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实力决定地位

正所谓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有些事情,不能光看表面。就一个结婚问题,明朝人的思维方式,其实比后世更现实,至少随便向一个百姓打听,他们不做着白日梦,更不会幻想着一步登天,也不用会结婚来改变命运。

其实结婚,对于大明女人来说,只是改变命运的节点,明朝女人想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成就人生事业的巅峰,几乎不可以想象,哪怕程世杰做了很多努力,在他的支持下,杨芸娘成了大明内阁副相,位居孙之澋之下,内阁排名第二的内阁大臣,兼管着商务业、大明帝国银行、大明商业银行以及大明的金融系统。

在程世杰的支持下,金巧儿成了大明最大纺织公司的总经理,她管理着十数万名纺织女工,也成了金州执委会委员之一,张陈氏的东方商号更是成了辽东最有名的民企之一,东方商号涵盖了服务、运输、远洋贸易、木材加工、皮毛加工以及养殖、肉食加工、罐头生产等多个领域。

张陈氏更是成了辽东管委会的委员之一,尽管程世杰做了这么多的努力,大明女人的地位只是稍微改善,而不是真正的改变。就连张陈氏、杨芸娘和金巧儿,这三个大明境内最成功的女人,当然还现在临安管委会主任秦良玉。

可问题是,女人的地位还和以前差不多,哪怕是秦良玉自己,也不会承认,她比男人强,就像彩礼这个问题,其实程世杰一直都知道,也存在了这个问题。

从汉朝时期开始,汉朝的彩礼逐渐演变成更加物质化的形式。除了传统的家禽、丝绸等贵重物品外,男方还要准备牲畜、谷物等三十多样的聘礼。

明朝时期,法律规定门当户对,即富人找富人结婚,穷人找穷人结婚。朱元璋还发布了诏书,规定不允许天价彩礼的出现,倡导节俭。

可问题是朱元璋死后,大明的彩礼就越来越重,富家下聘礼多者五六百金,相当于五六千两银子,这只是聘礼的礼金,而不光是聘礼,聘礼的财物也是大头,比如丝绸、布帛,由于生产力低下,一匹上等的松江棉布,就要一百多两银子,而一匹丝绸也要六十七两银子,下聘礼的时候,通常都是几十匹,或者几百匹。

也有几千匹的大富,穷的自然是有穷人的方式,有的时候,一斗粮,甚至是几升粮食也可以下聘礼。

在程世杰看来,彩礼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说明了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经济的发展。富裕的家庭往往会选择金钱作为聘礼的一部分,这体现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重视和追求。

然而,这种物质化的彩礼也逐渐带来了不平等和压力,让人们开始反思彩礼的本质和价值。这本身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武大郎娶金莲公平吗?

如果从长相上来说,这是不公平的,毕竟他们两个是两个极端,在《水浒传》中,作者施耐庵对于两人的婚姻有着这样的描述:“当初大郎幼年时,曾与金莲玩耍,长大后便娶她为妻。”这段描述表明了两人的相识和婚姻是从小就开始的。

武大郎的家是在阳谷县,他有一个临街的房子,两层楼大概有两个三室一厅那么大,而且这个房子不管是买的还是租的,都已经非常不错了,还有非常大的客厅,武大郎总会在这个地方做炊饼。

他们居住的卧室也有二十多平。出了门就是大街,非常方便。对面还有一个茶馆。出屋门还有一个小院子。

如果按照现在来说的话,这简直就是商住两用的小别墅,而且还是临街的。如果放到现在这个社会,他的房子也是非常值钱的。那么武大郎只是一个卖炊饼的小商贩,为什么会住在这么好的房子里呢?

事实上,武大郎并不穷,至少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么穷,可见贫者需要用其他方面的优势来弥补身份上的差距。

两个时空里,程世杰都见过男的长的丑陋,而女的极为漂亮的夫妻,当然也见过女的又老又丑,却嫁给了又帅又年轻的小伙。

说句题外话,作者租住的小区,楼下有一个邻居,起初还以为他们是母子,男的是八九年出生,女的是七二年,相差十七岁,而且女的是二婚,大儿子已经二十八岁了,已经参加工作。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永远不要拿彩礼来说这个事情,因为这个问题说明财力和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五十年前,大家都穷,彩礼几块钱,就像《四合院里》贾东旭娶秦淮茹只花了二十块钱,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

向慧听着程世杰的解释,不解地问道:“那些专家为什么要说重彩礼会影响社会的公平?”

“那些专家的闺女会嫁给穷小子吗?”

程世杰反问道:“你嫁给我的时候,彩礼要多少?”

向慧叹了口气道:“八千,亏大了!”

程世杰笑道:“你知道当时八千,我需要多久才能挣到吗?”

“你说过,需要六个月不吃不喝!”

程世杰苦笑道:“那是我在吹牛,事实上我当时还没有转正,一个月工资加奖励就八九百,如果不是因为当年因为青工比武拿了全市第二名,有一千奖金,说不定我就拿不出来八千的彩礼!”

在向慧的婢女沈孟娘的耳朵,她感觉程世杰所说的八千,应该是八千两银子,而不是八千文钱!

这事自然只是一件笑谈,沈孟娘鼓起勇气道:“我大哥结婚的时候,向大嫂家下了聘六十两银子的聘礼!”

向慧问道:“伱们家多久可以赚六十两银子?”

“这个……”

沈孟娘想了想道:“差不多要卖一百多石粮食,一个秋季的粮食!”

向慧现在心里平衡了,大明和后世其实差不多,彩礼也好,聘礼也罢,跟收入有着直接的关系,当然算的不是个人平均收入,而是整个家庭的收入。

金州北部,一座学校正在施工,几百名工人一起动手,工作效率还是挺快的。看到带着程氏的标志马车过来,学校的负责人急忙迎接了上来。通过校长的介绍,程世杰这才知道这是隶书于白桥镇的中学,随着孩子数量的增加,原本的校舍已经不够用了,不得不扩大学校的面积。

向慧看着学校,就决定下车过来看看,她行走的学校草地上,十几名大块头跟在向慧身后,身边则跟着沈孟娘等几名仆妇,他们和程世杰保持着几十米的距离。

学校的校长是天启四年的举人,姓唐名顺,字孝父,陈留人。

唐顺向程世杰道:“王上,最近有人提议学校应该增设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荷兰语课程,学生有些担心!”

程世杰问道:“你担心什么?”

唐顺道:“王上,以前我们陈留有一个秀才,机缘巧合之下,学习了葡萄牙语,又信了什么教,把头发剃了,还穿了洋鬼子的衣服,一副洋鬼子打扮,这不是背宗忘祖吗?”

程世杰沉默了一下,要说现在的大明,已经走出去了,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人打交道越来越多,开设语言课是有市场需求的,需要翻译人才。

可问题是,这是中学,教授的是基础知识,从程世杰角度来说,中学生其实是没有必要学习外语的,因为没有用。学过外语的人这辈子,几乎不可能与外国人打交道。

就像作者本尊,2001年毕业,那个时候,英语口语确实是不行的,但是简单的拼写不成问题,借助字典,也可以看懂简单的文章。但是直到现在,毕业二十二年后,所学的英语根本就没有用处之地。

程世杰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道:“唐校长,你的担忧是有道理的,这事很重要,需要再看看教育部门的意见,原则上我认为中学不应该开开设语言课,因为我们不需要,可以作为先修课程,兴趣课程,不列入考试范围,在大学里才准许开设语言课!”

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些语言课用处不大,只要大明可以保持现在的发展势头,全世界都会学习汉语,学说汉语,来到大明做生意或者外事交流的外国人很多,他们都不约而同主动学习汉语。

普通大明人可没有机会出国,学习这些语言干什么?

不过眼下最重要的是,普及大明的官话,现在为止大明各地的方言太多了,哪怕程世杰会普通话,依旧有很多方语听不懂,统一国内语言,这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了解这个事情,程世杰给教育部门发布询问函,让他们主持召开这方面的专门会议,准备形成全国统一的文字读音和文字写法。

……

李志祥终于与李方汇合了,李方想吐糟李志祥,只不过他不敢。

李志祥也没有脸显摆他的遭遇,作为远征卧莫尔的总司令,结果却与麾下的部队失散,害得所有人都提心掉胆。

“你怎么来了?印度那边怎么样了?”

李方告诉李志祥近阶段发生的事情,他们率领远征军突袭泰米尔,结果经过一场恶战,李方将这帮不知道死字怎么写的土人给揍得满地找牙,顺手俘虏了土王的小王子,将他吊起来打。

儿子被抓走了,土王觉得很没面子,带上整个部落的精兵强将过来找李方的麻烦,要让这些从海上漂来的外来者知道谁是才主人。

然而王王的表现也没有比儿子好到哪里去,让李方一通暴打,拼凑起来的精兵强将被打得一塌糊涂,死伤惨重,连带自己花了大价钱订制的豪华马车,还有那三名从欧洲买回来的白人美女都成了李方的战利品。

所以说,替儿子出头也是门技术活,一个不留神,面子没找回来,还得把老本给赔进去,挨了揍的土王咽不下这口气,派人带着一笔可观的财物去找英国人帮他出头,名义上他可是英国人的小弟,现在他被人欺负了,英国人得替他出头。

而英国人也并不懂土王的泰米尔语,还以为是他们的土王与土王之间的战争呢,他们收下了土王送来的财物,立即派出四个连,莫约五六百人去找李方麻烦。

相对于老牌的西班牙帝国和荷兰联合王国,英国的实力增长很快,因为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英国的底气很足,他们以为前来袭击泰米尔的人应该是荷兰人,或者西班牙人,再不济就是葡萄牙人。

至于大明,他们压根就没有相过,大明的海军很少出现在这里,不过非常可惜,英国人认识大明的龙旗,还是大明的日月旗,原本想给小弟出气的英国人,看着海边出现密密麻麻的大明战舰,特别是这么大的战舰,就连大英国内也没有吧?

现在英国最大的战舰是海上君主号,满载排水量一千六百二十五吨,不过现在还没有正式服役,就算是海上君主号,也比不上眼前的战舰。

还有战舰上那些大口径舰炮,吓得他们冷汗直流。

他们马上把给小弟出头的念头给扔了,赶紧上前询问是什么情况,结果,大明自称他们有一艘船只搁浅了,泰米尔人不问青红皂白就向他们发起进攻。

英国人急忙表示,这跟他们没有关系,他们听说这里出现了搁浅的舰只,作为文明世界的一份子,他们不会坐视不管,前来救援。

大明自然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你家求援带着十几门火炮,拉着十几车炮弹和弹药?

不过,英国人转头就把泰米尔人给卖了,不仅把土王给抓了,并且他土王世代积攒的黄金和白银给缴获了,装上了大胆的船只。

李志祥这才知道原来英国人如此无耻。

不是说英国人无耻,至少在东方,现在敢挑衅大明帝国的国家还真没有,大明现在目前有四支主力舰队,超过排水量一千吨级别以上的战舰六百余艘,差不多是三个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规模,就问谁不怕?

第440章 美洲大都督第282章 高杰跟本公子去杀人第216章 杀进去不留活口第260章 火龙出水废物利用第475章 坚持大明国策不动摇第221章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第179章 明军满饷不可力敌第452章 大明人力资源问题第181章 关键时刻掉链子第385章 建奴的好运气到头了第339章 车臣汗部真输不起第454章 提前到来的金融危机第156章 孙承宗老夫可拒绝吗第356章 国难思良将国难思忠臣第337章 天下不能没有大帅第418章 追上卢建斗那是别想了第151章 这死太监想搞事啊第323章 以其身之道还施彼身第303章 揍小日子就不需要理由第93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第63章 白莲教徐鸿儒余党第88章 骑兵冲阵就是笑话卡文第185章 表现出我们的价值第357章 程世杰应该不会拒绝第423章 崇祯你后悔吗第471章 威尼斯变故急转而下第129章 草台班子搭起来了第111章 没钱了咱们就去抢第454章 提前到来的金融危机第388章 广平摄政王监国第391章 天下混乱一步到位第126章 尘埃落定全军封赏第129章 草台班子搭起来了第395章 程世杰想通了第485章 打不过那就加入第334章 总算堵住了口子第54章 全民皆兵宁海城第436章 恩威并施改土归流第410章 吕宋的腾笼换鸟第308章 兵分九路各自突击第79章 集结部队我要报仇第315章 平静的日子到头了第239章 崇祯皇帝的利益至上第66章 魔改版迅雷铳第297章 程世杰有曹操之癖第460章 大明的二愣子官员第14章 登州卫右千户副千户第453章 大明舰队抵达欧洲第39章 两学期散打就练个这第239章 崇祯皇帝的利益至上第424章 皇家海军准备出击第96章 咱们一起干一票大的第168章 鳌拜出马急转而下第41章 一步登天第480章 大明气度大国气象第38章 人比人还真是气死人第453章 大明舰队抵达欧洲第70章 守备大人到底在哪第382章 什么狗屁圣君第430章 经济问题是大问题第209章 大海只能有一个海王第417章 这么好的靶子不好找第9章 抚军参将耿仲明第361章 非常不好的信号第335章 博一博单车变摩托第38章 人比人还真是气死人第383章 帝国落日血色黄昏第98章 拥有吸引反贼的体质第197章 靡费误国削职入狱第238章 认错得认真挨打要立正第35章 只有利益才是永恒的第369章 崇祯也给程世杰封王第415章 解决制造问题的人第150章 崇祯五年辽南第一大案第124章 程世杰果然值得投资第365章 原始的生化武器进攻第299章 疯狂输出大炮洗地第261章 大帅就是你爸爸第399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第428章 新型大炮实战检验第357章 程世杰应该不会拒绝第26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第471章 威尼斯变故急转而下第15章 贫民窟一般的千户所第376章 不是还有太子吗第158章 臣在建奴就不足为虑第474章 用大炮给他们回复第155章 一言既出血流成河第351章 卑职死谏请大帅成全第471章 威尼斯变故急转而下第206章 辽南土地改革试点第287章 火龙出水欧洲扬威第480章 大明气度大国气象第202章 缠足罚得倾家荡产第470章 建在金山上的城市第433章 尘埃落定终于结束了第143章 放长线才能钓到大鱼第61章 吃饭不积极脑子有问题第444章 给这块地换个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