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

说起来,时年已有六十岁的名士刘宗周,其仕途历程,还是十分坎坷的。

刘宗周,字起东,别号念台,浙江山阴人,因长期讲学于山阴蕺山,世人称为蕺山先生。

明万历二十九年,刘宗周考中进士,以行人司行人之职,晋升为礼部主事,后因弹劾魏忠贤与客氏,被削籍归乡。

崇祯初年,刘宗周被起复为顺天府尹,再升为工部侍郎,最终擢为左都御史,因上疏触怒皇帝,又被革职归乡。

他为人清廉正直,操守甚严,立朝敢于抗疏直言,屡遭贬谪,不改其志。

在真实历史上,在福王于南京登极后,刘宗周又被起复为工部侍郎,但他出言痛陈时政,并弹劾了马士英,阮大铖,刘孔昭,刘泽清、高杰等一系列位高权重的人物,终不得见容于朝野,遂又被放归。

在清军攻陷杭州后,在蕺山讲学的刘宗周,悲愤号哭,饮食不进,绝食二十三日而卒。

当看到站在自已面前,虽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一脸正气的刘宗周时,李啸想起这位名士真实历史上的悲惨结局时,心下不觉十分感慨。

李啸一时间,对陈子龙究竟是如何说动这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心中十分好奇。

在他悄问陈子龙之后,陈子龙笑言:“李大人,学生当日拜见刘老先生后,曾向刘老先生大夸李大人之治理功绩,告诉他在山东之地一片凋蔽之际,我赤凤卫却是一片兴旺繁荣,朝气蓬勃。现在李大人新得了登州与诸多海外之地,正是急需用人这际,若有刘老先生这般名士前往效力,李大人当会给予重用。刘老先生原本就不甘心隐身乡野,见得李大人这般开明有为,顿是心动。余再言语劝说,刘老先生遂同意随学生前往山东,听候大人任用矣。“

只不过,到底该如何使用这位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刘宗周,李啸心下却犯了难。

刘宗周是理学大家,一代名士,但说实话,他的性格,读书讲学可以,但要在官场应对自如,却是实在难为了他,从他屡被起复,又屡被放归乡野,便可看出,刘宗周这种眼中揉不得半点沙子的人,实际上是很难在官场上混得开的。

而且,刘宗周是那种传统的读书格物的文人,并不是象陈子龙这般,能有经世韬略在胸,可随时为自已提供建议计策,对于军机筹画,政务管理亦是不太擅长,要这样的诗书名士,去管理具体政务,却也有些强人所难。

那到底该怎么安排他呢?

李啸思索良久,却突然眼中一亮。

既然刘宗周不善长管理具体政务,那不如发挥他严正监察的一面,以及讲学教育的特长,专门成立一个监查各类官府机构的监察部,让刘宗周担任监察部部长,岂非正好能发挥刘宗周之所长?

这样刘宗周可以名正言顺地去监察弹劾各级官员,严防他们有贪赃枉法之举,同时又能发挥其理学大家的讲学风范,多对官员进行廉洁性教育,从而防患于未然。

毕竟,现在李啸要治理官员贪腐,全靠安全司的特务人员去暗中监查。让负责情报与间谍工作的安全司有点锦衣卫的味道。

若能成立高效廉洁的监察司,监察李啸军治下的的各类官僚机构,当可大大减轻安全司的工作压力,更有利于惩治官员贪腐,形成对官员腐败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而刘宗周身为蕺山学派创始人,其下多有弟子需要晋升之阶,他这些饱读诗书的弟子,则也正好安排到登州、济州、以及台湾岛,去教化当地的移民百姓,让他们的孩童均能接受诗书教育。

这样的话,除了那些移民子弟,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外,那些台湾土著,也当可更易被教化,知晓汉族的诗书礼仪,从而加速溶入我汉族的血脉之中。

李啸心下其计方定,接下来,便看刘宗周自已态度如何了。

在客厅中,李啸与刘宗周相对而坐,品茶而谈。

自来到登州后,刘宗周见登州各地建设得一片兴旺,百姓安居乐业,商贾往来如流,竟有点臻于自已一直以来的理想境界,心中顿是十分欣喜,心下连声暗叹陈子龙实不欺我。

有道是眼见为实,刘宗周在见过登州实际情形之后,心下愈发认定,这个名叫李啸的登州镇总兵官,这位大明最年轻的伯爵,应该是一个自已可以忠诚效力的对象。

在略略地寒暄数语之后,刘宗周对李啸这位赤凤伯的谦逊态度十分欣赏,不觉对他愈是高看了几分。

于是,当李啸提出,要刘宗周担任形同监察部部长之职时,刘宗周慨然应诺,毫不推辞。

李啸见刘宗周答应得这般爽快,心下亦是极喜,遂又向其提出,让他推荐弟子担任登州、济州以及台湾岛的教学职位,刘宗周略一思量,便复痛快答应。

只不过,在答应了李啸之后,他轻咳了数声,便问出了心中最想说的话语:“赤凤伯,以你之见,现在流贼肆虐,清虏侵边,大明国势日渐倾颓,将来可会复有中兴的一天么?”

李啸直想着刘宗周焦虑的眼神,斩钉截铁地说道”当然能,本伯相信,事在人为,只要我等奋发努力,大明未必没有重新振作的一天。“

见刘宗周脸上依然颇有疑虑之色,李啸便道:“刘老先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本伯现在所做的,诸如积累钱粮,高筑城池,扩揽流民,据占海外,拓荒实地等等一系列工作,皆是为了我大明将来有重新振兴的一天而在扎实准备。本伯相信,有各位的襄助与努力,重振大明之辉煌,重振汉唐之气象,定当有一天,终会实现。“

刘宗周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个六十岁的老先生,眼中闪出孩童般的希冀光彩。

在安排了刘宗周的工作职位后,李啸又任命那工作细致认真,让他颇为欣赏的原兵部员外郎华允诚,接替已调往济州的吴亮,担任铁龙城总管,让华允诚善于治理与协调细节问题的优点,在这个岗位上得到充分地发挥。

华允诚见到自已一来,便被任命为一座重要的钢铁之城的总管,心下亦是极为感激李啸的信重,当下便向李啸表示,一定会将铁龙城治理得更加出色,让他放心便是。

接下来,李啸与陈子龙单独闭门密聊。

他们商谈的重点,便是杨嗣昌将来要派人前往沈阳,去与清廷议和一事。

“卧子,你办事机敏,为人可靠,本伯希望,让你到时加入杨嗣昌前往沈阳与清廷和议的人员中。”李啸郑重地对陈子龙说道。“希望子龙能为我大明争取更多的权益,配合杨嗣昌的使者,尽早与清廷达成协议。”

李啸顿了顿,复说道:“卧子,现在我大明国力已近衰竭,若再要与流寇及清虏两面作战,则本伯只恐大明终究难逃崩溃灭亡一途。故这次出使沈阳与清廷和谈,极为重要,为尽早与清人达成协议,哪怕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作出重大让步也在所不惜,望卧子好生铭记本伯这番嘱咐。”

“赤凤伯所托,子龙虽愚鲁,却定当竭心尽力,以不负李大人所望。”陈子龙同样一脸正色地回答道,随即起身,向李啸长揖一拜。

让李啸没想到的是,仅仅只过了半个多月,在七月下旬之际,杨嗣昌那边便传来消息,说辽东之处,已选定人员,不日便可前往沈阳,还请李啸速速派出使者前往锦州,与使者同行。

李啸得到消息后,随即派出陈子龙与两名护卫,随来人一同前往锦州。

陈子龙等人,一路奔波,在八天后,到达锦州,便见到了杨嗣昌令辽东巡抚方一藻安排的使者。

令陈子龙大吃一惊的是,这名出使清廷的使者,竟是一个名叫周元忠的眼瞎盲者,而此人的职业,竟是一名专门在酒店中,给人唱莲花落小曲的酒家乐师!

陈子龙看到,此人身着一件脏兮兮的破旧衣衫,蓬头散发,鸠形鹄面,粗黑积满污垢的手上,一把破旧扬琴倒是握得极紧。

陈子龙心头,顿时涌起一股极不舒服的感觉。

不是吧,我大明没人了么,竟派个瞎子去出使清廷?!

见得陈子龙一脸惊讶之色,一旁的辽东巡抚方一藻才施施然地解释道:“卧子先生,这位唱莲花落的周元忠乐师,你可别小看了他,此人虽然眼瞎,却甚是精明能辨,口才当不在我大明一众言官之下。且因此行出访清廷,乃是朝廷重大机密,连边镇诸将皆是不知。故为了避免边将盘查而致机密泄露,且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方由这位周元忠乐师,担任出使的主使,相比他人,这位名不显貌不扬的周元忠乐师,倒是最合适之人选了。”

听了辽东巡抚方一藻的解释,陈子龙心下虽然仍不舒服,但对他的说法,倒也认同。

这时,那名瞽者乐师周元忠,听到了方一藻与陈子龙的谈话,便昂着头问道:“你就那李大人派来的随行使者么?”

“正是,学生使是李大人军前赞画陈子龙。”

“哦,不错,看来是个士子,看来,跟着我这个眼瞎的叫花子前去沈阳,有些委屈你了。”周元忠眨着泛白可怖的眼球,话语中满是揶揄。

陈子龙心下冷笑了一声,便回道:“子龙为国家办事,何谈委屈,却不知周乐师何时出发?”

周元忠冷哼一声道:“看来陈士子出使之心,倒比周某更急嘛,这事自有方巡抚安排,你又何必问我?”

见两人言语生硬不和,一旁的辽东巡抚方一藻忙道:“卧子先生,你且待两日,本官备了通关印信与授权文书后,你等便前往沈阳而去吧。”

陈子龙淡淡地应了一句:“既如此,学生唯听方巡抚安排。”

这两天,方一藻连续排开盛宴,款待周元忠与陈子龙等人。

于第三天,在把通关印信与授权文书交给周元忠贴身揣好后,又再三叮嘱他们路上一定要万分小心,不得出甚差错后,才让他们各带两名护卫,前往沈阳而去。

这些出使沈阳的人群,陈子龙假扮成走私米麦的客商,那些护卫则扮成伙计,这瞎子周元忠,倒是本色出演,扮成这一路上给商队唱小曲的一名唱莲花落的落魄乐师。

这样一来,陈子龙等人似乎倒成了担杠人物,而那本是最重要主角的周元忠,则突变成了一名完全微不足道的小角色。

众人这番打扮,是辽东巡抚方一藻苦心孤旨想出来的,他之所以这样做,当然是为了更好地保全被周元忠贴身藏着的机密和谈文件。故而,周元忠在人群中,越是不显眼,便是越安全。

各人同乘坐在一辆装满了小麦的双套马车上,假扮客商的陈子龙,不时闻到周元忠身上散发出来的刺鼻臭气,心下十分厌恶,脸上却还强作镇定。

“这位陈学士,带上我这样的人,没把你给薰着了吧。”

那周元忠仿佛知道陈子龙在想什么一般,又出口揶揄道。

陈子龙轻哼了一声,不想搭理他,便推了推假扮地赶车伙计的护卫,让他加快向东行进的速度。

听得陈子龙催促着护卫抓紧驾车,周元忠翻着泛白的眼珠哈哈大笑起来。

“陈学士,恕周某直言,亏你还是读了诗书之人,没想到,也还是个以貌取人之辈。”周元忠大笑着说道:“没想到啊,我大明朝,衮衮诸公,诸多良将,皆无以制住清虏,倒要派我一个瞎子去与清廷商谈议和,岂不悲乎?”

陈子龙听得他话里有话,他略一沉吟,便道:“周乐师,学生以貌取人,确有失当之处,还望周乐师见谅。不过我大明现在艰危至此,与清廷和议,乃是眼下唯一脱困之道,你若果能与清廷谈成议和之事,自是大功一件,于我大明堪有再造之恩哪。”

周元忠听了陈子龙的话语,脸上却泛起惨笑:“陈学士抬举周某了,周某此去,不过尽人事,听天命罢了。只不过,此事系关我大明之安危存亡,周某虽是眼瞎的无名之辈,却也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之理。既然朝中诸公与边地良将,皆对清虏束手无策,就让周某这样的小人物,去勉力担起救国之责吧。此去沈阳,纵然拼得周某一条贱命,也要让那鞑酋皇太极,同意与我大明议和。若议和之事不成,周某宁死于沈阳,亦不回返大明!”

周元忠这番激昂话语言毕,陈子龙己是满脸惊讶之色,对他不觉刮目相看起来。

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几内亚平定第六百九十章 夜迫徐州 海路进攻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八百一十章 惊天一炸,烈焰焚城第八百六十五章 围歼耿仲明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锡,灭大顺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劝降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条绳上的蚂蚱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经敌人,将来盟友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为干戈第七百六十九章 给满清打个棺材钉第四十七章 崇祯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归化第九百一十五章 劝降失败,重炮佯攻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胜追击,蒙混进关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军难第八百零五章 清顺合力,共抗李啸第八百三十章 先东后西,断不可返第九百二十六章 合谋共反第三百零八章 复仇西班牙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袭出城,集束烧营第八百九十四章 郑芝龙战死,郑成功投诚第二百零二章 眼见为实第二百八十五章 进京陈情第二十八章 不归墩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见缅王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九百一十七章 弑父归降第四百零五章 龙之复仇第三章 女子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国灭 西川一统第九百三十章 异变突起,乘夜而反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为干戈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缅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为前部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围歼战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杀此獠,何以立威第五百三十章 铁骑突出刀枪鸣第六十八章 面试第一百四十四章 计擒李定国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择第五百七十章 无毒不丈夫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暗之门第七百五十九章 离间君臣,借刀杀人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撤,北撤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头第七百零九章 哭庙与廷对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于帝王家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九十六章 横行队第九百二十五章 与其送死,不如反叛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时不降,更待何时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投罗网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剐豪格,难消我恨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战协议第八百五十七章 袭杀暴君,献城投降第六百七十一章 失意东南,得意西北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临镇远堡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蝎子块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条应对之策第六百二十九章 复有何路可走第八百零九章 炸药包上的城池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艺术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围顿解第二百三十四章 来自台湾的家信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难 我当亲救第六百八十三章 风沙攻城第八百零七章 突袭与诱敌第五百九十六章 孤军险境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围顿解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迷茫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锡,灭大顺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亲子劝降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蝎子块第二百五十章 目标,江华岛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围山海关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仪还是安禄山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满清龙脉第二百七十五章 杨嗣昌来访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军之威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陆合围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歼围敌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啸的四条大罪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弹第六百九十一章 刘良佐的选择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斗第四百三十六章 各有安排第九百零七章 大获全胜,兵进吐鲁番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军之威第二百五十五章 片刻之欢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辈子做你的女人第三十六章 玄虎骑、飞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