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养民如羊还是如狼

如果说宁海军的战斗力,放在大明是天下第一,但是天雄军可以排到前三,与关宁军不相上下。

关宁军不是没有战斗力,关键是他们愿意不愿意打,如果程世杰把卢象升和天雄军扔在一边,估计江朝小朝廷肯定会笑醒。

做梦都会笑醒,把卢象升的天雄军和祖大弼的辽西军,也纳入宁海军的体系中,这是军改必须要做的过程,哪怕是用吞并的方式,也要吸纳天雄军。

正好程世杰没有任命安北大都督,这个安北大都督就给卢象升,如果他不同意,那就让卢象升进入宁海军的总参谋部,无论如何都可以谈。

军改暂时就这样了,以四安大都督负责四边,每个大都督府下辖三到四个旅,足以轻松应对复杂的局面,当然,像安东大都督府和安北大都督府下辖三个旅,安西和安南则是未来用兵的主要方向。

军制改革的框架基本上定下了,接下来,该谈谈文官官制改革了。

文官官制改革比起军制改革来复杂得多。没有办法,这一改革直接关系着数十上百万读书人的利益,任改改动都影响着无数学子的命运,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元朝是怎么完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降低了读书人的地位,将读书人打成了老九,差不多是跟乞丐、娼妓的地位差不多了。

在一个国家中,读书人的地位不太高,但是也不能太低,重文抑武,就会像宋明一样,重武轻文,就会像大汉帝国一样。

两汉是察举制,天下人最大的出路就是但凭三尺青峰觅封侯,所以,唯汉以强亡。程世杰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他有强大的宁海军作为底气同,可以放开手脚,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而崇祯皇帝就绝对做不到。

他比崇祯更有优势的地方就在于,他是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对大明现行的制度的弱点看得一清二楚,而崇祯皇帝能看到的只有紫禁城这一方天地,知道有问题,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程世杰也是有私心的,他对内阁最高权力系于首相一身。首相由军政两界最杰出的人材竞选产生,皇帝无权任命,但是,皇帝拥有一票否决权……

至于将来,程世杰会让皇帝不得干涉竞选,不管选上来的是谁,只要程序合法,皇帝都必须予以承认。同样,皇帝也无权罢免首相,如果首相有大的过错,可以向皇帝提出辞职,皇帝随意罢免首相是违反宪法的,内阁不会通过。

这一条得到众多文官的一致同意,撤掉次辅和枢辅让首相少了很多掣肘,可以集中精力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而大明的首辅绝大多数精力都用来防自己人和整自己人上面了,这很不好。

皇帝不得任命、罢免首相这一条更是大妙,崇祯这些年都他娘的换了多少个首辅啦?唯一不妙的是,这极大地限制了皇帝的权力,差不多把皇帝给架空了。

但是对于大明来说这根本就不算个事,皇帝被架空那是常态,现在只不过是把这种常态程序化、合法化而已!

在后世看来,东汉时期的外戚与宦官执政,就像何皇后因为生了皇子刘辩,她的父亲何真被封为舞阳侯,而大哥何进为大将军,二哥何苗为车骑将军,何进可以以大将军之位录尚书事,执宰天下。

首相不管军事,军事最高长官为总参谋部,改兵部为军部,军部只负责武器研发、装备、后勤、作训,总参谋和军部,无论是将来文官担任首相或武官担任首相,都无权插手。

吏部原有权限不改,工部则细分开来,分为农业部、工业部、水利部、交通部,分别负责农业生产、工业发展、水利工程、修建道路和桥梁,兵杖局改名为军工部,划归军部,负责研制和生产武器装备,直接对军队负责,内阁无权插手军工研究和生产,否则等同于干涉军事。

户部拆分为国土资源部、统计部、税务部、财政部,分别负责管理全国国土资源、统计人口数据和田亩数据、征税以及财政收支管理,以上四部都是平级,各自负责自己部门的事情,哪个部门出了问题,内阁直接找该部门老大算账,他们还想像以前有个户部那样什么都往户部尚书身上推,再由户部尚书和稀泥,那是不可能的。

同时还要成立教育部,专门负责推行全国性的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教育部同样跟以上八个部门平级。

接着就是外事部、卫生部,司法部,

成立大明法院,这也是政法系统,首相无权过军事和司法,不得干扰司法,要保持大明的司法独立性,军部、总参谋部、内阁和法院,四总部并驾齐驱,这些部门再加上军部,基本上构成了帝国的框架。

在部级以下,则是省级单位,采取联合委员制度,管理委员会属于省一级,执行委员会为府一级,工作委员会为(州县级)。

三级委员会直接向内阁负责,州县法院,府级中级法院,省级高级法院,总院垂直管理,

这一轮改革下来,让每一个县都具备了相对独立的行政行力,就算是世界末日到了,各地方也可以依靠原有的行政体系迅速作出反应,从而避免以前那种一旦皇帝被打掉整个帝国就完蛋的操蛋格局。

县以下就是镇、百户行政机构了。

帝国新政规定,百户和保长必须由竞选产生,镇长由县官任命,百户竞选的结果必须得到县官的承认,县官任命的镇长必须得到工作委员会的承认,否则就是违法的。

这一举措直接打破了皇权不下乡的格局。以前乡镇一级基本上都是地方宗族说了算,皇权能管到的,顶多也就是县一级而已,县以下的完全是独立王国,现在还想玩这套可就行不通了。

同时新政还规定,百户有权利竟选镇长,镇长有权竞选工作委员会委员,,只要他的政绩足够出色。而当上了工作委员会之后,基本上就是天高海阔了。

这一条是安地方宗族势力的心的,总得给人家一个上升渠道。 新政还规定,工作委员会委员级别是从八品至正五品不等(知县至知州级别)不得在本籍任职,采取回避制度,同样包括执委(正五品至从三品不等)管委(从三品至正三品),内阁则为从二至正一品不等。

同时,宁海军军衔不与地方官员挂钩,无论多高级别的官员,无权过问军官和将士,军队和地方是两套截然不同的系统,宁海军将士犯法,有宁海军军法处负责处理,任何地方官府和法院无权审问军人。

但是,军人若是在地方犯法,地方拥有捉拿、暂时羁押权,但不得审判,在羁押期间不得苛待军人,更不得私刑逼供……

新政规定,官员三代直属亲属的收入情况必须公开,所有官员都有义务对巨额财产的来源作出合理的解释,否则视同受贿。

所有官员都有纳个人所得税的义务,而且收入越高纳得就越多,逃税和瞒报罪加一等。同时还规定,知府以上官员收受贿赂超过五百银元者,一律撤职。三代直系亲属,同时官者,一并处置。

一直查实受贿罪,渎职罪,三代直系亲属不得从军、从政,科举,所有官员实行终生制任制,其任内修建的道路、桥梁、水利工程、建筑工程,一旦在四十年之内出了问题,哪怕已经辞职,也抓回来扔海外开荒!

大明的教育水平放在全世界都算比较高的:京师有太学院,相当于全国最高学府了,地方有宗族开办的私塾,卫所有卫学,比较发达的地区官府还会兴办官学,虽说文盲率仍然是很高,但是大明能读会写的人比欧洲一个国家的总人口还高却是不争的事实。

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优待,秀才见地方官不用下跪,中举之后不用纳税,每年还有钱优抚银发,大明的读书人待遇之高,着实让人羡慕。

但如此厚待读书人,也没有出多少人才,反倒出了一堆坑爹货,只能说是教育本身出了问题。当然,并不是说科举不行,隋唐实行的也是科举制度,不拘一格招揽人才,打造出一个梦幻般的盛世王朝,而宋明同样也是科举,为什么不越弄越糟糕呢?

原因是学的东西不一样,考的东西也不一样。随唐的教育属于精英教育,科举的时候天文、地理、数学、水利、军事……无所不包,长年浸淫于这些领域,最后脱颖而出,侪身于朝堂之上的,无一不是精英中的精英,因此当时大唐的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各占全世界百分之六十,这个比例,着实是夸张得很。

从汉武帝时代就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汉、隋、唐三代都没怎么拿儒家当回事,百家依然兴盛,只是披了一张儒家的皮而已。

真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从宋朝开始的,最直接的例证就是崇文黜武。从宋朝开始,科研创新能力就越来越匮乏,到了明朝,甚至没有能力自己编写一部历书,必须借重传教士的力量了。

程世杰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在鼎新元年的科举考试,就包括了数学、读文、律法、策略、农学、地理、天文、化学、格物、工木工程学,其实并不是说考试内容这么多,会没有人考上,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大明依旧会有很多人可以考上,比如说陈子龙、茅元仪、孙元化等等,他们精通的都非常庞杂。

程世杰可是在让墨家、医家、农家、法家、杂家、也包括小说家参加考试试题研讨,你可以不学,但是考试必考。

除了科举,最重要的是还是普通义务教育,就目前而言,每个镇必须至少有一座小学,每个县至少有一座中学,当然这是因人因地而宜,程世杰可没有强制性要求每个县有多少中学,毕竟,有的县人也没有几个,几座学校比较浪费资源。

在程世杰暂时的规划中,每镇下辖十个百户,也就是一千户人,一座中学,肯定够了,每个百户没有必要建一座小学,因为现在虽然有镇百户,但是百姓相对比较集中,不像后世那么多村落。

程世杰搞镇级的城堡制度,还是为了提高百姓的自卫能力,现在如果在辽东设立一个村落,不用敌人进攻,野兽就有可能让这个村落一夜之间死光。

要知道眼下的辽东,仅仅三个月就发生了六百多起野兽伤人事件,所有百姓居住在镇堡里,也是为了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

也幸亏是程世杰让民间拥有大量的武器,要不然,造成的损失就大了,只不过有了武器,也不是什么好事,毕竟宗族之间也会发生械斗,当官也不安全。

就在程世杰把军改、官制改革,卫所、藩王改革处理完以后,就有官员上书:“王上,民众均拥有大量武器,好勇斗狠之风日盛,臣认为此风切不可长,理应收缴民间武器,以免生变。”

对于,百姓拥不拥有武器,程世杰有着自己的考量。

周宁道:“大明的百姓安于田园实在太久了,已经失去了野性,只剩下往地里刨食的本能,这很糟糕!两晋安于现状,士大夫终日沉迷饮宴、游山玩水,结果招来五胡之乱,华夏几乎灭族;两宋崇文黜武,把军人称为贼配军,北宋初期还是契丹担心那些从五代十国的尸山血海中挣扎出来的骄悍将打过去灭他们的国,几十年之后就变成北宋倾天下七成赋税供养八十万禁军,枕戈待旦,防止契丹打过黄河了!这些都是血的教训,以史为鉴,让百姓拥有武器,鼓励他们习武,重现汉唐尚武之风,这才是一个大国君主应有的胸怀和气魄!”

孙之澋出声道:“王上,百姓大多愚昧,偏听偏信,好蝇头小利,极易煽动,如果让他们拥有武器,一些野心家稍一煽动,立即就有无数人群起响应,就如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一般,到时候怕是得天下大乱!某认为,此风不可长,必须收缴民间武器,防患于未然!”

军队对于淘汰下来的武器装备,最好的渠道就是把武器卖给民间,武器也是消耗品,这也算是一举两得。

张裕不悦道:“孙大人,百姓有了武器就造反?辽东百姓家家都有弓弩火枪,怎么不见他们造反?孙大人,你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

“危然耸听也总比天下大乱强!”

文臣武将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双方都是摆事实讲道理,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程世杰也不作声,应在一边看着他们吵,看得津津有味。

最终,官司打到程世杰这里,程世杰淡淡地道:“诸位是想养民如羊还是养民如狼?”

孙之澋微微一愣:“王上的意思是……”

程世杰淡淡地道:“秦汉隋唐不禁刀兵,我华夏民风彪悍,征战四方,八方睥睨,何如今日,建奴南下,赤帝千里,白骨露野?”(本章完)

第81章 界河决战之修罗炼狱第10章 做人要讲究诚信第299章 疯狂输出大炮洗地第303章 揍小日子就不需要理由第169章 学李卫公夜袭阴山第23章 做十套试题不玩游戏第438章 天上不会掉馅饼第106章 互坑队友一群老六第30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379章 杀人之前先诛心第131章 明朝的事情明朝解决第312章 狂犬军团的用处第426章 史督师就这水平第281章 皇后凤驾驾临辽东第105章 程世杰之野心昭然若揭第299章 疯狂输出大炮洗地第207章 摆明不给他面子第63章 白莲教徐鸿儒余党第113章 徐阁老欲联姻程世杰第313章 我不怕苦不怕累第470章 建在金山上的城市第152章 京城雨夜悄悄离开第169章 学李卫公夜袭阴山第216章 杀进去不留活口第204章 打江山易守江山更难第195章 最终还是禽兽不如第183章 战后扩军重建辽南第145章 戳破程世杰的牛皮第114章 我们死他们可以活第251章 郑芝龙投降吕宋整编第99章 东江军从今儿姓程了第441章 被释放的饕餮巨兽第224章 程少将军你闯大祸了第12章 城里城外地狱人间第129章 草台班子搭起来了第51章 最黑暗最肮脏的手段第284章 辽东工业革命的萌芽第19章 人没少却多了几个第324章 纳投名状是自己人第338章 姗姗来迟的援军第455章 被文明遗忘的土地第90章 全军列阵火力压制第119章 程世杰的大手笔第112章 在辽南本帅就是法第167章 你们的人够不够死第217章 本帅面前态度要端正第152章 京城雨夜悄悄离开第83章 自己心里没点数吗第97章 你看本帅像大冤种吗第220章 轮到郑芝龙头疼了第332章 李定国给本帅冲锋第380章 幸亏奴才机灵第60章 四千七百料的战舰第145章 戳破程世杰的牛皮第489章 送给程世杰的礼物第199章 辽东十五卫八千户第156章 孙承宗老夫可拒绝吗第56章 那场面妙不可言第92章 阿济格的绝户之计第97章 你看本帅像大冤种吗第309章 出师不利的长州藩第347章 到底是谁要杀我第213章 先打骑墙派再决战第290章 找出来弄死他第122章 有了对比才有伤害第441章 被释放的饕餮巨兽第110章 我让你哭着喊着叫爸爸第355章 给崇祯皇帝提个醒第147章 皇帝不急太监急第138章 朕无可嫁女但有妹妹第320章 大明从来不因言获罪第194章 卿不负朕朕不负卿第340章 回京城跟他们算总账第100章 朕的赵子龙好样的第119章 程世杰的大手笔第205章 科技带来的强大自信第265章 我龙傲天来了第177章 建奴最后的援军第124章 程世杰果然值得投资第167章 你们的人够不够死第46章 什么是真正的军人第167章 你们的人够不够死第246章 郑芝龙狮子大开口第115章 建奴主动千里送人头第449章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第295章 蒸汽机车火牛车第417章 这么好的靶子不好找第269章 烤馒头实在太香了第204章 打江山易守江山更难第125章 杀人容易善后很难第260章 火龙出水废物利用第291章 程世杰也是有后台的人第232章 海战惨胜局势豁然开朗第443章 用密度解决精度问题第413章 养民如羊还是如狼第289章 未经他苦莫劝他人善第374章 辽西的天大变了第293章第70章 守备大人到底在哪第485章 打不过那就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