,是维持运转国家正常运转的根基。地主文人为一己私利,而破坏国家根基,今天你破坏一点,明天我破坏一点,百多年之后,国家的根基基本已经被折蛀虫们啃噬的不成样子。

当然了,对于地主儒家文人利益集团的厌恶,这并不代表肖图白对阉党赞赏。事实上,这是肖图白被东林党这些大官僚大地主利益集团,彻底恶心坏了之后。才开始觉得,太监比那些文人要稍微好一些。

天津市舶司的市舶太监陈观鱼,便是肖图白委派上去的。

为了高薪养廉,天津市舶太监能够获得市舶司收取的关税中的1%作为个人的业务奖金。这段时间以来,陈观鱼倒是格外战战兢兢的做好这份工作。

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市舶司收取15万两的税收,账目清晰可查。因为天津市舶司的关税,直接是肖图白盯着。所以,一个月便创收15万两。

而不像广州市舶司,远远比天津市舶司繁荣。但是,天高皇帝远,一年才收到20万两关税。

肖图白再次见到陈观鱼时,勉励说道:“你在天津市舶司做出来的成绩,本官看在眼里。希望你今后,保持这种工作态度,将市舶司经营好。争取立下更多功劳,本官到时必要不吝啬于封赏!”

“谢大人恩典,杂家对于大人的提拔之恩,一直铭记于心!”陈观鱼原本不过是宫中一个不入流的杂役太监,坎坎坷坷到了三十岁,依然混不出名堂,一颗奋斗的心也就死了。

不料,无意攀上肖图白这颗大树后,迅速的获得了重用。心中对于肖图白的感激,那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

当然了,陈观鱼也是了解总顾问衙门的规矩。

这个衙门对于做出成绩的官员,给予高官厚禄。但是,贪污问题,总顾问衙门的态度是——零容忍!

没有人怀疑肖图白大人的反贪决心!事实上,不久之前,皇庄拍卖舞弊案件。数名太监,与数名买家串通,联合将大约1万亩的上等良田,以下等劣田的价格拍卖,造成了12万两的损失。

这件贪腐案发生的第三天,数名经手的太监被诛了九族,查抄的家产达到7.5万两银子。而贿赂那名太监的数名勋贵、官宦子弟,纷纷被上门追50万两罚金。

而没有缴纳罚金的天津巡抚的公子贺中天,此时也被押在天津做苦役。

如此厉害的手段,便可以看出总顾问衙门的零容忍可不是开玩笑的。

“大人,前段时间,有渔民反映说,有两艘天津的船,被鞑子的旅顺水师扣押。渔民问我市舶司能不能管到这件事,咱家心道,这件事虽然不归我市舶司管,但是,终究有点于心不忍.......”

“怎么,你老陈想要管一管?”

“一切都靠您做主!”

旅顺港本来是大明的总兵黄龙镇守,在山东作乱数年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和喜等人投了满清后,与满清一道攻打镇守旅顺港的大明总兵黄龙。黄龙被俘后,鞑子以黄龙的母亲和家小逼迫其投降,黄龙壮烈自杀,以死明其志。

之后,旅顺落入鞑子手中,由尚和喜驻守旅顺练水师。虽然尚可喜部的水师并不太强,但是至少渔民是无法与之抗争的。

肖图白思考片刻道:“鞑子与我国为敌,从我国掳走的人口,何止百万。要回那些被掳走的渔民,不太现实。还是加强对渔民的保护吧!本官准许你天津市舶司名下,成立一个‘渔政局’!”

“渔政局?”陈观鱼眼皮发跳。自己名字中与鱼有关,算命先生说过,他的飞黄腾达与鱼与水有关,果然.......

肖图白沉吟片刻,道:“天津渔政局,专事清剿海盗、防御鞑子水师,以及拯救海上遇难渔民!渔政局可以从大明的水师中,挖一些人才过来。当然,主要还是从天津、山东招募渔民,成为渔政局的水手和士兵。至于渔政局的钱,我拨给你10万两。记住,虽然渔政局管理的是渔政,但是战斗力至少要比鞑子的水师要强吧!战船方面,要大船为主。400料座战船太小,尽量要以1000料以上的战船为主。”

“大人......这1000料战船,咱天津做不出来,就连山东临清船厂也做不出来......”陈观鱼显得有点苦恼说道。

肖图白愕然道:“临清船厂也做不出来,那边不是大明的三大造船厂之一么?”

“那是老黄历了,以前孔有德等人在山东作乱时,大肆杀戮。临走时,不但是将能够造大炮的工匠绑走了,更是将临清船厂大多数的工匠也绑走了。所以,孔有德等人一投奔鞑子就被封王.......”陈观鱼恨恨的说道,“从此之后,临清的船厂只能造小渔船!”

“这些个狗汉奸!”肖图白首次感觉到愤怒了。

逃亡就逃亡吧,居然为了荣华富贵,将大明山东最优秀的一批制作大炮和船舶的工匠,带去了后金。

接着,两人商议造船细节。北方的船厂基本上是不靠谱了,只有向南京的龙江船厂,以及福建、广州等地的船厂去订货了。

尤其是龙江船厂,可曾经是世界第一船厂!

明初永乐年间,龙江船厂能够制作大型宝船,这些巨大的船舶普遍拥有4000吨的排水量,以及2500以上的载重量。后世根据技术复原,最大的宝船应该拥有22848吨的排水量,属于帆船时代的巨无霸!

不过,永乐年郑和七下西洋后,大明对于海洋的兴趣,突然骤减。海禁政策时松时紧,对于造船业有着巨大的伤害。

由于造船业的退步,明末的大明水师以400料座战船为主力,载重量只有一百多吨,排水量也才250~300吨左右,这种小船在17世纪已经开始显得落伍。因为,此时的欧洲不断涌现上千吨排水量的战船,以及数千吨排水量的运输船。

在亚洲,哪怕是郑芝龙的舰队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争夺航线霸权,也是依靠战船数量上的取胜。明荷战争中,荷兰人的舰队其实只有千多名的水手,加上附庸荷兰人的海盗势力,也才只有三四千人。

但是,郑芝龙往往是倾巢而出,万人舰队发动进攻,才战胜了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海盗的联军。哪怕是如此,每次与战胜也是损失两三千人的惨胜。

直到后来郑成功组织工匠,制作出来了“三桅炮船”拥有60门火炮,算得上是战列舰,这时候郑家舰队才是质量上不逊色于西方的战船。

明郑时期,郑家退缩到台湾后,依然依靠庞大的海军势力,坐稳东南亚海上霸主地位。荷兰人为了对付郑家,一度向满清纳贡称臣,荷兰人与满清两家联合起来发动总攻,使得明郑海军势力宣告覆灭!

肖图白既然同意成立“天津渔政局”,便要将这个渔政局做大做强!

满勤在旅顺的那点破烂水师,肖图白是不屑的,他的眼光是与几十年后的郑成功时代的海军看齐.......

此时,亚洲海上霸主郑芝龙的舰队是一只海盗向海军转型的舰队。而到了郑成功时期,舰队已经转型成功。

明郑之败,实乃康熙王朝与荷兰人合力镇压。

明朝末年,郑家至少代表着大明势力,掌控着东南亚、东北亚航线的海上霸权。镇压了明郑势力后,满清虽然接收了台湾的土地,但是对于接手明郑的海上霸权事业毫无兴趣,拱手将明郑获得的东南亚与日本航线的霸权,慷慨的送给了荷兰人,使得中国失去海权300年!

否则,中国近代史上也不会那般的屈辱,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第279章 权贵田弘遇和名士钱谦益(一)第174章 赤字第284章 天津巡抚的忧郁第162章 货币第164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二)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171章 朝鲜布局(二)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会死(二)第107章 誓师——必胜的信念!第49章 皇家布第137章 探病第149章 玻璃产业第47章 收容难民第11章 射击训练第41章 枪毙进行曲第9章 皇家新军第159章 廉政风暴(一)第85章 独石口(三)第244章 互别苗头的青年将领们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218章 水师的战略第250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二)第148章 蚯蚓满仓、家禽成群第179章 游街第213章 新兴工商势力、宝船、郑家叔侄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会死(二)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军助剿第209章 班师、建设、丰收第8章 欲练兵第14章 飞将、鹅毛、铅笔第158章 部门改组(二)第185章 兵器制造(二)第190章 漕帮之乱(三)第82章 不怕对手神,就怕队友猪第104章 总督(二)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舆论宣传第91章 郑芝豹的船队(二)第13章 统一思想、军歌第8章 欲练兵第198章 拍卖、管子思想第62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二)第166章 皮岛海战(一)第250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二)第183章 暗流(四)第5章 总顾问衙门、庄田拍卖第134章 布局(一)第9章 皇家新军第71章 丰收(二)第240章 问策(二)第114章 再战钱钟庄(二)第254章 军火倾销第82章 不怕对手神,就怕队友猪第117章 震动(一)第186章 改进工具(一)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44章 剿匪、劳动力、国家资本主义第139章 绞肉机(二)第46章 圣旨第126章 王启年之死的讨论第265章 重农第192章 整顿漕帮第12章 阶段性训练成果第138章 绞肉机(一)第263章 返航第48章 银荒第78章 创刊(二)第90章 郑芝豹的船队(一)第92章 葛沽的规矩(一)第166章 皮岛海战(一)第50章 日本的闭关锁国和朱印船第181章 暗流(二)第48章 银荒第68章 传教士(三)第72章 丰收(三)第219章 整风第59章 棱堡(一)第219章 整风第140章 绞肉机(三)第276章 皇帝养成计划(一)第109章 为乡亲们报仇(一)第20章 巡抚、东林党、市舶司第98章 情报第53章 政治经济学第254章 军火倾销第121章 驻军、征地第144章 虏退(一)第24章 文工团、书社、股份制第31章 土化肥第56章 建党(一)第226章 钢铁的价值第126章 王启年之死的讨论第161章 自由民第89章 危险与机遇(三)第137章 探病第102章 与虎谋皮(四)第140章 绞肉机(三)第170章 朝鲜布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