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孝二

第八十九章 暗道

秦猛一路快马加鞭来到了长沙城南大营之中。将南边的情况,告诉了张轩。

张轩心中大定,虽然秦猛还没有说明张应元与何腾蛟之间的胜负如何。但是在张轩看来,不管是胜负如何,这一段时间之内,长沙城都没有援军了。既然如此攻打的长沙城的日子就要却确定下来。

张轩立即调兵遣将,将大量的火炮从水师上借调过来。

这似乎已经形成了惯例,凡是用到火炮的时候,从水师调用,连周辅臣也都习惯了。

接近百余门火炮,虽然因为要上船的缘故。比清军的红夷大炮的稍逊一些。但是用来轰击长沙城垣也足够了。

在张轩的命令之下,大队士卒前移,在距离成为两里左右的地方,形成一个个相对而来有些距离,但是非常密集的小方阵。在严密的步阵包围之下,无数民夫正在劳作。

是要建立起一座炮台。

以张轩对这个时代的火炮威力的估计,想要攻破长沙城墙,也不是一日两日。虽然明军的火炮不足。但也有不少。所以保护好好炮,就是相当重用的,张轩宁肯稳重一点,建立一个个炮台,设士卒把守,外面再有军队警戒。一个炮台炮手再护卫大抵有百余人上下。

而且火炮并不是完全陈列在南门之上。

城南仅仅是有一个方向,可以说,凡是张献忠破坏过的城墙,都有大炮对准。不过相比之下,有轻重缓急,虚虚实实的变化而已。夏军这样大举动作,根本瞒不过人。

隆武对着一切看的清清楚楚的。

但是他无能为力,当日一战,大败亏输之际,几乎将滇军给丧尽,也有赵印选兄弟带着千余人马逃回城中,不过滇军,滇奇营作为一个整体编制已经不存在了。

各部元气大伤,只是堪堪维持而已。为了弥补缺额。隆武不得不强征长沙城中百姓登城。

但是临时征调的百姓,仅仅能做一些辅助型的工作。而且长沙城墙有十几里长,十三个城门,最少一两万才能站满,更不要说,如果打起仗了,要迅速增援了。

隆武手中的兵力,不过是堪堪够用而已。

为了鼓舞士气,隆武更是每日金甲戎装,打着自己的仪仗巡城,让所有士卒都能看得见他,好鼓舞士气。

但这并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一日,隆武再次巡城。

他带着百余人走在砖石的城墙之上。大片大片的青砖,在风吹雨打之下,磨去了棱角,露出类似于岩石的本色。隆武一副意气风发的样子,甚至与一些士卒说说话,叮嘱他们要好生守护城墙,援军不日即到。

虽然一场大败,消耗了隆武很多威信。

大明皇帝的名分还是用些用处的。

在隆武的行动之下,长沙城中的士卒,好歹鼓舞了一些士气,准备坚守以待,那些并不存在的援兵。

不多时,隆武就转到了长沙城东南角天心阁上。

这天心阁乃是长沙城东南方向的一座角楼,也是整个长沙城制高点所在。在此处向西北看去,能俯视大半个长沙城,而向东南看去,将城外数十里方圆,尽收眼底。

马士英一路跟着隆武来到这里,见情况合适,请隆武屏退左右,说道:“何云从之言,未必没有道理,还请陛下慎思之。”

隆武轻轻一笑,说道:“你如此劝朕?即便朕答应,此刻的长沙城又如何走得了?”

马士英说道:“正要禀报陛下,就在天心阁下方发现一道密道,宽可行车,直达数里之外,陛下轻装简从,丛此地出城,想来贼人定然不会发现?”

“哦。”隆武微微吃惊:“带朕去看看。”

古代城防工事,从来不限于地面之上,有些暗门地道也是常有之事,并非到了后世大家才知道地下工事的,只是如这般蔓延数里,宽可行车的暗道,还是少见的。

这些工事都是洪武年间修建的时候留下的暗手,甚至有些因为年代久远,早以失传了,也是马士英详细的一处处的检查各个城楼才发现这个地道,或许是因为地下水的原因,天心阁地处高处,所以才有足够的土层,挖掘着样的地道。

隆武立即与马士英查看下面的地道。

地道入口是在天心阁下面的一处角落之中,推开石门,一股略带青苔与腐败的味道传来,似乎这里已经很多年没有人用过了。

马士英说道:“我已经派探查过了,出口就在数里之外。可以绕过贼军大多数斥候。”

隆武忽然一笑,说道:“马先生,你走吗?”

马士英微微一叹,说道:“臣已经老了。不想折腾了。”

马士英年过半百,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来说,并不算太老,只是近年来一系列战事,让马士英操碎了心,再加上丧子之痛,让马士英痛彻心扉,国事家事如排山倒海一般压过来。

让马士英迅速的老去了。

此刻头发几乎半白,怎么看不像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人,反而像是天命之年的老者。

随着殚精竭虑的考虑战局,让马士英有一种身体急速被掏空的感觉,他心中有一种感觉,他的大限将至。

虽然不知道,着些是不是错觉,但是马士英并没有想离开长沙的意思。人老了,面对这样的局面,“不想折腾”这四个字,虽然有些悲观,但却是心里话。

“朕也不想折腾了。”隆武说道:“如果天意如此,朕宁可死于此地。”

隆武与马士英不一样,隆武更多是不愿意落一个大权旁落,受制于人的局面。他的班底,他忠心耿耿的将士都在长沙。他可以离开长沙,但决计不可能将自己的班底都带离长沙。

也就是他到了广州之后,几乎可以说是孤家寡人了。

而广东丁楚魁,也不是一个纯臣。

与其这样,他不如身死殉国,为他已经在广州的弟弟,多积累一些威望。

毕竟人死为大。他在长沙殉国,为唐王一脉多增加一些声望,他弟弟继承皇位就多了几分把握。

“只是对不起辛童了。”隆武心中暗淡了几分暗道。他已经与曾氏说过了,在战败之后,他就想办法将曾氏送出长沙城,哪怕是隐姓埋名过寻常人的生活,只求诞下麟儿。能传承香火就行了。

只是被曾氏拒绝了。

一来是她誓与隆武共存亡,二来,她已经显怀了,快要临盆了。大肚便便,根本不良于行。如何能在贼人的追击之下,逃出生天,跑得慢了,跑不了,跑得快了,说不得一尸两命。

与其这样,还不如父子夫妻死在一起,也算是一家团圆。

“不过,此地却大有可为。”隆武将心中悲伤的感觉压制下去,努力将心思放在眼前。努力能守一日,就守一日,能守一时,就是一时。

马士英也很通透,说道:“陛下可以准备派遣精锐突击贼人之后?”

“正是。”隆武说道。

马士英心中也绝了让隆武逃走的意思,声音微微低沉说道:“以这个地道的规模,最多能通行一两千人上下,如此的话,非要挑选精锐不可。只是,城中堪称精锐的,已经不多了。”

隆武心中微微一叹,暗道:“何止是不多,简直是没有了。”

两人一阵黯然,此刻谁也没有说话,忽然听见沉闷的声音响起。轰隆隆的有如天边的滚雷一般,隆武的脸色微微一变,他知道这并不是什么滚雷,而是大炮。

夏军的攻城,正式开始了。

第一百零九章 滚滚狼烟第五十九章 斩龙第四十二章 岘山争夺战二第二十八章 王良谟第二章 釜底游鱼第九十章 罗汝才之心第九章 罗玉娇第八十章 人未至,风先到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六十八章 郑芝龙长江第一功二第十八章 谋徐州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会首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旧恨第四十四章 善后第五十八章 朱儿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十一章 陈洪范第一章 吴王六部第二章 家事二第八十一章 留守凤阳?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态炎凉第五十四章 临颍张家第二十一章 谈判第四十九章 覆军杀将六第七十六章 大夏军制第五十四章 临颍张家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战第一百四十章 别云间第六十九章 刘国能之死第五章 朝议大政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关之战落幕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马威第四章 往来无白丁二第七十四章 刘文秀东行记三第八十八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第八十六章 余烟袅袅第六十四章 寿州突围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一百一十八章 闯营的战略转向第一百二十五章 龙能大能小第七十六章 官军大败第五十八章 竭泽而渔第六十三章 罗氏父子第五十四章 临颍张家第一百二十四章 归德城破第六十章 铸炮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二十一章 医疗营第八十六章 夜谈第六十五章 七月战事第十七章 过河请兵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二十七章 西平营第九十九章 旧事第四十一章 尔虞我诈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兴元年第五十五章 行路难第二十章 伏击第一章 我为鱼肉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发第二十二章 许都之胆第十三章 腊八宴邀请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风先至第一百二十二章 归德侯家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征第九十四章 黑虎头旗第六十六章 李际遇第二十五章 誓师第六十二章 军令状第三十四章 缺口争夺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二十一章 谈判第一百一十五章 陈州城下第二十六章 论东虏二第七十六章 讲史第一百三十三章 说袁时中第八章 城陵山矶第一百一十七章 罗汝才之心第二十三章 许都之谋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八十一章 夹河对峙第七十六章 战略第六章 朝议大政二第九十九章 赴汤蹈火第七十四章 阵战第五十六章 风声险恶第五十章 兵压凤阳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钦臣第二章 釜底游鱼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八十一章 留守凤阳?第二十九章 军心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九十章 拼死第四十七章 破刘良佐三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战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