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万化还注意到一份来自台湾的电报:孙和斗报告经过试验证实了生产火药的副产品就是上好的肥料。朱万化指示立即筹备建厂,初期建设规模不要大,目的是取得经验,要留有扩建的余地,把肥料和火药生产联合起来,并且加强保密管理,毕竟它涉及到军火的生产。
肥料定名为“尿素”,继续扩大试验规模,并且要考虑北至辽宁,南至琼州、南交口,在广泛地域进行实验。
陕西毛九华报告:沙柳的种植效果特别好,目前已经是泾河流域的主要种植品种。
朱万化批示,可以实验每年收割两次沙柳枝条,但是要注意保护好沙柳的根系。收割的枝条粉碎干燥后储存,实验其作为饲料的效果,如果好,可以考虑大规模的圈养牲畜,生产肉类和奶制品。另外实验其作为造纸原料的可行性。这两条实验如果取得成功,就会为当地农民找到新的经济来源。
台湾的铁路已经南北贯通,开始考虑支线建设,山东的一段铁路也已经通车。铁路的正式运行就带来了新的问题,一个是通信能力、安全设备、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另一个就是各种铁路设备、装备,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革创新。
例如:现在的这些铁路都是单轨运行,这是因为财力、钢铁产量的制约。在两个车站之间只有一条轨道,两个方向的列车都在同一条轨道上行驶,这就要有一个严格的控制办法,否则就会撞车!这个办法既不能靠人的大脑记忆,也不能靠文字记录,因为轨道的通行状态随时在变化,变化的频度很高,一般的记录方式都不可靠。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以前的章节说过,这个通行权就是一张“牌”,牌在谁的手里,谁就有通行权。它是在信息高度发达之前的产物,是个纯机械的自锁装置。历史上中国最早的铁路出现在清代,那个时候的信息沟通方式是极简陋的,要想严格的控制通行权,这个机构就要十分可靠,因此它是一个设计巧妙的机构。
朱万化只是知道其原理,这种古老的东西还是无处可查,于是只能按照这个思路自己研究制造。现在他们掌握了电报的技术,就可以利用电在两个车站之间传递信号。
一条线路两端的两个车站之间的装置必须联动,还要有自锁的功能,这就成了一套机电结合的自锁系统。
台湾、山东已经运行的铁路都在使用这套装置。朱万化要求他们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改进。
铁路上初期的的车次比较少,以后必然会逐渐增多,它的第一个结果就是铁路调度的信息量会猛增。车站上现有的通信手段就是有线电报,随着信息量的增加,电报的通信速度就会成为发展的阻碍。更好的办法就是电话,电话的研制已经迫在眉睫了。
如果暂时不考虑复杂的电话转接交换技术,单从一对一的通话技术来看,那就是声波转化为电波的送话器和电波转化为声波的受话器的技术了,通俗的说就是耳机、话筒的研制,应该是不困难。因此,朱万化翻出最老式的耳机、话筒的资料,酸锌电池资料,进行整理,使人送往台湾,给通信设备厂下达了研制电话的指令。
朱万化要求的是那种最老式的“摇把子”电话。要求通话的一方摇动手柄,实际上是摇动了一个小型的发电机,电波使对方电话的电铃响起来,然后双方拿起听筒开始通话。通话的电力供应是话机箱底部的一个大电池。
干电池的难度太大,现在的工业水平做不了,因此朱万化的资料中提供的是酸锌电池,它可以用直流电机充电,因此可以反复使用,只要密封的好,还是很方便的。
硫酸的制作古已有之,原料是硫磺。
现代人都知道,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竞争,现在的铁路刚刚起步,各
种产品装备的技术都是落后的,为了刺激技术进步,产品不断更新,朱万化也要引入竞争的机制,独此一家就会固步自封。因此,对于向铁路提供主要装备的工厂,朱万化开始分割他们,使之成为两家、三家,甚至是更多家独立的实体工厂企业,具体实施竞争的机制。同时用股份制的形势,引入更多的资本,要避免朱家一家独大。
因此,生产轨道的工厂、机车车辆厂、通信设备厂等等全部划分成多个工厂,各自形成自己的品牌、产品。
......
经济制裁执行了一个月,效果还是有的,北方的山西、直隶因为自身缺粮,粮价直线飙升,已经超过了预计的每石稻米二两银,造成社会上的恐慌。由于中华日报的宣传,粮食涨价的原因是瞒不住的,百姓、士绅纷纷指责官府衙门。
由于支援陕西治理各省调拨银两是朝廷的圣旨,他们也没有办法向朝廷打小报告,但是这两个省都是相关受益省份,数量都是五万两,相对数额比较大,因此,他们还硬挺着观望。看其他省份的态度。
福建虽然不缺粮,但是其他商品的依赖程度很高。由于临近浙江、台湾的原因,其商业,工业比其他的省份要发达,因此,工商业的损失很大。有的工厂因为原料进不来,不得不停工停产,甚至有一些企业开始外逃,他们逃往浙江、台湾太方便了。工商业的头面人物开始威胁官府,若不改弦更张,他们就要发起立宪的风潮。
福建是非相关省份,调拨的银两只有两万两,他们又是比较富庶的省份,相对数额比较小,因此很快就出现了转机。福建巡抚邹维琏与朱大典有共事的交情,与浙江巡抚梁廷栋关系也不错,因此,他通过梁廷栋陈说:福建今年局部灾荒,钱粮一时紧张,没能及时调拨。现在府库周转已经没有问题,可以立即调拨银两,希望联省及早解除制裁。
有态度就好办,联省方面立即解除制裁,并且在报纸上公布,当然也不会忘记为福建解说几句,面子还是要挽回的。
这个形式对于北方的山西、直隶压力就大了,他们的经济情况都不是很好,拿出五万两也是有一些困难的。于是他们联合在一起派使者到开封,争取能够减免一些。
时间已经是崇祯八年的六月中旬,正是一年中最热的天气。户房(主管钱粮经济的)侍郎马士英接待了他们。
马士英已经得到了授权,同意减免,原因就是这两个省,特别是山西的确困难一些,也不能过于逼迫他们。善始善终,能解决问题才是最好。否则,不拿银子的就算了,明年怎么办,是不是别的省都不拿了?逼迫过急他就破罐破摔了,联省还能派兵打过去?
在户房的客厅里,三人对坐,桌子上摆着香茶。对于炎热的夏季,客厅里的凉爽让人很舒服。两位使者凉爽的感觉很好,他们也很奇怪,这个房间门窗紧闭,为什么这么凉爽呢?也没有看到冰盘呀?
古代人也有调解温度的办法,就是在室内放上一个大盘子装上冰,用来降温。那冰是从冰窖中取来的,冬季在江河湖泊中凿取存大块的冰存入窖中,当然也只有达官贵人能有这种享受。冰盘的降温效果很差,不会像冷气那样明显。
古代的官府春夏秋冬就是那一套,冬天里面可以穿棉衣、皮毛衣服,夏季可以穿一件单衣,但是办公的场所官服是必须穿的,长裤子也要穿,否则官服下面露出一双毛茸茸的大腿来成何体统?官员的裤子是红色的,所以俗语中有“红官绿娘子”之说。在炎热的夏季,这一套服装穿在身上那还真是需要一点功夫,一般人都受不了。不信的话,到了三伏天你穿一件长度达到脚面的大衣试一试,保管你像桑拿一般的舒服!
因此,联省的官服才有一套夏季服装,
长度短了,在膝盖上方,材质是丝绸的,就连官服上的衣袋都没有了,马士英穿的就是这种官服。
如果是一般的公事房,那两位使者就要挥汗如雨了。因此,室内的凉爽他们感觉特别强烈。
新奇是新奇,他们是来办事的,现在不是说闲话的时候,还是正事要紧。
“马大人,我们此来的目的想必大人已经知道了。这些年来北方之地已经是多年的灾荒了,我们两省的主要财源还是农业税收,灾荒之年能够收多少税?有的地方不但不能收税,难免还要赈济。我们也知道治理泾河有益于天下,怎奈钱粮捉襟见肘啊?五万之数实在拿不出来呀!哎!......”
山西的确是这个情况,但是直隶就未必了。直隶的财政直接归朝廷的户部管辖,即便直隶本省赋税不足,朝廷的国库是有银子的,直隶可以直接调拨!这就是直隶得天独厚的好处。直隶不拿银子,实际上就是朝廷的态度。不过这是大家心中有数的,不便说破就是了。
他们说不下去了,马士英就说话了,他说:“两位也要体谅联省衙门的难处,朝廷的圣旨是明发的,各省都按期按数调拨了银两,结果黄河边上的两个省一两没有,也没有个缘由,你让拿了银子的省做如何感想?明年怎么办?有了前车之鉴,大家都依样画葫芦,治理泾河可就半途而废了,这可是大事呀。”
那两位使者听着这个话像是有门道,心中暗喜,一连声的说:“是!是!”
马士英又说道:“你们应该早点来商量,免得大家都受损失,其实联省衙门也议论过了,知道你们的难处,可以酌减。但是,你们是黄河沿岸的省份,与其他的省毕竟不同,其数量一定要高于两万两之数,你们自己报一个数,我们再商量。这样可好?”
这两位把心彻底放下了,他们来的时候也是各有使命的,能减下来,还是要拿银子的,否则粮价受不了啊,连带着京城也受了影响。
这就应了朱万化当初的那句话:“粮食也是武器,而且是更厉害的武器!”
其实马士英的话也已经点明了,高于两万即可。于是“三万两”成交!皆大欢喜。
这回有心情了,其中一位问道:“马侍郎,你这客房为何这么凉爽?有何妙诀?”
马士英站起身来,走到一侧的墙边,用手指着上方,墙的顶部有一个长方型的木盒子,正面是百叶窗,那窗上有一个红色绸子布条在不停的飘动,显然是有风吹出来,风力不大微微的。
马士英说道:“房顶上有一个进气口,进气口是能转动的,他尾部的风翅使它总是迎着风向,于是风就吹进来了。这个木盒子里边,是散热的铜管道,管子里是不断流动的水,水是从水井中来的,水井中的水很凉,于是吹入室内的风就很凉,这屋里就凉爽了。”
这二人听得目瞪口呆,天下竟然有这样的办法?不得了!都说朱家的奇淫技巧了得,今日是领教了。那水又是如何流动的呢?还是想不通。
马士英又说道:“到了冬天,用锅炉烧热水,灌到下面这个散热管道中,它就散出热量来,室内就暖和了。”
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墙的下部有裸露的很粗的铁管道。
这一套东西,就是冬天取暖,夏季降温的装置,衙门办公的主要房间都有配置。
之后马士英又引导着他们到室外参观水塔、取水的水泵、烧暖气的锅炉。这两位使者大开了眼界。
此后,在中华日报上公布了直隶山西调拨银两的消息之后,同时也公布了免除云南、贵州两省的调拨银,因为这两省特别的穷困,应给予关照。
至此,经济制裁的行动圆满结束。
--- 第362章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