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义之辨

在刘文秀率领玄虎重骑与满兵骑兵哨,向着右翼的杨国柱部军阵背后,猛冲而去之时,在杨国柱部正面,有如钢铁机甲怪兽一般的横行哨,刚刚呐喊着杀到。

这些人人皆着三层盔甲,从头到脚被精钢铠甲包裹严密,只露出两只眼睛,有如武装到牙齿的机甲怪兽的横行队员,绝对是这个明末时代,最为精锐的重甲步兵。

这些武艺高超,装甲厚重的唐军重甲步兵,每个人都似一架微型坦克一般,各各手执虎刀、虎枪、长柄挑刀、厚背军镰等重型武器,向着惊骇不已的杨国柱部,高声呐喊着而来。

明军右翼主将杨国柱,见到这些唐军重甲步兵,竟是如此勇悍,不觉瞳孔骤然紧缩,脸上的横肉,亦在不住地哆嗦。

说起来,杨国柱本人,倒是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其部下军兵的战力,亦比饭桶窝囊废一般的毛镔部要强许多。但看到有如机甲怪兽一般冲杀而来的唐军重甲步兵,杨国柱心下,还是既惊讶又惶惧。

他看到,虽然这部猛冲过来的横行哨,虽然看似只有六百人,不及自已那5000人部下的八分之一,但其狠戾凌厉的气势和整齐如一的配合,岂是自已那些疏于训练,装备差劲,且长期积欠粮饷的部下所能比。

杨国柱清楚地看到,自已部下军兵的脸上,很多人都是一副惊惶的表情,甚至还有不少兵卒,已是双股战栗浑身发抖,已欲转身逃走。

见到已部军兵,还未交战,便已是大为生怯,士气低迷,杨国柱心下恼恨不已,他拔剑怒喝:“迎敌!迎敌!唐军反贼已至,我军需奋力向前,杀退敌兵!”

砰的一声闷响,两军迅速厮杀在一处。

两军甫一接触,久经战阵,悍锐非常的唐军定北营横行哨,就立即占了上风。杨国柱部虽有数量之优,但在战力强悍、武器锋锐、铠甲厚重的横行哨面前,几乎不堪一击。

跃入明军阵中的横行哨,凌厉的刀光所至之处,横尸一片,血肉狂飚,残肢飞迸。明军士兵的哀嚎与惨声,响成一片。

“杨大人,敌兵悍锐,我军难支,当需速速向中军求援!”一名亲兵护卫,哀声向杨国柱大声嘶喊。

杨国柱脸色十分难盾,他愤恨地啐骂道:“混蛋,这鬼天气,沙尘啸天,连中军的影子都看不到,还求个屁援!”

杨国柱说完,还未来得及再次激励士卒拼力作战,忽然他的耳朵,却听到了,从自已战阵的背后,传来了越来越响的隆隆马蹄声。

“杨大人,有大批唐军骑兵,从我军背面袭来!”身后传来一名亲卫的惨呼。

杨国柱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只不过,他还未说话,背后的唐军骑兵,已然呼啸而至。

由于是背冲敌阵,唐军的玄虎重骑与满州骑兵,为尽可能增加打击面积,故不摆楔形战阵,而是呈墙式线状阵型猛冲而来,直接对整个右翼的杨国柱军阵背部,进行直接攻击。

沉闷的刀枪入肉声,刀剑相砍的叮当声,与明军士兵濒死的惨叫声,瞬间混杂在一起,那本在苦苦抵抗正面横行哨进攻的右翼杨国柱部军阵,霎时崩溃。

无数的明军士兵,弃了武器,哀嚎着转身逃命,旗帜与刀剑扔得遍地都是。

好在唐军已得到命令,放任他们逃走,并不追杀。

而此时,脸色苍白的副将杨国柱,亦率着仅存的十余名护卫,拔马欲逃。

嗖地一声,一只凌厉的箭矢射来,正中其坐骑马头,坐骑一声悲鸣,将杨国柱掀翻于地。

杨国柱久经战阵,在战马摔倒时,心下暗道不好,便急急抽蹬滚离,才幸运地避免了被倒下的坐骑压断腿。而他的眼角的余光,则刚好看到,远处一名身着满州正黄旗铠甲的唐军骑兵,正缓缓收弓。

而此时,杨国柱的十来名护卫,除了两三名护卫被蜂拥而来的唐军杀掉外,余者早就跑了个一干二净。

在地上打了几个滚的杨国柱,忍着摔伤的大腿上传来的剧痛,正欲从地上爬起,一柄沾满鲜血的冰冷虎刀,猛地横搁在他脖子上。

“跑啊,你狗入的跑啊!你若再动下,俺就砍了你的狗头!”

一名满脸是血的唐军横行哨队员,操着一口浓重的山东腔,面目狰狞地向他大声喝道。与此同时,他在虎刀上加了力,锋利的刀刃威吓性地重压在杨国柱脖子上,吓得杨国柱下意识地打了个哆嗦。

“别,别动手,本将是宣府镇副将杨国柱,乃是右翼主将,本将愿降,愿降贵军。”杨国柱哆嗦着说出这句话。

听到被抓获的,竟是明军一名大将,手持各类武器,环包围着他的唐军士兵,顿时一阵欢呼。

”奶奶的,没想到抓个大官,这下俺也可以拿虎啸勋章了哩!“那名逼迫他投降的唐军横行哨士兵,那满是鲜血的脸上,笑容灿烂至极。

听到唐军士兵发出的欢呼声,刘文秀带着一众骑兵,策马来到杨国柱身旁。

“哦,原来,你就是那宣府镇副将杨国柱啊,倒是幸会。”

望着正用一种揶揄的眼神,静静地望着自已的刘文秀,杨国柱一脸羞躁,他长叹一声,闭上眼睛,任由一众唐军将其捆绑拿下。

狂风呼啸,沙尘之势不减,而战场上的厮杀之声,却已完全消失了。

此时,中军之中,明军统帅卢象升的脸色,难看之极。

在刚才左右两翼与敌军厮杀之际,因为风沙太大,敌情不明,卢象升不敢妄动。他下令,让整个中军,暂停前进,固缩在一起,以不变应万变之势,等待唐军可能发动的进攻。

虽然不时有大批溃兵顾头不顾腚地跑到中军之处,卢象升除了喝令这些斗志全无的家伙,要不立刻收拢并入中军,要不就立刻就地退散外,也再无他法可想。

此时的他,一心只希望,这场摭天盖地的沙尘暴,能早点过去。只有等到这沙尘天气早点过去后,卢象升才能真正了解到,遭遇突袭的已部军兵,现在到底是个什么状况。

卢象升本以为,唐军还会趁着沙尘大起之际,再度进攻中军,但令他感觉奇怪的是,在左右翼的战斗结束后,唐军一直没有动静。

而此时的真实情况是,全体唐军定北营的各类部队,已摆出了一个巨大的环形阵势,将卢象升龟缩成一团的中军,牢牢包围在中间,然后耐心地等待沙尘过去,再进行下一步的战斗安排。

又过了半个多时辰,这场摭天盖地的沙尘暴,才终于过去,天地之间,尘埃落定,渐复清明。

卢象升的双眼,迅速地瞪大了。

他惊恐地看到,自已那原本浩大的军阵,竟仅剩了中军一部,其余的左翼,右翼,以及后面的后勤辎重部队,竟然皆已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呈一个环形围绕的唐军大阵,牢牢地将自已那龟缩成一团的中军,包围在中间。

卢象升的脸色,瞬间变成惨白。

这些唐军,战力竟这般强悍,短短两刻钟内,就将自已军阵的左右两翼以及后勤部队全部消灭。而且这样战力强劲的叛军,其数量也比自已先前估计的数千人要多得多,卢象升一番简单目测,便心下认定,唐军的数量,至少有近2万人。

而现在,自已这仅剩一万余人的中军,仅有唐军数量的一半多些,仅凭这点兵马,莫说要把这金汤城的唐军消灭,还能不能与其打下去,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卢大人,现在我军左右两翼,以及后勤部队,皆已溃灭,中军又牢牢被围,于今之计,是战是退,请卢大人速作决断啊!”卢象升的亲信家丁队长陈安,在一旁惊恐地低声说道。

卢象升脸上一颤,只不过,他还未说话,在其军阵正面,响起一个严厉而响亮的声音。

“本将是唐军定北营营长段时棨,卢总督,尔军败局已定,为保全尔部军兵性命,就请卢总督不要再继续顽抗下去了吧。”

看到正策马伫站在离自已军阵一箭开外的唐军定北营营长段时棨,那一脸严肃郑重的模样,卢象升心下黯淡已极,忍不住一声长长地叹息,却是默然无言,没有回话。

“卢总督,我家李大人,曾料到朝廷会派卢总督进攻我金汤城,故其特地嘱咐过本将,要本将手下留情,不可对卢大人痛下杀手。故本将希望,在李大人已然宽仁相待的情况下,卢大人能顺应形势,不要再做徒劳抵抗之举了。”段时棨的声音又冷冷传来。

段时棨说完,向一旁低喝一声,便有亲兵会意离去。

很快,一众亲兵,押着垂头丧气的卢象观和杨国柱过来。

见到自已的二弟和自已最为信赖的手下副将,皆已落于唐军之手,卢象升脸上抽搐,胡子一抖一抖,眼神之中,满是凄楚之色。

只是,卢象升还是没有说话,他的脸色,阴沉如铁。

“卢大人,尔部左右两翼,皆已溃灭,后勤辎重,亦全部被我军所得,你们这最后的中军兵马,亦是被我唐军牢牢围住。非是本将自夸,尔部现在兵尽粮绝,外无援兵,可谓已然陷入必死之局。这般形势,虽是孙武重生,诸葛再世,亦不可为矣。如定要拼死一战,除了徒死更多手下军兵外,复有何益?”

段时棨冷冷的话语,有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狠狠地扎在卢象升心上。

是啊,现在已是必败之局,自已还真的要苦斗下去,让这些手下的军兵,葬身在这荒瘠旷茫的塞北之地么?

只是,自已真的能向这样朝廷的反贼,大明的叛军屈膝投降么?那这样一来,自已一生清名,将彻底毁于一旦,自已与那些向清廷与流寇投降的明朝官员,又能有什么区别!

千古艰难唯一死,如果一定要用自已的鲜血与性命,来向国家和朝廷表达忠诚的话,就让自已,在这塞北荒僻之地,为国尽忠吧!

“你们这些叛贼听好了,想要我卢建斗,向那反叛朝廷的李啸投降,实是做梦!”卢象升终于咬牙切齿地开口道:“卢某既受君恩食君禄,便只知为国尽恩,岂念其余!卢某此战不利,却还可拼却这一腔热血,以全大义,报答皇上之浩荡隆恩。安可向尔等叛国鼠辈,屈膝投降,腆颜苟活乎!”

卢象升本以为,他说完这番话后,段时棨会脸生愧色,却没想到,对面的段时棨,听完他这番慷慨激昂的话语,却仰头大笑起来。

“段营长,你笑什么?!”卢象升厉声喝问。

“哼,我笑你卢总督,枉读诗书多年,连何为大义都尚不明晓,却还好意思大言炎炎,在两军阵前,胡言乱语!”段时棨毫不客气地大声回顶了一句。

”你,你竟敢这么顶撞本督,你简直。。。。。。“卢象升一时气噎,说话都不利索了。

“卢总督,你说,你要为了大义,便要不顾这必败之死局,不顾这些手下军兵之性命,与我军继续死战下去。就你个人而言,倒是搏了个所谓的忠义美名,只是这成千上万条军兵的性命,却将就此血染荒野,魂留塞外了。你卢总督,就真的问心无愧吗?就真的能心安理得地,面对那成千上万条怨死的鬼魂吗?!”

段时棨的话语,让卢象升脸上一阵火辣辣的难受。

只是,气得浑身发抖的他,还未回话,段时棨却冷笑一声,继续说道:“卢总督,本将倒想问下你,这大明朝之中,可有一人,能象我家李大人一般,不花朝廷半粒米粮,不花国家一个铜板,完全自筹粮饷,整训兵马,抗鞑虏,灭流寇,又为国家出兵,夺台湾,克虾夷,占库页,大力拓展海外土地?可叹李大人为国征战,这桩桩件件,哪样不是天大功绩。奈何朝廷竟深为猜忌,听信小人谗言,在这流贼未灭,鞑虏猖獗之际,便要行此鸟尽弓藏之策,如何不令天下忠直之士,彻底寒心乎?!”

听了段时棨沉痛的话语,卢象升脸色十分复杂,许久,亦是一声长叹。

“卢总督,本将还可以告诉你,以我唐军之战力,若真要与当日孔有德耿仲明一般作乱叛变,只怕大明国中,还真没有哪部明军,是我唐军之对手。之所以我家大人刻意隐忍,不起兵与朝廷相争,实是真正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做法啊。因为,若我军与朝廷这般内斗厮杀下去,只会是鹤蚌相争,渔人得利,真正受益者,实是流贼与鞑虏矣!而真正受苦者,只有国家与百姓罢了。”

段时棨顿了下,继续道:“在本将看来,卢大人自以为之大义,实是连小义都谈不上,尔部与我军,在这塞北荒僻之地互相攻杀,实不过是亲者痛,仇者快罢了。至于何为真正之大义,本将倒以为,是我家李大人,在受到朝廷如此逼迫的情况下,还不举反旗,且在与尔部战斗中,处处留有余地,有意保留尔等性命,这种种举措,才是真正不计名声,一心为国之大义也!本将所言,望卢总督熟思之!”

第九百一十一章 准军齐至,胶着大战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战(一)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断水,再下毒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见第六百八十章 清顺合兵金汤城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啸不死,大清难安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个目标,左良玉第三百零六章 刘国能归降第七百一十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轰后射第五百二十七章 痴呆皇帝第七章 攒典第四百九十一章 图库拉围歼战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丑剧第五百二十一章 惨烈近战第三百零一章 老子卖自已第六十二章 赤凤堡第一百五十七章 壮阔规划第九百一十五章 劝降失败,重炮佯攻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关头 援兵终至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内城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与归化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围顿解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难 我当亲救第一百章 到达第七百九十五章 两倍迎敌第三百二十三章 明日帝国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亲子劝降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杀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不血刃第九百二十六章 合谋共反第四百七十九章 术士的复仇第八十八章 时局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祯大葬,太子登基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七百九十二章 唇亡齿寒,入援莫氏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剐豪格,难消我恨第八十八章 时局第七百一十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托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辽阳 援兵突至第六百零六章 各怀鬼胎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条应对之策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二百八十一章 艰难谈判第二百一十九章 将计就计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郑亲王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三十五章 心声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九百五十章 北门失守,退守内城第十七章 职争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围赤嵌城第七百五十九章 离间君臣,借刀杀人第八十六章 车马行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报非君子第六百二十三章 割让旅顺,为见面礼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坤兴公主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营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啸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败的辽西第二十五章 升赏第四百五十一章 联楯攻城,燃煤烧之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营第一百七十五章 幸运获救第七百章 扬州献降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机弩第六百一十六章 拼死一搏第四百一十二章 惊险夺城第二百七十五章 杨嗣昌来访第二百二十一章 夺城突变第七百二十五章 强攻九江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几内亚平定第二百八十四章 徒生变故第五百零七章 敌我皆杀第五百六十四章 城头激辨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四百八十一章 毁灭者李啸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锡,灭大顺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战(三)第八百一十二章 当道而轰,何人可挡第二百六十五章 铁模铸炮第五百章 兵发海参崴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铎大败第八百二十七章 当道归降,齐攻阆中第十章 门第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黄陂,进逼武昌第四百九十三章 辽西大溃败第一百一十六章 宝地第八十一章 处置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袭成功第三百三十三章 随机应变第五十八章 南撤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谈为假,谋利为真第七百一十七章 斩使献头,以促合盟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军突至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缅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