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秦文化节(上)

一个月后,两位母亲回到了自己的家,却是发现自己的丈夫纳了一个妾,而且把柳如是给吃了。

要说不吃醋那是假的,不过这一个月张弘斌一直都会抽空去医院陪伴她们。她们却因为坐月子的关系,不能够伺候他,以至于发现了他又给自己添了一个姐妹,却也发作不得。

只是张弘斌并不惧内,故而就算发作也没什么效果,说不定会让他疏远自己。

一番撒娇赌气这种最低程度的抱怨那是在所难免,在这方面张弘斌也表现出了现代人对女性的尊重,许诺了不少好处,又是一番亲热之后,这才让两位家人破涕而笑。

只是不多时,几个女人的职务发生了改变。

首先是徐慧,她依然担任着后.宫主管,正经八百的秦王妃。她没什么专门的知识,至少不是张弘斌需要的知识,但她是最传统的女子,她是最优秀的贤内助。至少在张弘斌忙碌了一天之后,回到家里的时候她会微笑着迎上来,对你说一句:“辛苦了!”

朱存媛已经不担任秘书,实际上随着她看到的书籍越来越多,她的记忆也越来越清晰。当然不是所谓的前世记忆,而是涉及未来各种知识。也正因为这样,她成为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化学专家,不仅要抽空给理工学院授课,同时还要在实验室里面,为张弘斌把更先进的技术,从书本之中带到这个现实中来。

春香被医生诊断出这辈子或许都不会生育,心灰意冷曾经打算自杀,后来好不容被张弘斌一番安慰,这才安定下来。大概是为了找点事情,让自己忘记这伤心事,她在报社担当起了编辑,为张弘斌引导着大秦的舆论。

柳如是依然是张弘斌最贴心的秘书,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她都会跟随在张弘斌的身边。行政中心的人甚至已经习惯了柳如是的存在,事实上柳如是的才华的确很高,就连何陵都不得不佩服。甚至说若大秦公务员考试可以让女性报名,她一定可以考上公务员,而且绝对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地位。

孙廷芳和柳如是差不多,是张弘斌的副秘书。算是给柳如是打打下手,最终也是帮张弘斌处理日常文件什么的。

大秦的确是有所谓的议会,也有所谓的议长。但大秦依然只能算是一个军阀势力,张弘斌有着绝对的乾纲独断权。在这个基础上,就算是议会给出的决议,他也有权利全盘否定。大秦相关法律什么的,至今还没有完善,宪法也一直没有确定下来,所以张弘斌也会有许许多多的事情需要处理,没一两个秘书还真的忙不过来。

他也不是想设置宪法,他也不是不想真正做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君王。

但一则时代的局限性还没有得到解除,大家更习惯有一个君王在上面号令一切,还做不到民.主。至少,百姓的识字率不到10%,这样的情况下选出来的几乎都是当地的的士绅,而他们直接代表着封建地主阶级,以及初级资本家的利益。在没有办法限制他们的行为之前,张弘斌不打算那么快进入宪政。

转眼,此刻已经是公元1634年的春季。

春耕已经开始进行,张弘斌等人要忙的时期同样也是多不胜数。有时候张弘斌也不由得调侃一下,说如今那么点地盘都有那么多事要去管,那么当领土继续扩张开来,岂非要活活累死他们了?

这话大家也是笑笑就算了,别的势力都习惯维持原有的行政模式,直至统一江山再慢慢处理。在这个过程之中,军事为首要税费支出项,教育和卫生什么的被直接忽视掉。如此,需要处理的事情就少了许多。

张弘斌这边却是在步步推进的过程中,不断更改着旧有的行政模式和收税形势,甚至设置了新的行政机构。代价也很明显,首先会受到抵触,需要慢慢调节妥协。其次是官员需要适应的过程,所以会出现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最后是需要关注的地方多了,那事情自然也会多起来。

但好处也很明显,那就是当大秦彻底习惯了这样的行政模式之后,而且作为例子让全天下人看到这种行政模式的好处之后,逐步推广起来就容易得多,最重要的是早期已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官员,以后占领了新地盘就可以派人去上任,如此能够最快速的消化掉新打下的地盘,并最高效率的让这个地方的百姓认同自己。

百忙之中,却不想春香却是拿着几张稿子,快速的闯入了办公室之中。

“怎么了?都那么大的人了,还那么莽撞。”张弘斌抬头看见进来的是她,温柔的笑着问到。

“最近通过专门的线人,在浙江拿到了这份报刊……当前先别纠结为什么江浙那边也办起了报刊,您还是看看这份报刊上面的这篇文章好了。”春香把手中的文件递了过去。

张弘斌看了看,只见上面自上而下写着一个标题:《华夏文明最匮乏之地》

一开始看这篇文章,还以为是写后金或者南方一些蛮荒之地什么的,谁知道看了开头两行……好吧,原来是大秦!

在这篇文章里面,把大秦描写成为一个文化尤其是华夏文明匮乏的蛮荒之地。在这里的百姓已经忘记了华夏的灿烂文明,只懂得追逐铜臭和战争。在这里完全没有诗词歌赋的土壤,没有任何诗会和文化交流,久而久之,这里的百姓就如同进入了夷狄之中的华夏,纵使体内还流淌着华夏血脉,但其实和夷狄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大概的意思已经明白了,无非就是腐儒们的羡慕嫉妒恨嘛!

两次科考,这样只懂得空谈不懂得办实事的腐儒都被清理出了大秦的官场,这批人眼看在大秦没有前途,索性靠着以前的关系回到了江浙等地。想着以前的辉煌,在想着如今的日子,心里不平衡了。

大秦讲究做实事,为百姓谋福利。尤其以军工立国,更别说大秦的主要税收便是来自商税。

这些腐儒没有看到大秦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也没有看到这里的农民那洋溢着幸福的脸庞。他们看到的是自己的思想在大秦没办法得到认可,看到的是孔子他老人家的学问在大秦只是选修科目。

所以一个两个就抱怨了,果断的黑大秦了,这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何陵,你觉得这篇文章对我大秦有什么影响?”张弘斌看了看,把文章递给了何陵。

“以前的话,或许会觉得有点道理。但是如今我对这种空谈,却不认清现实,从不干实事的人多少有点鄙视。”何陵仔细看了一遍,随即笑着对张弘斌说道。

“诗词歌赋者,目的是陶冶情操。如今天下大乱,需要的是铁血,而不是悲天悯人。有那个条件吟诗作对,还不如给百姓做几件实事。他们若是把吟诗作对的时间和钱财,分出一些给那些在死亡线上的百姓,那么华夏就可以少点饿死的可怜人了。”墨染看完之后感慨道。

“但不能否认的是,诗词歌赋也是我华夏文明之一!”张弘斌笑了笑,这帮家伙有点太迎合自己了。

或者说,自己可以引导下,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一个地方,结果忽略了一些别的。

“华夏文明,讲究的不仅仅是血脉,还有其特有的文明传承。当有一天,我们为了科技忙忙碌碌,为了生活为了赚更多的钱在忙碌的时候,别人问你《论语》上面有什么内容,又或者问你会不会写诗的时候,你反问一句‘那是什么’……真的到了那个地步,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自称自己的华夏人?

之前我们的引导的确是有点过了,在百姓谋取福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以下祖宗文化的传承。否则,我们岂非是数典忘祖的罪人了?华夏民族若是少了华夏传承,又有什么资格自称为华夏民族?正如同这个撰稿人说的,和夷狄其实没什么区别了。”张弘斌非常郑重的说到。

“这个臣一直都没有注意到,臣该死!”何陵恍然,惭愧的说到。

第133章 大明的宣战第144章 王二恋爱史第132章 隔岸观虎斗第105章 算计与被算第139章 坑俘与会议(上)第45章 华夏的形势第8章 开幕式前夕第143章 各方的动态第10章 迷失在荒漠第128章 登陆圣何塞第101章 突袭团出战第62章 敌人在海底第119章 陆海大作战第21章 正统继承权第116章 新产品凶猛第3章 贸易初体验第77章 惊闻与抽奖第34章 仗还得要打第41章 反贼的科考第72章 郁闷并幸福第63章 第一代火器第93章 挖义军墙角第105章 大明的弱点第8章 开幕式前夕第106章 草草的结束第35章 收税的流寇第60章 有人要投诚第113章 魏国近代化第50章 明年下长安第63章 责任负不负第12章 秦军再入川第37章 家人短相聚第163章 后金消灭战(6)第11章 有客海上来第13章 十日取半壁第50章 明年下长安第42章 张才的自立第3章 好货人人想第90章 且忍辱负重第128章 居然是惨胜第70章 贸易协约订(上)第9章 文化节开幕第88章 大明有悍将第89章 盛京将沦陷第117章 王二的抉择第160章 后金消灭战(3)第107章 对外族的奸诈第56章 御驾亲征去第21章 各地的响应第27章 父子的对话(上)第31章 最终的决战第45章 公务员考试(四)第19章 免劳勿相送第17章 惊闻新皇毙第31章 最终的决战第89章 张府的家宴第159章 后金消灭战(2)第87章 准媳妇徐慧第158章 后金消灭战(1)第13章 崇祯的决断第91章 黄台吉怒吼第2章 随身的系统第100章 急袭大凌河第97章 变强的明军第63章 敌踪的真相第8章 买下李定国第4章 明顺的密议(上)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134章 坑了洪承畴第22章 黄龙山基地第99章 大凌河之战第66章 月内下一府第114章 张才的战争第29章 最终的决战(4)第121章 到大学演讲第2章 1643年大事记(下)第134章 蚁多咬死象第52章 可持续发展第57章 吐蕃军出动第41章 最后一层楼第23章 国家博物馆第160章 后金消灭战(3)第150章 茶种的战争(4)第99章 大凌河之战第48章 对朝鲜战争第33章 华夏级球赛第85章 春香的逆袭第92章 皇家军校立第164章 后金消灭战(完)第102章 边关如铁桶第11章 碍事的阉人第58章 派边军剿匪第65章 进击的舰队第4章 明顺的密议(上)第28章 父子的对话(下)第10章 崇祯要变法第36章 土司大叛乱第28章 最终的决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