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樊城二

阿济格远远的看着樊城关,说道:“区区小城,谁给本王拿下来。”

“主子,奴才愿意。”尚可喜大声说道。

尚可喜一说,身后不少将领纷纷上前说道:“臣等愿意为先锋。”

阿济格说道:“平南王,这事情就交给你了。”

“喳。”尚可喜说道。

“其他各部都要从平南王调遣。”阿济格说道。

比起别的人,阿济格还是比较相信尚可喜的。原因无他,尚可喜要比其他新附军要可靠的多了。

而且尚可喜也接触过火炮,军中这一批火炮都在尚可喜的手中。

令尚可喜主持攻樊城之事,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不过,阿济格所说的主持各部人马。绝对没有八旗各部,与蒙古骑兵。

这些人马,绝对不是汉人可以染指的。

尚可喜接令之后,立即排兵布阵,大队人马在樊城关以北列展开阵势。

前列火炮,数量不多,大概有十几门。都是红夷大炮,这些火炮大部分都是明朝所制的。

明朝红夷大炮都布置在北方边境,与北京城头。

清军本身还有一些红夷大炮,但是清军所铸的火炮,质量与数量都不足。

比不上明制火炮好。

要不是清军继承了崇祯的遗产,他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红夷大炮分布在各军前线,不管是阿济格军中,还是多铎军中,都有不少。

火炮后面,是无数旗帜招展,此刻无数人议论纷纷的,不过听起来大多都是塞上的口音,这些大多都是投降的边军。

而两侧无数游骑环绕,是蒙古精骑,而八旗士卒都在后面压阵。

似乎是吸取了潼关城下的教训。

才摆出来这个阵势。

樊城关头之上,李过皱眉看着北方的阵势,又看着脚下樊城关,眉头皱着紧紧的。

眼中的怒火就要喷涂而出,说道:“曹营想要借刀杀人。”

樊城关是一座依靠汉水所建小城,似乎护住了一个渡口,这个渡口渡过汉水,就是襄阳北门了。

城池不高,不过两丈左右。

而且年久失修,大片大片枯草,城池之中的裂缝里面钻了出来,一个个拼命的向上挣扎,甚至有一些都有一人多高。

不用看别的,就看城头之上,几乎要将人淹没的荒草,就知道这一座小城有多少年没有修葺了。

当初闯营南下的时候,在这樊城关根本没有遇见抵抗。依靠这座小城抵挡数万大军,让李过怎么想,都觉得不对。

“李将军。”袁宗第说道:“小不忍则乱大谋,不管怎么说,杨将军没有制我们于死地的心思。最少我们的后路是畅通的。”

周辅臣在汉水之中,他已经征召了千里汉水之上大部分民船,特别是襄阳一段,襄阳北岸根本找不道一艘船只。

只要闯营残部想要撤退,随时可以撤出去。而渡口就在樊城关之南。

李过深吸两口气,努力平息呼吸。他也知道现在的局面由不得他了。

他已经不是当初的李锦了。

在李自成兴旺发达的时候,不管是为了显摆也好。为了别的什么目的也好,为李过改了名字,改为李锦了。

只是现在大顺早已成为过去式了,连叔父李自成也不得不到罗汝才军中为质。

什么李锦,李过都很没有意思了。

他不再是大顺王朝得力继承人之一,此刻他即便是心存不满又怎么样。

能带军叛逃吗?

不说,李自成在罗汝才军中,单单是眼前大多数都是之前的判读,再加上闯营不知道多少人都死在清军手中,可以说是血海深仇。

李过宁可投奔官军,也决计不会投奔清军的。

李过说道:“袁将军,可敢与我城下走一遭。”

袁宗第说道:“你的意思是?”

李过用力的跺跺脚,说道:“这城池能经受住几轮火炮轰击。如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刘叔的仇,我早想报了。”李过说道。

袁宗第看看了樊城关这小城之中,几乎密密麻麻的人头,数万大军拘束在城中,有一种人满为患的地步。

守城并不是人越多越好。现在李过早已下令依靠着樊城关两侧,分别在立下两个营地。三营并列。

袁宗第沉吟片刻,眼睛之中,也带出一丝恨意,说道:“不用你去,你坐镇接应,我下去走一趟。”

两人商议一定,只见东侧大营猛地大开营门,领兵出来的,不是袁宗第,而是刘芳亮。

闯营伤亡惨重,李自成的重将剩下的也不多了,有的不过是李过,袁宗第,刘芳亮,田见秀,白旺等人而已。

既然决定反击了。

闯营就不遗余力。

刘芳亮带着数千人马冲了出来。

闯营一路败退下来,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大部分步卒都被抛弃了。

与此同时,清军布置在两侧的蒙古精骑也出兵应对。

在西侧营地之中,袁宗第带着本部人马冲了出来,一瞬间两侧人马加起来有两三万骑兵在樊城关北方,交战在一起了。

清军的攻城阵势一时间被遏制住了。

双方交战的情况,几乎一个时辰一报,传递到了襄阳城之中了。

杨承祖就在襄阳北城的城墙之上,千里镜抽开,远远的看着汉水之中腾起来的烟尘,再听见隐隐约约与汉水滔滔之中的喊杀之声。

樊城关的位置在襄阳城偏西北一点,就是因为嘉靖四十五年的那一场大水,冲毁了樊城原来的城池。

重新修建的樊城关。比原址偏西边一点。

杨承祖沉吟良久,问道:“白将军,你觉得北岸情况之战如何?”

白旺在杨承祖身后一步,杨承祖虽然将白旺麾下派出城外不少,但是杨承祖也不想将事情做绝,白旺本部人马,都在襄阳城中驻守。白旺听了杨承祖的问话,微微低头说道:“樊城城池不修,坚持不了多久的。”

白旺对本地的情况是最了解不过了,其他他主持襄阳政事的时候,也有维修樊城关的想法。

不过,那个时候白旺一直觉得主要敌人在南方,而不是在北方。

谁知道情况变化如此之快。

杨承祖微微一笑,说道:“你是不是觉得我在借刀杀人?”

白旺说道:“末将不敢。”

杨承祖微微一笑,说道:“白将军待我以诚,我就明说了。我倒没有借刀杀人之意。闯营当年好大的威风,不过也是当年了,而今的局面,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天命在夏。”

“闯营与曹营毕竟同出一脉,我不会借刀杀人,不过我也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一件事情。”

杨承祖目光炯炯的看着白旺,说道:“闯营,大顺已经完了。现在天下之间能够抗衡清廷的只有曹营,只有大夏,如果他们还抱着旧时的地位不放弃,那么,就不要怪我让他们认清楚什么才是现实。”

白旺避开杨承祖的目光说道:“末将明白了。”

杨承祖说道:“当然,只要他们能放下成见,融入大夏,陛下宽宏大量,定然会量才施用。各得其所,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这一点,就请白将军转告几位将军了。”

白旺明白杨承祖的意思,他想当白旺当中间人,与闯营那些人商议。

杨承祖的本意还是想为大夏收复这些精兵悍将。但是不先打磨一下,这些人不会老老实实的听话的。

樊城关开战的情况,也好像是飞一般的传到了南边。也传到了宜城,而张轩与罗汝才正在宜城之中。大夏十几万主力都在宜城附近驻扎着。

第三章 往来无白丁第一百一十章 东进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无弘光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胜之余第七十章 南明决策第三十四章 失败的渡河第六十四章 劝进二第四十章 傅宗龙之夜袭第一百二十二章 归德侯家第十三章 腊八宴邀请第九章 搓扁捏圆第八章 攻城二第三十四章 水师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四十九章 郑森今日名成功第六章 明军的应对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态第十九章 刘洪超第五章 高斗枢第四章 往来无白丁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将星坠于野二第九十章 罗汝才之心第五章 取士第二十二章 炮战第十一章 罗玉娇的愧疚第十章 收兵第六十八章 凤阳民情第四十四章 拷饷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难平第二章 吴王六部二第十三章 腊八宴邀请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八十七章 袁时中的嗅觉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陈州三第八十五章 五里铺第八章 夹河对峙第三章 夺麦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来第四十六章 覆军杀将三第二十二章 许都之胆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间第七十四章 刘文秀东行记三第二章 决河之意二第三章 岳阳第二十六章 兵败如山倒二第七十一章 信得过第三十八章 夺炮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六章 匠作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二十四章 饵第四章 统领薛威第七十五章 凤阳地动五第三十五章 诱杀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观第十六章 等官军有变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五章 猛镇第八十六章 夜谈第六十七章 袁时敏的焦虑第四十一章 岘山争夺战第五十三章 伯父张质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阳江之役二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七章 万事民为先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四十章 水战四第六十六章 罗汝才交心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七十四章 凤阳地动四第八十一章 夹河对峙第二十章 谈判开始第二章 授田第八十六章 夜谈第六十四章 备战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三十四章 湘阴之战二第九十二章 送别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怜无人送荆卿二第九十二章 送别底一百零二章 南阳营首战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一百章 侠义第六十二章 淮安军的崩溃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风先至第八十三章 谁的心思第九十三章 下扬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怜无人送荆卿第三章 曹营内幕第五十五章 行路难第七十五章 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