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二)

次日,郑芝豹收到了板仓重昌的拜访。板仓重昌在幕府算是重臣,是岛原地区剿匪的总负责人,对于这个人,郑芝豹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听说,郑先生您的兄长郑芝龙大人已是大明福建总兵,而您则是仅次于总兵之位的天津海防游击?真可谓是新兴的将门世家了!”板仓重昌不由的恭维道。

“郑某和家兄,仅仅是披着官皮的商人。做官,仅是为了经商的方便!”郑芝豹微笑着表示。

“既是商人,那么只要价钱合适,什么都可以卖咯?”板仓重昌说道。

“当然!”郑芝豹说道,“价钱必须合适!”

“我需要你的火枪和火炮,最好还有弹药。这些是可以出售的吗?”

“可以!有八成新的火枪,30两银子一把,每把火枪可以赠送1斤火药、1斤铅弹。火炮暂时抱歉,概不出售!”郑芝豹说道。

“为什么这么贵?西洋人的火枪,仅要15两银子?”板仓重昌嘀咕一声。

“你要知道,这是我们皇家新军最新研制的火枪。威力不逊色欧洲的同类火枪,而使用寿命,达到1000发子弹以上。欧洲同类的火枪,使用寿命是远远不及我们的!”郑芝豹强调说道,“再说,我军的武器,不但要自用,我们大明重要的藩属朝鲜国为了对抗伪清的进攻,每年需求量达到数万只。我们自己都不够用,如果没有合适的价格。怎么可能卖给你们?”

板仓重昌点头道:“我同意你的说法!那么,可以卖给我1000只火枪吗?另外再采购一些弹药。作为不时之需!”

郑芝豹笑道:“可以,我需要现银!”

“除了银子之外,金子可以吗?”板仓重昌问道。

事实上,日本与中国的长期贸易中多是以白银付款,白银流入中国的数量过于庞大,而金子反而更加宽裕。由于日本不缺金子,以至于金子价格相对低廉。

比如,大明和欧洲金银比价一般是1两金子兑换10两银子。而日本境内。却是1两金子换取5两银子。

板仓重昌不太懂经济,也不不在意金银兑换汇率这点小节问题。以至于金银的比价,是按照日本市场的比价计算。相对而言,以黄金支持,利润率更高!

在板仓重昌派人验货后,双方正式达成了武器交易。

郑芝豹特意让皇家新军的士兵,妆模作样的将随身携带的武器。交付给日本方面,而实际上,这些交割的武器,都是皇家新军训练时期淘汰来向的武器。

而且,天津水师的舰队船舱里面,还藏着7000把剩余的火枪。以及5000把钢制武器。这些武器,计划陆续销售给日本人。

因为,郑芝豹明白,此时的日本天主教徒们锋芒正利,在局部地区占据上风。幕府要镇压这次起义。必须要调集更多兵马。因此,北九州的天主教起义。并不是一下子就扫平了。等到战事告急,日本人很快就需要购买更多的武器。

首批销售的1000把火枪的销售,也是3万两银子销售额。再加上,销售了一批弹药,也活得了1万两银子的销售额。

火枪利润是丰厚的,火药利润却并不显著。毕竟,黑火药欧亚各地,众多的国家都掌握了配置技术。仅仅是各国生产黑火药的配方比例、生产效率和成本有所差异。

其中,欧洲人生产的黑火药,质量好量大价格低。而大明的黑火药,配方上不比欧洲货差,但是缺乏硝石,成本比较贵。不像此时的欧洲,从殖民地中发现了一些优质硝矿,降低了其黑火药的成本。

当然,在火枪制造工艺上,大明已经并不逊色欧洲了。至少,大批量制造火枪的技术,天津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产量、价格,已经具备了领先的优势。

实际上,由于天津的军工制造方面,工具钢、变速齿轮等等技术应用,使得枪管生产成本大为降低,此时天津生产一把火枪,成本价仅仅3两银子。皇家新军的采购价,则是5两银子一把!

哪怕是新枪出售,也能够赚取暴利。更何况,这是皇家新军训练过程中,设计了五六百发子弹以上的淘汰货。旧货卖给日本人,等于将一部分训练时期武器报废折旧成本,转移给了日本人。

当然了,日本人并不是天津武器的唯一顾客,其实此时天津二手火枪的主要客户是朝鲜人。

在满清和大明两股势力的博弈下,朝鲜被分为南北两朝。

北朝鲜是满清扶持的傀儡,此时已经不断的八旗化,全境剃满清的猪尾巴鞭子,在屠刀的逼迫下,北朝鲜50万人口,至少在衣冠上被满清同化了。

而南朝鲜仁祖君臣,在北朝的“蛮夷化”刺激下,危机感十足,全盘在大明的指导下,重建一只近代化军队。此时,南朝鲜总兵力达到了40万人,而装备火器的部队也达到了2万多人,一年光是火器部队要消耗掉100万两的财政。

而仁祖更是野心勃勃,计划将朝鲜的火器部队人数扩张到10万人。这种政策,也是大明的军事顾问给朝鲜仁祖的建议,名曰——“先军政策”。

在“先军政策”下,南朝鲜的社会资源,不断向军事消费方面倾斜。普通朝鲜百姓,不断的捕鱼、伐木、挖矿、种粮,用这些物资,偿还购买武器的款项。这种战时动员政策下,350万人的南朝鲜人充分获得了就业,反而使得南朝鲜出现了短暂的“中兴”。

虽然,南朝鲜人劳动创造的利润,很大一部分被大明赚走了,但是整个南朝鲜350万人疯狂的投入生产和军事建设,对人力资源的利用比之以前高出了几倍。

过去的南朝鲜普通农民一年只有三四个月,农忙时间段是劳动的,绝大多数时间基本白白虚耗掉,农民吃不饱饭是常态。但是转换成“先军政治”对农民们拼命压榨,不断给农民安排繁重的工作任务,迫使南朝鲜人一年至少劳动300多天。在这样严苛的压迫下,农民们吃惊的发现,不但能吃饱饭了,而且隔三差五能吃上肉!所以,整个南朝鲜,都在给仁祖大王歌功颂德,赞其卧薪尝胆,有中兴之主的气象。

当然,在给朝鲜人设计制度的肖图白却明白——南朝鲜的畸形繁荣,主要是森林、矿山、渔业资源进行透支。

本质上,此时的南朝鲜,已经沦为天津工业体系的经济殖民地。南朝鲜350万人,给天津特区贡献大量廉价的木材、矿石、粮食,而天津消费这些资源,进行加工之后,一小部分的产品销往朝鲜,便已经将原料的钱给赚了回来。剩余大量纯赚的原料,可以制造更多工业品,销售各地赚取利润。

以朝鲜350万人的国力,每年都可以贡献300万两的军火销售利润。如果日本这个1000万人口的国家,对于军火的购买力,至少会是朝鲜人的三倍吧!

其实,现阶段的天津最重要的是,确保本土安全的情况下发展经济。但是,本土安全和发展经济是矛盾的。

经济发展是指资本的积累,而安全的代价则是消耗资金和资源。

军队完全是烧钱的,甚至国防工业,都是烧钱而不是赚钱的,搞军工业,如果是本国的军队下订单,本质上这是自己左手钱交给右手,没有创造效益,反而影响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军队和军工业,对社会财富是消耗,但是为了国防安全,是不能将之取消的。但是,由于军事系统是消费而不是生产,对于经济、财政肯定是沉重的负担。

因此,很多的军事强国,都是尽可能的出口自己的武器装备,让别国的军火需求,分摊自己国家军工体系维持、发展的成本。

后世的一些军工国家,国内军费一年数千亿亿美元订单,但却会为几十亿美元的出口订单,而争的你死我活。为了就是尽可能创造出口效益,减轻军工体系对本国财政和经济的压力。

在送走了幕府使者后。

将道子问道:“郑大人!到底什么时候,才可以让我杀杀倭寇,国师大人将我们派到来日本,不就是杀人见血的吗?”

郑芝豹微笑道:“稍安勿躁!机会迟早是有的,但是必须日本人请我们动手,才能师出有名!”

吴三桂点头道:“千万不能过于急切!如果我们迫切想要参与日本人的战争,他们不但不会感谢,反而越来越怀疑我们的动机!”

郑芝豹点头道:“吴兄说的对!”

被憋了一肚子火气,将道子闷声道:“好!继续等!不能上战场教训日本人,老子要去风月场上教训日本娘们!”

郑芝豹、吴三桂两人嘿嘿一笑,道:“小心一些,别染上花柳病啊!”

“去!丧门星!”将道子本来并不风流好色。

日本长崎的异国风情,蓦然引的这些官兵们放肆起来。

后来美国大兵们管不住下半身吧,在全世界各地的战场,经常留下强奸、招妓之类的丑闻,往往也是因为“征服者”心态。若是美国变成一个弱国,届时美国兵到了强国境内,恐怕就不敢放肆!

第42章 追悼会、烈士、抚恤第160章 廉政风暴(二)第232章 经济合作第116章 我有奇术第25章 女兵们的加入第56章 建党(一)第21章 渔政、造船、海权第232章 经济合作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卫国第186章 改进工具(一)第195章 军火倾销、耽罗岛半殖民地第87章 危险和机遇(一)第223章 皇城岛海战第47章 收容难民第132章 烽烟再起(四)第121章 驻军、征地第147章 鞑子窜逃了第174章 赤字第21章 渔政、造船、海权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态变迁第231章 舰炮之威第54章 党报(一)第171章 朝鲜布局(二)第207章 城乡差距背后的阳谋第97章 葛沽炒房记(二)第38章 刘泽清诡异的“剿匪”第38章 刘泽清诡异的“剿匪”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83章 独石口(一)第234章 铁轨路、昆仑奴第5章 总顾问衙门、庄田拍卖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108章 战略藐视,战术重视第85章 独石口(三)第103章 总督(一)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199章 漕、海之争第183章 暗流(四)第24章 文工团、书社、股份制第35章 蜂窝煤和煤炉第141章 胜了(一)第11章 射击训练第9章 皇家新军第53章 政治经济学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144章 虏退(一)第189章 漕帮之乱(二)第282章 流民、天津梦、安置第114章 再战钱钟庄(二)第92章 葛沽的规矩(一)第183章 暗流(四)第250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二)第63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三)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闻时代第191章 镇压第158章 部门改组(二)第17章 军营、搬家、书第196章 郑芝豹的生意第203章 中朝江华岛协议第7章 从海洋中获取食物第162章 货币第45章 葛沽镇的新生活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181章 暗流(二)第58章 变得更好,还是更坏?第229章 四艘新舰第152章 迁都之议(二)第230 天津水师的“蛙跳”第279章 权贵田弘遇和名士钱谦益(一)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241章 问策(三)第181章 暗流(二)第123章 葛沽大兴第111章 铁与血的碰撞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卫国第76章 粮商(二)第42章 追悼会、烈士、抚恤第180章 暗流(一)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一)第57章 建党(二)第278章 皇帝养成计划(三)第88章 危险与机遇(二)第252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四)第252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四)第206章 抗灾灭蝗第104章 总督(二)第183章 暗流(四)第156章 简单机械之滑轮组(二)第39章 匪军的竹枪阵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98章 情报第64章 对白奴们的工作安排第2章 这场戏不能演砸了第179章 游街第229章 四艘新舰第252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四)第100章 与虎谋皮(二)第83章 独石口(一)第162章 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