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了崇祯六年七月,清军登陆北九州也有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清军并没有大举进攻,其原因就是兵力不足,日本的人口还是太过稠密了。
这一个多月清军也没闲着,他们不断的向周边地区出击,清理安定地方,当然也是免不了大开杀戒,北九州城附近也是血流成河了。如果在现代恐怕就要有什么“北九州惨案”的说法了,不过现在,除了日本人之外,世界各国都把这个角落忽视了,绝对不会像“南京惨案”那么引人注目。由于日本人的反抗,清军的杀人力度也是越来越大,经常是一个城镇的人全部被屠杀一空,就是所谓的屠城了,派遣军国防军团就在后边发奖金助兴!多尔衮等清军将领也逐渐明白了,只要杀人多,国防军就高兴,就会大笔的派发奖金。
国防军的店铺已经在北九州开业,里边什么好东西都不缺,只要有钱,好吃的、好用的、好玩的都能买到。钱还是好东西呀,拼命的杀人就能赚钱!
就这样北部沿海地区就逐渐的控制在清军的手中。但是计划中的下一个目标福冈却是一直不能实现,除了兵力不足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建立政权、巩固后方的问题。多尔衮也不是纯粹的武夫,他也是懂政治的,他知道政权的重要,但是他手中只有军队,这件事情又不能假手他人,国防军有能力,也有人才,但是政权要清国自己建立,否则不是成了别人的政权了吗?
于是,需要国内支援就迫在眉睫了。一要增加兵力,多尔衮的意思是想把自己的正白旗、镶白旗全部调过来,加上这两旗的普通民众,基层的官员,这里的一片天地就算站住了。二要增加文职的官员,而清国的文职官员中有素质、有能力的大部分都是汉人,现在多尔衮可是切身的感受到汉人的作用了。而国防军和清国事先就有约定,不准带汉人奴隶来日本,看来这个事情还要好好的谈一谈。
当初国防军提到这一条的时候,清国人谁也没有当成一回事,几个汉人奴隶算什么,不要就不要了,因此不加考虑就同意了,现在看来真不是那么一回事,清国还是离不开汉人啊!
没办法,这个意见只能带给清王皇太极,让他去交涉了,他多尔衮没有这个权利,向国防军提这个要求他还不够格。
于是他就安排阿济格立刻返回辽东,去办这几件事情。事情紧急,阿济格就乘坐一艘炮舰返回了金州。他七月初十出发十三日到金州,十四日到盛京,一到盛京就立即求见皇太极。
这是清军登陆日本后返回的第一个自己的高级将领,清国上下官员都非常重视,都想亲自听一听日本国的情况。虽然国防军方面不断的有通报发给他们,但是这毕竟是自己人,那是不一样的。所以除了皇太极、代善之外,现场还有其他几位,出于礼貌,他们把多尔衮留在辽东的弟弟多铎也招来了,一起听汇报。
看到人多,阿济格也打起精神细细的禀报。
他说:“清王爷,六月初四我们在北九州登陆,花皮如约武装了我们的部队,还有一些事先未约定的装备也给了我们,比如军官们配的千里镜、野营的帐篷、做饭的锅灶等。花皮的火铳、三眼铳、手榴弹都是好东西,增强了我们的军力,下面的奴才们可是争着抢着的。如果可能还要向花皮要,让他们增加数量。”
皇太极说:“我会考虑的,你说说攻城的情况,我军伤亡如何?”
“嗻,王爷,在登陆点我们训练了五天,六月九日一举攻克北九州城。这一天是我军第一次作战,花皮的炮火犀利,我军没有伤亡就进了城,伤亡都是进城之后发生的,并且主要的伤亡
发生在完成占领之后,当天晚上,奴才们出去抢东西、抢女人时被日本人暗算了,死了一百三十多人。所以第二天才开始屠城。”
清王皇太极得到了三个信息,一,花皮攻无不克。二,花皮真心的配合。三,日本人很顽强。
皇太极很兴奋,站了起来,来回走了几步。
他又问道:“九州岛的环境怎么样?是不是向花皮说的像是大明的江南?”
阿济格答道:“回王爷的话,奴才没去过江南,不知江南是什么样子,九州岛上河流纵横,水量充沛,气候温和,现在是夏季,可是那里并不酷热。从我们下乡征粮来看,日本人都很富有,粮食充足,那里的粮食以稻米为主,遍地都是水稻田。日本人几乎没有吃不上饭饿肚子的,粮食很多,我们现在根本不需要花皮的粮食了,我们抢来的粮食几年都吃不完。但是日本人口很多,大小村镇密集,每个村镇都有大量的人口,多的杀都杀不完,据毛承祚说九州的日本人口有100万。”
“啊,有这么多!”不只是谁,惊叹了一句。
阿济格说:“依我看恐怕不止100万。这还仅仅是九州岛,他们人口最密集的本州岛,面积是九州的十倍,人口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这个人口的压力太大了,毕竟清国人口不过十几万。怎么办?这些人脑子里的一个共同的反应就是“杀!”。
这次不等皇太极发问,阿济格又说话了。
他说:“王爷,我派遣军占领北九州城之后,就面临这僵局,我们缺兵、缺人口、缺官员,奴才这次急急的回来就是讨人来了。其一,必须增兵,仅凭现在的六千人,腾挪不开,不足以展开兵力,无法行动。十四弟的意思是请王爷恩准,我两白旗的人口、战兵全部迁移至九州。其二,必须建立政权,把那里的土地,剩余的日本人口管起来,今年的粮食收获了,明年的土地还要耕种,没人管怎么行啊?其三,我们的平民也要尽快迁过去,我们每去一家人就可以管理几十户日本人,只有这样政权才稳固。最后,十四弟一再嘱咐我,要与花皮谈判,重新确定汉人奴隶的事情。奴才到了那里才知道,我们离不开汉人,这些汉人奴才会管理,可以做官吏,把政权支撑起来。他们还会种地、经商、会做工、办作坊,这些都是当前急需呀!这几件事办好了,我派遣军才可以大步的前进,征服更多的地盘。”
“这些都是十四弟说的?”问话的是代善。
多尔衮的能力、本事,在代善、皇太极那里不见得是好事,他们对于多尔衮还是有防范的。阿济格就是个武夫,他绝想不到这些事情。但是清国的鞑子们有一个天生的优点,那就是传话的本事,他们多数人都能一字不漏的记住你说的话,传达给他人时,也是完整的。这与他们长久以来没有自己的文字,完全靠大脑记忆有关。
“是,大哥。”阿济格答道。
代善说道:“王爷,这是愚兄的过错了,当初花皮提出不准我们带走汉人奴才之时,愚兄算计不到,没有把汉人当一回事,以为有无均可,也就答应了,没想到出了毛病,请王爷责罚。”
实事求是的说,在这个问题上皇太极是清政权中第一个清醒认识到汉人作用的人,因此,在他的主导之下改变了很多对汉人的政策,但是他也是孤掌难鸣,在众人的反对声中,他的利用汉人的政策也不能有太大的作为。现在好了,在事实面前众人都认识到汉人的重要作用,按此办理定然对于清国的政权大有好处。
因此,他说道:“大哥,这也不都是你的错,我们很多人都过于愚钝了,认识了就好,亡羊
补牢犹未晚矣。我给花皮写一封信,说明要害,花皮也不会不通情理的。明天我就召集几个汉臣,以范文程为首,让他们拿出一个章程,再定下第一批前往九州岛的官员名单,力争尽快成行。”
皇太极看着阿济格说道:“增兵的事情明日再议,我的意思是各个旗都要派人去九州,一是都历练一下,对于各旗都有好处,二是,各旗都有一拨打前站的,便于日后各旗的安置。今日就议到这里,散了吧!大哥留一下。”
皇太极否决了两白旗迁移的请求,主张机会均摊,这就是权利斗争的结果。其实多尔衮也是太性急了,他就不应该提出两白旗迁移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主动的让两黄旗去,或者再退一步,应该是只说增兵,派谁去由皇太极来定,这样的结果会好得多。
这也是他们之间的思想差异造成的。满清政权在入关之前是奴隶主政权的体制,在各大奴隶主,或者叫做领主之间,有一个集体议事的体制,有点像“民主”的样子,直到雍正朝,不是还有人拿八王议政来难为雍正皇帝吗?到了进关之后满清才演变为集权的封建体制。皇太极有很多其他满清贵族所没有的更远大的眼光,同时也有集权的权利欲望。阿敏、莽古尔泰等人看不到这一点就吃了亏,多尔衮同样是认识不足,同样会吃皇太极的亏。
......
七月十五日,皇太极给大都督府的信就到了朱大典手里,信中的要点就是一个,请求允许携带部分汉人奴隶到日本,次要的问题是增加火器的数量,朱家父子就坐下来商议。
朱大典说道:“武器的事情好办,他们每到达一批人,我们就补充一批,手榴弹、子弹随时补充。为了方便今后的补充,不如把这几种武器、弹药的生产转移一部分到安东。汉人奴隶的事情你看怎么办?”
朱万化说道:“父亲,他信中所说还是有一些道理的,靠清国的鞑子们,打打杀杀的没问题,建设国家火候还是差了一点。我提一个想法,您看能不能行,就是来一个自愿的原则。像范文程这种人,你不让他做奴才,他还不舒服,我们留下也没有用,不如就随他去。”
朱大典说道:“话是这么说,人多了,情况就会复杂,难免会有强迫、或者半强迫的。很难区分。”
“是的,父亲,我们审查得细一点,疏漏就会少,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不过话说回来,日本的情况与清兵进关又大不相同了,这些汉人的社会地位可是高多了,也不会有太多的委屈,在那里增加一些汉人的影响也是好事。”
朱大典说道:“不如这样,我们也提一条:汉字,汉文化他们不能排斥,将来的清国,汉语应为官方用语之一,与女真族语言并存。”
“对,还是父亲想得周到,我们不反对他们使用女真语,女真文字,他们也要承认汉语的地位。其实清国的上层人物都接受过良好的汉文化教育,他们不会排斥汉语的。就这么办,有一失必有一得。”
大都督府又给黄海派遣舰队下了一道指令,做好后续的清国人员、物资的运输准备。
......
在朱家父子为九州攻略绞尽脑汁时,江南传来了坏消息。
长江沿岸这两年也是不断的有水患,但是,今年的雨水特别的多,结果在长江中下游的九江、安庆段,造成险情,所幸没有大的伤害,但是扬州段的北岸发生了决口,造成了极大的人口、财产的损失。这些地方虽然不是朱家的势力范围,但是,在朱家的主持下有一个“河道慈善基金会”,它还是应该有所作为的。
--- 第297章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