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六年十一月初,救灾的国防军陆续撤出南京市区,南京的市民万人空巷,欢送国防军,场面热闹感人。南京有声望的士绅父老、致仕的官员们,联名上疏南京小朝廷,要求挽留国防军常驻南京。
可以想象,这种要求南京小朝廷的官员们即便同意也是不敢做主的,这可是捅到了崇祯皇帝的痛处。
国防军能得到这种评价,也是他们辛苦付出的结果。在维护秩序,清理街道、废墟,重建家园中他们付出了太多的辛苦,赢得了声望,获得民众的拥护也是理所当然的。
那么国防军能不能留在南京,等待、促进南京变法,走向宪政呢?朱万化的回答是:不行!如果这样做就降低了国防军的声誉,就会有人质疑国防军的救灾行动动机不纯。并且,南京虽然有了走向宪政的欲望,但是时机尚不成熟,还没有达到瓜熟蒂落的地步,还要继续等待。
所以一批一批的国防军在市民的夹道欢送中离开了南京城,返回了驻地。
......
在国防军救灾的过程中,为了不影响长江工程的进度,河道慈善会又增加工程款的投入50万两白银,对于南京的救灾也捐助支持了20万两白银。这些举动也为河道慈善会赢得了声誉。
南京小朝廷是丢分最多的,百姓们都看清了,朝廷不关心百姓的疾苦,不把长江水利工程当一回事。在整个南京动乱,直到后来的救灾中毫无作为,的确严重的失去了民心。
......
南京动乱的第二天,就是十月十二日,南京官府和国防军就都知道了军火工厂被劫的消息。这件事情不小,南京的兵部尚书吕维祺还亲自前往查验,询问经过。不但工厂设备、成品、原材料损失巨大,连工厂的雇员也被掠走不少,工厂短时间内是无法恢复生产了。
为此,南京兵部紧急联络国防军大都督府,商议恢复生产的措施。此时尚在南京救灾的第一师师长朱顺也曾前往视察,并招来浙江曙光基地的技术人员进行评估,做出恢复生产的计划。
大都督府通过对许都的审讯,也知道了河南李岩已经来到了南京,他已经投靠了老回回的猜测也落实了。劫持这批军火的就应该是李岩。于是朱万化命令朱顺派出多股侦查力量四处搜索李岩的下落,同时命令长江舰队加强长江的巡逻,对于过往的可疑船只要登船检查,务必不使这批军火过江。
在审讯许都的时候,让他写出他的全部部属名单,在名单中没有叫做朱万化这个名字的人。这就坐实了历史上,朱万化的名字出现在乱民名单中是有意的陷害。陷害的主谋,不是许都就是金华知县徐调元,二者必居其一,并且知县徐调元的嫌疑最大。因为许都在兵败的情况下,很难有从容的机会修改匪众的名单,故意加入朱万化的名字用来陷害朱万化,如果他有这个机会还不如销毁了名单更顺理成章。
事情清楚了,许都也就没有保留的必要了,判处死刑,枪毙完事。
李岩隐藏在荒岛上的策略是正确的,如果他冒险逃跑,过长江,那么刚好撞上朱万化加强长江巡逻的命令,凶多吉少。如果抢出军火的当天,在南京寻找位置,紧急过江。那么当时的南京正值战乱,长江上南京水域的巡逻船队必然密集,是很难混过去的。
来到这个荒岛上的第二天,李岩就觉得不妥,这里距离南京还是太近了,只有一百多里。并且从南京的南部出逃(聚宝门就是南京的南门),逃跑方向必然是向南。石臼湖正好在南边,所以这个石臼湖还是不能久留。
他手中的地图就太粗略了,不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所以他当天就派出两伙斥候,架着小船,向西南方向的长江沿岸侦查,寻找更好的藏身之地。目的地最好是池州、安庆一带,那里
的长江两岸都是山区,便于躲避,并且只要过了长江就是大别山。
李岩所在的荒岛上没有人烟,到处都是芦苇和树木,他们上岸时开辟一条通道都很艰难,因此也是极好的隐蔽之所。在岛的中部他们开辟出一块空地,作为宿营之地,好在是冬季,否则这里的蚊虫一定厉害,任何人都受不了的。
李岩取出一部分枪支和手榴弹,他准备利用这段闲暇的时间训练他手中的士兵,现在他的部队还有两百四十人,都是素质最好的骨干,他俘虏的工厂雇员就是很好的教练。只要枪不响,手榴弹不响怎么练都没问题,绝对暴露不了。
训练兵丁的同时,李岩也拿着这些武器在琢磨,他真的很惊叹朱家的技术,这么优良的武器是怎么造出来的?那枪管浑然一体,完全看不到人工打造的痕迹。于是,他找来工厂的技术雇员,向他们询问请教。
这些雇员不是朱家曙光基地的人员,但是他们中间有人去过曙光基地。这些人就按照自己的理解,介绍朱家的炼钢、轧钢和机加工。只听得李岩瞪着一双疑惑的眼睛,他实在是不敢相信。可也不能不信,现成的枪支就在手上,没有那些神奇的方法怎么能制造出来呢?
五天之后,出去探路的斥候回来了。这江南就是水网地带,驾着船,几乎没有去不了的地方。斥候们到达了安庆一带,这一路都没有大的城镇,如果分成几批,选择夜间行船,还是可以悄悄的过去的。当即李岩就决定,今夜就开拔,三十多条船分成三队,每日出发一队,行进时船只再分散一些。
他们分伙,装扮成客商,向西南进发。就这样李岩昼伏夜行,用了十天,神不知鬼不觉到达了池州附近的太平湖。然后就派出斥候到长江边上,日夜观察寻找机会。
池州附近的长江地形复杂,长江的江岔很多,周围又有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实在是个偷渡的好地方。
国防军开辟长江航线时,发生的那一次水上剿匪,就是在这个区段。
在数百里的长江航道上,国防军的巡逻舰船不可能没有疏漏,当李岩的斥候掌握了巡逻舰船的规律之后,偷渡就变得容易了。更何况他们只是过江,并不会沿着长江航行,所用时间很短。
所以,在李岩洗劫了军火工厂的一个多月之后,十一月中下旬,他们的船队终于分批返回了江北,进入了大别山,而国防军的侦探这时才刚刚查到石臼湖他们的第一个窝点。
老回回的部队获得了先进的军火,他们的队伍隐蔽在大别山区,这支乱民军队伍将成为大明朝廷的心腹之患,可惜现在还没有人认识到这个隐患的危险。
老回回的队伍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牛金星和李岩都一力的主张老回回应该珍惜眼前居于大别山的优势,放弃流动的习惯,安定下来割地为王。现实的形势也教育了马守应,他现在也无处可去,于是老回回这一部乱民就在大别山安定下来。为了让手下的各部首领也能安稳的住下来,牛金星也采取了一些办法,杀富济贫的事情还继续干,否则粮食财富从何而来?但是“杀富济贫”的口号是不敢喊了,这个口号让中华日报批判的像臭狗屎一样,人见人憎,就连类似的口号也不敢提,因为那就像自己喊:“我是强盗!”是一样的。不喊口号也要杀富,当强盗就当强盗吧!几万人总要吃饭啊!
但是大地主的土地分给当地贫民的是少数,大部分就非配到大小首领的手中。有了自己的土地,流寇首领变成了大地主,他们就要看好自己的家,守好自己的地。就这样,大小头领们也就安定下来。
牛金星又把山区的乡村划分为农庄,按照各部首领的地位、势力分配给他们,这些首领除了自己的土地,还可以收缴当地的赋税,首领变成了领主。当然了,那个“老回回来了
不纳税”的口号就不能在提了。这些首领们为了管理农庄,就找一些识文断字的来当师爷,于是师爷就成了基层的行政官员。
各位首领都成了领主,老回回马守应的地位自然就要有个说道,否则如何体现领导的威严?于是不少人就劝老回回称王。部下的劝进是真心的,首领地位高了,他们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但是老回回还算明白,没敢称王。但是总要有个地位称呼吧?还是牛金星脑子灵,他说:
“公侯伯子男,我们就选一个‘侯’吧!天下的侯爵多的很,在来一个也不显眼。我们现在占的地盘属于潜山和岳西,‘潜山’二字不好听,我们就用‘岳西’二字,称为‘岳西侯’,主公您看可好?”
就这样,岳西侯诞生了!
李岩又说:“我们的义军也该有个名称了,既然是岳西侯的部队,那就叫‘岳西军’。如何?”
于是,岳西军也诞生了。
为了管理数量众多的农庄,牛金星又设置了一个“正堂”的官职,衙门就叫做“正堂府”。他们现在占的地盘跨越了四个县,县城也占了一个,叫做“县”“州”“府”都不太合适,所以他就想出了一个“正堂”,首任正堂官就是牛金星。
既然地盘、土地都是自己的了,那么就应该约束军纪了,起码在自己的地盘上要约束军纪,总不能自己抢自己吧?
老回回这股势力进入大别山之后变化很大,他们从流寇变成了占山为王的小军阀。山贼、土匪没有这么大的规模,所以不能称之为土匪。他们占据一地,停止了流窜,因此也不是流贼了。他们还有了初级的政权模式,这就更像军阀,只是小一点,叫小军阀吧。总之与西北的乱民队伍有了本质的区别。
......
在安东造船厂制造的两艘500吨客轮已经竣工下水,目前正在近海做测试性的航行,这两艘中小型的客轮是为运河航运准备的,为此,仿照长江航运开通的前例,国防军成立了运河舰队,和运河航运公司。
运河舰队由黄海舰队负责组建,全部采用内河快艇,同样要组建一个陆战团,在各地码头驻军,还要成立保安镖局。从山东境内开始,部队向南北两个方向推进,建设站点码头,宣传运河航运的业务。
运河上的站点密集,从南向北数,仅大城市的码头就有12个:杭州、苏州、无锡、镇江、扬州、淮安、济宁、德州、沧州、天津、北通州、京城,大小码头都算上就有数十个。这个时代运河的船是可以进入北京城的,但是国防军却是不敢在京城驻军,京城的码头只能建一个保安镖局。
在运河沿途凡是还没有邮政业务的地点,同时要在码头上建立邮政所,办理邮件、电报业务。
在去年成立的长江航运上,除了客运之外,还有货运业务,事实证明这种货运业务有极大的市场,它实际上融入了现代的物流概念。
客人的货物,大到几千几万斤,小到几斤几两,都可以交付运输,货物的提取方法,有送货上门的方式,也有客户自己提取的方式,极大的便利了客户。在此之前,民众只能自己雇佣船只运输,或者委托亲朋好友携带。朱家的航运业务是开创性的,因此也赢得了巨大的市场。特别是航运和邮政、电报业务的配合,极大的方便了客户。
长江航运的客货运业务这种模式,也同时会在运河航运上展开。
此前开通的武昌到汉中的汉水航运,同样是生意兴旺,他们也已经有了汉水舰队,和对应的航运公司。在江南还有很多河流可以开展内河航运业务,都将逐步展开。但是要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有国防军的水军、陆军的保护,军力不能到达的地方,是不敢开航运业务的。
--- 第312章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