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渡河

“淮河在凤阳一段,就绵延数百里。”张素说道:“其中暗道,渡口,数不胜数,我们可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张轩说道。

“对,大军分为数路,一起渡河,其中东侧为虚,西侧为实。”张素说道:“令周将军把守下游,争取时间。想来官军攻破数道浮桥,也是需要时间的。”

“趁着这个时间,一口气,将大军渡过淮河。”

张轩沉吟一会儿,说道:“分道渡河?”

这个办法好不好,张轩说来很不好。

缺点非常明显,第一水上的战斗没有优势的情况之下,张轩无法保证周辅臣能牵制住下游的水师。第二,渡河不仅仅要考虑淮河之上的问题,还有考虑对岸的情况如何?

不说别的,如果分道渡河,每一处第一批上岸的士卒都不会有多少战力,如果张轩是马士英的话,就在这个时候,放出手中最精锐的人马,来一个马踏连营。

一个个将桥头堡给挑了。

但是有别的办法吗?

张轩说道:“大军渡河,既然分道渡河,那就是浮桥越多越好,我们有足够的材料搭建浮桥吗?”

“末将,可以从上游调下来一批渔船,可以用来建浮桥。”周辅臣说道。

有船最好,有足够的船只并在一起,上面铺上本板,就是所谓的船桥。这东西比木筏什么的好用多了。

“那么,你能不能支撑一天一夜时间。”张轩说道。

周辅臣一时间沉默了。

他知道他这个问题,关系重大,关系到这一战的成败,这数万人的生死存亡。他很想说可以,但是嘴上似乎挂了千斤重担,就是张不了口,他在心中翻来覆去的想,最后才说道:“可以。”

“好,既然你说可以,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张轩说道:“需要几天筹备?”

“三天。”周辅臣说道。

“我给你五天时间。”张轩说道:“我将数万将士的性命都交给你了。”

“是。”周辅臣说道。

且不提周辅臣这般下定决心,这一次决定不容许失败,单单说,下游沈廷扬所在之处。

临淮县北边的码头之上,

此刻这里早已被封锁的严严实实的,被官府征用了。沈廷扬的大营就驻扎在此处,此处有建造好的码头,虽然不够沈廷扬船队停泊,但也省了沈廷扬很大麻烦。

不过,这一次,沈廷扬却要腾出来不少空位来。

无他,路振飞要到了。

路振飞接到沈廷扬的口信之后,也知道沈廷扬再在临淮县待下去,也有一点强人所难,毕竟沈廷扬本职是改漕为海,并为辽东,山东,北京一带提供粮食,而不是在这里作战。

而且听说,沈廷扬大败贼人水师,大概也觉得贼人水师不足为虑了,故而也匆匆征召了一些槽船,从洪泽湖逆流而上,来到了临淮。

沈廷扬之所以这样的做,就是为了路振飞接风洗尘。

“季明见过路公,路公这边请。”沈廷扬在码头之上迎接路振飞说道。季明就是沈廷扬的字。

“季明这一次,帮了我大忙,来日定然为季明请功。”路振飞双手扶起沈廷扬说道。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我已经在城中设了酒宴,还请路公赏光。”沈廷扬说道。

路振飞岂能不过沈廷扬面子,双方觥筹交错之事,就不必细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沈廷扬说道:“既然路公已经到了,季明公务在身,就不在此地久留了,还请路公见谅。”

路振飞自然是再三挽留,不过挽留不得,只能让路振飞离开了。

不过匆匆一日,临淮县之中,就换了人。

沈廷扬在淮河之上,长出了一口气,说道:“总算是将这个烫手山芋给扔出去了。”

兵危战急,谁知道会出什么事情,哪里有他海上运粮来的轻松。这个年头,一个个看上去精明强悍之辈,登上领兵大臣之位,都没有一个好结果。连卢象升这样的人,都战死沙场了,故而沈廷扬固然有报国之心,却不想轻易踏入是非之场。

沈廷扬离开临淮的当夜。

数十艘大小船只,乘着夜色来临淮北边淮河对岸,

大小船只都隐藏在芦苇荡之中。

“大人,有一点不对劲,对面的船只似乎与我们当日所遇见的船只不大一样。”周辅臣的亲兵说道。

周辅臣此刻在一艘小船只上。

小船不过数米长,一两米宽,上面只能乘坐十几个而已,连船帆都没有,只有船上似乎压着一些重物,一桶一桶的,不是别的,就是火油。

周辅臣说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如果牵制住官军水师一日一夜。

这个问题对周辅臣来说,几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水面之上,又不是陆地之上,陆地之上可以层层设卡,攻破一道,还有一道争取时间,但是水面之上,能如此吗?

周辅臣并不看好,而且临时建起来的浮桥有什么防御能力,周辅臣什么也不用做,乘船撞上去,这浮桥准会变成稀巴烂。与其寄希望于浮桥,还不如寄希望于天气。

让老天爷大风大雨数日,这船只出不了港最好不过了。

不过,这样一来,人也渡不了河。

思来想去,周辅臣只想到这个办法,就是先发制人,让敌人先慌乱起来,才能更好的争取时间。所以他才做今日之事,他抬头看着月亮,此事的月亮只有一半,他心中暗道:“上游已经准备好了吧。”

周辅臣所在的位置,往西几十里处。

灯火通明,无数人在正忙碌着,一艘艘小船横排在一起,正在努力的拼成一条船桥。

张轩身边,无数火把照明,远远看上去恍如白昼。

“命令。”张轩铁青着脸,说道:“所有人轻装,只需带随时武器,还有十天干粮,其余的东西全部不要,不管是帐篷还是别的。”

张素说道:“是。”

张素知道,眼前这一切让张轩失望了。

他以为他能做到如同解放军渡江一样,井井有条,一口气搭建数道浮桥,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计划早就分解好了,每一个营头都安排好了,但是事到临头,还是一片慌乱。

张轩本想不打火把的,毕竟这么多火把聚集,明晃晃的,数里之外,就能看到火头,知道是大军,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地方失火了,这样的情况,想要瞒过人,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说不定,这个时候,临淮与凤阳都已经得到消息了。

只是大军并不是张轩的汝宁军,汝宁军或许可以做到,乘着月色渡河,但是其他各部是决计没有这个训练的,张轩才不得不如此。拼命的提高速度。

“大人,只有十日干粮,恐怕不行吧。”张素说道。。

比较过了河之后,是一场攻城战,打起来不知道要打上几日,十日也太紧了一些吧。

“已经入秋了。”张轩说道:“我不信凤阳城外,今天一点庄稼都没有,只有收了野地的粮食,就足够大军支撑下去了。”

离开河南这重灾区之中,张轩发现南直隶不愧是大明精华所在,很多地方粮食种植面积都不小,特别是凤阳附近,史可法在这里屯田,让凤阳一地可以支撑数路大军,可见史阁部在内政之上还是有建树的。

故而进入凤阳城外,就能就粮于敌,并不是张轩的妄想。

“报,夜不收的消息,凤阳城之中有动静。”一个亲兵飞奔来报。

第十章 装备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五十六章 凤阳城三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九章 攻城三第六章 萧县第二十二章 许都之胆第四十章 吴之屏的决定第六十五章 信阳城第九十五章 黄得功之勇第一百三十七章 临危受命第二十二章 朱仙镇二第九章 搓扁捏圆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贵的火器第八十六章 何腾蛟的选择第九十章 刘泽清跑了第五十章 兵压凤阳第七十一章 前哨战第十三章 城陵矶之战四第八十三章 东床对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战四第七十三章 张可望失言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四十六章 大火连百里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贵的火器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十四章 再战陈洪范第九章 攻城三第六十八章 后援第八十四章 断小商桥第九十四章 曹营至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营第八十一章 郧阳之战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华三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六十二章 顺清之间第六十六章 钱粮二第二十六章 兵败如山倒二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一百零八章 战斗间隙第七十九章 联姻之谋第二十四章 路振飞雄起第九十四章 黑虎头旗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时中第四十九章 临淮县之变第八十六章 湖口现状第十二章 作坊第六十一章 襄阳余波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十章 绿帽子第十九章 刘洪超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六十章 叛第三十四章 缺口争夺第二十一章 谈判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关之战落幕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六十五章 信阳城第二十四章 饵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贵的火器第五章 临湘之战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七十四章 临阵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三十四章 投名状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战第八十章 纵被无情弃,不能休第七十九章 刘承胤第十七章 失败的腊八宴第四十九章 年轻气盛李郎君第四十七章 覆军杀将四第六十八章贺虎头第七十七章 黄得功之死二第四十四章 善后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十七章 金声桓的抉择第七十六章 大夏军制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四十七章 破刘良佐三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敌黄得功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贵的火器第四十五章 与妻书第七十三章 曹营长史第六十五章 钱粮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谁之过也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华第八十六章 夜谈第五十六章 吴氏兄弟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六十一章 大军过临颍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战三第七十一章 凤阳地动三第十四章 以炮制炮第七十四章 凤阳地动四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四十一章 登陆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七十九章 联姻之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