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标志性工程

这次规划会议后,规模宏大的台湾建设开发工作,终于全面开始了。

李啸以优厚的待遇,从移民中招收了大批富余劳力,多达3万余人。这3万余人,被李啸分成两批,一批2万人,修建从台北到高雄的水泥官道;另一批1万余人,则被派去增筑扩建高雄城。

因为这两项工程是现在台湾建设工作的重点所在,李啸安排,拓殖团长丁佑专门负责修建水泥官道,而副团长马华兴,则专门负责高雄城的增筑工作。

由于有大量的用料需求,彰化城外的水泥厂、砖厂、采石场、石灰厂等工厂不停扩建厂房,扩招工人,日夜不休加班加点生产建筑用料。

这条堪称台湾标志性建筑的官道,被李啸命名为明光大道。

这个名字,是李啸受前世那个赫赫有名的节目启发,现在看来,这个名字却是十分贴切。

按李啸的规划,这条水泥官道,修建的标准要有严格的要求。

首先,要先开挖地基,至少要达一尺半深,要去除地基上面的浮土与软土,将路基修建在底下坚硬的岩石层上,才能保证明光大道修好后,不会轻易下陷,能够长期使用。

挖好地基后,李啸又要求,在上面先铺上从采石场运来的的碎青石块,先在地基上铺一层,从而减少渗水,增强道路承载力,并可减少砖头使用量。而道路的两侧,则有从采石场定制的青石条固定,从而防止边缘的砖头易破损。

铺好青石板与青条后,接下来,便让建筑劳工们,在碎青石块上用水泥与河砂制成的混凝土铺覆,再于上面铺设砖头,并让最上面的砖头,与两旁的青石条成同一水平面。

最后的工序,便是在砖头与青石条上再铺上一层厚实的混凝土,同时每隔个十来米便用木板隔断混凝土层,从而保证路面不会因为热胀冷缩而轻易变形开裂。

其实李啸的这个设计规划,相当于达到了现代中国那连接城乡的二级公路的标准。

李啸要求这条水泥官道的最终建筑效果,是宽阔平直,便于排水,不得有坑洼不平,平均宽度要达到三丈以上,哪怕因为地势原因不得不修段窄路,最窄处也要有两丈以上的宽度,以保证那四轮大马车,最少可以并排三列的间距,进行行驶运输。

要想富,先修路,李啸相信,能把这条贯通台湾南北的明光大道修好后,整个台湾的经济发展,就可以真正踏上高速前进的快车道了。

李啸在前世看过一些修路的资料,里面记载过一条长3o公里的城乡二级公路,若3oo人的施工队,修好的时间是6个月。

只不过,明朝时代的修路,与现代的施工两相对比,有劣势也有优势。

李啸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他是最高决断者,可以让下属迅速执行自已的决定。而不象后世一样,从立项,到审批,到实地考核,到起动资金到位,到招标承建,到各种施工资格审查,到沿线原有建筑拆迁,居民赔偿与安置,到各类物料备齐等等,有一系列的名目要通过。故这些东西,李啸基本可以统统不用考虑,这样一来,李啸开工的速度,比现代至少要提前近两个月。

另一个优势则是,现在的李啸有丰富的人力,两万人的修路队伍,堪称明朝第一。这个数量,已达到了美国当年修建横贯美国东西部的大铁路,所使用的华工人数的两倍!

当然,与现代相比,李啸最大的劣势便是,他没有现代化的施工设备,只能全凭人力与畜力。所以在个人施工效率上,远不如现代社会。

李啸在心里计算了下,刨去那些繁琐的准备,实际上那条3o公里的城乡二级公路的修路时间只有4个月。平均每人每月修路里程为o.o25公里,也就是25米的样子。

那么,在缺乏施工设备明朝,按4个人可抵一个现代修路工人的效率来计算,2万人一个月可修125公里。按台北至台南全程约350公里的最长值路程来计算(现代台北市到台南市全程公路长度为314公里,但因为考虑到明朝没有建造隧道的技术,以及为了尽可能少的建桥梁而不得不绕路,故只能将路线拉长),这样的话,要近3个月方可修好。

当然,再加上因物料不及时而误工,与修建拱形桥梁之类要多花时间外,具体的建成时间,很可能还要多花上二个来月。李啸算定,最迟在半年之内,整条道路就可全部完工了。

接下来,李啸又对高雄城的增筑工作作了要求。那就是,整个高雄城外城,要与彰化城一样,各类护城河、城墙防御措施等等要一应俱全。高雄外城要开设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每门城门都要都不惜成本,设计成暗藏千斤坠的方式,四面城墙上,象瓮城、城楼、角楼,炮位、女墙、雉堞之类,皆要全部修建齐全。整个外城四周皆要挖有护城濠,正好利用北边的曾文溪进行填充,使其环城而过。

另外为了确保这座东南亚第一重城的坚固程度与防御强度,李啸要求,内层的夯土要与荷兰人的做法一样,全部使用糖水糯米蚵壳灰砂捣和黏之,使得夯土的强度大大增加,然后再于外面复包青砖,让这外城城墙,足以抵御任何普通炮火轰击。

最后李啸再对高雄城的城墙作了一番要求,那就是这长达二十四里的四面城墙,均要设计为城墙入土部分深度近1丈,地表以上的城高为6丈(20米),城墙马道宽2丈(6米半)的样式,从而大大加强城墙的坚实程度与实际防御力。

李啸之所以不怕花钱,也要建造这样耗资靡巨的坚固外城,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希望,这修好的高雄城,能象古罗马诗人底得修斯在诗中所说的那样:“啊,这座七丘山上的罗马城,是如此的高峻雄伟,以至迦太基人在看到它的进候,便丧失了进攻的勇气。”

李啸确信,有这样坚固宏阔的巨城,除了能充分彰显天朝的气度与威仪外,也会让世界各国的商人,对台湾的未来发展更具信心,更加乐于长期定居与贸易。

李啸计算了一下,以先前建造那周长十六里的登州城为参考,在现在有万余建筑劳工,又有充足物料供应的情况下,那建好这周长二十四里的高雄城,应该也就半年多时间足够了。

而至于这两项工作所要花费的钱财,李啸丝毫不担心,因为有从荷兰人手中缴获的数万两金子和一千三百多万两银子,再加上先前台湾通过商贸所获得的巨额利润,却是足以支付这两项重大工程的各类开支了。

听了李啸的计划与安排后,丁佑与马华兴二人,立刻开始分头实施,明光大道铺设与高雄外城增筑这两项现在台湾最为重大也最为重要的工程任务。

在看着整个台湾岛变成一个繁忙的大工地之时,李啸与一众官员皆是十分欣悦,每个人都能在心中感觉到,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奋发昂扬的崭新时代,已经被这位文武双全足智多谋的李大人,悄悄拉开了帷幕。

第一百六十五章 谁知我心第二百一十四章 镇边城所第九百一十四章 横行西域,两国震怖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战,往击多铎第五百一十七章 联合楯车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下之狼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敌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任摄政王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军尽灭第九百三十章 异变突起,乘夜而反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个**的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决战第一百六十章 北援锦州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军尽灭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二百六十六章 赤凤伯第二百三十章 反间计第三百五十章 清军报复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两路,东攻复州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胜追击,蒙混进关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势大转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虑第六百五十九章 豪格下狱,索尼自尽第九百五十三章 内城将破 唐军终至第四百四十八章 与熊共舞第二百一十九章 将计就计第一百三十九章 奋发的梦想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见缅王第五百六十九章 皇帝复原第九百四十一章 长子战死 兔死狐悲第五百零六章 海陆联合作战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敌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难 我当亲救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谈第八百一十章 惊天一炸,烈焰焚城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驾亲征,彻底溃败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厉第六百八十三章 风沙攻城第六百六十章 复县之困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三百四十章 东海侯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临镇远堡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厌诈第一百二十五章 劲敌第四百七十四章 斩汝头,献投名状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国运命之战第六百七十四章 龙战于野第三百章 笼络曹变蛟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杰来投第七十七章 用间第二百零八章 拓殖台湾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开眼界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应对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轰后射第二十一章 追杀第五百五十章 阴沟翻船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歼围敌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与扩军第五百二十章 关键决心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时不降,更待何时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回回溃灭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辈子做你的女人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九百一十三章 准军覆没 僧格战死第二百六十九章 谋逆弑上第六百五十章 雄关如楔,不可轻弃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为侍女第二百八十一章 艰难谈判第九十五章 征调第一百四十八章 铁龙城之战(二)第二十八章 不归墩第六百七十七章 日暮途穷,安可回头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锋下的顺从第三百零六章 刘国能归降第六百六十章 复县之困第六百七十四章 龙战于野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变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掳民第八百二十七章 当道归降,齐攻阆中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赏第五百七十章 无毒不丈夫第七十六章 试探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一百五十四章 报捷天听第六百五十一章 此计只为赚你第五十六章 大赚(二更)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辈子做你的女人第三百七十八章 争渔篓的螃蟹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带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两路,东攻复州第八十八章 时局第五百一十五章 缘何效死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头的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