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儒家新学说

要说顾炎武,原名顾绛,炎武二字是仰慕文天祥和王炎午的为人这才改的.

按说应该是清军入关之后才改的名字,不过谁知道在这个时空却是早早的改了。不过就算提前改了名,也阻挡不了这个著名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的成长规律,更别说此刻他还担当着监督党的党魁一职。

顾炎武年轻时在江浙一带求学,也曾经加入过复社,受到当时的正统儒家的影响,考虑问题的角度往往放在世家大族上面,故而刚刚在共和国考取公务员的时候,实际上张弘斌并不是很待见他。说到底,那个时候的顾炎武,还是太年轻了点,棱角还没有磨砺干净,思想更是转不过弯来。

近几年,随着共和国统一华夏,随着世界慢慢展现在他们的眼中,随着各国的历史发展资料源源不断填充进图书馆里,顾炎武也开始反思,过去自己所学,是否就真的适合现阶段的华夏。

当他突然产生这个想法的适合,他也曾经害怕过,因为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离经叛道’了。

然而,随着孔氏一族的种种阴谋曝光之后,过去的信仰被彻底击碎,在沉沦之中,他不得不反思儒家该如何去从?

共和国不兴儒家,但并没有排斥儒家,甚至张弘斌也多次在文化交流会上,言明儒家是华夏的传统文化,其起源和本质来说,对于国家的治理,尤其是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的意义。

听得出来,张弘斌是真的重视儒家文化,但却不提倡公务员过度的钻研儒家文化。

顾炎武也不是一个愣头青,更不是完全没有接触过政务的白衣书生。他心里非常清楚,张弘斌就是希望公务员能够务实,真真正正的为百姓做实事。而治民却是一个需要多种学识才能够做好事情,儒家在这方面仅仅给出一个理想,却给不了任何人可以吃饱饭的干货。

心中挣扎了很久,顾炎武不得不虚心向已经退休在家的徐光启进行讨教,因为他听闻早些时候,徐光启在家中试着整理过去的儒家学问,要认真还原儒家学问的本色。

在以前,这种行为是被士人们口诛笔伐的,但如今顾炎武却是知道,这才是儒家的希望。

只可惜,徐光启的身体虽然算不上差,但也好不到哪里去,主要体现在精神上已经没有那么旺盛了。故而他每次到徐家请教学术问题,徐光启都让他在自己的书房里面看以前整理好的稿子,而顾炎武在看完之后,再整理好自己的疑问,挑选最关键的几个问题,在徐光启精神还好的情况下提问。

几个月下来,也是大有收获,儒家真本在一老一少的共同努力下开始完善,开始成型。

这是战国时代的儒家真本,而且还是专门标注了标点符号,方便后人阅读的最新版本。但这个版本或许适合战国时代,或许适合以前的封建主义朝代,但绝对不适合共和国。或者说,这份真本的时代观已经有点落后了。

徐光启已经没有精力继续修改,这也是他一直没有发布的原因。而在那个时候开始,顾炎武接过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开始结合新时代的学说知识,以及手中的儒家真本,小心翼翼的将其糅合在一起,让它变得更加的潮流,更加的实用。尤其是实用这点,顾炎武很清楚,只有实用才是张弘斌最关心的。

在一切完成之后,结合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放在当代而言,就是注重于环境和人类共存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可持续发展这个必须要被重视的新课题。

于是,在确定好了稿件,并且经过徐光启的认可和润笔之后,正式在日报进行刊登。

最后,甚至被张才发现,直接申请前去治理黄河两岸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当然,顾炎武此刻还不知道这点。

终于,在某天按照日常的习惯,在岗位上认真工作的时候,皇家亲卫找到了他告诉他陛下有请。

那一刻,顾炎武并没有害怕,也没有欣喜若狂,只是默默的整理好手头上的工作并与同事交接好任务,然后这才整理好衣服发冠,跟随着亲卫进入了皇宫,面见圣上。

“臣顾炎武,见过皇上!”共和国不兴跪拜,顾炎武也就没有下跪,只是拱手鞠躬行礼。

“爱卿不必多礼,随便坐下便可!”张弘斌指了指两侧的椅子说到。

“谢陛下!”顾炎武谢恩之后,便找了一张椅子坐了下来。

“听闻爱卿最近在研究适合当代国情的儒学?”张弘斌也没有废话,直接进入了主题。

“臣乃儒生,自幼苦学儒家学术,不忍看到儒家被打落凡尘,最后为国民所不齿。只好潜行苦读先贤文章,只希望能够找出一条适合共和国需要的儒家学术。”顾炎武进言到。

“那么,你找到了吗?”张弘斌笑盈盈的问到。

“尚未能够称得上是找到,但臣对新时代的儒家学问,只有两大点看法。”顾炎武拱手致歉。

“说来听听!”张弘斌倒是来了兴致。

“其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就是儒家天人合一的引申,说穿了就是国家要繁荣富强,首先不能忽略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不能够因为求发展,就过度的开发自然环境,破坏大自然的和谐,进而导致人类本身也深受其害;其二,便是建设健康的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的社会。共和国大兴工商,百姓日益趋利而无所不用其极,儒家的用途,在于引导,在于把已经越来越歪曲的价值观给纠正回来。”顾炎武如是说到。

这番言论,却是让张弘斌直接汗颜,怎么感觉突然回到了未来,在倾听领导人在宣布政治决定的意味?

能够把儒家学术搞到这个地步,这未免也……算了,就为这两个言论,张弘斌直接给跪了……

到了这一步,也不需要废话什么,难得还记得一些未来的思想,索性拿出来和顾炎武说了起来。却不想,这些未来大能提出的政治观点,让顾炎武如沐甘霖,瞬间找到了奋斗的对象。

看着他那已经有点入魔的样子,张弘斌只能鼓励,让他积极去探索,积极去考证。

不管如何,这次的谈话,顾炎武算是收获丰富,张弘斌也多少有点收获。以前自己当草民,这些东西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但当自己来到了这个时代,成为了皇帝,却不得不开始正视这些东西起来。

如此算来,倒也有点天意弄人的意味。

第162章 后金消灭战(5)第106章 草草的结束第103章 后金的短板第58章 派边军剿匪第7章 和老爹坦白第54章 系统到四级第31章 救世军整合第23章 称帝与立宪(下)第13章 崇祯的决断第154章 崇祯的夺权第159章 后金消灭战(2)第157章 大变革之战第3章 贸易初体验第38章 小婢女杨爱第15章 百姓的怒吼(下)第100章 急袭大凌河第65章 温情与备战第44章 公务员考试(三)第7章 密会的背后第122章 六连珠火铳第17章 向士绅收税第7章 和老爹坦白第94章 《救世军周刊》第60章 有人要投诚第52章 可持续发展第8章 张才被绑架第153章 盛大授勋式第111章 罗汝才称臣(上)第46章 公务员考试(完)第35章 云南沐王府第67章 敌人在哪里第38章 告缅甸国书第15章 尘埃未落定第50章 出仕火器局第14章 百姓的怒吼(上)第52章 大移民计划(下)第83章 呼唤起血性第126章 进击的商品第24章 建党那些事第17章 惊闻新皇毙第18章 走前的琐事第130章 初步站稳脚第20章 全都给砍了第91章 新婚小登科第33章 什么是义军第102章 神机营威武第40章 千金买马骨第19章 免劳勿相送第8章 张才被绑架第109章 成就陕西王第51章 电话诞生日第42章 公务员考试(一)第107章 对外族的奸诈第93章 挖义军墙角第4章 明顺的密议(上)第11章 获救与怒火第15章 惊现地雷阵第148章 崇祯要学习(上)第46章 公务员考试(完)第44章 大明要立宪第23章 称帝与立宪(下)第37章 有家归不得第1章 保宁府新貌第66章 月内下一府第46章 孔屿逃走了第81章 灵台县会盟第60章 有人要投诚第14章 百姓的怒吼(上)第69章 对王族裁定第11章 有客海上来第53章 儒家新学说第102章 边关如铁桶第2章 1643年大事记(下)第132章 该瞎还得瞎第112章 罗汝才称臣(下)第33章 什么是义军第50章 明年下长安第70章 贸易协约订(上)第90章 且忍辱负重第145章 新钞大普及第60章 疑似穿越众第68章 共和国反击第139章 六艳的倾心第96章 朱存媛献方第119章 仙境在人间第67章 敌人在哪里第37章 有家归不得第50章 人类升空时第7章 和老爹坦白第26章 最终的决战(1)第33章 什么是义军第146章 郁闷的崇祯第27章 最终的决战(2)第33章 华夏级球赛第146章 二王新状况第116章 越王岛定名第105章 算计与被算第123章 历法的改革第127章 码头送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