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休息大半年该动动了

第134章 休息大半年该动动了

第133章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或者说,穷则迂回穿插,达则地毯轰炸。

程世杰其实也是这样的人,有多大本事,能多大的劲儿,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他是想都不会去想的。

现在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他终于有了一些家底,有了一些能量,那就可以从江浙盐商那些分一杯羹。

提起明清时期的盐商,就像提起后世的煤老板,那可不得了,他们似乎是富豪的代名词,可以用得上富可敌国这个形容词。

大明很多商人,比如说晋商,就是依靠着建奴崛起,人家把通敌卖国玩到了极致,他们把能卖的都卖了。

程世杰也知道,晋商现在正在向建奴输送粮食,每石粮食卖到了十几两银子的高价,几乎是翻了十倍有余。

徽商做的银两、典当的生意,当然也是暴利行业,也是斑驳血泪,事实上,这个时代的大商人,赚的钱几乎没有干净的。

但是,从另外一个维度来说,典当行的存在,其实是在做善事,哪怕他们赚钱了,可是没有典当行,百姓手中值钱的东西,根本就找不到卖家,没有办法换成银子,无法救命。事实上,去典当行的人,都是最后一条路。

盐商的可恨之处,更胜于晋商和徽商,在在《庄忠甫杂著》所记载的江南地主家庭开支为例,食物支出占到了生活消费支出的70%,盐在食物支出的比例为34.6%。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咱不说别人,就按作者一家五口来计算,每个月的生活开支,平均两三千块,这里面包含水电、手机费、燃气和暖气费,但是盐的比例,大概不到百分之一。

这是江浙地区,也是全国最富裕地区的地主家庭,已经是全国消费水平最高的一类人群。而食盐是弹性比较低的消费品,地主和农户消费的盐差不多。

人人都要买,其利润可想而知。

程世杰却发现杨琛一直在发呆,他的三个问题,对于杨琛来说,非常困难,由于盐场是程世杰最早展开的产业,一切进入了正常的轨道,他的关注也不太多。

原来的时候,盐场的产盐,一直都是自产自用,杨琛甚至没有做过食盐的成本核算,当然,在保护法没有颁布之前,盐产的成本也非常低。

除了几个工头、管事有工资,普通盐工拿的都是一天一斗的粮食,作为薪酬,这些计算对于杨琛来说,实在太困难了。

程世杰也知道杨琛不识字,不懂计算,这种事情情有可原,他也不可能强人所难,在后世,职场竟争大,你不行,有人行。

可问题是,在明朝,杨琛是一个好盐工,对于制盐的提纯、解析、脱毒等工序流程非常熟练,可是他却不是一样非常合适的盐场管理人员。

程世杰是可以把杨琛换下去,可问题是换了杨琛,其他人谁来?

如果有能人,还用等到现在?

事实上,明朝的很多工匠都不识字,论技术,人家技术过硬,经得起考验,可是不识字,却能看懂图纸,有些工匠在不知道图纸上标注的尺寸,却能根据图纸,制造出符合图纸要求的机械,你说神奇不神奇?

就像宁海军的炮兵,十名炮兵中,有九名炮手不懂抛物线,却有自己的方式,迅速调整火炮的发射角度,成功击中目标。

既然这样问题不出什么,程世杰就换了一个方式,自己计算。

“以一个月为期限,咱们第一盐场,有多少工人?”

“六百零四个!”

“第二盐厂呢?”

“四百三十五个!”

“第三盐厂!”

……

对于这些数字,杨琛倒是门清。

程世杰只好自己记录下来,四个盐厂现在全部加在一起,工人共计一千七百四十四人。

“第二个问题,每个月,第一盐厂可以生产多少盐?”

直到现在杨琛仿佛明白了程世杰真正的问题,他认真的道:“大帅,以前咱们不发工钱,花的钱少,就是成本少,现在发了工钱,花钱多,吃的好点,花得更多。咱们盐场也有从江浙跑过来的盐工,那些黑心盐商不给盐工发钱,只管饭,有的时候会发些盐,花的钱少,成本的话,比咱们要少……”

“唉!”

程世杰叹了口气,成本比人家江浙盐商要高,除了盐工待遇好,其次是辽南的气温比江浙地区沿海要低,在同样日照的情况下,海水蒸发要慢得多,成本自然会提高。

就算想砸盐商的锅,实力也不允许。

当然,也不是说,辽南的盐没有优势,因为程世杰在晒盐的时候,采取了更为复杂一些的提纯,解析工艺,辽南的盐,没有杂质,吃起来只有咸味,不像江浙盐商粗制滥造的盐,不仅苦涩,还有大量的泥沙。

那就走精品路线,事实上,虽然走了精品路线,不采取降价竞争,一旦辽盐挤进市场,能够买得起精盐的富裕人群,会消化掉一定的市场份额。

会迫使商盐为了提高竞争力,在质量上面着手,改进工艺。

任何行业,一旦垄断经营,基本上就很少用心发展技术创新,那就让辽南的盐,充当这个鲶鱼。

在杨琛离开总兵府,也就是经略安抚使司衙门,他的心情是非常忐忑的,程世杰对他的不满意,他看在眼里,程世杰的叹气声,他在听在耳朵里。

虽然,程世杰的叹息声不大,却仿佛像重锤一样,敲击在他的胸口,他的心上。

原本杨琛去年在八月份,在宁海州温泉镇盐厂当盐工,逐渐被提拔为盐场的厂长,后来程世杰整个迁徙。

他也跟着程世杰来到了辽南,开始重操旧业。

后来,在二月份的时候,他雇人给家里写信,让自己的妻子、儿子、儿媳妇移民来到辽南,现在的杨琛享受的是把总级别待遇,每年有七十二石粮食,外加一百两银子的工资。

在这个时代,举家移民辽南无疑是需要勇气的,杨琛认识的好几盐工同事,来到跟他一样来到辽南,还是孤身一人,他们打算在辽南挣钱,返回老家买地置业。

在辽南多好,吃住都在盐场的集体食堂,不仅可以吃得饱,每天三顿饭,还能挣一百多两银子,七十二石粮食。

要知道这个薪水在或江浙盐场里,他们别说一年,就算干一辈子,都没有可能挣一百两银子。

杨琛让老婆孩子过来辽南,主要是担心,他的一个叫郭四喜,他们老家村里有一个地主,地主就是因为家里有点余粮惹了祸,年前的被强盗一夜之间杀了个精光。

辽南别管条件如何,安全上没有问题,特别是宁海军的海州大捷,连凶神恶煞的建奴都被程世杰程大帅砍了好几千人。

自从吃了程大帅的饭,宁海军这将近一年的时间内,战争虽然不断,但是除了秦五摸到了当时的登州卫千户所外,其他其他土匪也好,乱军也罢,都不是宁海军的对手。宁海军越打越强,刚刚开始在宁海军,后来到了金州,盖州、又是复州和海州。

每一次战争的胜利,宁海军上下都是扬眉吐气,各工厂都因此大发福利,算是全民分享了战争红利。

在回到自己家,杨琛的几名老伙计过来找他来喝酒。在辽南凭技术吃饭,技术好,自然收入高,收入高的人群,已经渡过了温饱的最初阶段,可以买点肉,也可以买酒。

甚至,辽南的酒厂已经开始兴建。

这是程世杰的提前布置,主要是辽南开发出来的土地有五百多万亩,虽然仅仅占了辽南耕地面积的一成半左右,但是粮食肯定是吃不完,哪怕辽南的人口增加三倍,同样是吃不完的。

可是粮食的保质期是有限的,特别是种植了大量的玉米、土豆、红薯等高产新型农作物,在没有百姓没有油水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大肚子汉,吃上三碗米饭,不嫌撑得慌,吃两大碗米饭,还会感觉饿。

可是现在,很多工厂和企业的食堂里,肉已经不再是百年一遇的稀罕物,像杨琛的收入,是可以实现吃肉自由的。只不过不舍得,只有偶尔来客人的时候,他才会买点肉,但是不知不觉中,他发现自己饭量在减少。

“还是老杨你有眼光,早早就把嫂子和孩子接到辽南,我老婆和孩子就晚来了三个月,结果现在还要……。”

杨琛的同事,第三盐厂的工长江大海拍着大腿表示后悔,杨琛的家人是崇祯五年二月底来到的辽南,江大海的家人是五月初来到辽南,这短短三个月,就决定了两个家庭的命运。

当时杨琛到来的时候,工程百户所给所有的宁海军士兵以及工厂管理人员盖房子,江大海这个工长,就是分厂厂长,怎么也能跟哨长一个级别,享受免费福利房。

可是,当时江大海是一个人,他分到了宅基地,却没有给他盖房子,而杨琛却给盖了五间堂,左右两间厢房,共计九间红砖红瓦的新房子。

当江大海想要申请盖房子的时候,还没有轮到他,已经取消了福利分红的待遇,现在辽南盖房子,已经没有了福利房。

这让很多非单身,却没有盖房子的宁海军士兵非常后悔,可是后悔也没有用,再后悔他们也不可能离开辽南。回到关内非常容易,可是在关内想活下去,实在太难了。

朝廷的田税本身并不重,可架不重层层加码,就比如说辽饷,朝廷收的是每亩一厘两分银子,算成铜的话,小平钱十二文,折当二只需要六枚,买菜的话,一斤半左右的韭菜,或者四根黄瓜。

老百姓也不是负担不起,可问题是,到了布政司,加一成,到了各府再加一层,到了县里加一层,层层相加之下,一亩地收三四钱银子并不罕见,多收十倍,也就是一钱两厘银子那算是有良心的官员了。

杨琛望着江大海道:“老江,伱可要抓紧,现在建筑材料价格越来越高,年初十几两银子就能盖九间大瓦房,现在需要三四十两银子,将来会越来越贵……”

说到这里,杨琛拿着酒壶,给江大海倒酒。

杨琛的脸色非常不自然,江大海也不对劲,江大海知道杨琛的为人,他的嘴风很严,愿意说的话,他肯定会说,不愿意说的话,问也不会说,就算是严刑拷打,他同样不会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江大海和几个老友告辞离去。

等众人离开,杨琛的妻子杨周氏,端着泡好的茶,给杨琛倒了一碗:“他爹,你有事?”

“有事,把老大和老大媳妇叫过来!”

杨周氏只能去叫人。

“爹,老爷!”

杨琛的大儿子杨青,他的儿媳妇李氏,其实并非出身官宦世家,而是监察御史夏之令的书童李劲松的女儿李胜男。

因为李劲松自幼家穷,卖给了夏家做仆从,李劲松跟着夏之令当书童,后来夏之令得罪了魏忠贤,李劲松被牵连,死在牢狱之中。李胜男作为李劲松的长女,在返乡的途中,又遭遇土匪洗劫。

李胜男慌不择路,为保清白,跳了悬崖,不过却没死,被杨琛和其子杨青所救,李胜男相貌只能算是普通,而杨青却长相中上,就被李胜男以身相许。

思考了良久,杨琛道:“老大媳妇,有个事,跟你商量一下!”

“老爷请吩咐!”

杨琛将这一次程世杰召见他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总终,杨琛总结道:“我的年纪大了,学识字也晚了,大郎现在技术还行,资历尚浅,再说了,咱们辽南也不兴世袭那一套了,老大媳妇,你识字,会算数,从明天起,你跟着我去盐厂,先熟悉熟悉盐厂的事,等熟悉了,我举荐你当盐厂的总经理!”

李胜男一脸惊讶:“老爷,奴只是一介妇道人家……”

“妇道人家怎么了,咱们辽南不兴这一套,妇人,也能当官,咱们管委会的杨芸娘、还纺织厂的金总经理,还有金州女子学校的王先生,这是一个好机会,你要把握住!”

在杨琛的看中,程世杰是不满意他的能力,破于他是老人,没有摆了他的总经理之位,如果有了新的人才过来,他肯定要让位子。

与其让程世杰把他撵走,不如自己腾地方,先把自己的儿媳妇推上去。

儿媳妇不是儿子,始终差了一层,可问题是肉烂在自己锅里,自己还能喝上一口肉汤。

就这样,李胜男穿着男装,其实这就是掩耳盗铃,能够被男装掩饰住女性特象的女人,长相都偏中性,或者是男性化。

……

身在振海城的徐四小姐玛尔第纳发现,她有些喜欢上了辽南。

这里没有礼教的舒服,没有长辈的唠叨,更为关键的是,她可以光明正大地去李贞丽新开的梅香楼玩。

梅香楼是振海城的特色,虽然开设时间不长,却成了振海城名声最大的青楼,这个青楼仿佛像后世的会所,没有熟人引荐,是不能进来的,这座占地面积仅仅三进二十多个房间的梅香楼,有十几名名扬秦淮河的名妓,吹拉弹唱样样精通。

每天,她只能睡到天亮,肯定会被周围的喧闹声吵醒,这是振海城的书院,距离她居住的院落不远,这些孩子有三四百人,每天天亮开始集结,进入学校的第一件事,并不是走进教室晨读,而是走到操场上开始列队。

站在阁楼的窗前,玛尔第纳可以清楚地的看到,这些孩子在教官的教导下,开始打拳,担任教官的则是程世杰的亲卫八极拳高手吴胜的二徒弟孟恩。

这些孩子们稚嫩的嗓子发出响亮的呼喝声,同时进退,拳脚同时挥出,收回,充满了活力。

八极拳是实战性极强的武术,也在目前为止,辽南的三所学校,既金州书院,振海书院,以及金州女子学校都采取了军事化的管理。入学就开始练习队列训练,与宁海军的正规军操训一样,只是标准没有那么严格。

玛尔第纳有些其中乐,不思蜀的味道。

因为距离学校太近,学校的食堂的香味越来越浓,不用说,学校食堂的早餐做好了,而随着教官一声“解散”,孩子们放声欢呼,飞快的跑回学堂里,当他们再出来的时候,手里都多了一个食盒。

那几位老仆人抬出几个大木桶,木桶里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不用说,这就是孩子们的早餐了。闻着味道,今天的早餐是酸菜面,一勺面条加一勺酸菜,再加一个鸡蛋,齐了,简单得很,但孩子们吃得稀哩呼噜头不带抬,那声音真够响亮的,不小心还以为自己进了养猪场。

玛尔第纳女仆,是威尼斯人凯瑟琳,是她在金州时遇到的教友。

同属上帝的子女,玛尔第纳收留了凯瑟琳。

因为凯瑟琳有一手好厨艺,要说欧罗巴的美食是黑暗料理,唯一一个还能吃的菜,那就是意大利菜了。

意大利面条正宗不正宗,玛尔第纳不知道,但是她自从来到辽南,从一个习惯吃米饭的江南人,变成了一个喜欢吃面食的北方人。

吃着振海城学院同样的酸菜面条,凯瑟琳是狼吞虎咽。

只有玛尔第纳的丫鬟,徐怜儿有些感慨的道:“这些孩子真幸福!”

“真幸福?”

玛尔第纳不解:“他们幸福什么?早不亮就起床,然后晨练半个时辰,累得满身大汗,吃早餐,早餐吃完就上课,一上就是一上午,下午到天黑才能放学……幸福什么?”

她想到了自己从前的日子,那个时候,她不用练拳,可以睡到自然然来,上午上课半个时辰,歇息一刻钟,再上半个时辰。下午同样如此,每天上课两个时辰,她都感觉累得要命,还要花两个时辰做课业。

玛尔第纳从来没有感觉到上学是一种幸福的事情。

徐怜儿感叹的道:“他们可以免费上学,免费吃饭,免费发新衣服,免费发鞋子,免费发书……”

起初程世杰并没有考虑给学生们发鞋子,因为孩子的鞋子不好准备,因为孩子的脚长得快,一件圆领儒衫穿半年就穿不下了。鞋子也是一样。

可是当这些孩子打着赤脚或者穿着露出脚趾头的鞋子,程世杰感觉有些影响观感,就更改了规则,每个学生配发两双布鞋子。两双棉鞋。

原本,也没有想过管早餐,只是管一顿午餐,程世杰同样发现,不少孩子带着用糠和野菜捏成的窝窝头来学堂吃,他又改变了主意,开始向孩子们提供免费的早餐。

玛尔第纳不得不承认,徐怜儿说得有一定的道理。

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不一样,在徐怜儿的眼中,有新衣服穿,有饭吃,有书可以读,那就是幸福。

可徐四小姐从来没有为基本的生活发过愁,她对幸福的定义完全不一样。

徐四小姐道:“程大将军还算是一个好人!”

“什么叫还算好人?”

徐怜儿的有些急了,她的小脸像红透的苹果:“何止是好人,大善人也不过如此啊!小姐,您想想看,有谁能像他那样让好几万人免费看病,上万人免费读书的?”

凯瑟琳盯着徐怜儿的红脸蛋,哧哧地笑了起来。

徐怜儿不解的道:“你笑什么?”

凯瑟琳笑道:“怜儿,你一个劲的夸人,该不会是看上程大将军了吧?”

徐怜儿小脸刷一下红到了耳根,跺着脚说:“你这个番婆子,你……你说什么呀,谁看上他了,你才看上程大将军了呢!”

“没错,我是看上他了!”

凯瑟琳毫不顾忌的道:“我先声明,我看上他,并不是因为他是大将军,东方总督,我看上他,是因为他高大,英俊,英武……如果他不是东方总督就好了,我带他回威尼斯,求我的父亲大人,册封他为共和国男爵,不男爵太小,应该是伯爵……”

徐怜儿被凯瑟琳搞得有些不知所措,她的小脸气得鼓鼓的,咬牙切齿地骂道:“好不知羞,不要脸……”

玛尔第纳笑得促狭:“怜儿,别生气,程大将军就算不是大将军,他一样看不上凯瑟琳!”

徐怜儿没有心机,脸色就缓和了下来。

徐大小姐说得对,大明是一个铁血的大明,哪怕是到了现在日暮西山,还有骨子里的高傲,哪怕是一个乞丐,都不会娶异族人为妻。郑芝龙娶前田川松为妻,就成了众人眼中的笑柄。

明朝的普世价值观与后世完全不一样,宁愿娶一个乐籍女子为妻,也不会娶蛮夷之女为妻。

玛尔第纳看着徐怜儿的表现,目瞪口呆地道:“怜儿,你露陷了,还说没看上他,那你干嘛一个劲的夸他?就没有见你这样夸过哪个男子。”

徐怜儿脸鼓了起来:“夸夸他怎么了?难道他的所作所为不值得夸一夸么?”

玛尔第纳:……

……

进入七月,金州发现了巨大的变化,原本规划的金州城,比原来的金州城扩充了将近十倍的外城,也已经被塞得快要爆炸了,在城墙还没有开始修的时候,外城已经塞满,程世杰倒也简单粗暴,沿着原计划修建城墙的位置,修建一条口字形,环城公路,继续将外面扩充。

金州城从南北长三千三百米,东西宽两千九百米,继续扩建,变得南北长八千五千米,东西宽六千七百米。

管委会主任宋献策有些不太确定的道:“主公,这是不是太激进了?这么大的城池……这要是修建城墙,也需要很多钱粮。”

要知道,现在的北京城在经过三次大规模扩建,总面积为六千二百五十五万平方米,可问题是,经过程世杰扩建的金州城外城周长超过四十里,占地面积接近了现在的北京城面积。

程世杰解释道:“金州是咱们在辽南的管理中心,如果让建奴打到金州城下,就算是有城墙,能守几时?最好的防守,永远是进攻,宁海军扩充以后,一直在加强训练,每个月光打掉的炮弹就多达两三千发,打废的铳管就有数百上千支,本帅花了这么多银子,又是给将士分房子分地,目的是什么?”

宋献策反应过来。

现在别说程世杰严令宁海军将士死战,就算是他下令让宁海军撤退,宁海军将士也会骂娘的,因为金州有他们的新家,有他们的田地,有他们的妻儿子女……

“秋后只怕建奴会出兵?”

“他们出不出兵跟本帅没有关系,反正本帅是会出兵的!”

程世杰指着舆图上道:“这里是松辽平原,千里沃土,比关中平原,华北平原更肥沃的平原,咱们占据的被辽南,相对山东来说,这是好地方,对于松辽平原来说,就是垃圾,这里才是精华,去年的时候,咱们的人数少,就算占下来,也没有能力开发,现在咱们的实力强了,那就一步一步平推。军队歇息了大半年,该动动了!本帅计划,从河南流民中招募三万青壮,配合宁海军向北、向东进攻!”

(本章完)

第444章 给这块地换个主人第316章 程世杰是有前科的第111章 没钱了咱们就去抢第333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63章 白莲教徐鸿儒余党第123章第321章 权利面前苍生算个屁第224章 程少将军你闯大祸了第273章 野心勃勃的孙可望第360章 程世杰被抢了头条第181章 关键时刻掉链子第86章 便宜行事征虏大将军第321章 权利面前苍生算个屁第483章 全世界都是大明的粮仓第424章 皇家海军准备出击第164章 战争之神给的勇气第168章 鳌拜出马急转而下第15章 贫民窟一般的千户所第143章 放长线才能钓到大鱼第248章 枭雄落幕新的海王第456章 暴风雨来临的前奏第285章第128章 程世杰你莫要被人骗了第322章 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第351章 卑职死谏请大帅成全第360章 程世杰被抢了头条第462章 海盗抢军舰咋想的第286章 什么火牛不就是蒸汽机吗第434章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第54章 全民皆兵宁海城第417章 这么好的靶子不好找第72章 此事我不知情你信吗(为护法大佬加更第103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第35章 只有利益才是永恒的第302章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第219章 请神容易送神难第145章 戳破程世杰的牛皮第202章 缠足罚得倾家荡产第59章 宁海军的唯一短板第26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第316章 程世杰是有前科的第198章 朱微媞的八公主号第317章 大金幸亏没有南下第413章 养民如羊还是如狼第463章 请外援分散火力第205章 科技带来的强大自信第197章 靡费误国削职入狱第344章 不装了摊牌了不玩了第159章 古怪的战术恐怖的火炮第442章 不臣之心昭然若揭第173章 惊弓之鸟草木皆兵第18章 追上去不要留活口第455章 被文明遗忘的土地第366章 猪队友带不动啊第412章 大明皇家海军皇家陆军第206章 辽南土地改革试点第86章 便宜行事征虏大将军第419章 一刀切绝对是不行的第58章 咱们有人质咱怕啥第147章 皇帝不急太监急第141章 再难也要坚持下去第257章 誓死保护大小姐第352章 一定还有其他办法第101章 乡巴佬碰到土豪了第333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317章 大金幸亏没有南下第58章 咱们有人质咱怕啥第21章 做梦一般的张裕第167章 你们的人够不够死第64章 保护包月可以优惠第34章 一战成名举座皆惊第32章 杀人不过头点地第487章 提高农民收入第119章 程世杰的大手笔第336章 三百年前的歌声再次响起第305章 更省钱的打法第59章 宁海军的唯一短板第88章 骑兵冲阵就是笑话第313章 我不怕苦不怕累第229章 赶鸭子上架提前决战第447章 来者不善的哥萨克第51章 最黑暗最肮脏的手段第363章 北伐建奴统帅朱纯臣第416章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第66章 魔改版迅雷铳第74章 孔二咱们也造反吧第236章 还用怕人才跑吗第296章 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第143章 放长线才能钓到大鱼第374章 辽西的天大变了第422章 一石三鸟大族分家第399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第355章 给崇祯皇帝提个醒第328章 八旗出动抢夺果实第2章 肥肉就是身份证第2章 肥肉就是身份证第326章 唯有尽人事听天命第164章 战争之神给的勇气第122章 有了对比才有伤害第490章 海上马夫的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