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不做不错多做多错

第318章 不做不错多做多错

第317章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范文程也是一个知兵的人,他注意到在清扫道理积雪的青壮,虽然很多人并没有统一的军装,然而,他们在做事的时候,进退有据,张弛有度,很是有章法。

他更注意到在积雪冰封以后,宁海军在疏通道路时,还对道路进行了维修,道路上很明显有维修的痕迹,路肩使用了很多小石子,砸的很结实,看样子宁海军部队在这条道路上花了不少心血。

要知道他们现在刚刚进入辽阳境内,距离金州还有七八百里地,宁海军为什么要在辽阳的道路上花这么大的力气?要说宁海军没有做好军事行动的准备,范文程是不相信的。

事实上,这一点范文程还真猜对了,辽东管委会主任现在是孙之澋,他虽然是一个举人出身,可是有孙承宗这个祖父坐阵辽东,面授机宜,哪怕是孙之澋想不到建奴会铤而走险,可是孙承宗跟建奴斗大半辈子,孙承宗太了解建奴了。

在面对如此大灾的时候,孙承宗就告诉孙之澋一定要防备建奴南下,在接到程世杰的命令后,宁海军总参部谋就对驻辽东所有宁海军将士进入一级战备,甚至为了防备冰封沿海,宁海军海军无法随时登陆支援陆军部队,金州造船厂厂长陈万顺,按照隋朝时期的五牙战舰,改造了一艘破冰船。

感觉不可思议吧?隋朝时期的五牙战舰左右前后设置六台拍竿,高五十尺。每根木桅顶系巨石,下设辘轳,战斗中和敌舰迫近时,可以迅速用辘轳把巨石放下,砸坏敌船。若一击不中,也可迅速收起再放。若敌舰四面包围,还可以“六管齐下”,其战斗力之强,可见一斑。

当然,这个所谓的拍竿,从外形上来看,就像是一个秤,巨石就是秤砣,采取杠杆的原理,将重大千斤的巨石重重落下,小型战舰根本就承受不住这种冲击力。陈万顺也是采取这种原理,不过却加装了滑轮组和齿轮组,如果遇到海面冰封,就用这种拍杆砸碎冰面。

在一队宁海军将士兵护送下,范文程乘坐着马车,沿着宁海军士兵清理出来的道理,向金州方向前进,在道路上,随时可以看到大量的四轮马车,装载着满满当当的物资,向辽阳、辽中方向行驶而来。

虽然看不到马车上装载的是什么物资,然而不用脑袋想,用膝盖想也知道,上面肯定是用来前线的军事物资。

最让范文程感觉不可思议的是,在经过的所有驿站和镇堡,都进入了严格的军管状态,就算是大金国发动突然袭击,他们也别想骗开城门。

最让范文程难以忍受的是,他和他的车队,一路上被强势围观,这些围观他们的宁海军将士或者辽东百姓,看着他们的车队目光不善,似乎在考虑从哪里下刀子比较合适,让范文程百思不得其解。

为什么唯唯诺诺的大明百姓,到了辽东居然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

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负责护送范文程一行的宁海军将领是位置辽阳守备司的一个队,队正马洪一脸不忿:“他娘的,俺老马这辈子都没有想过,有一天会保护这些狗日的建奴!”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再说了,老马我们是军人!”

指导员霍普语重心长的劝道:“现在大雪成灾,咱们辽东还好,至少房子没有被雪压塌,也不缺粮食,更不缺柴火取暖,可是中原是什么样子,我想你也应该不陌生,咱们跟建奴是世仇,就算解决不了问题,试探下解决的可能性也是可以的。”

马洪望着霍普道:“我现在就想拿着刀,砍了这帮王八蛋!”

“砍了他们容易,如果破坏了参谋部和大帅的计划,你有脑袋够砍的?”

霍普满脸凶光地道:“其实,我比你更想砍了这帮王八蛋!”

“伱……”

“我是辽东人,跟咱们程大帅是一个地方的!”

“凤凰山守御千户所?”

“是啊,我们凤凰山差不多有一万多人,我们五六百人逃出来,一路上被建奴追杀,等我跑到旅顺的时候,我们只剩……”

说到这里,霍普的眼睛红得吓人:“只剩我一个人了,我发誓要杀建奴报仇,可惜我才杀两个,这远远不够!”

望着被杀气腾腾的目光注视上,范文程感觉如芒在背,就在范文程向金州驶来的时候,辽东管委会主任孙之澋也接到了范文程携带大金国书,出使辽东的事情。

孙之澋百思不得其解建奴这是什么用意,正所谓人老成精,孙承宗却一语道破建奴的用意:“他们是来求援的。”

孙之澋满脸不屑道:“他们做什么白日梦呢?我们辽东现在虽然有粮食,也有银子,怎么可能给建奴支援?那粮食就算用来喂猪,也绝对不可能给他们!”

孙承宗淡淡一笑:“永言,你现在也是一方大吏,格局要打开!”

“再怎么有格局,也不可能接受建奴勒索吧?”

“说不定,你还真得接受他们的勒索!”

“这怎么可能?”

孙之澋摇摇头道:“我如果向建奴妥协,这个管委会主任,肯定做到头了!”

孙承宗淡淡一笑道:“你一口气回绝了建奴,恐怕这个管委会主任更做到头了!”

“皇太极还有什么底气?”

“你以为皇太极没有牌了吗?”

“他还有什么牌可打?”

“他的牌可多了!”

孙承宗苦笑道:“历年以来,被建奴俘虏的大明军民数以十万计,若是皇太极用这些人换粮食呢?你换还是不换?”

“不换!”

“如果不换,建奴第一时间会把这些俘虏军民杀掉,然后再杀汉军旗的汉奸,最后轮到蒙古人,这场大雪让建奴损失惨重,可问题是,却不至于让他们亡国族灭!”

孙之澋有些难以决断:“真要接受他们要挟?”

“不然呢?”

孙承宗笑道:“吃一时之亏,未必是祸,占一时之便宜也未必是福,吃一时亏既赢得了人心,又降低了矛盾何乐而不为呢?”

孙之澋拿起一份报纸,他其实只是用看报纸的方式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慌乱,然而就在这时,他的目光落在报纸上,报纸的头版头条写的是:“天灾人祸!”

这是程世杰署名的文章,平心而论,在后世程世杰的写作功底还是不错的,至少大部分领导开会用的演讲稿,都是出自程世杰的手笔,可问题是,拿程世杰白话文文笔,放在明朝就显得不怎么样了。

程世杰用平铺直叙的方式,用大白话向读者讲解暴雨、暴雪、冰雹、台风、干旱等可怕的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也是看了他的文章,孙之澋的冷汗就流了下来。

经过几年的经营,《辽东时报》的影响力已经遍及整个北方,达官显贵对这种用白话文写文章的报纸自然不屑一顾,但是寒窗子弟和平民百姓却很喜欢,认为报上的文章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有很多非常宝贵的信息和知识可供汲取。

因此现在《辽东日报》的发行量已经增加到五十万份了,其中辽东本地发行三十五万份左右,北直隶和京畿十万份,另外就是大员、吕宋和南洋五万,当然还是供不应求。

不过京城毕竟是京城,再怎么供不应求也不会让京城断供的,这会儿大街小巷到处都有人捧着报纸在如饥似渴的阅读甚至念给大家听。

不用说,程世杰那篇文章激起了千重骇浪,震得大家昏乎乎的。接下来的几天,琢磨家里的锅盖就成了很多人最爱干的事情,每次煮完饭,等锅盖凉了就有人去揭,看是不是真的有水珠如雨落下,有条件的甚至搞来冰块放在锅盖上,然后揭开,看看里面的水珠是不是变成了霜花或者冰珠,“君子远疱厨”的古训让他们扔到九宵云外了。

而无数次实验都证明,程世杰说得一点都没差,水、冰、霜等等,确实都是水蒸气遇冷凝成的,这个简单的事实震得所有人脑袋嗡嗡作响,几乎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内阁里。温体仁、王应熊、吴宗达等一帮大臣各自捏着一份报纸,面色阴沉,沉默不语。

能让他们面色这么难看的,自然是程世杰那篇文章了。这篇文章就像一只力大无比的手,在左一下右一下的猛扇着他们的脸,隔着报纸都能听到响亮的啪啪声。

其实被打脸还不算什么,能混到这个位置的人,哪个不是脸皮厚得跟防弹衣一样,能唾面自干的非凡角色?问题是,程世杰不仅在打他们的脸,还在拆他们的台!

这篇文章一棍子将流传了几千年的“君权天授”理论给打进了尘埃,明明白白的告诉所有人:那个神威凛凛的天不过是一群别有用心的人编出来骗人的,根本就不存在!

所谓的帝王失德、天降灾祸,更是他妈的扯淡,人家把你们当傻子呢!这简直就是在扒士大夫集团的皮了,再能忍的人也忍不住要暴跳如雷!

王应熊把报纸往桌面重重一拍,厉声道:“那个佞臣真的是大逆不道,无法无天,不知道天高地厚了,竟敢胡言乱语,也不怕遭天打雷劈!?”

吴宗达冷笑:“他这是在将脏水往我等身上泼,试图蒙混过关呢!他害怕天下百姓知道是因为陛下宠信他这个佞臣才招来如此严重的天灾,害怕百姓知道真相后要生食其肉,所以哗众取宠,攻击天道……说白了,就是在垂死挣扎!”

说程世杰垂死挣扎可能有点言过其实,但是现在程世杰的处境真的不怎么好。“天威难测”的观念在中国可谓根深蒂固,就连高高在上的帝王也不得不屈服于上天的威严,何况是臣子!

在古代每逢天灾,帝王都要准备大批祭品,斋戒浴沐,举办盛大的祭祀典礼虔诚地向上苍祷告,祈求上苍垂怜,至于大臣就更不用说了,在汉代,每逢天灾或者特殊天象,三公就要轮流引咎辞职。现在全国发生大范围的冰雹灾害,举国文人都将矛头对准程世杰,那压力真的能把人给逼疯!

温体仁轻轻吐出一口气,语气有些阴森:“这个佞臣为了保住自家富贵,真的什么都不顾了!就冲他这一番大逆不道之言我等就万万不能放过他!发动所有言官,发动所有太学院的学子,一起上书,务必要圣上将他拿下,千刀万剐!此人不死,后患无穷!”

吴宗达有些迟疑道:“那些言官还好说,但是太学院的学子中颇有一些人被他的妖言所迷惑,想要发动他们,只怕不容易……”

温体仁厉喝:“愚蠢!难道他们还不明白,这佞臣正在挖我等士大夫辈的根么!他不死,我等士大夫辈必有一天会被他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别说保住如今这尊崇的地位,只怕连性命都保不住了!”

温体仁一向以温文尔雅著称,哪怕是政敌,也对他的风度仪表颇为折服,但是现在他却将这一切都抛到了九霄云外,面目扭曲,两眼喷火,十分骇人,吓得吴宗达两股战战,内阁诸公同样噤若寒蝉!

温体仁用力一挥手,大声说:“告诉那些学子,想要出人头地就上本弹赅那佞臣,哪怕是随意罗织罪名,也是无罪有功,否则他们别说出人头地,哪怕是回乡当个农家子弟也不可得!”

内阁诸公抿着嘴,眸中凶光闪烁,如同一群被猎人包围了的野兽,往日谦谦君子的形象算是毁到佬佬家了。

儒家传承了两千年的理论遭到了强有力的质疑,他们忽悠老百姓的那一套很有可能要被拆穿了,这叫他们如何能忍受!

王应熊恶狠狠的说:“不光要发动太学院的学子,更要发动天下士子,这个佞臣这篇文章等于将自己推到了天下士子的对立面,这等良机,岂能放过!千夫所指,无疾而终,我倒要看看他拿什么来应付天下学子的怒火!”

吴宗达道:“一定要快!那个佞臣经常有出人意料之举,如果久拖不决,搞不好又生变数,让他咸鱼翻身!最好就组织一支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拿下,一劳永逸!”

不提这个还好,一提,所有人都苦笑起来。放眼整个大明,有几个人敢跟程世杰对垒的?连凶悍无比的建奴都让他吊着打,大明这帮废柴将领……还是省省吧!

温体仁苦笑:“放眼整个大明,堪与那佞臣匹敌的,也只有卢建斗一个!”

吴宗棕目露凶光:“我去找卢建斗,跟他陈明厉害!他虽是封疆大吏,却也是士子出身,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厉害!”

温体仁道:“也只能这样了!”

……

就在内阁讨论对付程世杰的时候,程世杰就在御书房内,他望着大同、宣府、蓟镇、榆林送来的战报,愤愤地道:“那帮家伙简直把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现在整个北方已经是遍野哀鸿了,长城千里防线狼烟四起,他们一不想着如何赈灾,二不想着如何支援长城防线,反而一门心思逼陛下下罪己诏,简直就是草菅人命!这是草菅人命!陛下就算下十遍罪己诏也于事无补,雪灾不会因此而停止的,反倒是老百姓会因为得不到赈济而绝望,一旦长城防线被攻破,到时候,整个北方烽火遍地,好不容易才稳住的局势又要大乱了!”

崇祯皇帝还是遇到了知音,当初张献忠出其不意地一举攻克明朝中都凤阳,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龙兴之地,掘朱元璋祖辈之明皇陵并焚毁之,熊熊大火和弥天烟雾持续了数日之久。

崇祯皇帝走出了令他的自尊十分难堪的一步,即第一次向全天下颁布“罪己诏”,向天下臣民首次承认朝廷的政策失误及天下局势的险恶。

诏曰:“朕以凉德,缵承大统,意与天下更新,用还祖宗之旧。不期倚任非人,遂致虏猖寇起。夫建州本属我夷,流氛原吾赤子。若使抚御得宜,何敢逆我颜行。以全盛之天下,文武之多人,无奈夸诈得人,实功罕觏,虏乃三入,寇则七年。师徒暴露,黎庶颠连……”

现在受到了程世杰这个异世蝴蝶的影响,原本在崇祯十年,北方大旱,中原大地、赤野千里、饿殍遍野、民不聊生,而地方官吏仍旧逼粮催科、盘剥百姓,多处地方亦然民怨沸腾、干柴烈火、一触即燃,面对这样的危局,崇祯帝头脑十分清醒,可是又无可奈,山高皇帝远,朝廷中枢对于基层吏治的腐败也是鞭长莫及、望洋兴叹尔。

后来,崇祯又下罪已诏。

可问题是,程世杰非常坚定的认为,所谓的天灾示警,其实都是在扯蛋,这只是自然天气现象,也是人为的祸害。就是因为官员不作为造成的。

现在程世杰将辽东的调查报告送到了崇祯皇帝面前,在辽东受灾其实比京畿更加严重,大雪连续下了半个月,积雪厚约八尺有余。然而,京畿积雪仅三尺有余,仅仅相当于辽东大雪的三分之一。

“程卿,你有办法吗?”

“臣,没有万全之法,只能勉强一试!”

崇祯皇帝望着程世杰道:“你可得想清楚,你是在跟传承了几千年的伦理道学对抗,迈出了这一步,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如果你失败了,不光是你,朕都会身败名裂,甚至……死无葬身之地,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你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程世杰淡淡的道:“回头?臣要是回头就要被当成佞臣杀掉祭天,然后,陛下被逼下罪己诏,再然后,千千万万老百姓继续在雪灾灾中挣扎,流离失所,饿蜉遍野……蒙古破关而入,建奴杀得血流成河,国将不国,臣没有回头的余地!”

程世杰的一番话,说得君臣二人,都沉默了。

程世杰从来就没有回头的余地,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就算他想妥协,已经意识到致命威胁了的士大夫阶层也不会放过他!那些家伙看似道貌岸然,温文尔雅,可是一旦切身利益受到威胁,他们马上就会变得比豺狗还要凶残!

这是一场不死不休的战争,程世杰想要活下去并且走得更远,必须跟他们斗。他的财富,他那庞大的军队,他在商人中无以伦比的影响力,都帮不了他,唯一能帮上一点忙的,只有他的智慧了。

最后,崇祯皇帝发话了道:“朕就疯一把!”

次日,早朝,崇祯皇帝下旨:“册封程世杰之子程家龙为龙虎将军、辽国公,辽东都指挥使,准驸马都尉,将与坤兴公主定亲,待坤兴公主十五岁时,嫁于程家龙为妻。”

对于此举遭到文武大臣的一致反对,因为终大明一朝,还没有试过皇帝亲封一个未满十四周孩子为大将军的,程世杰一个武夫封国公已经是岂有此理,他的儿子承袭他的爵位,那也是要程世杰死后的事情。

一门两国公,大明不是没有,可问题魏国公是凭军功拿下来的,程家龙寸功未立,获封辽国公,那不是荒唐吗?

但这次崇祯表现得极为固执,二话不说就撸了好几个跳得最凶的文官,谁反对就撸谁。他用这份圣旨向群臣表明了态度。

同时,程世杰正式拜总理,总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九边军务。

总理,皆因事而特设,或随设随罢,职权甚大,地位在巡抚之上。

崇祯皇帝以为程世杰这道任命会受到大臣们的阻止,可问题是,这道任命居然毫不迟滞的通过了。

事实上,崇祯皇帝并不知道的是,在大臣们的眼中,职权越大,疏漏越大,特别是负责管理九边军务,宁海军大臣们插不上手,可是九边的军队已经被渗透成了筛子,程世杰拿什么指挥他们?

更何况,只要调动任何一点的守军,让蒙古大军蜂拥而来,到时候,百姓被杀,血流成河,崇祯皇帝也只能挥泪斩马谡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臣们自然不会阻止崇祯皇帝重用程世杰,他们只是期待程世杰如何收场。

宁海军虽然说战斗力强悍,可问题是位于辽东的宁海军又不会长翅膀,他们怎么可能飞到九边?

随着这道任命的出现,大明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到了程世杰身上。

只看程世杰如何应对了。

PS:还有十二个小时,求月票,老程继续努力,争取晚上再来一章。

(本章完)

第95章 程世杰到底想干什么第164章 战争之神给的勇气第395章 程世杰想通了第421章 孙传庭的无妄之灾第357章 程世杰应该不会拒绝第306章 用舰炮轰斩首算谁的第15章 贫民窟一般的千户所第9章 抚军参将耿仲明第33章 大获全胜收获颇丰第111章 没钱了咱们就去抢第439章 王上您该登基了第130章 东厂新财路层层加码第325章 大明最不缺乔兆林第310章 让他们继续狗咬狗第255章 悦悦好着呢第139章 童言无忌还是前世记忆第135章 肥猪上门却之不恭第260章 火龙出水废物利用第238章 认错得认真挨打要立正第158章 臣在建奴就不足为虑第172章 多尔衮你要振作起来第373章 弹尽粮绝何去何从第474章 用大炮给他们回复第381章 更无一个是男儿第307章 终于见到回头钱了第335章 博一博单车变摩托第92章 阿济格的绝户之计第255章 悦悦好着呢第11章 搅黄孔有德的好事第25章 军队才是立身之本第402章 最后的建奴八旗第199章 辽东十五卫八千户第62章 向心力是怎么凝成的第353章 我倒要看看谁造反第465章 极端社会问题第158章 臣在建奴就不足为虑第352章 一定还有其他办法第198章 朱微媞的八公主号第325章 大明最不缺乔兆林第203章 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第47章 捏软柿子其实不丢人第281章 皇后凤驾驾临辽东第477章 你对大明的实力一无所知第194章 卿不负朕朕不负卿第150章 崇祯五年辽南第一大案第198章 朱微媞的八公主号第18章 追上去不要留活口第83章 自己心里没点数吗第247章 这是最危险的信号第440章 美洲大都督第119章 程世杰的大手笔第294章 遇顺而止大顺军第276章 第275没点手段可不行第288章 程大公子被上了一课第328章 八旗出动抢夺果实第69章 大冤种孙元化第188章 乐安公主女凭夫贵第375章 多杀几个人而已第2章 肥肉就是身份证第355章 给崇祯皇帝提个醒第62章 向心力是怎么凝成的第475章 坚持大明国策不动摇第346章 先断程世杰一臂第301章 宁海军战争机器启动第242章 向大明严重地抗议第355章 给崇祯皇帝提个醒第242章 向大明严重地抗议第343章 非常可惜大帅不允许第21章 做梦一般的张裕第407章 给崇祯戴了绿帽子第277章 建功立业就在今朝第64章 保护包月可以优惠第198章 朱微媞的八公主号第474章 用大炮给他们回复第404章 迁都的初步构想第368章 封程世杰为辽王第395章 程世杰想通了第446章 来吧相互伤害第131章 明朝的事情明朝解决第329章 太原失守直转而下第99章 东江军从今儿姓程了第53章 新的财路(三更求支持)第9章 抚军参将耿仲明第111章 没钱了咱们就去抢第329章 太原失守直转而下第206章 辽南土地改革试点第2章 肥肉就是身份证第273章 野心勃勃的孙可望第397章 自己操翻全世界第308章 兵分九路各自突击第428章 新型大炮实战检验第170章 一炮腰斩莽古尔泰第162章 你这是抄家抄上瘾了第420章 格局打开问题就不存在第21章 做梦一般的张裕第134章 休息大半年该动动了第268章 高杰本公子罩你了第115章 建奴主动千里送人头第378章 如此栋梁大明焉能不亡第343章 非常可惜大帅不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