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将之姿

阮大铖听两人的对话,不由的一笑,说道:“张将军如此果决,实在让在下佩服无比,我万万没有想到,钱老儿居然会如此,真是时穷节乃见。”

一行人之中,阮大铖感觉最为痛快。

阮大铖与钱谦益的关系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只不过他现在跟随罗玉龙,对以前的是是非非暂时按下不表,并不是说阮大铖宽宏大量。而是他知道他在罗玉龙身边,还没有站稳脚跟。很多事情都不能做,否则私心太过的话,会动摇罗玉龙对他的信任。

今日之事,阮大铖觉得再痛快不过,东林中人,一个个以忠臣自诩,阮大铖甚至想今天钱谦益的表现,让诸多东林人士知道之后,有什么脸色,东林领袖与自己这个阉党一并投贼。

阮大铖一想起来,就觉得好笑之极。

没有比这个更好像的了。对张轩的感觉也多了几分亲近。

张轩听了阮大铖的话,心中暗道:“似乎阮大铖你是什么忠贞之士。”

不过,这话不能说出来,太过打脸了。张轩轻轻一笑,说道:“阮大人,我对东南人才了解不多,却不知道东南有什么人才。至于文臣士大夫我就并不问了。想知道东南有没有什么将才?”

张轩已经找准自己的定位了,见识过张质的内政能力,张轩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看上去有很多新想法,新思路,但是缺乏执行能力。恐怕在内政能力上也比不过张质。

张质在明末也没有什么名声,不知道是早死了。还是别的原因。张轩猜测张质的内能能力,在当世恐怕也不是第一流的。再加上张轩费了这么长时间学习行军打仗,自觉是入了门栏。如果就此放弃,也太过可惜了。

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外戚大将军,开国大将。政坛大佬,将来打平天下之后,什么也不管,带着罗玉娇天南海北的优哉游哉就行了。儿孙头上再有爵位,说不定孙子辈还能尚公主。

历朝开国大将之中,有这样待遇的人也不少。

故而张轩决定放弃在文官方面插手。这一次如果不是阮大铖劝降不顺利的话,张轩也不会出手。而且如果不是张轩决定不与文臣走得太近的话,即便出手,也不是这个样子。

相信即便是钱谦益将来位高权重之后,也决计不会感谢张轩这个引路之人。

真因为放弃如此之多,张轩准备多加强一些自己在军事之上的实力。这一句话,其实也是没事找事的客套话。找将才来江南找,本就是一个笑话。

“将军有所不知,江南文风鼎盛,才子佳人,那是历代不缺,但是将才,却是少之又少,历代将才多出西北,汉代就有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之称,而到如今,将领多出九边,江南也只有义乌一地,被戚将军提携出了不少将领,其他地方根本没有什么将领。”

说到义乌,阮大铖忽然一顿,说道:“说起来,金华一带还真有一个将才。”

“却是何人?”张轩问道。

“许都。”阮大铖说道。

张轩本是随口一问,却不想还真问出一个人来。连罗玉龙也感兴趣,说道:“许都是何许人也?”

阮大铖说道:“启禀殿下,许都乃是金华人,也是读书人出身,好兵略,家中也是当地豪强,与陈子龙相交甚好,甚至有人向朝廷上书,推荐许都为将,不过都不了了之,这牵连到一件故事,崇祯八九年的时候,崇祯下令各大臣推荐有能将兵之人,而有人推荐了一名武僧,崇祯下令召见,拨给他三千兵马,出城迎敌,接过被军中抵制,到手的只有几百羸弱之兵,被迫出城,被东虏围在河边,部下或降或逃,他本人战死。如此大败之后,朝中皆言,江南之人不可为将。于是许都虽然有人推荐,不过嘉奖而已。就在今年出了一间事情,许家豪富,而家中无人为官,自己虽然有功名,但是也挡不住地方官的贪婪之心,上面催税,催得紧,下面的人自然实心有事,将地面百姓逼反不少,而许家在当地有些威望,许都与这些起事之人,也有些来往,官军就将许家也纳到其中了。许都当然不能从命了,他太知道,入了衙门,生死都由不得自己了。故而他聚众闹事,金华方面向上报是谋反,此刻正僵持着。不过,听说杭州方面已经派了陈子龙去了,想来陈子龙一到,许都定然会投降。”

“此事我怎么不知道?”张轩大喜说道。一想到,他在江南的情报网,不,他在江南根本就没有情报网这东西可言。有些东西,阮大铖知道,而张轩却是不知道的。

不过,张轩从这里听到了机会,对罗玉龙说道:“殿下,如今局面,势如破竹,江南几乎没有抵抗之力,故而我们没有必须聚集在一起,最好是分兵,而许都之事,却是一个机会。末将之所以一定要逼着钱谦益投降,就是要在江南找合作之人。不管许都怎么想,他此刻与官府之间,已经有了隔阂。如果能将许都纳入我们麾下,在金华一带,也就人支持,岂不是大妙。”

江南毕竟是江南。

张轩一直在想的,就是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划分敌我,是首要问题。义军在北方所向披靡,是因为北方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天灾人祸之下,朝廷依然重负不减,想活命只有加入义军之中。

这是大势所在。李自成所向披靡的最重要的原因。

而江南却是不一样的。

江南富足,虽然在官府士绅,乃至于天才的压迫之下,百姓已经并不堪重负了,但是仅仅是不堪重负了,还是活下去。许都这样事情,也发生在很多地方,不过许都是一个典型而已。

许都所为并不是起义,而是抱团与官府讨价还价。

中国百姓没有到生死关头,是不会起来闹事的。

为什么江南易平难定,就是这样的。不管生死关头,百姓是不会投向义军,在他们看来,平素在地方有威望的士绅更值得投靠。有这样不稳定的因素在,才是易定难平的原因所在。

但是有许都这些人在,义军很容易的掌握金华一地的虚实。甚至从许都部众之中选一些出来当金华的地方官,想来这些人定然是忠心耿耿。

罗玉龙听了之后,说道:“阮先生说,这许都很容易投降,到时候大军岂不是白跑一趟?”

“所以,我提议分兵。”张轩说道:“大军兵分三路,一路往松江而去,一路从苏州攻杭州,另一路南下金华。金华这一路,是我说的,我自然带兵南下,却不知道世子意下如何?”

罗玉龙听了之后,立即明白一个问题,看上去分兵三路,其实是两路。

无他,常州与苏州之间,隔了一个太湖,松江在太湖之东,张轩南下,定然走太湖之西,罗玉龙去苏州却是要走太湖之东。

也就是说进攻松江与苏州,几乎是可以归为一路。而从常州到金华,却是走相当远的距离。路过数府县,这才是真正的分兵。

罗玉龙沉吟一会儿,说道:“既然你想去,就去吧。这里交给我便是了。”

张轩说道:“多谢殿下恩准。”

罗玉龙说道:“既然如此事不宜迟,回去之后,就快些准备吧。”

“是。”张轩说道。

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华军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二十六章 襄阳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马威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五十一章 寿州之战第七十章 南明决策第四十九章 张献忠预谋湖广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墙之议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战四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战二第七十章 论功行赏第九十七章 李东君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墙之议第五十二章 火铳兵的契机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二十五章 追击第六十二章 河南节度使李信第九十四章 困兽二第八十八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第六十八章 凤阳民情第四十一章 登陆第七章 樊城关之陷第十四章 以炮制炮第六十五章 七月战事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十二章 天下形势在指掌第一百二十七章 郑经的疯狂三第二十三章 决策第七十五章 分道扬镳第一章 淮河之上论形势第二十四章 饵第一百二十五章 龙能大能小第六十四章 奠坟第七十六章 二胜第七十九章 吴自兰来投第六十二章 顺清之间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五十章 平城第五十五章 华夷之辨第九十九章 赴汤蹈火第一百章 赴汤蹈火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营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阳第八十二章 马士英的应手第三章 抢饭第二十章 火并第十七章 金声桓的抉择第八十一章 常国安三第三十二章 城中对策第三十章 破孟家庄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二十五章 誓师第五十六章 吴氏兄弟第三十九章 夺回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阳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陈州三第二十六章 襄阳第十九章 敌袭第五十一章 立营第一百一十五章 陈州城下第十章 万石第七十四章 临阵第四十一章 夺门二第七十章 决战之前二第一章 决河之意第六十四章 劝进二第三十五章 崇祯十六年的元宵第九章 枣阳之战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蕴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顾第六十一章 襄阳余波第九十六章 困兽四第二章 樊城二第三十三章 我是谁?第五十五章 行路难第八十三章 东床对第七十四章 临阵第五十八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二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十八章 血溅腊八宴第三十九章 攻守乱象第六十八章贺虎头第一百三十三章 郑国公张轩第一百零四章第十六章 骄兵之计第五十章 杂务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余波第五十二章 不见长安见浮云第五十九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三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七十二章 刘文秀东行记第六十九章 决战之前第二十五章 追击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七十四章 刘文秀东行记三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十九章 敌袭第十二章 千斤将军炮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